APP下载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预防及护理

2012-04-08谷芳玲余先米张卫卫冯丹英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褥疮精神障碍躁动

谷芳玲 余先米 张卫卫 冯丹英

(浙江省乐清市第五人民医院,浙江乐清 325615)

术后急性精神障碍(POCD)是创伤后精神障碍的一种,包括意识、认知、记忆、定向、感知、精神运动行为等方面的紊乱,在骨科其发病率为13%~21%,其中70%以上为老年患者[1],尤其多见于老年髋部骨折的患者[2]。其发病急、病程短、可自愈、药物治疗效果好,对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而言,其危害在于引起共患疾病的加重,增加死亡率[3],并且影响关节制动,造成内固定松动、假体脱位[4]。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0岁以上行髋部手术后出现POCD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治疗及护理措施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采集2005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岁以上行髋部手术患者40例,其中股骨颈骨折18例,股骨粗隆骨折22例,行关节置换16例,内固定24例,8例出现POCD。其中术前发生1例,术后7例;男2例,女6例。年龄70~92岁,平均78.5岁。骨折部位:股骨颈3例,股骨粗隆5例。手术方式:内固定6例,人工关节置换2例。麻醉方式:全麻2例,椎管内麻醉6例。合并症2种2例,2种以上5例,一例无内科并发症。

1.2 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1987年版诊断标准:(1)对环境的意识减退且有转移,集中和保持环境刺激的注意力下降;(2)至少出现下列2条:知觉障碍,语言不贯,睡眠清醒节律失调,神经运动性活动减少;(3)定向失调和记忆减退;(4)临床表现持续数小时、数天,有时1天之内昼夜波动。诊断POCD 8例,发病率16%。临床表现包括以躁动为主型6例,表现为明显睡眠障碍、烦躁躁动,谵妄、认知障碍及具有盲目性的精神运动性兴奋;以抑郁为主型2例,表现为睡眠障碍、萎靡、木讷、意向性活动减少、谵语及食欲减退等。

1.3 治疗方法 在积极有效的治疗原发伤的同时,给予药物及对症治疗。一般性治疗包括吸氧、保持循环稳定、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补充营养。贫血病人及时输血,低蛋白血症及时补充血浆或白蛋白。老年患者要特别注意低钠血症的发生,重度低钠可加重精神症状。药物治疗:地塞米松10~20mg,1~2次/d。氟哌啶醇5~10mg,3~4次/d。对于症状较轻,仅有睡眠差、轻度烦躁等患者,给予心理治疗及地西泮10mg肌注或氯丙嗪25~50mg口服,1次/d。同时给予心理治疗,主要是针对抑郁型患者,亲人安慰及交流效果好,还要保证患者有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

1.4 结果 本组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经心理疏导、加强护理及相关药物治疗7~14d后症状逐渐缓解,21d认知障碍症状全部消失。随访3个月~1年,平均7.5个月,全部患者无症状复发。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1)骨科术前常规护理;(2)术前精神评估;提高对POCD的认识,尽量保证病房安静舒适,给老年患者提供较好的术前术后环境。病房医生术前尽可能调整好病人的全身状况,使其在较佳的体能状态下再开始手术。麻醉医生术前访视时可做一些简易的认识功能方面的检查,以了解患者的认知状况,告之家属患者术后可能发生认知功能方面的改变,加强术前心理支持及术后随访;(3 术前宣教:翻身、拍背技巧;床上大小便方法;有效咳嗽;放松措施及术后体位等。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 躁动型患者易出现肢体随意活动,过度内收等不良体位造成假肢脱位。确认患肢为外展内旋位;必要时可使用皮牵引,强制安置正确体位;按医嘱使用药物镇静;加强防护、巡视。本组患者未出现假肢脱位。

2.2.2 引流管、导管护理 躁动型患者可无意识自行拔除各种导管、引流管。护理中向其及家属讲解各导管的作用及意义;加强巡视、定时观察,必须确认各导管在位,检查是否通畅,并详细记录引流液性状及量;严格无菌操作。本组患者各有1例晚间试图拔除引流管及导尿管,经及时发现制止,未发生导管脱落。

2.2.3 创口情况 患者常因谵妄、认知障碍均可出现无意识撕扯敷料。首先要加强巡视,勤查敷料,如有脱落及时更换,注意无菌操作;保持创口周围皮肤清洁;注意观察创口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皮疹等易引起皮肤不适的可能,对症处理,减少因不适撕扯敷料可能;必要时可适当束缚患者肢体。本组患者每例均有不同程度破坏敷料完整性的情况发生,经及时发现积极处理,未发生创口感染。

2.2.4 睡眠障碍 两型患者均有不同类型及程度的睡眠障碍 躁动者以白天多昏睡,晚间清醒且多语、多动的节律障碍为主。患者清醒时,注意安全防护,以防坠床及上述意外的发生;家属可在白天多刺激患者,晚间营造良好睡眠环境,必要时按医嘱使用镇静剂,以纠正睡眠节律。

抑郁者以处于安静、浅睡眠状态为主。使氧饱和度、氧分压降低,从而并发心脑血管疾病。护理人员白天应多巡视,经常与患者交流,鼓励家属与其交流,促进日间清醒时间延长,逐渐恢复正常睡眠。

本组患者经积极对症处理,出院前均恢复正常睡眠。

2.2.5 潜在并发症

2.2.5.1 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是发病率最高的并发症,约40%,好发于老年人。两型患者均可因有意识自主活动减少而增加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机率。护理人员书后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温度、颜色及有无肿胀、询问有无感觉异常及牵拉足趾疼痛,有无呼吸急促,胸闷等不适。指导患者饮食方面应避免高胆固醇饮食,多饮水。功能锻炼:尽早开始足趾主动活动,并多做深呼吸及咳嗽运动,早下床,协助做被动屈伸关节,作股四头肌、臀大肌、臀中肌的等长收缩活动,保持肌力,有效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少血栓。本组病人住院期间未发现深静脉栓塞临床症状,跟踪随访期间发生1例,经积极处理后未发生不良后果。

2.2.5.2 肺炎 老年人术后并发症中肺炎居于首位,达35%~50%。随着年龄增长及基础疾病,两型患者出现此并发症的机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又以抑郁型易发生。术后应积极治疗原有疾病,保持呼吸道通畅,严格戒烟,鼓励作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定时翻身、肺部叩击或超声雾化吸入。本组患者5例发生不同程度肺部感染,经上述处理,均在出院前痊愈。

2.2.5.3 褥疮 两型患者均可出现褥疮,以尾骶部最为常见。术后应予气垫床,清洁皮肤并保持干燥,保持床单位整洁无碎屑,骨突处加棉垫保护,妥善安置各引流管,穿合适衣物,防止因松紧带压迫,做抬臀减压,褥疮易发部位予50酒精或红花油按摩2次/d,或红外线照射2次/d 15~20min。本组患者5例出现尾骶1褥疮。其中一例并发患侧髋部褥疮,为导尿管压迫所致,经上述处理,约3d后好转,出院前均治愈。

2.2.6 营养 两型患者均有营养摄入不足现象,躁动型以拒食多见,抑郁型以食欲减退多见。饮食指导:避免高胆固醇饮食,少食甜点、奶粉豆粉等,多饮水、多食富含粗纤维的食物。饮食要清淡,多样,口味丰富。

[1]Duppils GS Wikblad K.Acute confusional slat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hipsuraery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 study [J].Gerontology ,2000,46(1):36-43.

[2]苏瑞鉴,杨庆达,曾麟杰,等.骨科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2010,(4):28.

[3]饶佳华,姜虹.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8,(16):2473.

[4]林云,罗翠松,张国然,等.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46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0,(6):51.

猜你喜欢

褥疮精神障碍躁动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道路躁动
蒙药嘎木朱尔治疗褥疮的疗效观察
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疗效比较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
褥疮管理办法纳入科室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分析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
躁动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