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
2012-06-03彭习兰
彭习兰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消化内科,重庆 404000)
上消化道出血多是指食管、胃肠等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病变所引起的出血,属于消化内科常见病、危急重症,临床以呕血及黑便等症状为多[1],伴见血容量减少或不足的周围微循环衰竭,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临床研究证实:正确的护理方法是促进本病好转、治愈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不仅可有效延长上消化出血患者的出血周期,还对减少出血次数具有重要作用[2]。我院对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7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别予以循证护理、预见性护理方法,现将结果整理、统计、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经我科医生诊断确诊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6例,其中,男40例,女36例,年龄20~75岁;肝硬化并发出血者47例,消化道溃疡者29例;出血原因为劳累者35例,情绪诱发者27例,饮食不当者10例、气温异常导致者4例。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即:循证护理组(简称循证组)和预见性护理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3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诱发因素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是在给予基础护理的同时,分别予以不同的护理方法,详细如下。
1.2.1 基础护理措施 由于本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呕血和黑便,因此,口腔及便血的护理在基础护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首先,对于口腔而言,应随时在患者呕血时给予及时的口腔护理,急性出血期时应禁食,并要求患者2次/d进行口腔清洁,以保持无味;便血患者若大便次数频多,则应告知需采用如温水或淡盐水清洗等方法进行便后清洁,防止发生湿疹,以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同时,在患者住院期间,给予其正确的饮食指导,如止血后则应根据不同时间给予温凉流质、半流质以及易消化饮食,以使上消化道逐渐适应。而对于便秘患者,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慎用泻药;对于出血严重患者应使其绝对卧床,病情缓解后方可进行缓慢运动[3]。
1.2.2 循证护理方法 循证护理多是依据患者现有的临床症状及表现,给予其正确、及时的护理方法,对于上消化道患者而言,多是指对出血的观察与护理[4],如:出血期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体温等基础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也要注重观测患者瞳孔、精神、情绪等方面变化,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记录患者的呕血,便血的色、量、质等情况以及尿量的变化情况,通过血常规检测有无继续出血现象。
1.2.2.1 循证护理 出血期患者烦躁者居多,一般应予以其镇静剂的同时进行心理支持,耐心做好解释劝慰工作,从共情角度出发体贴患者疾苦,理解其焦虑、紧张甚至是恐惧的心理;对于出现微循环障碍的患者,应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血浆代用品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但若大量出血时,应及时输注红细胞给予补充,从而维持血压稳定;呕血患者应使其侧卧或半卧,以防止误吸。
1.2.2.2 用药指导 告知患者遵从医嘱的重要性,以及所用药物的作用、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等基本知识,并使患者明晰静脉滴注过程中,有些药物如垂体后叶素滴注应缓慢,速度不宜过快,若该药物在体内聚积过多时,可引起全身小动脉和平滑肌收缩,出现腹痛、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威胁患者生命[5]。
1.2.3 预见性护理方法 预见性护理,顾名思义是指根据本病特点,提前准备护理所需的一切准备。对于消化道患者而言,预见性护理主要表现在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出血先兆、异常心理变化等进行护理[6],如:针对出血先兆的护理,通过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喉部痒感、异物感、胃部烧灼、恶心等症状,尽早发现出血先兆,通过血压、尿量等观察,预见性地判断病情,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做好抢救准备,以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7]。
1.2.3.1 心理护理 由于本病出血较频繁,极易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冲击,使其出现恐惧、焦虑的异常心理变化,为了杜绝此类现象,先有预见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如:在入院处即通过人格特征量表、自制基本情况调查表对患者的性格、爱好进行分析,分别对不同的患者予以各异的护理,因人制宜;同时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恐惧心理,在呕血时及时清除有污渍的衣物以及床单等,给患者讲述本病的病因、治疗等基本情况,使其对本病有基本了解,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尽量区分男、女病室,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隐私等,使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焦虑、尴尬心理得到缓解,创建温馨的就医环境[8]。
1.2.3.2 预后指导 在患者出院时,及时告诫患者良好、健康的心理对本病预后的正确性,同时,有预见性地对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行纠正,尤其是应禁烟酒、浓茶以及辛辣刺激等刺激性饮食,适当的进行锻炼。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判定,出血次数、止血时间及治疗后并发症情况,随访1年后生活习惯变化情况。
1.4 疗效判定 疗效主要通过出血停止时间进行判定,即:通过观察患者的呕血、便血等情况,其中以胃管引流液变清或粪便由黑色转为黄色,粪便隐血转为阴性即可认为出血停止。其中24h内出血停止为治愈,72h内出血停止为有效,72h后仍有出血者为无效。
1.5 随访情况 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每6个月1次,所有患者均无脱失,随访中采用电话、E-mail、家访等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术后并发症、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记录。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设定检验水准为α=0.05,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后循证组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84%;循证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血次数、止血时间及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分别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法,循证组在治疗期间出血次数为7次,对照组为3次,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在止血时间上,循证组止血快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并发症上,循证组2名患者发生腹痛、肝肾综合征,经对症治疗后好转,而对照组无并发症发生(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血次数、止血时间及并发症比较
2.3 两组患者随访情况比较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入院前,所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正常生活习惯的拥有率仅约为15.8%。而经过不同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习惯比较发现,循证组在随访半年时,除按时服用外,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随访1年后,循证组除适度锻炼外,正常生活习惯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随访生活习惯对照 (n)
3 讨论
循证护理作为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考虑,进而提出解决办法的一种护理模式,其主要通过疾病的临床表现,采用正确的护理方法与措施,进而指导护理实践[3];而预见性护理则是主要依据护理人员对于疾病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技巧,对本病可能出现的变化进行预测性的先行护理,从而使护理中解决问题有序、及时,更好的提高疾病的治愈率[9-10]。鉴于此,循证护理多是有的放矢,而预见性护理则是防患于未然。现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与疾病的关系日渐重视,前述两种护理方式亦渐趋应用于护理实践之中,熟优熟劣,目前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别施以不同的护理方式,结果发现,经过治疗后,循证组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为86.84%,效果相当;循证组在治疗期间出血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但止血时间较短,且发生腹痛、肝肾综合征2例并发症,同时,在随访半年时,循证组除按时服药外,正常生活习惯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随访1年后,除适度锻炼外均低于对照组。提示:两种护理方式对于上消化道出血均有效,且循证护理在止血上更胜一筹,但由于循证护理侧重于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容易发生诸如并发症、出血次数多等情况;而预见性护理则更多的注重患者在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之前,将易发因素、隐患等进行排除,且对于患者的心理更为注重,两者各有优缺点。可见,以人为本、因人制宜,有预见性的进行各项护理干预措施的同时,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发展,才是解决患者疾苦的良策。
[1]张文武.急诊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3-116.
[2]宋锦平,成翼娟.循证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4):292.
[3]颜美琼.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8):675-677.
[4]赖育清.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9):38.
[5]廖巧玲,蒋可松.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与护理[J].河北医学,2007,13(5):612.
[6]单雪莲,仲冬梅,毛鑫群.预见性护理在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58-159.
[7]董丽杰.上消化道出血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07,15(2):57.
[8]汤艳.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心理及临床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08,16(3):140.
[9]李润莲,刘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及护理[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8,5(8):759-760.
[10]赵小斐,何满红,胡银清.急救护理程序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3):257-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