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管理在高校办公室管理中的运用
2012-04-08胡晓
胡 晓
(湖南科技学院 办公室,湖南 永州 425100)
高校办公室作为一个管理机构,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综合办事机构,在学校管理系统中担负着上下沟通、内外联系、左右协调的中枢和桥梁作用。办公室管理水平的高低、工作效率的快慢、服务质量的优劣等直接关系到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更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和形象。模糊管理是管理学界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理念,它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既有的管理学理论,有助于人们重新审视和把握传统的管理行为。在高校办公室工作实践中,科学理解和准确把握模糊管理的内涵,恰当运用模糊管理,有助于全面提升办公室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一 模糊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模糊”是从哲学领域引进的术语,是指客观事物(包括人类的思维和语言)的不稳定、不精确、不清晰。它不等同于我们所说的含糊、含混,而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德国哲学家康德于1764年提出“模糊”这一概念,认为“模糊比清晰更具有表现力”。中国古典文论较康德早三、四百年就认识到使用模糊概念和模糊手法,对于传情达意有说不尽的妙处。196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查德提出“模糊集”,并发表著名论文《模糊集合》,这标志着模糊理论的诞生。由此,“模糊”的方式逐步得到重视并开始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人们逐渐认识到,事物本来就有模糊性和精确性、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稳定性和变化性之分,这些两相对立、相依相存、矛盾统一而又不可相互转化,正确运用“模糊”,有效把握事物中的模糊性,不仅有利于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还能有效促进事物更好地发挥作用。
模糊管理是在批判吸收科学管理的基础上,以系统科学尤其是模糊科学的成就为理论指导,吸纳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管理方法论和管理模式而建立起来的一门新的管理学。模糊管理是有限的规范、不十分清晰的界限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情况下的一种管理方法,是与精确管理相对应的管理艺术。科学管理是建立在一种不断变化发展的规范化、确定性的基础上,而模糊管理则要求有限的规范、不十分清晰的界限以及人文和人伦(人际关系)的方法。模糊管理并不排斥规范、界限、定量和技术方法,并没有否定科学管理,只是从另一个角度提出这些并不是绝对的。现代管理思想已经出现了科学管理与模糊管理的两种趋势。这并不意味着科学管理失去了生命力,恰恰相反,由于模糊管理的挑战,科学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可能变得更合理。合理的方式与管理模式应该是科学与模糊相结合。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除了‘非此即彼’,也应在适当的方面承认‘亦此亦彼’!并且使对立互为中介。”可见,模糊理论丰富了唯物辩证法,而运用模糊理论来认识客观事物、把握对象,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是一条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高校办公室作为高校行政管理的主要部门,在整个高校管理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包含“事”的管理,也包含“人”的管理,既包含“对内”的管理,也涉及“对外”的管理,既包含对确定、精确、稳定等事物的管理,也包含对不确定、模糊、变化等事物的管理,这就决定了它理应被置于模糊管理的观照视野之中。在高校办公室工作中,合理运用模糊管理,使之与科学管理有效结合,不仅能解决精确管理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更能促进高校办公室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二 模糊管理对高校办公室管理的启示
1.提高办公室工作效率
参与政务和管理事务是高校办公室工作的主要部分,参与政务即协助领导决策、组织决议实施、监督检查等,管理事务就是日常的服务性工作,包括办文、办会、办事、公务用车、来访接待等。这两方面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灵活性很大。政务与事务两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两者之间又可以相互促进,很多参谋意见都是在处理日常事务时形成的,反过来又会通过辅助领导决策发挥作用。同时,这两者也不是墨守成规的,而是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及时吸收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保持开放性,才能与时俱进,不使高校办公室工作陷入保守落后的境地。
一方面,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是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天职,但办公室不是“参谋部”和“指挥部”的统一体。因此,在参谋过程中,办公室人员一定要掌握“度”,定好“位”,要保持目标的模糊性,紧紧围绕工作重心,抓住事物的重点、难点,多出点子、多想办法,促进事物的顺利完成,但决策的事应由领导按照程序办理,做到到位而不越位,献策而不决策。如果一味追求大而全,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没有任何成效。
另一方面,事务管理是办公室的常规工作。高校办公室被称为“都管部”,意指凡是别的部门不好协调、不好出面处理的工作都交给办公室处理,这就使得高校办公室事务十分琐碎繁杂,工作不确定性和随意性较大。同时,高校办公室工作又十分重要,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重要影响和损失,但这并不是说必须用科学管理而不允许用模糊管理的方式,相反,高校办公室工作是一个连贯性的工作,每个环节之间都息息相关,如果刻板地只用科学管理方法,每项工作虽然都完成了,但一定会大大损失工作之间的灵活性,会使办公室工作陷入被动和僵化的局面。恰当运用模糊管理,不强调细致、绝对的分工和目标的完成程度,而是从总体上提出大概性的要求,同时,模糊管理对工作过程也不做强制的规定,给管理对象很大的活动空间,允许工作人员根据工作实际改变和调整计划,并允许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周围一切有利条件,达到组织目标,提高办公室的工作效率。
2.促进办公室管理的民主化
人是自然、社会、精神的统一体,其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管理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对现实人性的理解基础之上。对人性的理解是促进管理工作民主的核心要求,而要做到管理的民主化,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本管理思想也已经或正在渗透到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成为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在高校办公室管理过程中,建构人本管理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当前高校办公室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发展方向。模糊管理在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它所提出的“以人为本”,不仅指通过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来调动人的劳动积极性;也不仅指把人作为手段来开发和利用,而是既把人当作手段,又把人当作目的,实现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可见,模糊管理对人性的认识比以往管理理论更全面、更深刻,更有利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高校办公室工作人员大多数综合素质较高、思想品德好,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有其独特的判断能力,一般难以接受命令式的管理,更反感管理者用简单的行政命令的方式来推动管理目标的实现。而与之相对应的,高校办公室管理长期以来处在一种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中,工作透明度不高,既难以保证管理的科学化,又很难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管理失误现象时有发生,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的要求。人本管理的运用,要求在办公室各种管理工作中要将工作人员放到应有的主体地位,不仅尊重人、理解人,还要做到依靠人、满足人、发展人,努力营造平等、民主的人际氛围,使之更好地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要求充分考虑和尊重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发展需求,如下放管理权和决策权,让工作人员参与管理和决策,形成一种全员参与、心往一处想、力向一处使的管理模式,促进办公室工作关系和谐发展。
3.推动办公室工作创新
办公室工作人员是活生生的现实的人,是人格独立、地位平等的人,他们都有各自的喜怒哀乐、爱好习惯和个性特点,都有自己的适应面和发展空间,传统管理过程中太多的共性,必然扼杀人类本性中的创造性潜能,使办公室管理活动失去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模糊管理理论者认为,管理行为中的关键因素是人,是人的积极性的调动,通过全面调动人的积极性,开拓人的创新思维,促进事物的发展。办公室管理中适当运用模糊管理,用人所长,从大处着眼,不过度吹毛求疵,能为办公室工作人员提供较为宽广的空间,启发和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有利于促进工作创新,促进工作开展。同时,合理运用模糊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管理对象的压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朝着预定目标发展。
总之,对于管理工作来说,模糊管理与精确管理都是经论证且有效的管理方法,不存在孰高孰低、孰对孰错的问题。模糊管理主要用于解决宏观性、抽象性的问题,精确管理主要用于解决具体的、定量性的问题。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在进行科学的精确管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模糊管理的作用,把原则性、严肃性、计量性与必要的灵活性、开放性、机动性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办公室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办公室更好的发挥中枢和桥梁纽带作用。
[1]王彩绪,宋连天.模糊论方法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2]孙旭东,赵映振.高校办公室管理工作的新特点与新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03,(20):8-39.
[3]欧阳锦.模糊管理与精确管理[J].兰州大学学报,2002,(1):144-147.
[4]冷桥勤,吴宁.模糊管理的哲学探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6-10.
[5]肖旭芳.运用辩证法做好高校办公室工作[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