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

2012-04-08郭开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理论课价值观教学内容

郭开虎

(湖南科技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湖南 永州 4251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

郭开虎

(湖南科技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湖南 永州 425100)

社会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然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本身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效果,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是有效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选择。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实际上就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途径,要有效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加强和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在实践教学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地位。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关系定位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重要任务。当前,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所引起的变革,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也带来了空前的冲击,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国际国内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新变化、新情况的基础上于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和灵魂,也是社会主义最基本的价值理念和取向,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际上就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的责任,其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就是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社会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延续、深化和扩展,毋庸置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和主渠道,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是靠单纯的知识传授就能完成的,它还要靠学生自己的成长和实践经历来验证、巩固和确立。任何价值观都深深根植于社会实践尤其是现实生活之中,一种价值体系要真正在社会生活等方面发挥作用,必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 诚如杜威所言:“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1]P141由此可见,社会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其身临其境,反复体验,加深对理论、观点的理解,由知识接受到生活经验转化,从而在实践中明辨是非,知晓荣辱,陶冶情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外化为其自觉行动。

二 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分析

(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

当前,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大多数高校都认识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但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作一门纯理论课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首先是高校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着‘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的思想观念,没有把实践教学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必要的教学环节、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内在要求,而只是作为学校教学的一种修饰。其直接后果是造成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人力物力、财力、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得不到学校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导致实践教学无法正常开展。其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实践教学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没有把实践教学看成是大学生内化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手段,而仅仅是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点缀。因此,他们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养成”的现象,对实践教学探索、研究不够,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再次是学生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短视”思想,只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和人文素养的修研养成则重视不够,对老师布置的实践任务应付了事。这些认识方面的偏差导致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缺失,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效果。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随意,形式单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区别于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理论课教学的延续,其教学内容应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针对性和时代性。所谓相关性就是实践教学内容应根据理论课的教学要求予以设计和安排,通过它的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把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观念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觉的行为。所谓针对性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实际、思想实际以及课程的特点设计和安排内容。所谓时代性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紧密联系国际国内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来设计和安排。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没有制定规范的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没有统一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没有突出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仅根据自己的兴趣、研究方向和水平条件来随意决定,没有系统性,带有很大自发性和趋易性。同时,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当前各高校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局限于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少数几项常规性的活动。教师兴趣来了带着学生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走马观花,敷衍了事。教师没有兴趣时,就在课堂上简单地放放录像,布置一篇作业,过后既不组织学生讨论也不概括总结。这种内容随意、形式单一的实践教学不利于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践行。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一般价值,又高于一般价值,是对社会主义一般价值的抽象和升华,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和概括性。这种系统化、理论化、规范化的理论与大学生感性化、具体化、现实化的生活有很大差别,学生限于知识结构、心理条件、认知能力的制约,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从目前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情况来看,由于学校和教育者没有认真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化的信条和规范,要么大学生觉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高在上,距离自己的现实生活很遥远,要么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粗浅,甚至某些老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都不够全面深刻,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像水中的浮萍一样漂浮在表面,仅流于形式,难以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2]P144

(四)教师数量不足和自身实践教学能力欠缺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是1:300~400,而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的比例都远远高于这个数字,有些学校的师生比高达1:500~600。教师普遍授课任务重,整天忙于课堂教学和日常事务,难有大量的时间学习新知识,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就不深。同时,教师也没有时间去认真研究实践教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规律、精心组织实践教学,导致当前的实践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显得粗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不理想。

要在社会实践教学中有效地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外,还要有比较宽泛的社会知识,具有对现实生活敏锐的洞察力、感悟力,既能在教学中紧密结合社会实际,联系热点问题,又能根据教学内容走向社会,答疑解难。而当前大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科背景比较单一,知识面狭窄,教师本身的实践经历和社会阅历也不深,理论结合社会实践的机会也不多,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经验相当缺乏,不能在实践教学中有效地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 有效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一)提高认识,切实树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观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离不开实践教学这个重要环节。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 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制定并印发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明确提出了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因此,无论是高校领导还是教师都应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的认识,充分认识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领导、组织与管理,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学校实践教学的总体规划,严格按教育部的要求划拨生均实践教学经费,争取社会的支持和理解,建立稳定的实践活动基地。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系部和老师应围绕教学目标制订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根据课程的特点、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思想状况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生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树立并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其主要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除了要有正确的方式方法外,其内容还必须具体化,做到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在实践教学中有效地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现实生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的土壤,社会是人生最大的课堂,“只有生活本身才能为自己制作法则,在生活之上或之外,不再可能有什么了。”[3]P38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理性抽象相比,现实生活较为感性具体,最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认知水平。现实生活对学生的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的特点,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其他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就是要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和基本要求融入到具体的实践教学事例和现实生活中,转变为大学生易于接受的具体的、形象可感的、生活化的信条和规范,并内化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习惯和信念。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规范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形式

实践教学内容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实践教学内容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实践教学和培育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效果。针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内容随意确定这个问题,首先,要将社会实践教学内容规范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每门课程都应该根据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确定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地位。其次,实践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性,即实践教学内容要跟上历史时代的变化,把反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实践教学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作为实践教学内容。再次,实践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实践教学必须把大学生最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纳入教学内容,确保实践教学内容常新,增强实践教学的现实性和吸引力。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校内外的人文景点、历史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参加社会调查、访谈等活动,参与社会服务工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行为修养。”这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实践教学形式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根据教育部的指导精神,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学校所在地和周边地区的实践教学资源,坚持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假期实践和学期内实践相结合,集中实践和分散进行相结合的原则,创新和丰富实践教学形式,不断提高大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兴趣和活力,有效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能否发挥其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教师是关键。针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方面的问题,首先,高校要从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大局出发,严格按师生比配备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减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授课课时,减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科研负担,保证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组织社会实践教学。其次,高校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他们进修和自学,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定期开展实践教学经验的交流和总结会议。不断提高教师的学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再次,组织教师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教师要有效地组织实践教学并在实践中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教师自己要深入了解社会并具备实践能力。为此,学校和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系部应该常规性地安排教师利用节假日或寒暑假时间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到企业,历史古迹或者红色基地开展专题调查研究,让教师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让教师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丰富阅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1]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李凤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性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6).

[3]涂尔干.道德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G642

A

1673-2219(2012)08-0110-03

2012-06-02

湖南科技学院2010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XKYJ2010014);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的创新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10]243号);2011年度湖南省普通高校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1C0579)的研究成果。

郭开虎(1971-),男,湖南耒阳人,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校:王晚霞)

猜你喜欢

理论课价值观教学内容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