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为何多旱涝
2012-04-08湖南省科技咨询中心410005范良智
湖南省科技咨询中心(410005)范良智
湖南多旱涝,特别是近20年,抗旱抗洪几乎年年“亮镜头”。这要从湖南的地形、降水、林木、水道来分析,有了答案,才好“对症下药”。
湖南地形是个“箢箕形”。西面是湘西山区,南面与南岭山脉相接,东面与罗霄山脉连片,北面是洞庭湖区,三面高一面低,中间是丘陵平原。而湖南的降雨,往往很集中。湖南境内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毫米~1700毫米。一般年份,4月~6月的降水量,竟占全年降水量的40%以上。而5月~7月,暴雨天数占全年暴雨天数的60%~80%。湘、资、沅、澧四大水系,全省5340余条大小河流的水,日夜奔腾,挤向洞庭!挤不出的,积水成灾。
既有这样的地形“基因”,又有集中降雨的诱发条件,连年抗洪,也就在意料之中。
树木森林,是调节气候的生力军。下雨时,它们截雨、截流的功能就显示出来了,变洪流为细水,变地面流为地下水,减少洪灾。由于地下水充足,奇货可居,就是天旱,也能以泉流渗出、林冠蒸腾的多种方式,缓解旱情。
遗憾的是,1958年来了个“大跃进”,湖南森林伤了元气,一直没有复原。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山塘水库星罗棋布,溪河江湖联网,水多时能蓄水,确保畅通;水少时能放水,有利灌溉。水利工程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而恰恰在水利工程、水利设施方面,这么多年来,我们出现“啃老”现象。
湖南多旱涝这是客观事实,立足抗灾夺丰收,也就成了基本对策。洪来抗洪,旱来抗旱,一刻也不敢放松。
不过,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也不是长久之计。为了抗洪抗旱,花了多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心力;把这些“力”的一部分,平时用于栽树、培林、蓄草,用于修塘、清渠、疏通河道、加固堤防,从恢复环境着手,也许更主动一些。改抗洪抗旱为防洪防旱,那将是儿孙的福分,历史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