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地兵家文化视角下的现代企业团队管理
2012-04-08李文明
李文明
(青岛科技大学科技处,山东青岛266061)
·经济理论与经济建设·
齐地兵家文化视角下的现代企业团队管理
李文明
(青岛科技大学科技处,山东青岛266061)
企业团队管理的研究由来已久,研究成果日渐丰富,但是基于传统文化视角的团队整合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适用的研究成果还不多。鉴于此,从齐地兵家文化的视角研究现代企业高绩效团队的构建理念与方法,力争从孙子兵法、六韬思想以及管仲的军事管理学说中梳理出可以适用于现代企业团队管理发展的指导思想与管理技巧,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这种研究,对于丰富现代企业团队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指导现代企业创建高绩效的团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齐地兵家文化;现代企业;团队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团队管理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命题,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它可以影响组织绩效的发展,甚至决定企业的存亡命运。当一个企业形成了团队合作的氛围时,它将快速发展;当一个企业缺少团队协作的精神时,诸多事情都将难以为继;当一个企业的高层团队不和谐,内耗频发时,这个企业离破产倒闭也就剩下一小步了。为此,打造高绩效团队是所有企业的愿望,是有志于把企业做大做强的企业家们的工作重点。同时,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如何始终保持企业内部的高效配合与协同联动,也成为企业家和人力资源领导们的工作难点。
为此,中外学者与企业家们一直在围绕这个问题开展研究与探索工作,并且形成了诸如高层梯队理论、团队管理理论等在内的理论体系,以及各种各样的高绩效团队管理方法,解决了企业团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但是,就中国企业而言,还有一些问题无法通过这些理论和方法得以解决。原因在于这些理论与方法主要源自西方,它们在中国的应用过程中还缺少基于传统文化视角下对中国员工特质的关注,还没有形成符合中国人思维习惯与行事做法的价值引导与路径判断。
基于传统文化视角研究现代企业团队管理是对现有团队管理理论与方法的一个有意义的补充和尝试,它对于构建中国式的高绩效团队有着深刻和长远的影响。但是,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来研究现代企业团队管理是一个宏大课题,是一篇文章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本文仅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即兵家文化作为研究的视角。同时考虑到兵家思想作为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支,其理论依然广博,所以又从中选择了先秦时期齐地的兵家人物如孙武、姜尚、管仲等为代表,希望从他们的军事管理理论中综合中可以用来指导现代企业团队管理的不一样的指导思想与运作方法。
二、孙子兵法与现代团队管理
齐文化当中很大一部分是兵家文化,而发源于先秦齐地的兵家文化的杰出代表当属孙武,他的那部不朽巨著《孙子兵法》既是了不起的军事学著作,还是伟大的战略学、管理学著作,其中饱含了治人理事的思想与智慧,蕴藏着众多可以用于团队管理的谋略与章法。
(一)团队整合之道——求上下同意
在中国人的智慧当中,最为独特和最为伟大的一个方面当属对于“道”的认识,它是事物发展的最高原则,是自然和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律,是引导中国发展了几千年的价值引导。按照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模式,有了道才能有术,有道之术才可长久,没有道则术无所指,无所指之术则有可能胡乱作为。
道很重要,但道究竟是什么,先贤们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论断。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1]。而在孙子看来,道是军队和国家制胜的五大法宝之首。“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2]解读孙子所言及之道,描述的是一种统领性的状态,即为下者与为上者意志统一,同生共死,不怕危险。
将孙子所描述的这种状态引入现代企业团队管理,那是一种绝佳的境界,是所有企业老板们的梦想与愿景。如何实现这种状态姑且不论,但是能否把这种状态的实现作为目标很重要。因为人之做事,或是群体做事,首要是想清楚,其次才是做明白。想都不敢想,或是想了半天想不到这个点上,那做起事来一定很吃力,或是会走偏方向。现代企业团队管理理论与管理实务基本上是围绕着“利益”来设定的,是沿着人性趋利避害的本性来组织和运转的,这本身没有错。但是,人除了趋利避害的自然属性以外,还有众多的社会属性需要关注,比如个体在群体中的归属感,个人在群体中的安全感,成员对群体领导的喜爱与欣赏,团队活力对于个体的吸引,个人在团队中的愉悦等等,这些要素与利益的诉求结合在一起,才有可能打造出上下同意的“道”境界。否则,单凭利益的诱导万万实现不了这样一个伟大的目标。
此外,欲成“上下同意”之道,合理的规范与有效率的制度也还重要。孙子说,“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意即善于用兵的人,潜心研究制胜之道,修明政治,坚持制胜的法制,所以能主宰胜败。这里所修之道依旧是求胜之法,其目的在于为“上下同意”创造制度性的环境,有了这样的环境与保障条件,才可使“上下同意”落到实处。
再者,在求“上下同意”整合之道时,最高领导的作用也非常关键,他要以身作则,“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为上者身先士卒,为下者才能拼死效力,为上者对下有爱,为下者才能对上有敬,上下相爱,才有可能上下同心,而上下同心才能上下同意,上下同意则无往而不胜。
(二)团队整合之本——首在择人
孙子认为,“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言中之意是,将之有才与无才,将才施展的周与不周可致一个诸侯国之国势强弱分明,由此可见将才对于国家的重要。这正好比企业中、团队里的高层次人才,有之则兴旺发达,无之则难以为继。
何者为将,有何德何能可为上将军,孙子说,当智、信、仁、勇、严具备也。也就是说,军队中的高层次人才应该足智多谋,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心关爱,勇敢果断,军纪严明。有此五者可为将,无此五者,或是五者不全,则难为将,难以成为国之辅。
同理,一个现代企业团队在整合人才时,也应该重点考虑这五个方面的标准,凡是懂谋略,讲诚信,关爱下属,敢于创新,严格要求自己的人,需要大力网罗之,否则将不能考虑。此外,为了细化这个判断标准,还可以将智、信、仁、勇、严进行归类,将之划分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对于“德”的求,包括了“仁”与“信”两个方面,它要求人才有仁爱之心,有诚信可讲。按照东方管理学“三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设定,“德为先”是一个重要原则,是团队整合人才的前提。在现代企业团队整合过程中,注重“仁”的少了,讲求“信”的少了,对于利益的关注太多,对于道德的要求过少,从而导致了团队管理过程中的粗暴行为以及众多团队的离心离德与分崩破裂。
第二个层次是“智”与“勇”,是对于人才能力方面的要求。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说法,一个将领,一个人才,应该文武兼修,“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有勇有谋。在当今超强竞争环境下,在复杂多变的市场风云里,有谋者有战略,有战略者有思路,有思路者时时有出路;可勇者敢于尝试,能勇者敢于创新,真勇者不惧怕社会变革,敢勇者能够抢占各种有利时机。而文武兼备、谋勇兼具者,天下莫能当,市场莫不属,对手莫不服。
第三个层次是“严”,严格待人,严于律己,从严治军,不徇私情。这是前四个方面的保障,“智、信、仁、勇”而不“严”,则人心会散,行为会乱,智不为团队所用,信不为团队所守,仁而无度,勇而没有章法,团队难以协同。如何严,首在建章立制,其次要严格遵章守制,再次要赏罚分明、不徇私情。
对于高层次人才之将,孙子还提出了警告,他说,“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意即将领有五种致命的弱点,包括死拼硬打、临阵畏缩、性情暴躁、沽名钓誉、妇人之仁。这五种情况是将领们最容易犯的过失,是用兵的灾难。同理,它们在现代人才身上也时有表现。所以,作为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要求它的人才有持重的性格,有进退自如的度量,有敢于突破自我不断进取的精神,有从大处着眼细处入手的能力。如此要求,当从选择人才时开始。
(三)团队整合之法——籍曲制、官道、主用、赏罚而行
孙子说,“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意即治理大军团就像治理小部队一样有效,是依靠合理的组织、结构、编制;指挥大军团作战就像指挥小部队作战一样到位,是依靠明确、高效的指挥与保障系统。无论军队大小,皆可以借曲制、官道、主用、赏罚而把它管理得井井有条、富有战斗力。
何为曲制、官道、主用呢?组织结构,责权划分,人员编制,管理制度,资源保障,物资调配是也。
除了曲制、官道、主用之外,孙子还很看重赏罚、信息和训练的作用,他说,“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分解这段话的管理学内涵如下:
(1)不要轻敌冒进、盲目出动;
(2)需要集中兵力和优势资源;
(3)要时刻判明敌情,知己知彼;
(4)要一如既往地取得部下的信任和支持;
(5)要从全局出发深谋远虑;
(6)要用怀柔宽仁使属下思想统一,要用军纪军法使属下行动一致,如此作为,可以取得部下的敬畏和拥戴。
(7)平素严格贯彻命令,管教属下,属下就能养成服从的习惯;平素从来不严格贯彻命令,管教属下,属下就会养成不服从的习惯。平时命令能贯彻执行的,表明领导与属下之间相处融洽。
(四)团队整合之要——君不御与协同
高层次团队整合需要特别关注的两个要点是“赋能授权”与“协同联动”,用孙子的思想来解读就是“将能而君不御”与“率然”。
“将能而君不御”首在将能,将已能则君不御,将无能则不可不御。此外,君不御并非完全放任不管,而是不御之下的有御,是君建平台,将来唱戏。在将能而君不御原则指导下,将军(高层次人才)们可以在既有的空间里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可以进入“即时决策与快速执行”的状态,可以创造性地打击敌人和发展自己。当所有的将军(高层次人才)都能创造性地工作时,组织效率将会大幅提高,组织任务可以高效完成。
每个成员都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是说人人各自为战,不讲配合与协同。为此,孙子说,“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分析这种“率然”的状态,可以视之为现代管理学意义上的“协同”,它是成员之间相互匹配、相互支持所生成的一种联动状态,有了这种状态可以实现组织配合与团队协作“1+1>2”的目标。为此,组织与团队可以形成强大的内聚力,可以避免“小人同而不和”的不利局面。
三、六韬思想与现代团队管理
所谓六韬,意为六种秘密的谋略,涵盖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个方面,记述了姜太公的国家治理和军事管理思想,十分贴近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及处世原则。梳理这六种谋略中关于组织管理的内容,部分可以用来指导现代企业高绩效团队的构建。
(一)团队整合的最佳状态是情投意合
在六韬之文韬第一篇中,太公语文王,“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在这段话里,姜太公点出了“人与人”、“君与臣”、“领导与下属”之间合作的一个最重要的观念,那就是情投意合,这类同于孙子所说的“上下同意”之道。他说,水的源流深,水流就不息,鱼类就能得以生存,这是自然的道理。树的根须深,枝叶就茂盛,枝叶茂盛,果实就能结成,这也是自然的道理。君子情投意合,就能亲密合作,亲密合作,事业就能够成功,这同样是自然的道理。
分析太公的这句话,我们首先要承认它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当一个组织或一个团队中的成员都能够做到“情同”时,那就有了义的成分在里面,有了义的成分便如三国演义中刘关张的兄弟结拜,借此可以组成牢不可破的紧密团队。再如文王之与姜尚、齐桓公之与管仲、秦孝公之与商鞅、汉高祖之与萧何、唐太宗之与房玄龄,历史上这样伟大的黄金搭档无不是因为“情投”、“重义”而结成了国家的核心驱动。而关于义的界定,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感觉,西方文化理解不了,而中国很多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们如史玉柱、牛根生等却深谙此道,身体力行,从而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次看太公在这句话中要表达的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意合”。如果说“情投”是基础的话,“意合”则是保证。一群人相处融洽是件好事,但相处融洽的一群人不一定便能做成大事。因为除了感情因素以外,团队的成功还需要理性的分析,还需要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团队意志,还需要团队成员共同坚守既定的发展方向,所有这些离开了团队成员之间的“意合”将无法完成。
情投意合,亲密合作,事业可成,这在太公看来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对于现如今的组织管理而言却成了一种较难实现的愿景。在现代团队管理体系设计中,排在第一位的基本都是利益的诉求与应对利益诉求的设计,这本身没有错,但如果把这种诉求与设计当成是最为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考量时,问题便来了。凡事利字当头,团队上下唯利是图,唯利工作,那么当个人、少数人或是多数人的利益一旦受损时,团队马上便会产生离心的倾向,团队的工作从而受阻。如果受损的利益不断增加或是一时过大,那么团队可能会很快解体,不复存在。
无论什么时候,团队整合的最佳状态都应该是“情投意合”。如何实现“情投意合”是方法的问题,重不重视“情投意合”是态度的问题,而重视这个问题本身是所有方法的第一环节。
(二)团队整合的重点以得人心为上
继“情投意合”的指导思想之后,太公又论述了组织管理“得人心为上”的重要性。中国人自古至今,一般都会深信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得道多助,失道无助。为此,孟子有专门的论述;管仲也有论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既然得人心者连天下都可以得,那么得人心者打造出一个高绩效的团队也应该不在话下。为此,太公发出了这样的呼吁,“曼曼绵绵,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远。微哉!圣人之德,诱乎独见。乐哉!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焉。”这段话把太公对于得人心者得天下这个理念描述得非常清楚,他说:土地幅员广大,国祚绵延久长,但如果不得人心,最后必定是烟消云散。有的国君虽然眼下默默无闻,但若能实施清明政治,那么他的光辉必能普照四方。微妙啊!圣人之德,就在于独创地、潜移默化地争取人心。快乐啊!圣人之虑,就是使天下之人各得其所,并努力制定各种收揽人心的方法。
得人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在现今而言,不是一个难以理解的命题。但是,能否将之作为团队整合的指导思想,这是对团队领导人眼界、智慧与工作水平的重要考验。
至于如何才能够为得天下而得人心,太公在六韬中也提供了方法。先是文王问,“树敛何若而天下归之?”接着太公回答,“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结合本文的命题,我们可以将这段话理解成是对现代团队领导人的要求。团队不是一个人的团队,是所有成员的团队,当领导者能同成员共同享有发展利益时,就可以得到全体人员的支持和拥护从而取得人心。如果领导者想独占团队发展的利益,不肯与成员分享团队发展的成果时,那么团队成员与组织离心离德从而会使团队失去人心。对于领导人之于组织的重要性,太公说,“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至于领导人对待下属的态度,太公认为应该“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
那么领导人如何与成员“同天下之利”呢?太公作了四个层次的安排,即仁、德、义、道。他说,“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把这段话引入团队管理,可以这样认为:仁者,有福同享,团队共享;德者,有难同当,不离不弃;义者,共进退,相扶持,“兼相爱”;道者,共创财富,“交相利”。如此,从道、德、情、义、能、理、利、害等诸多方面进行设计,则人心可得,中国式的高绩效团队可成也。
(三)整合团队成员要坚持六项标准
和孙子之孙子兵法一样,姜太公之六韬也提出了高层次人才的判断标准,这套标准被他细化成六个方面,即仁、义、忠、信、勇、谋,这与孙子的智、信、仁、勇、严有英雄所见略同之处。
太公看人才,首先要求人才应该有仁爱之心,无仁爱之心则不能得人心,不得人心则不能得天下,这与孙子的见识是一样的。不过太公将仁放在第一位,而孙子将仁放在第三位。可见太公看人才更注重其为人,而孙子看人才更注重其才能。
太公看人才要求人才有义,上文有所提及太公对于义的描述,在于“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并认为,义之所在,天下赴之。按照中国人的理解,有义则不容辞,有义则少有背叛,有义可聚人气,有义则团队轻易不散。
太公看人才的第三个标准是忠,忠者,忠诚也,这是中国人所非常看重的一个品质,也是现代组织管理最希望强调的要素。想一想,一个人如果能够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理想,忠于社会,忠于家庭,忠于顾客,忠于自己的事业,则这样的人是完全可以信任的,是永远值得敬佩的,是可以成为团队中最坚定成员的。一个人忠是这样,一群人忠是什么样,从本命题来看,诸多忠诚于组织的人在一起必定会形成强大的团队内聚力。
太公看人才的第四个标准是信,与孙子的见识相当。
太公看人才的第五个标准是勇,与孙子的见识也相当。
太公看人才的第六个标准是谋,即智谋,相当于孙子所说之智。
由古推今可以发现,当今中国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其实都是源自价值观的不当判断;今日之中国诸多企业团队之所以不够强大,也是因为价值观的问题没有解决好。就这一点而言,无论是孙子的智、信、仁、勇、严,还是姜太公的仁、义、忠、信、勇、谋,抑或是孔子示人的温、良、恭、俭、让和其判断人才的恭、宽、信、敏、惠,以及其学说当中所极力宣扬的仁、义、礼、智、信,都可以用来解决这个国家、社会、组织、个人发展过程中最为核心的问题。
四、管仲思想与现代团队管理
管仲是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他早年经商,后来从政,官居宰相,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称霸天下。《管子》一书,集中反映了他的军事与社会管理理论,内容涉及哲学、军事及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丰富知识,其中当然也包含着大量可以用来指导团队管理的方法与智慧。
(一)好团队自身要有吸引力
“团队好才能出好团队”,这看似矛盾的一句话,其实却包含着构建高绩效团队的内在逻辑。其中,“团队好”是前提,它所侧重的是团队建设的导向、框架、战略、目标以及团队领导人的特质,一般不以效益为判断标准。“能出好团队”是目标,作为目标它有终极的判断标准,而在这个判断标准中效益、效率、效果占了很大的比重。
团队好才能吸引到高层次的人才,没有高层次的人才谈不上打造高绩效团队,所以它是个前提。正如管子所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国家财力充足,远方的人就会来归顺;荒地都开发了,人民就会留下安居。同理,团队前景光明,未来充满希望,人才就愿意归顺;团队有实力为成员提供发展的空间,能够使成员大获利或是获大利,人才就愿意效劳,乐于倾其所能为团队发展尽心尽力。
此外,“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3],团队发展了,个人获益了,人才自然会依着团队的愿景努力工作,与团队同荣辱、共进退,团队的内聚力因而形成。为此,团队的领导要以身作则,自觉维护团队的公平,做到“上服度则六亲固”,并且能够一如既往地坚持“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从而实现“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否则,“上失其位,则下逾其节。上下不和,令乃不行”。
团队一时好容易,一直好就比较困难。为此,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要坚守四维,“四维张则君令行”。四维者,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四维举则团队兴,四维常举则团队永旺。
(二)好团队要有好风气
“好团队自有好风气”,意思是好的团队会形成好的风气,能够打造出好的团队文化。另外,有好的团队文化,风清气正者也自然能够打造出好的团队。以上两者是一事两面,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个团队形成什么样的风气算是有了好风气,一个团队的文化如何判断才算是好的团队文化,现代人有现代人的视角,古代人有古代人的观念。在这一方面可以借鉴管子的“三本”和“四固”思想。
“三本”,即德不当其位者不可用,功不当其禄者不可举,能不当其官者必须及时清退。“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者,则不可以加于尊位;功力未见于国者,则不可授以重禄;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如果一个团队组织可以按照这个标准衡量和使用人才,那么这个团队可以形成人人“求德义,尽勤勉,施才干”的良好风气。那样,良才得荐,劳才得劝,材才得用,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好风气促成团队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四固”,即卿相得众则国固,大臣和同则国固,兵主足畏则国固,民乐怀产则国固。译成本命题要研究的语言就是,高层领导能够得到团队成员拥护,团队可固;高层人才之间齐心协力,团队可固;高级主管有威严能服众,团队可固;团队成员珍视自团队所得,团队可固。此四固长期运行可成团队风气,能保团队永固。
结 论
综合上文分析可见,能否打造出高绩效团队的首要问题是道,这在现代企业管理看来就是文化,是企业的文化,是团队建设的文化,是具有统领性的柔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这一点,孙子给出的答案是“上下同意”,太公给出的答案是“情投意合”,管子给出的答案是以“三本”、“四固”来营造团队自身的吸引力。如果能够做到“上下同意”和“情投意合”,则企业团队的吸引力会变得非常强大,这样的团队一般都会战无不胜。
现代团队管理理论认为,要建成高绩效的团队必须十分重视利益分配,这没有错。但是综合孙子、太公和管子的思想可见,要打造高绩效的团队,必须高度重视的不是利益分配问题,而是人心向背问题。太公说,“得人心者为上”。管子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至于如何得民心,方法有多种,其中许之以利益是诸多方法当中的一种,但不是唯一。
综合孙子、太公与管子的思想可见,团队的好坏与人才的选择关系密切。为此,孙子提出了高层次人才的五条判断标准,即智、信、仁、勇、严;太公提出了六条标准,即仁、义、忠、信、勇、谋;而管子基于德、功、能的判断,提出了要重用良臣、劳臣、权臣的思想。
关于高绩效团队整合的路径,除了需要注意团队文化的营造与人才的选择以外,还要特别强调规范、制度、协同、匹配的作用,还要做到有章法可依,有章法必依,为上者可及时决策,为下者可快速执行,上对下赋能授权,成员之间彼此能够协调一致地行动,团队整体可以做到奖不避亲,罚不徇私,奖罚分明。
[1]张燕婴.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22.
[2]吴刚.孙吴司马兵法管理学解说[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112.
[3]管子.管子[M].南昌: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1.
Reaseach on the M ordern Enterprise Team M anagement in the Perspective of QiM ilitary Strategist Culture
LIWen-ming
(Depart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266061,China)
Enterprise team management for a long time,research is increasingly abundant,but still at the exploratory stage concerning team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based perspective,and the applicable finding is notmuch.For this reason,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ncept andmethod of constructingmodern enterprise high-performance team from Qimilitary strategist culture perspective,and strives for getting guiding ideology and management skills that can be applied in themodern enterprise team management from Sun Tzu's“The ArtofWar”,idea of“Six Volumes of Stratagern and Tactic”and Guan Zhong'smilitarymanagement theory.The study attempting to enrich themodern enterprise team management theory and methods and guide the modern enterprise to build high-performance team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Qimilitary strategist culture;modern enterprise;team management
F270;K232.203
A
1009-1971(2012)04-0110-06
[责任编辑:盛 今]
2012-05-06
李文明(1974—),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科技处副处长,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从事管理哲学、企业文化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