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铁成金功夫,标新立异境界
——试论黄庭坚诗歌中的数词

2012-04-07江建高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数词用典典故

江建高

(湖南科技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湖南 永州 425100)

点铁成金功夫,标新立异境界
——试论黄庭坚诗歌中的数词

江建高

(湖南科技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湖南 永州 425100)

作为江西诗派的“首宗”,黄庭坚主张“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以求“点铁成金”、标新立异。山谷诗歌数词的用典,具体体现这一诗学理论。该文主要在其近三百首七律中引出近50例含数词的诗句进行研究,发现大多字字有来历,资书以为诗。它们主要由经史、诗文乃至传奇故事融化而成,也有只用浅显典故或直写客观事物本身的数量性,都大体达到了生新自然的境界,但不乏用典过僻而出现的生涩现象。

黄庭坚诗歌;数词;典故;生新;自然

无论具体事物还是抽象概念都有一定的量,都可以而且需要数词将它们“包容”。经史掌故有不少被“量化”。如“两蜗角”、“三折肱”、“四立壁”等。黄庭坚诗歌喜欢融化带数量性的经史典故与前人诗句。研究山谷诗歌数词的用典,是一件有兴味的事情。作为江西诗派的“首宗”,黄在《答冯驹父书》中系统阐述过诗学纲领:“老杜作诗,退之为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人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笔者在黄庭坚近三百首七律中引出近50例(个别引例为五言体或七绝)含数词的诗句,从中可知其数词多对仗而出,既体现其字字有来历、“点铁成金”的诗学主张,又呈现标新立异的境界。这些诗句中数词,主要由经史或诗文乃至于传奇故事融化而成,也有含浅显掌故或直写客观事物本身的数量性,都大体达到了诗人追求的生新自然的境界,但用典过僻难免有生涩之感。

一 化用经史掌故

“浓缩的便是精华。”黄庭坚爱“陶冶”与浓缩经史掌故,尤其是含有数量关系的典故,“灵丹一粒”,“以故为新”,追求诗歌之生新、奇警、自然。刘乃昌称山谷诗“讲究句法、字法,长于点化锻造,下语奇警,引人惊异”;“用语除博采经史诗赋外,还多取材于禅家、道家和小说”;“有时把含义丰富的典故,凝缩成简短的词语,直接嵌入诗中,如‘百年才一炊’(《留王郎》),‘四壁不治第’(《次韵秦觏过陈无已》)”。[1]16-17这些浓缩与点化首先是化用经史。“田郎杞菊荒三径,文字时追二叟游”(《入穷巷谒李材叟翘叟戏赠兼简田子平》)。“三径”,语出李善注《文选》引《三辅决录》。汉末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因病辞官隐居乡里。院中辟三径,唯与求仲、羊仲来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秦时东陵千户食,何如青门五色瓜。”(《薄薄酒》)“青门种瓜”指隐逸不仕。语出《史记·萧相国世家》:“召平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家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甜,故世称东陵瓜。”李白《古风》九:“青门种瓜人,旧时东陵侯。”“荒三径”、“五色瓜”,语言简洁、形象而蕴藉。下边各例亦有此种效果。

“家徒四壁书侵坐,马瘦三山叶拥门。”(《次韵宋懋宗僦居甘泉坊雪后书怀》)“家徒四壁”(此语黄多用),见《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后句《六一诗话》引古诗曰:“县古槐根出,官清马骨高。”又《次韵子瞻送顾子敦河北都运二首》:“能贫安四壁,无愠可三已。”“三已”指不以一再罢官为怀,唐张说《赠赵侍御》“长沙鵩鸟赋,任道可知浅。请从三已心,荣辱两都遣”。又有《次韵吉老寄君庸》“何郎生事四立壁,心地高明百不忧”,再次用《史记》典故。“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九方皋”,山野鄙人,抱朴守拙,不务名于世,知者稀矣。《列子·说符》称其善相马,伯乐尝喟然叹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千里马”、“九方皋”,虽引典稍僻,而对仗工稳,正显出山谷资书成诗、“夺胎换骨”特色。

“拔剑一卮戏下酒,剖符千户舞阳城”(《题樊侯庙》);“开门择友尽三益,清座不言行四时”(《用几复韵题旧伯氏思堂》);“三釜古人干禄意,一年慈母望归心”(《初望淮山》)。上三例其一,“拔剑一卮”囊括《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上樊哙救沛公事。为救沛公樊哙带剑拥盾入项羽军门,项王问清来历后,“赐之彘户”。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户上,拔剑切而啗之。“剖符千户”,剖符为古代帝王授与诸侯与功臣的凭证,竹符剖分为二,帝王与诸侯各执其一。《史记·高祖纪》称“论功乃与诸列侯剖符行封”。樊哙当年曾封舞阳(在河南)县侯。其二,“三益”指友直、友谅、友多。《后汉书·冯衍传》中冯衍上疏:“臣自惟无三益之才,不敢处三损之地。”南朝卢谌《答魏子中弟诗》:“寄身荫四岳,托好凭三益。”其三,“三釜”,古代低级官员的俸禄数量,一釜为六斗四升。《庄子·寓言》中曾子曰“吾及亲仕,三釜而心乐。后仕,三千钟而不洎,吾心悲”。三处都融化带数量关系的史事或掌故,“做工”虽巧,但“剖符千户”、“三益”、“三釜”,无疑是冷僻之典,难免带生涩之感。

二 小说典与经史典一同化入

黄诗有的既用经史典又用传奇典,如“从师学道鱼千里,盖世功名黍一炊。”(《王稚川既到都下有所盼未归……》)前句化用列子问道事,《列子·黄帝》中列子问关尹子“至人潜行不空,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栗”的道理,关尹子说“鱼语汝”,那“是纯气之所守也,非智巧果敢之列”。后句“黍一炊”出于唐人沈既济传奇《枕中记》。书生卢生在邯郸旅店遇道士吕翁,卢自叹穷困,道士便授与一青瓷枕头,言枕着会称心如意。卢生枕而入梦,梦中享尽世上一切荣华富贵。醒来方知是梦,店家黄粱尚未煮熟。又如“千里追奔两蜗角,百年得意大槐宫。”(《元丰癸亥经行石潭寺……》)“两蜗角”喻极微小的利益。《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争地而战,伏尸百万,逐北旬五日而后反。”“大槐宫”,化用唐人李公佐《南柯太守传》,传中游侠淳于棼游“槐安国”,淳氏梦中做了驸马又任南柯太守,后位居台辅,而公主死后遭谗遣还。一梦醒来发现所游乃屋旁古槐树下一蚁穴。诗喻人不必汲汲于蝇头小利,人生百年犹如南柯一梦。再如“百年炊未熟,一蛭蚁追奔”(《次韵子瞻赠王定国》),更将“黄粱梦”与“南柯梦”合并入诗。此类用典还有“功名富贵两蜗角,险阻艰难一杯酒”(《喜太守毕朝散致政》);“万里尽还杯中里,百年俱在大槐中”(《题太和南塔寺壁》)等。

又如“愚智相悬三十里,荣枯同有百余年”(《寄怀公寿》)。“三十里”,《世说新语》载:魏武与杨修尝过曹娥碑下。见碑背面题有“黄丝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曹操问杨“解否”。杨修点头。曹“令修别记所知”,且自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修说此乃“绝妙好辞”的隐文。曹“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此典又用于《送张材翁赴秦佥》诗:“短长不登四万日,愚智相去三十里。”

三 融入佛学典故或含数词的诗句

“十二因缘无妙果,三千世界起秋毫。”(《戏题葆真阁》)诗言因果说之虚幻与聚沙成塔之哲理。两句数词都出自佛典。“十二因缘”也称十二支,语见佛籍《翻译名义集·释十二支尼陀那》。佛教以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解受、爱、取、有、生、老、死,为十二因缘。“三千世界”语出佛典《智度论》七《释氏要览·界趣》。三千世界即“三千大世界”,谓以须弥山为中心,以铁围山为外廓,是一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合之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之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之为大千世界。以佛语为诗还有“擘天华岳三峰手,参得浮山九带禅”(《赠清隐寺正禅师》)等。

山谷化用前人含数词的诗句更是普遍。顾随说:“凡山谷诗出色处,皆用人之诗,整旧为新。”(《宋诗略说》)如“与君千里共明月,思子一日如三秋”(《寄怀蓝六在延平》);“太丘胸量阔,一苇莫航之。万事不挂眼,犹有四愁诗”(《陈荣绪惠示之字韵诗推奖过实……》),分别隐含《诗经·采葛》句“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河广》句“谁谓河广,一苇可航”及张衡《四愁诗》诗题。又如《渔父二首》:“蒹葭浩荡双蓬鬓,风雨飘零一钓蓑。”融入《诗经》“蒹葭”与柳宗元《江雪》意象。“归去汴桥三鼓月,相思梁苑一枝梅”(《次韵清虚》),化用梁朝陆凯《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诗意。“心游万里不知远,身与一山相对闲”(《观叔祖少卿弈棋》),化用李白《庐山谣》“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作名山游”与《独坐敬亭山》“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烂肠五斗对狱吏,白发千丈濯沧浪”(《题子瞻寺壁小山枯木》),后句化用李白《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与《孟子·离娄》中的《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浊我足”。

“霸王三分割天下,宗臣十倍胜曹丕”(《夜观蜀志》),“十倍曹丕”语出《三国志·诸葛亮传》。昭列帝章武三年(223)二月,刘备病危托孤时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两句整体化用杜甫《咏怀古迹》之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天下,万古云霄一羽毛。”黄庭坚语必称杜甫,融入杜诗尤多,如融其词语、意象,仿其句式、结构。如杜甫《饮中八仙歌》曰“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黄曰“清淡落笔一万家,白眼举觞三百杯”(《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杜甫曰“两京三十口,虽在命如丝”(《得弟消息》);黄曰“一囊粟麦七十钱,五人兄弟二十口”(《还家呈伯氏》)。杜甫《咏怀古迹》之一曰“三峡楼台掩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黄曰“五溪三峡漫经春,百年千愁逢故人”(《和张仲谋送别诗二首》)。山谷诗“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和答案元明黔南赠别》),“三声清泪”或语出《水经注·巫峡》“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又见杜甫《秋兴八首》“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二月槎”句的痕迹。罗根泽《中国文学史》称山谷“在古人中尤要规摹陶杜,在二人中尤要规摹杜甫,杜甫诗中尤要规摹到夔州以后诗作。”金启华罗列山谷一百句模仿杜甫的诗句,有一字不变者,有变一二字或三四字者,有化七言为五言者,有用其意不用其语者,有稍易其意者……山谷这些诗句,如‘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即阑入杜集中也难分辨。”[2]

仅以上所列30余例数词诗句融汇经史有:《孟子》、《庄子》、《列子》、《左传》、《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文选》注引《三辅决录》、《水经注》、《世说新语》、《晋书》、《枕中记》、《南柯太守梦》、欧阳修《六一诗话》及佛典《翻译名义集》、《知度论》,等等。融汇诗书有:《诗经》中的《蒹葭》《河广》《采葛》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张衡《四愁诗》、陆凯《赠范晔》、李白《古风》《秋浦歌》《庐山谣》《独坐敬亭山》、杜甫《饮中八仙歌》《咏怀古迹》《九日五首》《得弟消息》、柳宗元《江雪》等。

四 用浅显典或不用典

黄庭坚另一些诗融化熟悉的史事掌故或者干脆不用典故,摒却雕饰,更显出晓畅自然之美。如“楚国羁臣放十年,汉宫佳人嫁千里”(《听宋宗儒摘阮歌》);“人间化鹤三千岁,海上看羊十九年”(《次韵宋懋宗三月十四日……》);“一身不是百年物,五湖无边万里行”(《奉送时中掇东曹狱掾》;“一声望帝片花飞,万里明妃雪打围”(《梦李白颂竹枝词三叠》)等,先后用到苏武北海牧羊、昭君远嫁匈奴、苏仙化鹤升天、范蠡功成身退荡舟五湖、望帝啼鹃等史事与传说,用典而雅俗共赏。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寄黄幾复》);“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登快阁》)。前诗“三折肱”,《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前两句不用典,后两句用浅显典,四句都用数词,挚友情深,语意眷眷。后诗写于元丰中,山谷为太和令,邑政之暇,登县东快阁所见旷远的江天远景,流露出对摆脱官务羁绊的向往。颈联“落木”境界辽阔,笔力苍劲,历来被人称道。其中“青眼”句融化《晋书·阮籍传》,传称:“籍又能作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嵇)康闻之,乃斋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后两句虽用典故而不用数词,但与全诗融合,含蓄典雅。这两诗当是最具山谷生新呈奇、清朗自然特色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数词用得工稳、精当。

下边的句子中的数词基本不用典,淡妆素裹,清水芙蓉,别开生面。“千年往事如飞鸟,一日倾愁对夕阳”(《初至叶县》);“万竿苦竹旌旗卷,一部鸣蛙鼓吹秋”(《次韵黄赋老晚游池亭》);“胸次九流清似镜,人间万事醉如泥”(《戏效禅月作远公咏》);“千林风雨莺求友,万里云天雁断行”(《宜阳别元明用觞字韵》);“清坐一番春雨歇,相思千里夕阳残”(《和登封王晦之登楼见寄》);“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四时为岁已中半,万物得秋将老成”(《呈马粹老范德孺》);“归燕略无三月事。残蝉犹占一枝鸣”(《登南禅寺怀裴仲谋》);“北辰九关隔云雨,南极一星在江湖”(《题落星寺》);“五更归梦三千里,一日思亲十二时”(《思亲汝州作》);“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郭明甫作西斋于颖尾请予赋诗》),等等。

结 论

黄庭坚反对“随人作计”,主张“自成一家”,他是继苏轼之后能够“更出新意,一洗唐调”的杰出诗人。这些诗句用典的内容与融化典故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具体地体现了山谷资书为诗、“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诗学主张。本文所列数十例多是黄诗中成功的句子。如“愚智相悬三十里,荣枯同有百余年”,愚智三十里,人生百余年,将抽象的事理具体化、数据化,令人耳目一新。然而论家早经指出,黄“长期的书斋生活与脱离现实的创作倾向使他只能选择一条在书本知识与写作技巧上争胜的创作道路……在材料选择上避免熟滥,喜欢在佛经、语录、小说等杂书里找一些冷僻的典故,稀见的字面”[3]70-71,因而有的显得生硬、冷僻、拗口,如“尽三益”、“九方皋”、“黍一炊”、“剖符千户”、“三釜古人”等典故构成的诗句,远不及那些不用典的诗句清新、流畅、自然。如“五更归梦三千里,一日思亲十二时”,两句用六个数词,“归梦三千里”思亲之空间,“思亲十二时”思亲之时间,又以“五更”、“一日”限制,状离家之遥、思家之切,可谓情至意深,工稳自然。[4]

[1]刘乃昌.东坡诗山谷诗:前言[A].贯三,校点.东坡诗·山谷诗[M].长沙:岳麓书社,1992.

[2]金启华.论杜甫诗歌对黄山谷的影响[J].江西师院学报,1979,(3).

[3]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4]江建高.唐诗数词初论[J].湖南社会科学,2004,(5):115-117.

I222

A

1673-2219(2012)01-0036-03

2011-05-20

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湘教通[2006]183号)。

江建高(1963-),男,湖南湘乡人,湖南科技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古代诗学研究。

(责任编校:张京华)

猜你喜欢

数词用典典故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数词
用典与墓志文字考释举隅
习近平用典
漫谈诗词“用典”
闻鸡起舞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用典与格律诗创作
对联中数词的艺术运用(下)
英语数词顺口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