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在河南农业大学百年辉煌中的作用

2012-04-07常思敏蒋国良朱秀英梁保松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农业大学河南科技期刊

常思敏,蒋国良,朱秀英,梁保松,吴 坤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河南郑州450002)

2012年是河南农业大学兴办农业高等教育100周年华诞.100年来,河南农业大学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奋力拼搏,使学校规模由小到大,创新性成果不断涌现,培养了一代代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谱写了河南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史,创造出了河南农业现代化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的辉煌篇章.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是由河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学校”)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以传播最新农业学术成果和信息,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农业学术人才为己任.主要报道农学、土壤与植物营养、植保、林学、园艺、畜牧、兽医、农业工程、生物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题综述等.主要读者对象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业高等院校师生.因此,学报是展示学校教学科研成果的窗口,搭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平台,肩负着及时传播学校教学科研成果、发现和培养科研人才的重要职责.

科技要发展,就离不开传承.学报反映了学校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随时间的发展变化,是学校优秀科技成果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是学校科技发展史的真实记录者,是学校农业科技发展百年史的缩影,在学校百年的辉煌历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学校教学和科技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 经历沧桑,铸就辉煌

河南农业大学历经磨难,饱尝艰辛,几度流离,多次搬迁,数易校名,如今已走过了百余年的办学历程.学校源自创办于1902年的河南大学堂,1903年改为河南高等学堂,1912年改为河南高等学校;1912年11月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改办为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河南农业高等教育自此发轫;1927年与中州大学、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合并,成立国立第五中山大学,改为中山大学农科;1930年中山大学更名河南大学,农科改为农学院;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重新独立建制,改为河南农学院,1957年从古城开封迁至郑州;1984年12月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1].

河南农业大学的办学过程,也是创办学术期刊的过程.1929年出版学术刊物《河南中山大学农科季刊》,1931年河南大学农学院出版学术刊物《农学院丛刊》[2].现今的《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原河南农学院学报)创刊于1960年5月,1966年6月因故停刊,1973年复刊,1974年改名为《河南农学院科技通讯》,1975—1977年因学校改名为许昌农学院,学报也随之更名为《许昌农学院科技通讯》,1978年学校恢复原名河南农学院,学报恢复为《河南农学院科技通讯》.1979年下半年正式恢复出版《河南农学院学报》.1984年11月学校改名为河南农业大学,学报随之改为《河南农业大学学报》.[3]为适应农业科学研究和学校发展的需要,经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批准,2006年《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由季刊改为双月刊,页码也由100页增至112页.

岁月无痕,笔墨留香.学报的发展史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科技史,也是学报编辑部全体编辑为提高学报质量而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奋斗史.由于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支持,历代编辑部同仁的共同努力,在每年都能保质、保量、保时地完成编辑、出版、发行任务的同时,学报的学术质量、编辑质量、印刷质量也在逐步提高,受到了作者、读者和编辑同行的好评,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

学报的学术质量和编排质量在河南省科技期刊界一直名列前茅,在全国同类院校的学报质量排名中也高于学校的整体排名.自1989年学报在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评比中荣获三等奖以来,先后荣获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以及河南省教育厅、科技厅、新闻出版局等单位颁发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高等学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河南省优秀高校学报”、“河南省自然科学“二十佳期刊”等一、二等奖28项.其中,2003年以来获得的全国和河南优秀科技期刊一、二等奖就达13项.

固定收录学报的国外权威性数据库主要有: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CABI),英国《全球健康》(GH),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等.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全文收录,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农业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等数据库和文摘期刊作为核心期刊或固定收录刊源.同时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并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评为全国8 000种期刊的500强.学校也对学报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自1996年设立校长奖励基金制度以来,学报先后5次获得校长奖励基金三等奖,成为学校中获得此项奖励最多的部处级单位之一.

2 鼓励学术创新 推动了科学研究的发展

创新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引擎.学报是传播、记录、贮存学校新科技、新信息的重要载体,是总结、研究、发现学校新思想、新理论的前沿阵地,是把学校新的科技理论和新的应用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媒介.因此,学报从创刊之初起,就把发表创新性论文和最新研究成果作为办刊的不懈追求,以鼓励学术创新为己任.因此,学报一直是围绕“新”字做文章,从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到栏目设计、版式设计,处处都体现着创新性,创新性贯穿于学报工作的全过程.

学报始终坚持责任编辑初审、同行专家复审和学报内部终审的“三审”制度,对所投稿件的创新性和科学性层层把关,对创新性强的论文重点编辑,优先发表,决不姑息迁就无新意的稿件,从而引导和鼓励作者树立创新意识,开拓创新选题,选择新颖性的测定指标,向学报投送创新性的论文.同时,学报编辑通过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也不断学习和提高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丰富科研经历,掌握相关专业的最新研究发展动态,提高自身的创新性鉴赏能力,把好鼓励学术创新的关口.

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卢喜锡院士认为,科技期刊工作非常重要,它既是科学研究工作的“龙头”,也是科学研究的“龙尾”,科学研究从开始到结题都离不开科技期刊[4].科学研究从开始选题就需要通过期刊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信息,确立选题或研究方向,最后总结更需要在科技期刊上将科研成果以论文方式公之于众.学报发表学校的科研论文,不仅为作者提供了论文发表的平台,而且也增强了作者继续深入研究、展示自己科研成果的信心,也为作者提供了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成就感和继续科学研究的内在动力.例如,吴绍骙及其研究团队的《异地培育对玉米自交系的影响及在生产上应用的可能性研究》(第一报)就发表在1960年《河南农学院学报》的创刊号上,这不仅为他们创立异地培育理论奠定了继续研究的基础,也为缩短中国农作物的育种时间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实践保证,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作物育种研究和实践的进程,为中国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中国科技界出现了一些浮澡和崇洋媚外的现象,一些作者把认为能代表自己研究水平和能力的论文以英文的形式在国外期刊上发表为荣,在科研政策的鼓励下,唯SCI期刊的马首是瞻,这也造成了学校的优质稿件外流.在这种情况下,学报坚持不改变或不降低对稿件创新性标准的要求.更无容置疑的是,学校的大多数研究成果仍是以在学报上发表的形式传播出去的.因此,学报对推动学校的创新性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3 传播学术成果 促进了特色学科的形成

学报是学校与外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与纽带,学校的科学研究成果通过学报向外传播,一则可将它们转化为生产力,二则让外界对学校的研究水平、方向、现状有所了解,加强了学校与外界的联系,从而承担更多的研究课题,产生更多的研究成果,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当代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涉及多学科领域.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学科优势,尤其是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往往汇聚了较多的、高水平的、在相关专业具有较大影响或独树一帜的研究人员.他们的研究成果最能反映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方向.学报内容特色体现了学校学科的特色.因此,学报编辑在选稿时,把着眼点放在学校的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的研究成果上,抓住重点科研项目的开发研究,特别是有较高学术研究价值,能在理论上产生共鸣,对社会实践有较大指导意义的重点课题,从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上体现学报的整体质量.

学校在小麦、玉米、烟草、植物学、泡桐、农村能源等研究领域的研究人才辈出,人才优势和研究优势明显.学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及时将他们的最新科研成果优先发表,得到了社会和同行的认可,从而引导和推动这些学科的研究特色进一步突出,在全国都有相当的知名度.特色学科的产生又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在这些方面的科研整体水平,产出了一批又一批有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如今,这些特色学科所属的一级学科均是国家或河南省重点学科,均是硕士点、博士点授权学科,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作物学更是河南省唯一的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依托这些优势和特色学科,学校建立了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玉米改良(郑州)分中心、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当前,学报在选题和组稿过程中,仍把这些特色学科的稿件作为重中之重.

4 坚守学术阵地 弘扬了学术正气

目前,中国在科技论文质量评价方面,标准尚不成熟[5],而且学校的优质稿源外流.面对严峻的现实,学报编辑仍然肩负社会和科学责任感,坚持科学真理,尊重科学规律,恪守职业道德,维护科学诚信,发扬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风尚.在工作中不吃请,不存任何私心,一直坚持选稿标准不降低,不刊发不符合办刊宗旨的稿件,不刊发不符合刊用标准的人情稿、关系稿,不刊发为应对职称评审和完成业绩而凑数的、创新性不高的稿件,不刊发存在不可更改的学术不端行为的稿件,始终使学报坚守着一方学术净土.

在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和发表过程中,学报的作者可能会发生种种错误:一方面是限于客观条件,或对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缺乏了解、认识不足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马虎、疏忽而发生的失误造成的;第3方面是存在主观恶意,违背了学术道德的学术不端行为[6].第1类错误难以避免,也难以觉察,随着科学的进步才会被揭示出来,犯错误的作者没有责任,不该受到谴责;第2类行为属于工作和科研态度问题,也没有违背学术道德,但编审人员应该指出,使作者及时改正;第3类行为,除了要求这些作者严格自律外,作为科技论文传播经手者和控制者的编辑,就要有弘扬学术正气的思想和严谨的学术作风,并具有鉴别能力,不给学术不端行为者提供可乘之机,拒学术不端行为于学术殿堂之外.因此,学报编辑对论文中可能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7,8]进行了分析,并从思想意识、审查制度、编辑工作管理和编辑素质方面提出了编辑防范和控制的措施[7].

5 发现、扶持和培养了大批人才

科技要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创新的主体是人才.如果说一个高校在某一学科或几个学科方面优势突出,是因为这一学科或这几个学科中的学术带头人及其研究团队研究成果突出.因此,学校优势学科的产生和保持,归根结底是突出人才的引进、发现和培养.河南农业大学玉米育种学科之所以在全国有非常大的影响,是因为吴绍骙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为中国玉米杂交育种理论的发展、玉米新品种的培育和玉米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作出了实实在在的突出贡献.

发现人才是科技期刊对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原创性贡献[9].编辑选题、组稿、选稿的过程,是发现新思想、新理论的过程,更是选择人才,发现人才的过程.学校的许多专家、教授也是通过在学报上发表科技论文而展示其才华后,其科研潜力和科技成就才被公众所认知,学术地位才得以确立.这一点在早期的学报和早期学校的专家、教授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另外,在发表研究生论文的过程中,学报编辑把发现有科研潜力和科研素质的研究生与导师等进行交流,这些人中许多人也都相继成为学校或相关单位教学和研究岗位上的骨干力量.

学校大多数专家、教授的发展成长离不开学报这块沃土.在还没有成名、成家之前,在从事科研的初级阶段,他们学术理念尚不成熟,研究成果也不够完善,此时的科学研究论文大多也是在学报上发表的,是学报给予的扶持与帮助,处女作才得到发表,从不知名到知名,逐渐成长起来.不少专家、教授谈到他们人生的第1篇学术论文是在自己学校学报上发表的,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无不为学报对自己发展作出的贡献心存感激.这些专家、教授后来也都成为学报的撰稿骨干和优秀审稿人.

另外,学报也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学校的青年教师作者群都是急需帮助和扶持的对象[10].青年教师精力充沛,积极性高,但处于教学、科研的初级阶段,学术思想不够成熟,研究成果自然存在许多瑕疵,急需帮助和扶持.学报把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善于抓住他们研究成果中的闪光点,创造条件刊发他们的研究成果,既锻炼了他们,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为他们今后走向学术舞台奠定了良好的学术基础.编辑通过审稿和编辑加工让作者了解稿件中存在的试验设计、统计学处理、论点的新颖性等问题,以及论文结构、规范、图表设计、文字表达等方面的不足,从而使论文逐步完善并得以发表.这不仅提高了论文的写作质量和学术水平,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科研能力和科学精神,对调动其科研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的专门教学科研人员,所以研究生教育特别注重素质教育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更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直接从事科学研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10].由于学报以扶持新人为己任,虽然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尚处于科学研究的入门时期,所投的论文往往会有许多不成熟之处,但是学报对于研究生稿件采取了适度的倾斜政策,积极扶持、鼓励和帮助他们完善论文.大多数研究生稿件是经过反复修改后,才达到学报的发表要求的,编辑为这其中的工作付出了大量的知识、智慧和辛勤劳动.由于种种原因,进入21世纪以来,研究生成了学报的主要作者群,编辑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但编辑们毫无怨言,默默无闻地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为学校研究生的科研素质与科研能力的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6 结语

学校百年校庆是河南农业高等教育的里程碑,也是学报扬帆远航、再创辉煌的新起点.

回首过去,学报的工作和成绩为学校的百年辉煌史增添了浓重的一笔,值得欣慰.

正视现实,学报正面临着诸多挑战.面对优质稿源外流,读者需求日趋多元化,新型传播载体风起云涌,学报必须在编辑管理、编辑素质和编辑思想上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读者的需求,在报道内容上增强选题的前瞻性,深化内部管理,提高编辑素质,广扩稿源.

展望未来,学报会不断改革和创新,演绎出更多精彩,创造出更加美好、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为学校创建全国一流农业大学作出更大的贡献.

[1] 河南农业大学校庆筹备工作委员会.河南农业大学百年校庆公告:第1号[EB/OL].(2011-11-04).http://100.henau.edu.cn/NewsDetail.asp.

[2]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继往开来,不断进步,开创学报工作新局面[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27(3):10-12.

[3] 闫志平,侯桂英,蒋国良,等.《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发展史[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27(2):209-213.

[4] 卢嘉锡.既是“龙头”,也是“龙尾”——要重视科技期刊编辑工作[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0,1(1):2.

[5] 常思敏.科技论文质量评价的研究和实践[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45(1):127 -132.

[6] 方舟子.如何避免学术不端行为[EB/OL].(2007-04-30).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07 -4/2007429164516.htm.

[7] 常思敏.科技论文中不良学术道德行为及其编辑控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38(3):346-349.

[8] 常思敏.参考文献引用中的学术不端行为分析[J].出版科学,2007,15(5):23 -25.

[9] 常思敏.科技期刊编辑创新性的层次分析[J].编辑学报,2012,24(2):108 -109.

[10]吕淑珍.充分发挥高校学报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7(1):119-120.

猜你喜欢

农业大学河南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
湖南农业大学通知教育中心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중국인 학습자의 한국어 발음에서나타나는 오류 분석 연구―홑받침 발음오류를 중심으로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