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刀郎文化旅游区开发构想:以喀什经济特区为背景

2012-04-03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年4期
关键词:刀郎经济特区旅游区

毕 剑

(河南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焦作454000)

0 引言

作为维吾尔民族独特的地域文化,长期以来刀郎文化广泛存在于叶尔羌河流域,并一直处于边缘化地位;目前,针对刀郎文化的学术研究相对较少,只有张诠的《阿瓦提县及叶尔羌河中下游平原的刀郎人和刀郎文化》[1],宗和的《刀郎人与刀郎文化》[2],管育鹰的《“刀郎”现象折射出的民间文艺保护问题》[3],廖肇羽的《历史夹缝中的诗意与浪漫——多维视野下的刀郎文化》[4],王岩等的《刀郎舞体育文化特征探究》[5],毕剑的《从边缘到中心——喀什经济特区背景下刀郎文化开发研究》[6]等几篇文章。

刀郎文化是刀郎人创造的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在喀什经济特区背景下审视刀郎文化旅游区建设,不仅有利于民族团结,更有利于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正是基于以上的考量,从刀郎文化旅游区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喀什经济特区设立及刀郎文化旅游发展的客观现实,提出刀郎文化旅游区建设具有针对性的构想方案,以期能对刀郎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1 刀郎文化简介

13世纪,察合台汗国的蒙古宗王贵族进行了长期混战,从14世纪末到16世纪末察合台汗国内更是相互征战不断。为了躲避连年的战乱及蒙古贵族的欺侮和盘剥,人们纷纷逃至叶尔羌河下游平原的原始胡杨林里,聚在一起过着自由自在的迁徙流浪生活,逐渐形成了“刀郎”称谓。后来随着越来越多各民族下层民众进入叶尔羌河下游的胡杨林区居住,他们逐渐游离于新疆其他地域文化之外;到清朝初年,刀郎人在闭塞的环境里已形成了生活习俗、语言、文化、艺术和心理特征等都相对独特的刀郎文化[2]。

刀郎文化是在刀郎人长期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成长发育的一种原生态地域民族文化,它渗透着刀郎人独特的发展历史。刀郎文化以刀郎民众的日常生活为内容,具有独特且神秘、生活的歌舞化与歌舞的生活化、以劳动和爱情为主[6]等的表现特征。

2 建立刀郎文化旅游区的必要性

2.1 设立喀什经济特区对刀郎文化的影响

为了推动整个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2010年5月,中央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依托国家批准设立“中国-喀什经济特区”的特殊扶持政策,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加快超常规发展步伐,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7]。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适应了新疆及整个西部经济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并能突出喀什特殊的经济地位。

目前,刀郎人主要居住在喀什地区的麦盖提县、巴楚县及阿克苏地区的阿瓦提县等叶尔羌河下游平原地区。刀郎文化作为喀什及阿克苏地区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旅游总体发展也较为迟缓。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将不可避免地给喀什地区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这会为刀郎文化的旅游开发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大量的资金投入不仅能快速提升喀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更能为旅游业的基础服务提供条件;信息的交换会进一步加深外界对于喀什及刀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而大量的人流则为刀郎文化的旅游开发带来充分的潜在旅游者。神秘而独特的刀郎文化在喀什经济特区强大的曝光率影响下,也不可避免地会激起广大旅游者的强烈兴趣,带动旅游者对刀郎文化的关注及刀郎人对刀郎文化的进一步的自我认同。

2.2 建立刀郎文化旅游区是刀郎文化旅游发展的需要

作为新疆及西部大发展中重要的民族地区,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除了在区域经济方面有更大的发展和贡献,而且也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逐步涉及其他领域的发展,如旅游、文化、房地产、金融、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刀郎文化作为喀什、阿克苏两地区重要的地域文化,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尽管刀郎人在民族归属上是维吾尔族的一个分支,但由于其独特的发展经历,使刀郎人的刀郎文化与普通意义上的维吾尔文化有着较大的区别,这种区别正是刀郎文化吸引大家的重要内容。目前,刀郎文化相对浓厚的县域都在积极开展刀郎文化旅游活动,例如,阿克苏地区的阿瓦提县、喀什地区的麦盖提县及巴楚县等。由于各地对旅游经济、文化经济的追求不同,他们对于刀郎文化的开发只能是以县域为单位,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联合,更不可能在保持刀郎文化原真性和整体性的基础上从统筹的角度进行统一规划和开发,而是互相进行刀郎文化旅游的开发竞争,这将会使刀郎文化破碎化、肢解化,甚至导致严重的媚化和俗化。

2.3 建立刀郎文化旅游区是刀郎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刀郎地区是指目前刀郎人所居住的叶尔羌河中下游地区,由于刀郎人在发展过程中曾经长期游离于外面的世界,其封闭性表现较为明显。尽管由于西部大开发政策,国家逐年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但相对偏远的刀郎地区,经济发展依然迟缓。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将会对刀郎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刺激作用。

“文化经济是运用文化作为载体和手段,促进经济发展……它把追求经济优质运行和持续发展作为终极目标,是新时期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8]文化经济是目前经济领域中一支重要的新兴力量,文化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在文化旅游中可以得到充分地体现。建立刀郎文化旅游区可以使刀郎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充分利用刀郎文化的基础上,既能规范刀郎人积极参与文化开发而受益,又能对刀郎文化进行有效的保护。

3 建立刀郎文化旅游区的可行性

3.1 喀什经济特区建立所带来的机遇

喀什经济特区借助国家的优惠经济政策,并依托深圳经济特区的大力扶持,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实施快速发展步伐。喀什经济特区的建立会吸引大量的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些优势资源的进入会随着特区发展而逐步深入。目前,相对脆弱的刀郎文化生态环境在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下,需要一个相对强大的保护屏障。

刀郎文化旅游区是一个覆盖阿瓦提、巴楚、麦盖提、喀什、阿克苏,及其他一些刀郎文化典型地区为范围的空间概念。在这样的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对刀郎文化旅游进行适当布局,以喀什经济特区为背景,以喀什经济发展为助力,实现喀什与阿克苏的文化对接和地域联合,将有利于刀郎文化旅游的规范化开展。

3.2 刀郎文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尽管歌手刀郎本人和刀郎人没有任何的联系,但其沧桑而磁性的声音还是把大家的思绪带向了神秘而悠远的西域胡杨林。2005年新疆木卡姆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刀郎木卡姆作为新疆木卡姆的一个分支,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也激起了广大国人的喜欢,多次在CCTV及其他媒体进行表演,甚至到海外进行演出。

刀郎文化的高曝光率使它从一个偏远地区的地域文化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刀郎文化被大家所认知不仅为其带来了一定的人气,同时对其整体开发和统筹发展的思考也成为刀郎人自己需要关注的问题。刀郎文化旅游区的建立可以使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刀郎文化在短时期内有效发挥其经济价值和旅游价值,实现刀郎文化的价值转移。

3.3 区域旅游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

目前,刀郎文化所在区域尽管其旅游业发展并不充分,但已有不少地方在做刀郎文化的旅游开发。阿瓦提县以“刀郎劲歌舞,情醉阿瓦提”作为旅游口号进行品牌整合,对刀郎文化进行全方位开发;麦盖提县也以刀郎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并积极筹建刀郎民族文化风情园等。喀什和阿克苏等城市也在利用其区域性城市的有利地位开展刀郎文化旅游活动,2010年喀什市累计接待游客217万人次,旅游收入8.1亿元。

4 建立刀郎文化旅游区的构想

4.1 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刀郎文化旅游区

刀郎人集中生活于叶尔羌河下游平原的狭长地区,他们沿叶尔羌河呈带状分布。在普通刀郎人的心目中,刀郎、刀郎人、刀郎文化早已融为一体,尽管现在他们分属于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但刀郎文化认同使他们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6]。目前,喀什地区的巴楚、麦盖提、喀什市(县级)、叶城、泽普、莎车等县及阿克苏地区的阿瓦提、阿克苏市(县级)和新疆建设兵团的图木舒克市都有刀郎人分布,特别是阿瓦提、巴楚、麦盖提等县以浓厚的刀郎文化深受游客的欢迎。刀郎文化旅游区的建立需要打破现有的行政区划限制,以刀郎文化的真正地域范围为界,进一步强化刀郎文化地域特色,集中精力把最优秀的刀郎文化展示给旅游者,同时也可以使刀郎人形成较为完整的族群地域观念[6]。

4.2 运用前台-帷幕-后台理论规划旅游区

刀郎文化旅游区的建立需要把刀郎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看待,合理规划旅游发展,对刀郎文化的重要区域(阿瓦提、巴楚、麦盖提、图木舒克)进行旅游协调。在喀什经济特区建设的过程中,大量游人进入刀郎文化区域后不可避免地会对刀郎文化产生影响。为了有效规避刀郎文化的弱化、媚化及阻止地方政府和景区为发展旅游经济而对刀郎文化旅游的“四处开花”,需要借助四川大学杨振之老师的“前台-帷幕-后台”理论[9];以前台为刀郎文化集中展示区,帷幕为过渡区,后台为保护区,后台必须严格限制大量游人进入,为刀郎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保留一份足够的生存空间。但作为一个整体的刀郎文化旅游区,需要对旅游经济效益进行合理分配,充分照顾到帷幕和后台区域的民众利益,利用前台开展旅游的旅游收入“反哺”帷幕区和后台区。刀郎文化的原真性保护不仅仅是帷幕和后台区域的责任,而是所有刀郎人共同的责任。

4.3 设立刀郎文化旅游区三级支撑系统

刀郎文化旅游区的建立在打破现有的行政区划的基础上,需要对其中各行政区划单位进行重新划分,形成三级支撑系统。这三级系统包括:一级:喀什、阿克苏,二级:阿瓦提、巴楚、麦盖提、图木舒克,三级:莎车、叶城、泽普。一级系统(喀什、阿克苏)作为两个地区重点城市,不但是各自地区的首府,而且都有民用机场与外界沟通,外地游客可以方便通过这两个城市进出刀郎文化旅游区。二级系统是刀郎文化氛围浓厚的阿瓦提、巴楚、麦盖提、图木舒克四地,四地的地理位置独特,阿瓦提靠近阿克苏,麦盖提与喀什不远,图木舒克、巴楚地处阿瓦提和麦盖提之间,且巴楚有铁路系统与喀什和阿克苏相通,具有较好的通达性。三级系统则是相对较远的叶城、莎车、泽普等地,它们也有丰富的刀郎文化,但由于其区位差异,可以把这几个地方作为刀郎文化的后备力量,留待以后再进行开发。

4.4 彰显文化内涵,突出民族和谐

刀郎文化作为维吾尔文化的地域分支,其形成于蒙古族文化、维吾尔文化及其他民族文化的长期融合,目前在刀郎文化中还留存有很多的蒙古族文化印迹[1]。喀什经济特区的建立不仅是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更是国家在目前国内外复杂形势下的重要考量,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本身就是对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但长期以来喀什等西部地区与外界的文化交流、旅游交流、经济交往相对较少,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将不可避免地为刀郎地区带来大量外来人员及外来文化,外来文化与刀郎文化之间的冲突也将不可避免。

形成于多民族整合的刀郎文化一直以来以兼容和团结作为民众禀性,并保持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1];建立刀郎文化旅游区同样需要积极彰显刀郎文化的这些深刻内涵。随着喀什经济特区的建立而涌入的外来文化在刀郎文化旅游区内可以与兼容和团结的刀郎文化进行深度的文化整合,并为刀郎文化带来其形成以来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机遇。外来人员聚集在喀什经济特区,也聚集在刀郎文化旅游区,文化与文化的和谐交融才是刀郎文化发展、喀什经济特区发展的重要保证。

4.5 刀郎文化旅游区与喀什经济特区的整合式发展

设立喀什经济特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举措,将不可避免地为喀什及阿克苏等刀郎文化地区带来大量的发展机会;构建刀郎文化旅游区不仅需要充分挖掘刀郎文化的深层次内涵,更需要积极融入到喀什经济特区的发展框架中去,特别要使刀郎文化形成为喀什及阿克苏等的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或地域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特别是在我国目前文化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的结合、地域文化与旅游经济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随着城市经济及文化旅游的发展,同样可以进一步强化城市文化或地域文化。喀什经济特区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文化的发展。尽管目前刀郎文化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还远没有达到形成为喀什及阿克苏城市文化的程度。建立刀郎文化旅游区需要在喀什经济特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形成刀郎文化旅游区与喀什经济特区的整合与互通,把特区资源与刀郎文化、刀郎文化与城市品牌、文化旅游与特区经济、特区经济与城市文化品牌的有机结合,使刀郎文化旅游区真正成为刀郎文化的保护区、刀郎文化经济的发展区,使刀郎文化成为喀什经济特区的城市品牌文化。

5 结语

喀什经济特区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大量人员、资金、信息的汇集,这种汇集在为喀什经济特区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对刀郎文化的发展产生影响。刀郎文化是喀什地区和阿克苏地区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借助建设喀什经济特区所带来的良好机遇,以刀郎文化自身特色为独特卖点,建立刀郎文化旅游区,不仅可使刀郎文化在短时期内获得大家的更多认知,也可以使刀郎文化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规避其破碎化、肢解化、媚化及俗化的不良现象,从而使刀郎文化既能成为带来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可以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文化范围内保持其原真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

[1]张诠.阿瓦提县及叶尔羌河中下游平原的刀郎人和刀郎文化[J].新疆地方志,2005,23(4):32-37.

[2]宗和.刀郎人与刀郎文化[J].西部论丛,2005(3):25-28.

[3]管育鹰.“刀郎”现象折射出的民间文艺保护问题[J].中华商标,2005(11):52-55.

[4]廖肇羽.历史夹缝中的诗意与浪漫──多维视野下的刀郎文化[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7,28(7):47-52.

[5]王岩,丁璐,王晓芳,等.刀郎舞体育文化特征探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7):46-47.

[6]毕剑.从边缘到中心——喀什经济特区背景下刀郎文化开发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0,22(5):35-38.

[7]张苍.东有深圳,西有喀什[J].中国西部,2010(12):56-57.

[8]刘景泉.“文化经济”论探源[N].羊城晚报,2006-01-08.

[9]杨振之.前台、帷幕、后台──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新模式探索[J].民族研究,2006(2):39-46.

猜你喜欢

刀郎经济特区旅游区
经济特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者
——评《中国经济特区四十年工业化道路: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卷首语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浅析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的公共艺术
论经济特区在我国非均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刀郎木卡姆乐器伴奏模式及其生成过程
刀郎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径
着力推进禅文化旅游区建设
建设开封历史文化旅游区的路径选择
刀郎:这些年“神秘”帮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