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创农村科技创新创业新局面——在全国科技系统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

2012-04-03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

中国农村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种业现代农业科技

■ 科技部副部长 张来武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文件突出了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主题,明确了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定性,全面部署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与重点,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指导性强的重大政策措施,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牌意义,必将对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全国科技系统要深刻领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质,把握理论要义,指导工作实践,开创农村科技创新创业新局面。今天,就中央一号文件的重点,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与大家学习和交流。

如何准确判断出台中央一号文件的现实意义

一直以来,中央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2011年,我国粮食获得“八连增”,农民增收成效喜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速,农村农民生活持续改善,农村社会安定祥和,但农业基础仍薄弱、农村发展仍落后、城乡差别仍较大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我们经过深入调研认为,今年一号文件的核心意义是如何依靠科技创新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这一个重大历史问题。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现在是、未来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严峻的挑战,也是中国社会最需要紧迫解决的战略问题,要破解这一战略问题就必须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尽管过去30年来中国农业成绩巨大,但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遇到了很多问题,各主要生产要素如土地、资本、劳动力等也都遇到瓶颈。当前我国人均土地面积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淡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8%,劳动力紧缺日益突出,劳动力红利时代已经终结。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紧紧依靠科技创新来提高效益,提高现代农业的附加值。

中国现在的农民工达到2.5个亿,处于“非农、非工、非城、非乡”的现状。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只有走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的新型发展道路,加速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在以往单向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是不能解决好农民的收益问题的,我们认为 “三化同步”战略的实质,依然是以新的思路解决农民问题以及城乡差别问题。中国的城镇化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一条是城市向农村发展,甚至“摊大饼”式的空间扩张,这是传统城市发展道路,带来了诸多积重难返的问题。另外一条道路是在农村发展现代农业,以现代农业促进新型产业聚集,进而形成人气聚集,在三产聚集的新型的农村建立新城镇,这样一个双向、双轨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是实施“三化同步”的重大战略,而关键之举就是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带动农村创业,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创业体系,实现三产深度融合。

发展经济学认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六要素是土地、劳力、资本、科技、人力资本和生态环境,实际上科技和人力资本通常共同反映在农业科技创新这个要素上,这是现代农业的核心理念。国际经验表明,现代农业首先是科技农业、高效农业,所以应该把现代农业理解成一、二、三产的结合体,应该把农业的产业链一直从种养业做到物流配送、品牌、市场渠道,同时农业加工业要形成体系,在种植、养殖业形成规模并提升科技含量,这就要求我们从农村科技创新入手,对农业产业链进行系统全程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城乡统筹的公益性服务和第三产业形成的新型服务体系,造就农业工业,从而反过来带动农业的种植、养殖业(第一产业)的现代化升级改造。我们认为,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就全面反映了这样一个战略思考。

如何正确理解农业科技的“三性”

依靠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切入点,一号文件首次给农业科技进行了“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的定性。

一是关于公共性。过去,人们经常把农业科技定性为公益的,但如果是公益的,就不能做大第三产业,长此以往,农业科技永远停留在外生服务层面,农村就会永远摆脱不了贫穷。只有让科技真正进入内生增长,才能真正实现创新驱动。所以如果只把农业科技定性为公益的话,实际上会大大阻碍现代农业的发展。当然,农业科技公益性的特点也是存在的。一号文件把农业科技描述为公共性,就不单纯是公益性,但公共性包含了公益性,比单纯的公益性概念更广泛。在政策层面来讲,明确公共性的要义在于农业科技既要强调政府公共财政的倾斜支持,但同时也要强化产业化发展以及社会化参与。

二是关于基础性。农业科技的基础性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基础研究或者应用研究,而是强调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过程中,农业科技创新具有基础性的关键支撑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农业科技则是基础之基础,因此发展农业科技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只有造就强固的科技基础,才能保证农业长期稳定发展。

三是关于社会性。我们认为,农业科技的社会性首先包含了市场性,但单纯强调市场性是不够的,因为在市场规律支配下,城乡二元结构将导致科技资源、金融资源和人才资源流向比农业更加具有市场潜力的高科技产业和高利润产业,而农业科技需要政府公共政策保护和支持。但如果不重视市场性,不符合现代农业第三产业的引领带动,社会性也就无从聚焦。因此,农业科技必须依靠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多方推进。

如何正确把握农业科技创新方向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理清“为谁创新、创新什么”的方向性问题。毋庸置疑,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农业科技发展存在创新方向不够明确,尤其是与产业需求、农民需要相互脱节的问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必须坚持“两个原则”、“三个效率”、“二十四字要求”。

首先,要坚持“两个原则”,一个原则是着眼长远发展,第二个原则是要面向产业需求。第二个原则较容易理解,强调科技要针对应用,农业科技只有切实面向“三农”需求、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的需求,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一个原则之所以要强调着眼于长远发展,这是从国家农业科技发展能否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的战略高度来考虑的。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国家的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在世界上还比较落后,尤其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虽然我们杂交水稻、抗虫棉技术世界领先,但其他农作物水平比国外先进水平至少落后10~15年。我国玉米单产是美国单产的60%,化肥利用率只有40%,灌溉水的利用率也不到50%,高品质的蔬菜品种几乎全部来自于国外,农业先进设备基本上依靠进口。虽然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53%,但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70%,尤其是与以色列的90%相比,相差太大。所以迫切要求我们着眼长远,增加投入,大力支持农业科技。要以有利于农业产业的市场价值的实现、有利于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等为目标,以创新为导向,为农业产业创新服务。

从坚持“三个效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讲,农业科技进步既要提升劳动生产率,也要提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这是国际通行的科技效率目标。在我国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我们则要更加注重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业科技的实质要求就是“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这是对我国农业发展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中国农业技术路线体现。我们认为,落实这24字方针的关键就是要把良种摆在首位。我国主要作物良种覆盖率已达到95%,而一颗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颗种子凝聚了大量的农业科技。比如抗虫棉,通过生物技术在种子层面就把抗虫问题解决了。这次科技部联合农业部等几个部委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第一个大举措就是举办了第二届博鳌农业(种业)创新论坛,整体推进中国种业创新体系建设,把中国种业做强做大。

如何理解一号文件中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重点

我们要学会从战略层面学习和理解一号文件,把握其精神实质,把已经开展的一些行之有效的重要工作推向新阶段,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一号文件充分肯定了多年来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探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关于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第一次写进中央一号文件,目前科技特派员工作在全国所有省90%的县展开了,全国已有17万农村科技特派员在一线创新创业,但还需要更大规模、更深入的往前推进,这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抓手。二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抓手。我们既要汲取工业化进程中的经验,比如“经开区”、“高新区”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要跨越式地转变发展方式,不能重复过去靠出卖土地、靠行政管理的发展老路子。要切实发挥农业本身具有的一、二、三产产业链跨越行政区划的固有属性,把农业产业做大做活。如果未来全国建立100个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要把这100个农业科技园区建成一体化的产业链,提供一体化的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甚至还要建立政策资源联动,试点逐步推开。在具体操作上先开展“一城两区”即北京农科城、杨凌高新区,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管理结盟,通过组建结盟投资管理公司,运用信息化手段和科技金融结合,再向全国推开,实现百家园区一体化运作;与此同时,通过推动法人特派员参与到园区的全产业过程中,按照农业产业规律,在园区内农业企业、工业企业、高科技企业、金融企业或投资企业一体化发展,全面形成“一城两区百园”的格局,简称“121工程”,从根本上创造一个跨区域、符合产业规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三是构建“三位一体”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新型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包括公益性科技推广体系、社会化创业服务体系和多元化服务体系。其中,社会化创业服务体系就是科技特派员形成的大量的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多元化服务是指科技、金融和信息联动的服务。四是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工作。目前全国有7个省进入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这对发展现代农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是城乡统筹的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系统工程。中央一号文件对上述科技系统近年来对现代农业的实践和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

中央一号文件中有哪些亮点?

总体来说今年一号文件有七大亮点:一是“三大政策指向”:强农惠农富农。二是“三农”工作“三强三保”: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三是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首次提出“三是三性”的战略定位,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这是指导农业科技发展的重大政策基调。四是提出了“三个绝不能(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的工作新要求。五是明确了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六是系统地构建了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农业建设的政策框架。七是明确了公益性农技推广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政策设计。

一号文件最大的亮点就是明确了公益性农技推广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政策设计,把最重要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进行了系统完整的策划。在公益性推广体系中,认可教育部、科技部联合推出的大学新农村研究院等开创性工作,明确了要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引导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成为公益性推广的重要力量,推行推广教授、推广型研究员制度,这是政策上的一个重大创新。美国、印度正是通过大学推广模式,解决了世界上先进的农业国家和第二大人口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所以中国也应该采纳运用这个模式,把大学与农业科研院所、基层七站八所一起纳入公益性推广体系。

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

2002年科技部在宁夏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时,发现农业增产了农产品却卖不出去,科技进步跟农产品市场价值的实现没有很好结合起来。其实,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技术发明本身就是一个不同的概念,科技进步对科技创新是有推动作用的,它是一个关键要素,就像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一样。土地不代表就是生产经营,提高土地使用率的过程是创新,但土地本身不是创新。科技也一样,科技进步本身只是创新的一个来源,创新的一个推动力,就像科技要素要变成生产要素时,它是一个关键要素,与土地一样重要甚至未来变得更重要。因此,谈到农村科技创新首先要解决把农产品卖出去的问题,于是我们组织开展物流配送、商业模式创新,在宁夏试点建设了100个网站,专门卖农产品,最初县政府通过传真机指挥。虽然这没有技术或设备的创新,但正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得原来农产品一斤卖两毛五分钱,现在网上能卖七毛五分钱甚至更多。这种生产过程、服务过程的方式进行了变化,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宁夏农业技术稀缺,但是通过信息化互联互通后,全省只需要少数专家在“三农”呼叫中心,就可以通过视频高水平地解决所有行政村、农民、企业、基层特派员的技术问题。这意味着科技之手像土地和劳力一样,低成本进入农业生产全过程,而且进入过程可以像要素一样进入生产组合。正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解决了公益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的衔接,其所产生的效益呈十倍、百倍增长。

在中组部的大力支持和工信部的积极配合下,始于宁夏的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已在山东、湖南、广东、重庆、湖北、安徽、河南等7个省全面展开试点,也写入了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我们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按照“三网融合”、“一网打尽”的要求,整合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涉农部门网络资源,创新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好农村信息化在加快农村科技创业、促进城乡科技资源统筹中的重要作用。

特别启动两项农村科技创业专项行动

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科技部准备推出两项专项行动。首先要选择中国新型种业体系再造为突破口,开展全国科技特派员种业科技创业专项行动。要把中国的种业通过基础研究、技术进步,到种业企业做强做大,到最终通过种业的发展,使我国真正成为世界种业强国、农业强国。要整体设计好和创新种业的商业化育种机制和模式,建设种业产权交易所,实现种业产业链关键问题解决,充分发挥种业的流通、销售体系的高效益,着力解决好种业的物流、配送、应用。

二是在流通领域开展农村科技创业行动计划。一号文件最后一部分特别强调提高市场流通效率。流通领域的创新,也是科技创新。全国供销总社和科技部、农业部等九部委将开展流通领域农村科技创业行动,抓住信息化及物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寻找大物流技术体系下如何进行现代物流配送和商业模式创新,从而保证农产品高质量、安全、高效的物流,同时也解决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食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链,并使第三产业在流通过程中和服务结合,使得农业真正走向一、二、三产业链全产业链高附加值的发展,从而有效推进“三化同步”。

猜你喜欢

种业现代农业科技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现代农业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