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农业科技创新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2012-01-22江西省科技厅
■ 江西省科技厅
江西省农村科技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科技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要求,按照突出“三化”主题,着力实施科技支撑、星火、农业成果转化、科技富民强县等计划,重点推进新农村科技示范、平台园区基地建设、科技特派员创业、科技扶贫等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科技水平的提升,有效地发挥了科技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为支撑粮食“八连增”、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快城乡一体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种业科技创新工作部署及进展
采取“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基地”的产学研联合机制,实施由江西农业大学等水稻种业技术创新联盟承担的“水稻种质资源开发及超级稻创制”重大科技专项,开展以东乡野生稻为主的江西特有水稻种质资源中有利基因的发掘、定位及育种利用研究,开发与高产、优质、病虫害抗性、株型等有利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或功能标记,培育高产、优质、多抗的双季超级稻品种(组合),形成适合不同组合的轻型高效制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以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资源,实现杂交水稻育种和生产的新突破。
江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双季超级稻新品种选育研究”,育成超级稻品种6个、不育系11个、恢复系20个、其他水稻新品种16个。支持江西现代种业与中国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省农科院与中国种业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就水稻品种资源、生物技术研发与应用、优质水稻新品种的市场开发以及科研人员交流及培训等进行交流与合作。
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特派员农村科技创新创业行动围绕农业科技园、鄱阳湖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星火示范区、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实施扎实推进,不断深入。江西省和南昌、宜春等市设立了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引导资金,鼓励科技人员采取技术资金入股、有偿承包、企业有偿聘用、独资创办科技实体等各具特色的服务模式,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原则,与农民、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加速科技成果引进和转化,引导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江西省情的农村科技服务的特色路子。截止到2011年年底,全省先后从高校院所、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乡土人才、大学生创业人员中选派科技特派员近1万名(其中省级4680名),常年开展送科技下乡,成为一支服务“三农”的特殊重要的活跃力量。
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和鄱阳湖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按照农业科技园区“521”规划,2011年新批准16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和6个鄱阳湖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至此,全省共批准建设了12个鄱阳湖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54个农业科技园,其中南昌、井冈山和新余3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新余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正式揭牌。这些园区和基地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孵化和培育科技型农业企业、培训培养新型农民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与广东省科技厅合作实施“江西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建立“多渠道、多终端、多元化、多层次”的现代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网络,为广东、江西乃至“泛珠”地区探索农村信息一体化合作共建新模式,加快全省建设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省步伐。
江西省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重点选取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有实力信誉好的农资经销大户等作为示范点,采用“技物结合”方式,建立包括省级管理中心站、区域中心站、龙头站、标准站四级网络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探索具有中部山区特色的农村信息化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截止到2011年10月底,累计采集各类数据近20万条,完成数字化加工数据12万余条,标引、著录、建库数据信息记录8万余条。完成“12396农村客户服务平台”、“专家管理系统”、“远程视频专家咨询与教学系统”等研发和应用。
继续开展科技进步考核、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科技富民强县、星火计划、科技扶贫开发等,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
科技进步考核。组织实施了2009~2010年度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对全省99个县(市、区)的科技经费投入、科技促进主导产业发展等29项指标进行了考核。经科技部复核、抽查,最终批准了36个县(市、区)和3个设区市通过考核;南昌、鹰潭、萍乡3个设区市和南昌县等20个县(市、区)被确定为2009~2010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区),通过考核和荣获先进市县(区)数分别较上次增加21.87%和53.33%;72人荣获“全国县(市)科技进步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科技进步考核促使县(市)党政领导的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科技工作环境得到改善,科技投入得到增加,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以全国科技进步考核结果为依据,以“科技入园”为抓手,支持40个县(市、区)开展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星火计划。继续以服务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主题,推动高附加值农村区域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加快科技成果向农村转移,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和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安排省级星火计划400万元,实施项目120项。采取产学研联合的产业联盟形式,围绕油茶、大米等大宗农产品加工和鄱阳湖特色水产、特色水果等有江西区位优势的主导产业,申报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开展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争取国家星火985万元,油茶和特色水产项目入选“十二五”农村领域首批星火计划重大项目预备项目库,其中油茶重大项目已立项启动,获得国家经费资助400万元。项目的实施,成功转化、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扶持了果业、食用菌、茶叶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培训农民1.56万人次,参与项目的农户平均增收760元,提高了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科技富民强县。2011年向科技部推荐项目16项,其中9项获得立项,启动了第二批6个省级富民强县专项。现有44个县(市、区)被列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12个县被批为省级富民强县试点,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已覆盖全省过半的县域,争取国拨资金逾8000万元,连同省级配套超过1亿元,带动社会投入逾20亿元。项目的实施,探索创新了基层科技工作机制,建立了县域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延伸强化了基层科技管理工作,提高了科技部门在政府和群众中的地位;引进和开发了一批适应区域发展的新技术、新品种和新工艺;培育了一批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扶持壮大了一批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了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2011年转化资金强化了对生物育种、农业生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涉农产业及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和支持,大力推进农村科技创业链和产业链的形成与延伸。共受理新报项目93项,20个获批准立项。完成了2009年16个项目中期监理和2008年16个项目验收工作。项目的实施,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有效地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了农业效益,基本实现了“实施一个项目、熟化一项技术、创立一个品牌、提升一个企业、致富一方农民”的目标。
科技扶贫。在第25届科技部扶贫团的牵头指导下,制定了《井冈山区“十二五”科技扶贫发展规划》,在省级科技计划中设立井冈山区科技扶贫专项,列支200万元作为扶贫团定点扶贫的专项经费;惠州元辉光电有限公司向井冈山市捐赠价值500万元的LED户外显示屏,新浪集团向扶贫区捐赠50台惠普笔记本电脑、141台血糖仪及助学金等合计价值80万元;解放军三零一医院为井冈山市、永新县乡镇医院搭建起25个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平台。推荐“井冈山中亚热带森林生态质量监测技术示范与运用”等12个项目申报科技部2012年度科技扶贫、科技支撑、国际合作、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项目。
积极做好峡江水库移民对口支援工作,深入吉水县白沙镇石壁下村开展调研,就移民新村建设规划、项目工程建设情况等提出指导性意见,并在2011年的省科技经费中安排了70万元专项经费。深入会昌县筠门岭镇上增畲族村开展畲族少数民族村帮扶工作,指导当地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安排27万元经费引导支持当地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