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订单式”培养方案实施建议
2012-04-02宋臻臻
宋臻臻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沈阳 110161)
“订单式”培养是根据用人单位提出的人才需求标准、数量和培养期限,由学校和企业签订培养协议,并按照协议进行人才培养。培养结束后,企业按协议规定接受符合标准的毕业生就业。实施“订单式”培养,校企双方能够共同参与教育教学各环节,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途径,也是学生就业的有效保障。因此,有效地落实“订单式”培养,使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过程,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的需求同步,有利于现代教育体制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能弥补课本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不足,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有利于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企业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实现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的有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规章制度,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与决策能力。
高职院校要实施“订单式”培养,除了制定合理有效的培养方案,还要根据自身特点,促进“订单式”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
1 提升学校形象
高职院校要想持续健康地发展,也要依靠自己在社会中的形象而形成“品牌”效应。而高职院校形象的树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专业开设适当。高职院校也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如果其开设专业在社会中找不到用武之地,那么这样的专业就形同虚设。
(2)教学品质优良。没有优良的教学品质,就实现不了教与学的目的。保障教学品质,是所有学校发展的硬道理。
(3)讲求真诚和信用。任何夸大宣传,不按规矩办学的学校都不会取得长久发展,对教育来说,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职院校是针对行业发展需求而建立的办学机构,因此要针对行业特点,开设真正具有实用性的专业。在与企业合作中,遵守公知、公立的游戏规则,重视学生职业道德,提高学生法律意识。
(4)加强师资建设,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训,首先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教师素质培养,重师德,使教师对学生正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2 增加与家长沟通
家长由于对“订单”培养的认识与理解有限,信息渠道不畅,只能间接了解订单生的实习效果、实习单位发展前景、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等情况;部分家长甚至认为订单生不用为就业发愁,因而盲目鼓励学生参加订单专业。高职院校在未来的“订单式”培养的实施过程中,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家长座谈会,倾听家长的意见。此外,学校可以倡议家长组成“家长常务会议”等临时组织,专门负责与学校、用人单位进行联系,相互了解,共同解决学生在订单培养中遇到的紧急和重大问题。
3 加强“订单式”培养宣传
“订单式”培养方案的实施,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只有充分调动企业、高职院校及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才能确保“订单”教育的顺利实施。但目前,学校摆脱不了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封闭办学的思维定势,缺乏对接经济互动开放的办学意识和热情,企业对参与合作办学的认识也不到位,参与的热情不高;由此造成了“订单”教育参与的“面”还不宽,停留在少数企业、个别专业的零星的“点”上,未能形成合理的规模,合作办学的优势和效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推进校企合作、实施“订单”教育的社会氛围。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宣传渠道,广泛宣传校企合作、实施“订单”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同时,高职院校要及时总结“订单式”培养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使社会各界了解这一新型办学模式的巨大合作前景和价值效应,从而自觉参与、支持和加盟到这一合作过程中来,变被动、消极的合作为企业自觉的行为,把“订单”教育推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外,高职院校在招生宣传中应突出紧密型基地及其合作的成效,让学生与家长更多地了解企业发展前景与岗位要求,努力使他们对自身发展做到“心中有数”,体现了学院“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发展考虑”的办学理念;学院要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把握企业人才需求动向,动态调整招生结构,使学院人才培养结构基本适应劳动市场的变化需要,体现了高职教育“重视企业需求、面向企业办学”的重要理念。
4 利用政府促成推动机制
高校与企业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子系统,两者之间在社会责任、目标定位、利益追求以及运行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开展“订单”教育,使两个异质主体自觉地走到一起,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首先,由于大多数目前企业还不能完全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直接关心到企业生产发展、效益提高、兴衰成败和可持续发展的命运,他们受效益至上思维定势的干扰,过于看重对物力资源的开发,因而对与学校合作开展订单教育还存在认识障碍。其次,“订单”教育的启动如果没有政府的强力推动和协调,完全听凭市场作用,任其自然地发展,恐怕难有理想的效果。高职院校在今后的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应依托政府的干预作用,寻求政府在政策上的帮助,如利用政府出台的资助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获取企业对学校的投资、捐赠,或获得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
[1]唐晓鸣,陈松洲.高职教育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职教论坛,2007(12).
[2]张健.订单教育运作的内在机制与操作要领.职业技术教育,2004(5).
[3]任君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因素分析.职教论坛,2004(10).
[4]李焰,艾健,冯开红.创新职教模式 实施“订单教育”.职教论坛,2004(10).
[5]朱怀忠.高职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大学时代, 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