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市类报纸时政新闻的现状及对策

2012-04-02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万州可读性时政

章 权 姜 熙

(1.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万州 404100)(2.重庆市万州区上海小学,重庆万州 404100)

都市类报纸时政新闻的现状及对策

章 权1姜 熙2

(1.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万州 404100)(2.重庆市万州区上海小学,重庆万州 404100)

时政新闻是一种常用且最重要的新闻题材,也是最难写好的新闻题材之一,都市类报纸的时政新闻更是如此,它受到稿件题材、编采人员素质及办报人理念等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要写好都市类报纸的时政新闻,要理清办报思路,精心选取内容、体现时代特色、做好深度策划和强化采编作风。

都市类报纸;时政新闻;现状及对策

所谓时政新闻,就是关于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及活动等内容。

时政新闻除具有政治性、政策性、广泛性和信息性四大特点,由于这些特点,也决定了采编时政新闻应注重最重要、最显著、最新鲜、最贴近和最有趣六大准则。创新时政报道,使都市类报纸的时政新闻更具有可读性,一直是业内人士苦苦探索的重大课题。据本人调查,目前都市类报纸的时政新闻报道,虽有所创新,但仍存在有些不足,以下具体阐述。

一、都市类报纸时政新闻的现状

(一)选取内容不精,吸引读者不够

报纸作为重要的舆论工具,导向性特别重要。中国人民大学郑兴东教授认为,“报纸作为重要的宣传工具之一,要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针,然而,每个时期又有不同的宣传重点”,[1]这就要求报纸在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同时,更好地满足读者需要。作为都市类报纸,其主体受众是普通市民,时政报道要更好地满足读者需要,首先要在选取内容上下功夫,才能达到导向性与可读性的统一。

时下有的时政新闻,在强调导向性时,往往忽视了服务性,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需要。如一新政策出台后,只把政策的基本内容报道出来,而没有把政策出台的背景、政策实施后将对普通老百姓带来的好处告之读者,报道出来的内容不能吸引读者。

又如,同样是政府部门对菜市场开展整治的报道,某报在报道时,基本上就是把政府部门的文件内容摘抄下来,但《三峡都市报》2011年1月17日,第3版却以《整治36个菜市场让市民得到实惠》为题进行报道,精选出与整治内容有关、与老百姓生活贴近的内容,如整治范围、整治后如何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菜等作为重点来报道,摒弃了读者感到枯燥乏味的“通知”或“指令”式的报道,两种报道方式相比较,显然后者更好地满足了读者的需要。

(二)报道形式陈旧,“八股”文风仍在

时政新闻大多与领导活动和会议有关,有的都市类报纸的话语体系仍是程式化模式,在写作上依然是“八股”风。报道形式呆板,表现手法老套,大话、空话、套话比比皆是。如会议消息,常常会出现“高度重视”、“成功召开”、“胜利闭幕”、“上下一心”、“成效显著”之类的抽象语言,让读者厌倦。此外,有的在写会议消息时,把出席会议的人按职务高低一一罗列,甚至把不关重要的主持人也写上,最后形成“有会必到”、“到会必讲”,讲话总是离不开“首先”、“其次”、“再次”、“最后……”或“他认为”、“他指出”、“他强调”之类的套路写下去,完全成了一个会议过程报道,并且大多是叙述性语言,而那些读者真正想知晓的信息却很少,导致新闻报道形成工作化,不能吸引读者。

(三)表现手法呆板,深度策划较差

作为都市类报纸的时政新闻,也存在表现手法呆板和深度策划不够等问题。尽管我们时时在强调创新,天天在高喊选好角度,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有的记者在报道会议时,不能很好地从会议中抓出好的新闻点子进行解剖,更不能从会议所提供的素材中进行深度策划。

二、都市类报纸时政新闻现状的原因

都市类报纸时政新闻存在的现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稿件题材受到制约

时政新闻与政治和体制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媒体的激烈竞争,人们每天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报纸要获得独家新闻,非常有限,特别是都市类报纸,要获得真正的时政类独家新闻那就更不容易,在时政新闻稿件好题材本身有限的情况下,有的记者不愿去触及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为了省时省事,就按常规套路写稿。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曾作过调查,有44.5%的读者认为目前国内都市类报纸的主要问题就是“很少触及社会上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2]另外,无论是党报还是都市类报纸时政新闻,特别是重大题材的时政新闻,有关部门要求发通稿,并且稿件要经过审核,而审稿的同志很多是从政治的角度考虑,忽视了稿件的服务性和可读性,这样一来,经审核后的稿件往往失去了一些生动活泼的东西,当然也就失去了可读性。

(二)新闻价值判断不准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每天接到的信息是海量的,对于都市类报纸的时政记者而言,也有很多新闻线索和信息,这些海量的信息并不是每一条都很重要,更不是每一条老百姓都喜欢,如何从众多的信息里找出有价值的新闻资讯,那就要考验一个记者的新闻价值判断能力了。有的记者对新闻价值判断不准,抓不到最关键和最核心的新闻素材,当然写出来的新闻就达不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三)采编人员作风不深

时政新闻能否出彩,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记者和编辑的工作作风。有的记者不愿深入采访,特别是会议新闻,拿着材料就开溜,甚至连材料就不用取,打个电话就采访,记者采访不深入,当然也写不出好的稿件来;有的时政新闻编辑,对记者或通讯员写的稿件,没有一双慧眼去发掘其中有价值的东西,纯属来什么稿件就怎么编辑,就像用照相机把一个物体或一个人原原本本照下来,编出的稿件也很少有思想深度和高度,稿件不会受读者欢迎。

三、如何做到时政新闻的导向性与可读性的统一

(一)理清办报思路,突出服务理念

如何做到都市类报纸的导向性与可读性的协调统一,需要理清办报思路,突出服务理念,才能真正做到“让党委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十多年来,《三峡都市报》探索出了一条比较成功的经验,他们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与市民形成良性互动,卓有成效地开展系列活动。如每年秋季开展的帮助贫困大学生的“圆梦行动”和每年年关开展的为特困群众送温暖的“暖春行动”,不仅受到了党委、政府部门的支持,而且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在体现报纸导向功能的同时,也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

从这里看出,要想在时政新闻报道领域有所创新和突破,都市类报纸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体制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拓展报道领域,弥补在信息源上的不足。同时,应该将培养新闻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都市类报纸要想在重大政治、经济问题等更深更广的新闻报道领域有所作为,就迫切需要编采人员具备较高的发现新闻、判断新闻、表现新闻的能力。

(二)精心选取内容,体现时代特色

当今媒体的激烈竞争形势,给都市类报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时政新闻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因此,选取时政新闻的内容至关重要,记者编辑心里要装着“该告诉读者什么”和“怎样告诉读者”。以前的不少办报思路认为,时政新闻是做给领导看的,是做给机关和相关部门看的,如果再沿袭过去那种传统的灌输式报道,口号式报道,报纸很难贴近读者。时政新闻大多涉及党的方针政策,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在选择内容时一定要有全局视角。

江泽民同志指出,“新闻传媒工作的任务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3]胡锦涛同志也强调,“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一定要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4]

一份时报纸,特别是党报,每个时期又有不同的宣传重点,新闻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才能赢得读者。有的稿件昨天具有大的新闻价值,在今天就不足以成为新闻或根本没有新闻价值。时政新闻要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就要求稿件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2001年8月,《三峡都市报》开设的“聚焦三峡大移民”专栏,及时报道库区各区县外迁移民动态,先后推出《百万移民感动中国》系列报道和2005年9月推出的《市内外迁对接首战告捷》、《璧山印象》(系列)等报道,把外迁移民作为这一时期的宣传重点,对移民工作的正确引导,及时满足了读者需要,使这一时期时政报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三)做好报道策划,力求传播优化

在各类媒体竞争激烈,特别是同类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新闻报道的深度策划必不可少,报纸的新闻报道的深度策划,是体现报纸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其次,新闻报道策划做得好,就能使媒体达到好的传播效果,力求最优的传播效果,是每个媒体的共同追求,这一观点早已成为业界的共识。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社会里,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完全纳入市场经济轨道,任何精神产品都要在市场竞争中经受优胜劣汰的考验。想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并不断得到发展的精神生产,必须在生产之前切实把握市场和同类产品的情况,精心谋划、推陈出新、才能有发展前途。”[5]

2010年3月31日,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在万州召开专题会,提出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万州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从此,“3•31”,成了一个在万州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日子,一个万州发展的历史节点。2011年3月31日,正好是加快万州发展专题会召开一年整,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三峡都市报》推出了13个版“特别报道”《风生水起一年间》,对一年来万州的发展变化进行报道,每个版有背景、故事、评论,图文并茂,有气势,有力度,在写法上形式多样,语言鲜活生动,具有可读性和吸引力,达到了时政新闻的导向性与可读性的高度统一,当天的报纸成了万州的“洛阳纸贵”。为了策划这期特别报道,编辑部门早在三个月前就精心准备,启动三级策划(总编辑策划、部门策划和编辑策划),在集众人之智慧的基础上,达到高度统一,精益求精,最后使特别报道达到最优的传播效果。

都市类报纸的新闻很多属于地方新闻,它要求有较强的贴近性。甘险峰教授指出:“如果说报纸刊载所有适宜刊载的新闻,那么本地新闻版则是刊载最适宜本地人看的新闻。其内容有明显的‘土著色彩’。因此,最贴近应该成为本地新闻版编辑的首要准则。身边事、家常话、街坊脸,这是构成本地新闻版尤其是都市报本地新闻版的三个素质。”[6]

(四)重建话语体系,创新表现手法

如何克服时政新闻的语言呆板和表现手法陈旧?记者编辑要注重深度策划,浅阅读,在表现形式上尽量多样化,文本表达尽量鲜活生动,多以叙述故事的角度阐述。

时政新闻的主题报道要有生动性、活动报道要有延伸性、经验报道要有借鉴性、事件报道要有透彻性、服务报道要有操作性。如该报2011年3月开始推出的“记者进农家”专栏,就是以深度来体现时政新闻的贴近性,也是融导向性与可读性一体的典型。

社会是一所真正的大学,群众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一本永不落后的教科书。作为新闻人来讲,只有深入群众中去,只有感受到火热的生活场面,才能创新时政新闻的话语体系,写出的稿件才不是大话空话套话,才能变“灌输话语”为“传播话语”,变“概念话语”为“事实话语”,变“官样话语”为“公共话语”。比如采访会议或某领导,如果老是将会议材料或工作报告大段摘抄到稿件中,就很难让读者感兴趣。作为记者或编辑就要把这些行话、术语,翻译成“普通话”,甚至变成符合读者接受水平的“方言”,新闻的可读性就会大大增强。

在时政新闻的表现手法上,还要注重新闻特写,能将事、理、情融于一体,以短小精悍、鲜活快捷见长,对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具有重要作用。生动感人、真实简洁,是新闻特写的重要特征。新闻特写捕捉的是新闻事件最精彩的侧面和瞬间,因而,务求生动感人。惟有如此,才能真实再现事实;惟有如此,才能抓住读者。至今很多优秀的新闻特写,仍让读者记忆犹新。

(五)转变工作作风,强化继续学习

时政新闻的可读性不强,也与采编人员的工作作风有关,工作作风不深入,是导致都市类报纸时政新闻报道不生动、有价值的内容不多的重要原因。作为编辑来讲,要动脑筋想问题,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特别要具备对来稿中的新闻资源开发的本领。

如会议消息,记者要沙里淘金,开动脑筋,跳出会议写新闻,着力挖掘会议中蕴含的最优的新闻资源,尽量将摘抄式、简报式报道化作生动的、视角富于变化的新闻报道,从而增加稿件的信息含量和可读性。

“潜入深水擒蛟龙”、“深入田间采百花”,让记者沉下去体验生活,写出的稿件就更加生动活泼。《三峡都市报》2011年春开设的“三进三同——大型采访活动”,记者进农家,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刊发出的系列报道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总之,新闻工作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工作,无论编辑或记者,都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强化实践应用。如在编辑部开展评报活动或到其它报社参观学习或与高等院校联合举办有关专题学术研讨,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让记者、编辑的理论得到进一步提升,让记者、编辑带着目标找差距,带着差距找问题,带着问题找办法,不断提高记者、编辑的综合素质,为进一步搞好时政新闻报道,提高办报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1]郑兴东,陈仁凤,蔡雯.报纸编辑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陈旭钦:传媒竞争的三个“制高点”[J].新闻实践,2000(1).

[3]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4]胡锦涛.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Z].北京:2002-01-11.

[5]吴飞.新闻编辑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甘险峰.当代报纸编辑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

The Situations of the Current News in Urban Newspapers and Its Solutions

Zhang Quan1Jiang Xi2
(1.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Wanzhou, Chongqing, 404100)(2.Chongqing Wanzhou Shanghai Primary School, Wanzhou, Chongqing, 404100)

Current news is s kind of news materials which is commonly used and the most important. But it is also one of the news materials which are the most difficult to be written well, especially the current news in urban newspapers, which is defined by the forms of scripts, the qualities of the news staff and the notions of the newspapers persons. So, people should make clear their ideas of making newspapers, carefully select the news materials, embody the times’ features, doing well in arrangement and improving their working attitudes in order to get success in writing current news.

urban newspapers; current news; situations and solutions

G216.2

A

1009-8135(2012)01-0127-04

2011-09-21

章 权(1965-),男,重庆忠县人,重庆三峡学院宣传部编辑。

姜 熙(1975-),女,重庆万州人,重庆万州上海小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郑宗荣)

猜你喜欢

万州可读性时政
可读性
我们万州人
重庆万州无公害蕹菜生产技术
时政
时政
对增强吸引力可读性引导力的几点思考
浅谈对提高党报可读性的几点看法
时政
时政
后三峡万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