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领悟”式阅读教学的三大误区
2012-04-02胡佳慧
● 胡佳慧
“整体领悟”式阅读教学的三大误区
● 胡佳慧
近年来,“整体领悟”式阅读教学颇受语文教育界关注。人们在对此进行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也走入了一些误区:认为“整体领悟”式阅读教学适用于任何文本,忽视了阅读对象的范围;将“整体领悟”式阅读定位于纯粹的“整体”感知,忽略了对课文的细节分析;对学生“整体领悟”式阅读学习放任自流,忽视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对于这些误区,我们应该仔细分析,认真思考,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尽量将其避开。
整体领悟;阅读教学;误区
“整体领悟”式阅读教学是指学生阅读课文时,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领会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理解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态度、观点和感情。该教学策略能够克服以往阅读教学中“重细节,轻整体”、“重分析,轻感悟”、“重结果,轻过程”等不足,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近年来,“整体领悟”式阅读教学颇受关注,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对“整体领悟”式阅读教学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同时也步入了一些误区。
一、认为“整体领悟”式阅读教学适用于任何文本,忽视了阅读对象的范围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整体领悟”式阅读教学为语文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过去的语文阅读教学是肢解分析式的,只抓重点句子或段落,或机械的将阅读教学分成几个步骤,而不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这使得语文阅读教学难以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甚至造成了学生语文能力某种程度上的弱化。无疑,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整体领悟”式阅读教学让人们看到了语文发展的希望,让人们感到无比的欣喜和激动。但同时很多人也丧失了冷静的头脑,不假思索地认为“整体领悟”式阅读教学适用于任何文本。
虽然,大部分文体基本上适宜使用整体式阅读教学,尤其是一般韵文和写景抒情的小品文。[1]如诗词、散文等文体本身韵律感、节奏感强,是人心气的体现,通过诵读的方式感知这些文本,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也有些文体并不适宜使用整体式的阅读教学,如现代的科技文、议论文。
现代的科技文、议论文富于条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如果运用“整体领悟”式教学,学生将很难感知和理解这些文章。此时,教师应该用分析法引导学生进入一种理性思维层次。如《月球之谜》这篇典型的科普短文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看到的奇异景色,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这里有很多的科普知识,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运用“整体领悟”的教学模式,学生无法理解这些知识,相反,教师逐层具体地讲解这些知识,反而容易让学生感知和明白。
此外,过难的文本也不适宜使用整体式阅读教学。有些文本由于字词的生疏(即:文本在易读性测试中得分较低)、背景的隔膜往往使学生难以做到对文本的通畅阅读或真正理解。这些文本,无论古文与今文,无论何种文体,都不适宜“整体感知”。比如鲁迅的一些文章,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并且他的文章语言精辟,与现代汉语有一定的距离,因而他的文章难以理解,此时就不适宜用“整体领悟”了。教师应该对鲁迅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特有”语言作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才能帮助学生去理解文本。
二、将“整体领悟”式阅读定位于纯粹的“整体”感知,忽略了对课文的细节分析
“整体领悟”式阅读教学提倡从文本整体的角度来阅读文本,于是部分学者和中学教师认为,“整体领悟”式阅读中无须对课文的各个部分和细节进行分析。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因为,文本所含的任何部分与整个的文本之间都是一种全息的关系,同时每个小的部分也是一个小的整体。文章中的各个标点、字、词、句和段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共同表达了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感情。[2]忽略了对课文中任何一个字、词、句、段甚至标点符号等细节分析,都会影响阅读者对文章正确的整体感知。
以最容易被忽视的标点符号为例,文本中标点符号的细微差别有可能折射出截然不同的作者情感和文章思想,读者只有注意了这些细节,并用心体会,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把握文本。如鲁迅《好的故事》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鲁迅的行文很有特点,都是短句,甚至两字、一字一逗,如其中“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这许多景物连篇出现,一般作者行文时会用顿号隔开,而鲁迅在这里却用逗号。这里的逗号是由作者当时内心急中有缓的节奏感决定的,与前文中所写的“仿佛记得”一词相呼应,表明了这许多景物的出现,是作者追寻记忆中的痕迹,而不是现实生活中与景物的直接相遇,用逗号所产生的节奏就与作者在回忆的思维过程相适应。假如用顿号的话,这一切景物在作者的脑海中闪现略嫌急促,给人应接不暇的感觉,失去了文中“仿佛记得”的悠然感。因而,读者只有在阅读时注意到“逗号”这一细节,才能够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理解整篇文章的精神实质。标点符号况且如此重要,更何况字、词、句、段,因此,阅读教学中应该将整体领悟与细节和局部分析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对学生的“整体领悟”式阅读学习放任自流,忽视了语文教师的有效指导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着中华大地,自主学习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积极地开展自主学习,在阅读教学中也大力提倡学生自主阅读。诚然,学生自主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3]这值得肯定。然而,有部分语文教师却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即:过分推崇学生的自主阅读,这尤其表现在“整体领悟”式阅读教学中。他们认为,“整体领悟”式阅读教学重视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整体理解,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学生自己多读几次课文就完全可以从整体上理解文本的含义。因此,他们在语文“整体领悟”式阅读教学中不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活动听之任之。
语文“整体领悟”式阅读教学虽然提倡学生的自主阅读,但并不排斥语文教师的有效指导。因为,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知识储备有限,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此时,如果语文教师依然“不干涉”学生“自主”,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精神鼓励和智力支持,那么,学生将无法继续深入理解和领悟文本,同时,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将受到严重挫伤,长期下去,学生将会厌恶语文学习,更谈不上自主阅读了。相反,如果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鼓励,对课文的疑难之处进行耐心讲解,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正确指导,学生将会自发地投入到学习中,并容易理解课文的要义和作者的情感。这样下去,学生会逐渐爱上阅读学习。
比如学生在阅读《我有一个梦想》这一课时,教师如果不对马丁·路得·金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相关介绍,学生在自学中将难以认识到距今已半个世纪之久的马丁·路得·金的崇高与伟大。而如果教师对该文产生的特殊背景和马丁·路得·金个人的事迹进行生动地讲解之后,学生将容易产生对学习这篇课文的强烈兴趣,萌生对马丁·路得·金的景仰之心,深切地感受着马丁·路得·金的伟大梦想,甚至在内心深处满怀激情地与马丁·路得·金一起高喊:“I have a dream!”可见,“整体领悟”式阅读教学并不是学生单纯地自己感知和自己把握,而是学生自主阅读和教师有效指导的有机结合。
“整体领悟”式阅读教学是近年来语文教育界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缺乏可供借鉴的经验,而人们对该问题的理解也往往有所不同,同时,语文新课程改革还会不断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因此,现在和未来的语文“整体领悟”式阅读教学都难免会走入一些误区。就目前来说,以上三大误区是“整体领悟”式阅读教学中最普遍最主要的误区。其他误区有:将“整体领悟”式阅读局限于“诵读”,忽视了多种阅读方法的优化运用;只注重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情感的培养,忽视了学生阅读过程中知识的把握等。对于这些误区,我们应该从容面对,仔细分析原因,认真思考对策,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将其避开。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57.
[2]任焱.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J].语文教学通讯,2009,(9).
[3]史应玲.阅读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J].山西教育,2003,(21).
胡佳慧/济南市甸柳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刘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