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县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2-04-02滕文举
滕文举
鹤峰县高山地域广阔、土壤肥沃、气候凉爽、雨量充沛,种植高山蔬菜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当地充分利用这一特殊优势,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山蔬菜,高山蔬菜产业已成为增加高山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
1 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
近15年来,鹤峰县委、县政府把高山蔬菜确定为全县高山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从调整种植结构入手,认真搞好区域化布局,选择适合市场需求的高山蔬菜品种,培育了一批从事专业化生产经营的龙头企业,建立了一定规模的高产示范基地。2012年,全县高山蔬菜种植面积达1万hm2(含复种面积),总产量30万t,总收入3.5亿元。高山蔬菜产业在迅猛发展中呈现出两大特点。
1.1 专业化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的必要途径。该县一是通过举办专门培训班、以会代训等各种形式普及高山蔬菜技术,根据气候、海拔、消费者习惯等特点,引进、推广适宜高山气候特点的新品种、新技术,建立高山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等措施,推进鹤峰县高山蔬菜产业的发展,在高山蔬菜种植品种上,中营乡高山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以白萝卜、大白菜、甘蓝为主,燕子乡高山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以西兰花、西芹、荷兰豆等为主。二是在栽培上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逐渐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大量增施有机肥,熟化土壤,提高地力。三是相继建立一批高山蔬菜冷藏保鲜库、加工厂,提高高山蔬菜专业化水平。兴龙蔬菜有限公司投资800多万元在中营乡建成了年贮藏能力达10 000 t的冷藏保鲜库;银州贸易有限公司在燕子乡绿水坑投资300多万元建成年贮藏能力5 000 t的冷藏保鲜库;自然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燕子乡岩板河投资200多万元建立了年贮藏能力 2 000 t的冷藏保鲜库;长友公司投资1 000多万元在燕子乡清湖和恩施等地建起年贮藏能力达10 000 t的冷藏保鲜库及精细蔬菜加工厂;五里坪蔬菜专业合作社投资200多万元在五里集镇建立了年贮藏鲜辣椒1 000 t的冷藏保鲜库。兴龙、银州、自然春、长友、五里坪等公司、专业合作社均能在蔬菜基地的加工厂进行加工、分级、包装、预冷,依据市场行情,变一季销售为四季销售。
1.2 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初具规模
根据全县各地不同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建立了各具品种特色的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中营乡重点发展白萝卜生产,确立了韭菜坝、黍子坪等3个村为白萝卜标准化生产示范村,2012年白萝卜种植面积达3 335 hm2、大白菜667 hm2,其中高原片区2002年就被农业部命名为“高山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燕子乡2012年种植白萝卜2 100 hm2、大白菜667 hm2,西兰花、西芹、荷兰豆等精细蔬菜种植面积达1 333 hm2。五里、走马等乡镇以高山辣椒为主,2012年共发展高山辣椒面积1 333 hm2。鹤峰县的高山蔬菜主要销往广州、长沙、武汉、重庆和南昌等地,同时,还有部分产品出口日本和韩国,并逐步形成了鹤峰县的高山蔬菜品牌。兴龙公司在中营乡种植的中官红牌白萝卜、大白菜、红辣椒3个产品,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自然春公司在燕子乡种植的自然春牌白萝卜、大白菜、甘蓝等6个品种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银州公司在燕子乡种植的盈洲牌白萝卜、大白菜、甘蓝、南瓜等8个品种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并获得了自营出口权。
2 高山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由于高山地区蔬菜基地普遍存在道路不畅及缺水比较严重等问题,导致产品外销和生产时常受阻和中断,急需修建基地道路、集雨蓄水池及排灌设施,以保证基地商品蔬菜的运输畅通,满足高山蔬菜生产灌溉和加工用水需要。
2.2 生产科技含量较低
一是种植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比较滞后。目前,鹤峰县新品种引进的试验示范仍是一个薄弱环节,要搞好大面积推广,必须首先进行试验示范,以便掌握品种的生长特征,保证蔬菜丰产。二是土壤改良未及时跟上。由于前些年过多施用单一肥料,造成土壤微量元素缺乏和板结,应尽早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才能获得高产、稳产。三是高山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推广应用不足,同时由于高山菜农素质较低,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生产效益不高。
2.3 经营水平仍然不高
一是市场信息不畅。少数菜农不注重市场调查预测,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导致蔬菜生产出现结构性、季节性过剩,不仅影响收入,还造成生产资料及劳力资源的浪费。二是品种选择单一。目前大多数菜农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造成品种结构单一,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从而制约高山蔬菜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三是“订单农业”尚未成熟。目前,正在实施的“一个企业两张订单,一张连市场、一张连农户”的高山蔬菜订单生产喜忧参半。由于购销双方不严格履行订单生产合同,挫伤了种植者与经营者的生产和销售的积极性,特别是严重损害了高山蔬菜种植户的利益。
3 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加大高山蔬菜科技推广、投入力度
虽然鹤峰县有近15年的高山蔬菜生产历史,但受蔬菜市场、产品和品质等影响,目前全县高山蔬菜生产技术水平较差。全县现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226人,专本科学历的占总人数的60%以上,而菜农绝大部分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因此,一是要加强技术培训,壮大蔬菜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提高菜农素质,这是高山蔬菜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二是要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待遇,改善农业科研条件,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这是促进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的基本保证;三是要强化信息指导,搞好全方位服务,随时掌握高山蔬菜生产动态和市场信息,及时调整生产结构和产品品种,提升质量,优化高山蔬菜产业结构。
3.2 加快基地建设,扩大生产规模
鹤峰县地处鄂西南山区,有耕地2万hm2,高山土地资源丰富,劳力充足,气候资源优越,土地无污染,空气清新,适宜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高山蔬菜。为此应以生产无公害 、绿色、有机蔬菜为目标,建立一批高标准、具有一定规模的高山蔬菜生产基地,对现有蔬菜基地加以改造和巩固,积极抓好高山蔬菜品种更新换代,推广综合高产配套技术,优化布局,连片标准化种植、集约化管理和规模化经营,不断提高高山蔬菜基地建设的水平和档次,逐步形成基地+专业合作社+经销商的流通模式,推进高山蔬菜产业化进程,尽快建立一批生产能力强、档次高、抗灾能力强的高山蔬菜生产基地。
3.3 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
通过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品牌,创立鹤峰高山蔬菜品牌,实施鹤峰高山蔬菜品牌战略,对推动鹤峰高山蔬菜产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高山蔬菜品牌要有超前意识,在全县实施高山蔬菜品牌战略,把争创高山蔬菜品牌作为推进高山蔬菜产业化的重要内容来抓,加大鹤峰高山蔬菜的宣传力度,提高其知名度。积极利用新闻发布会、农产品博览会、广播、电视、电台和报刊专版等多种形式宣传,提高鹤峰高山蔬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3.4 健全服务组织,推进高山蔬菜产业发展
应尽快建立县、乡、村三级高山蔬菜生产技术服务组织,既要为高山菜农提供优质的农业生产资料、技术咨询和现场技术指导,又要做好天气预报和病虫测报,特别是自然灾害的天气预报工作。气象部门应做到短期预报与中期预报相结合,并把预报信息及时传送给种植者和经营者,以便他们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安排生产,预防灾害性天气的为害。同时要健全信息服务系统,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反馈发布等工作,并贯穿于蔬菜种植、经营、加工、销售各个环节,使高山菜农在蔬菜生产、销售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促进鹤峰县的高山蔬菜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