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策略

2012-04-02叶本刚

成才 2012年9期
关键词:生物圈初高中生物

■叶本刚

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策略

■叶本刚

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问题,不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补的问题,而且是我们如何深入认识传统教育理论中的合理内核与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建构理论在高中教育上的实践问题。为切实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效果,下面从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探讨生物衔接教学的问题。

一、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衔接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工作机制上为初高中课程的整体设计提供了保障。初高中的衔接有统一的设计,整体设计表现在三个方面:

1.课程理念的衔接。初、高中的生物课程都遵从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使初、高中课程在指导思想上拥有一致性。在共同理念的基础上,高中生物课程增加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以体现高中生物课程的特点和更高要求。

2.课程目标的衔接。在共同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高中课程目标在表述方式、目标的指向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并呈现出递进的关系。

3.内容主题上的互补和递进。中学生物学课程通常包括十大主题,初中生物课程全部包括了这些主题,其中,生物多样性、生殖和发育等主题侧重在初中阶段完成,而像细胞、物质与能量、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等较为抽象且对学生认知能力要求高的主题,则安排在初、高中两个学段完成。这样,生物学的核心主题在两个学段的分布既各有侧重,又在整体上实现互补;既能实现初中阶段的内容相对完整,又能使高中阶段的内容相对集中(3个必修模块中只涵盖6个主题),以保证核心内容的教学能较为深入。

在相同主题的处理上,采用了初、高中递进安排的方式,例如在细胞这一主题,初中侧重于细胞的结构,而高中则侧重于细胞亚显微结构和功能和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是讲“活”细胞,加强了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内容。又如,生态学的主题,初中主要是个体生态的内容,而高中则是在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方面有更加深入要求。初、高中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

二、初高中生物教材的衔接

1.初、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差别。通过比较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的阐述,我们可以知道:初中生物是初中自然科学的组成成分之一,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生物学知识、基本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生物学知识在人类生活、生产等方面的一些简单的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而高中生物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生物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不但要求学生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还要学会一些简单的计算。学生要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2.初、高中教材中生物知识的衔接。初中生物突出人体和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包括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细胞、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增进健康防治疾病、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8个单元。

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分别包含3个模块,每个模块36个学时、2个学分。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高中生物教材在编写时考虑到与现行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的衔接,新教材删去了人体内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气体的交换、卵式生殖等内容。高中生物教材在编写时还充分考虑对初中某些知识的加深和完善。在体液调节部分,教材先通过列表的方式归纳初中已经学过的人体内一些主要激素的名称、产生的内分泌腺和主要的生理作用,再讲述初中未学过的激素及其他内容;神经调节部分也做了类似的处理。在初中生物教材中设有《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章简要讲述了一些最基本的有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知识,在新编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将该知识加以深化,深入学习遗传学的原理和两大遗传基本规律。此外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新陈代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生物与环境等方面也均在原有的初中基础上加以完善和加深。高中生物教学中还出现一些在初中教材中出现过,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如在辨别原核和真核生物时,尤其是辨别细菌和真菌,就要联系到初中教材中学过的内容,包括细菌和真菌的结构特点、两者之间的区别及各自的代表。

三、初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课程改革以后,许多教师在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平等对话和交流互动,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也得到了推广。高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初中生物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特点。高中教师需要善用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发展思维能力。

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高中教材,确定新学年开始的授课内容并制订出授课计划,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初中生物知识的复习,作好初、高中的衔接,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准确理解高中生物学知识,使得所学的内容有利于高中生物的学习。高中生物必修教材讲述的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其中涉及了不少数学、物理和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在遗传学部分,讲述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时需要用到数学的概率和统计方面的知识,讲述DNA的结构、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时需要以化学的物质结构作基础,讲述有丝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时需要物理的力学方面的知识,等等。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还要认真研究生物学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衔接关系。

四、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衔接

1.突破“死记硬背”的简单模式。初中生物升学考试(会考)对学生要求较低,大多数的初中学生一般要等到考前才在学校的组织、要求下,集中时间攻克会考大关,而且一般都能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这样就给学生形成一种错觉,生物只要考前背一背就行。而高中阶段,面向高考,对于学生的要求提高了,而学生仍然以初中读、背的方式学习生物,显然是行不通的。初中学生学习生物时,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简单的“死记硬背”进行记忆,他们学习生物的方法主要是记忆和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进入高中时,学生和家长大多不重视生物的学习,尤其是文科学生,学生的学习方法还停留在初中的学习模式,有部分学生或缺乏兴趣、或学习方法欠佳,往往出现不会、不想学习现象,等学生开始有兴趣,开始有学习法门时已学习过半,效果欠佳。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从“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的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听讲、记笔记、完成作业等方面的习惯,使之适应高中生物的学习。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教师对学生的初中生物学习掌握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对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复习、检测中有的放矢。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社会、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学生觉得生物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生物科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物科学与经济社会密切联系,作用巨大,前景美好,要学好生物就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3.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以具体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生物圈初高中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节教学设计
第12话 完美生物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些建议
模拟生物圈
模拟生物圈
也谈初高中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