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报业集团到传媒集团再到文化集团

2012-04-02文/董

传媒 2012年9期
关键词:河南日报大河报业

文/董 林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于2000年,是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根据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部署的精神,集团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报业集团发展文化产业的道路,释放了文化生产力,推动集团的各项事业走向繁荣兴旺。经过12年的发展,集团目前已拥有10报2刊3网站1手机报,形成了以党报为龙头、以都市报为主体、以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延伸的现代传媒体系,初步构建起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互动、互补、互融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目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还拥有20多家各类企业。通过发展相关文化产业,集团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报刊广告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比重连续三年下调至50%以内,报刊业总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比重连续三年下调至65%以内。集团近几年各项主要经营指标均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总体经营规模和利润总额连年登上新台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员工收入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去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报业发展又迎来了大好的历史机遇。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抓住机遇、改革创新,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晰发展战略,推动集团由新闻传媒业务向更广阔和更纵深的文化产业领域拓展。

集团在发展文化产业上的探索

近几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家”和“小家”的日子之所以都“好过”,关键在于集团党委始终牢牢把握媒体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坚持“报业为主、多元经营”的发展思路,确立了“从报业集团向传媒集团、文化集团跨越”的战略目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坚持以报业为主业,同时积极围绕主业大力发展相关文化产业和延伸优势产业,并着手制订了“3368”战略:即着力打造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3种媒体,加快构建报纸发行商务网、书报刊发行网、酒店管理服务网3个网络,培育壮大报业、新媒体、图书发行、物流配送、印刷、酒店旅游等6大支柱产业,打造8个年收入超亿元的企业。

几年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报刊广告、发行收入还占到总收入的90%左右,非报产业所占比重较低,这使得集团发展波动性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差。为了实现健康、稳定、快速发展,集团党委经过认真调研和审慎决策,制定了“报业为主,多元经营”的经营战略,并坚持不懈地予以实施。

坚持以“报业为主”。这几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始终坚持发展报业不动摇,不断巩固和发展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和核心竞争力。目前,《河南日报》期均发行量超过53万份,年广告收入超过8000万元,这两项指标都进入了全国党报的前列。《大河报》连续9年进入全球报纸发行百强,年广告收入超过5亿。《河南商报》原已负债累累、濒临破产,划归我集团主管主办后,使其迅速扭亏为赢,成为郑州的第二大都市报。移动新媒体河南手机报用户超过100万,在全国省级手机报中名列前茅,其创造的发行模式、发行价格成为行业标准。其他如《河南日报(农村版)》《河南法制报》《期货日报》《今日消费》《大河文摘报》《大河健康报》《漫画月刊》《新闻爱好者》等也都实现了良性发展。目前,集团已形成了报、刊、网互补互动互融的传播阵容,基本实现了从报业集团向传媒集团的跨越。

加快构建三大网络。在巩固发展主业的同时,集团立足于自身优势,科学决策,正确选择投资方向和项目,非报产业得以迅猛发展。

其一,构建报纸发行商务网。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依托大河发行公司3000多人的发行队伍,把以往单一面向客户发送报纸的发行网络,变为经营物流配送、网上零售、速递直投、商品销售等业务的综合服务网络,每年经营收入过亿。

其二,打造书报刊发行网。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大河书局公司是全国报业集团中唯一一家获得“报纸、期刊、图书、电子出版物全国总发行权”的公司,从而得以进军教材、教辅图书市场。在中标全省“农家书屋”工程后,大河书局目前每年收入已经超过1亿元。书报刊发行已经成为报业集团一个重要的新兴产业。

其三,铺设酒店管理服务网。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与上海锦江集团合作,成功打造出中原名店——大河锦江饭店。依托大河锦江饭店的管理、服务及人才优势,组建了大河国际酒店、大河公馆酒店、大河商务酒店,形成了自己的酒店管理经营网络。为进一步做大酒店管理服务网,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已成立酒店投资管理公司,正在实施国际顶级酒店引进建设工程。

培育壮大多元产业。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产业发展的领域还延伸到了教育。集团与河南大学签约,组建实体公司,共同投入巨资兴办河南大学民生学院。目前,集团已投入近3亿元,占地500亩的民生学院已有在校生1万多人,三年后这个数字将达到1.5万。

此外,集团早在多年前就进军房地产业,如今房地产业已成为集团重要的经济支柱。集团旗下两家地产公司在省会郑州和河南其它城市开发了多个商住和写字楼楼盘,总开发建筑面积达到40多万平方米。瑞奇房地产公司开发的东瑞园小区以成本价向集团所有正式员工和聘用员工发售,仅此一项,员工每人资产净增100多万元。现在,这两家地产企业正加紧进行河南传媒大厦、瑞园3号楼、汴西新区等项目的开发建设。

除广告、发行、印刷等传统文化产业外,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又培育出地产、酒店旅游、书报刊发行、户外广告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多元产业的迅猛发展,壮大了集团的实力,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强了发展后劲。目前,集团文化产业、相关文化产业和延伸优势产业比翼齐飞,所有企业全部实现赢利,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发展文化产业的心得体会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发展文化产业和延伸优势产业上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

坚持围绕主业来发展文化产业,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来布局。无论是快速发展的物流业,还是户外多媒体广告业,都是从新闻主业催生、扩大、提升而来,要把报业集团几十年来的品牌、口碑、政治优势、市场影响、读者忠诚度等比较优势发挥到极致,拉长产业链条,不断形成新的经营业态,从而获得最优化的市场开发效果。

专业人才做专业事业,打造专业团队。集团在所办的大河锦江酒店开办之初,就和上海锦江酒店集团签署了为期三年的合作协议,由锦江集团派出管理团队参与大河锦江的日常运营。通过这种模式,大河锦江酒店的员工学到了国内一流酒店的管理模式与经验,不仅在锦江集团的管理团队期满撤离之后保证了酒店的良好运营,还形成了自己的管理团队,成立了自己的管理公司,新办、托管、收购了多家酒店,成为河南酒店业的一个新品牌。

打造好的机制平台,发挥体制机制优势,为做大做强提供动力支持。集团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实践中,不仅苦练内功,强化发展的内生机制,还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广泛吸收外部力量,强力推进集团事业发展。《河南商报》《河南法制报》《期货日报》《今日消费》较早就进行了企业化改制,先后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资本投入。集团还果断决策,拿出核心资源与腾讯、百度合作,开办了大豫网、河南一百度等大型资讯服务网站,推动这些具有混合所有制“基因”的网站不断做大做强,为报业集团的未来“埋单”。在内部资源配置和薪酬分配、人事安排上,优先向发展势头好的部门和经验丰富、干事创业精神足的员工倾斜,极大地调动了相关部门和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创造、创新的热情,带动了集团事业的全面进步。

对报业集团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建议

理清“坚持核心”与“多元发展”的关系。

报业集团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是坚持重点做好报纸等媒体产业还是努力向酒店、投资、地产等产业拓展的问题。对此应辩证看待。纸媒作为报业集团的立身之本,继续保持其核心地位不容动摇。但也要看到,在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下,纸媒正面临着不可回避的危机。进行多元发展并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正是为了给纸媒在危机下寻找突破口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持。这不仅不是“不务正业”,反而是全力服务主业。

这一点可从很多国内外同行的实践中得到佐证。美国卡普兰公司(Kap lan)是世界领先的终身教育服务商之一,业务遍及全球,尤以提供备考服务闻名,中国的新东方正是复制了卡普兰的成功模式。但很少有人知道,卡普兰公司不仅隶属于华盛顿邮报公司,而且是其旗下最赚钱的公司,同时也是华盛顿邮报公司的收入增长引擎。《华尔街日报》在报道中甚至将华盛顿邮报公司描述为一个“发行了一份报纸的教育集团”。因此,在坚持报业集团的新闻核心业务不动摇,坚持履行好报业的舆论宣传职能的同时,通过多元发展使自己的事业迅速发展壮大,这正是报业集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所在。

不同地域的报业集团之间应尝试探索合作机制。首先可以探索在资本市场上的合作。目前各兄弟报业集团都在积极运作集团旗下优质资产,谋求上市融资。如果探索出好的方式,报业集团之间实现“相互参股”“交叉持股”,各自成为对方的战略投资者,那么既可以迅速扩大各自的资产,又可以为采编、发行、广告、网络的深度合作奠定基础。

其次,在报刊市场上的合作。限于区域报业市场的容量问题,优势报业集团走出本地到异地发展将不可避免。优势报业集团自身具有的政治优势、良好的社会口碑、强大的读者号召力、丰富的媒体运营经验以及长期积累的经济基础,将为其异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事实上,目前国内已有多家这样的媒体新产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某一报业集团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只能“单打独斗”,如果两家或更多家的报业集团合作共同出资,组成联合投资公司运作一个项目,就能调动更多的经济与政治资源,成功的可能性也会更大,报业集团之间也一定会更好地实现有效合作、互利共赢。

要在人力资源与内部管理机制上提前布局。报业集团走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有一个瓶颈必须提前应对,即事业发展对报业集团内部人力资源的供应能力与内部管理机制的配套能力会有更高的要求,应尽可能提前准备和布局。从众多报业集团的成功经验来看,业务多元化发展之后,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与能力较高的管理人员,事业往往难以快速成功。

注重发展新媒体,为纸媒的未来安排“埋单者”。《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发展现代传播体系”的任务,明确要求“加快数字化转型,扩大有效覆盖面”。事实上,即使没有中央的要求,报业集团也必须尽早考虑若干年后纸媒的“埋单者”。近几年全球传媒业的发展历程已经显示,数字新媒体是纸媒毫无悬念的“继承人”。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目前已经形成了由大河网暨省政府门户网、大豫网、河南一百度、河南手机报、“大河沃3G生活门户”手机网、96211大河社区网、河南法制在线、大河健康网和期货日报网组成的新媒体集群。下一步,集团将整合新媒体资源,打造以大河网为龙头的大河网络集团,形成现代传播体系,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积极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网络文化产业,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未来“埋单”。

猜你喜欢

河南日报大河报业
大河奔腾
脱口秀评论缘何引起关注——以河南日报新闻评论节目《问“侯”两会》为例
构建三点着力的内容布局——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豫直播”为例
扮靓“面子”强壮“里子” 锻造精品党报的必由之路——河南日报2018年改版创新亮点
大河奔流
四项“深”功夫讲好农民新故事——《河南日报》三农重大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大河中的摇篮(上)
大河无声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出版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