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独立学院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的思考
2012-04-02吴立彬张慰卫
吴立彬,张慰卫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410128)
创新独立学院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的思考
吴立彬,张慰卫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410128)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是独立学院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团结广大师生的凝聚力工程。在大学生中选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是确保党员发展质量、不断加强独立学院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特殊性,提出了创新独立学院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为改进和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
独立学院;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创新
独立学院党校是在学院分党委的领导下,教育轮训干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学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不但是独立学院党的建设的一部分,也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重要的一环。由于独立学院独特的办学模式,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上,独立学院不能简单地套用公办高校党建工作的理念和方式,必须要有所改革和创新。
一 创新理念,夯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的思想基础
理念创新是灵魂。实现理念创新就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只有真正从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本人需求出发,把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特点,才能创新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适应时代发展和独立学院发展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理念。
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创新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要充分尊重入党积极分子的主体地位,在硬件和软件上创造有利条件,满足其培养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是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按照知识经济及信息化时代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把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综合素质、实现干部的全面发展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创新发展的起点和归宿,不断强化能力和方法的培养,促进各级干部向“思想型”、“专家型”、“综合型”转变。
三是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是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的可靠保证。要进一步增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前瞻性、可持续性,把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工程来建设,贯穿于入党积极分子成长进步的全过程。
二 创新模式,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的生机活力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面对在价值取向多元化、人生态度功利化、政治定位边缘化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传统的的说教式、灌输式、单一化的文本式教育范式在利益结构变动、新旧矛盾交织的面前教育效果有限。针对这一现状,就必须创新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培养机制。
(一)以大学生成长需求为中心设置课程
大学生是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主角,培训须关心大学生的成长,关注大学生的需求。要根据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入校时间短、思想活跃、认识不深的特点,在入党积极分子党课课程结构的设置上开拓创新,使党校的培训有针对性和实效性[1]。要根据大学生成长需求不断改革传统课程同时开设新的课程。通过结合思想政治公共课教学内容,在避免教学内容重复的基础上,重点突出思想性、时代性、校园性的特点,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与职业选择,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党员发展的手续与程序、时事热点解读等专题,以贴近实际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党课课程内容。除传统课程《共产党员应树立的理想》、《积极创造条件入党》外,还应多组织大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开展实践教学,通过缅怀先烈、牢记使命的现场教学,在最真实的场景下激起学员心中对革命理想的共鸣,震撼学员心灵,树立起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强烈历史使命感和自豪感。
(二)注重建立学生自我教育模式
在培训的过程中,可通过邀请校内外优秀的学生党员,通过先进事迹报告会或交流会的形式与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而用身边的优秀典型去影响和感染其他党员。可组织部分优秀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辅助党课教学监管、网上党校建设、学生宿舍党的知识阅览室管理等工作。各分党校也可通过学生党支部参与党课培训的教学组织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党校工作事务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接受教育、锻炼成长。
(三)加强网络党校公共平台建设
网络党校作为新形势下党校课堂的延伸,将进一步增强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一是有利于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根据需要直接从网上选课,直接快速点击播放或下载党课视频课件,使视频教学课件实现资源共享。这不仅方便了大学生平时的学习,也方便了基层党组织日常党员学习的需要。二是有利于使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通过机考系统从党课题库中随机抽取客观题进行无纸化考试,考完系统自动出成绩,更加便于加强考试监管和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有利于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与党校的沟通。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通过党校信箱随时给党校反馈培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使党校随时改进自身的工作,大学生与党校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
三 创新载体,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
以改革的精神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其中重要的途径就是要通过创新工作载体,实现工作方式和方法的创新,用良好的示范效应和强大的组织活力带动、凝聚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一)通过创建“示范性党支部”活动,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
独立学院基层党组织是独立学院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教育、管理和监督党员,宣传和组织广大师生员工,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落实到实地的重要责任。要通过在全校基层党支部中开展创建示范性党支部活动,带动学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一是要制定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工作机制。把学院的党支部建设成为组织健全、思想统一、作风端正、制度落实,能够切实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师生完成本单位教学、科研任务的坚强战斗堡垒。二是要强化党支部评估。在创建示范性党支部过程中,要对全校基层党支部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特色工作、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检查和评估。三是实行滚动式管理。要对重点建设的示范性党支部实行动态管理、滚动式发展,不定期组织“示范性党支部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充分发挥示范性党支部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把基层党支部建设同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强化了党员意识教育,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通过“基层组织活动立项”活动,激发基层组织的新活力
“基层组织活动立项”活动借鉴了科研课题立项的有效形式,使支部活动更具规范性和程序性,实现了党支部工作的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2]。学院党委通过开展此项活动,以项目为载体将基层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挖掘利用本单位的资源条件和优势所在,把建设和谐校园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把务虚和务实结合起来,把教育、管理的职责渗透到具体的业务工作中去。一方面“基层组织活动立项”必须围绕和服务学院的党建中心工作,创新主题设计、创新活动形式,为提升活动水平和活动成效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与学院科技、研究生等部门的合作,加强对项目的前期管理、中期跟踪和后期管理,初步建立起一套适合学院实际的基层组织活动立项的实施办法,增强了组织建设的活力。使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党建工作的活力不断增强。在锻炼能力、提高素质、推动工作、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入党积极分子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的基层组织始终保持先进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 创新体制,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制度建设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目标能否实现,关键靠制度来保证。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健全符合独立学院实际、体现独立学院特色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制度。
一要总体规划。根据中央有关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的精神,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以提升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质量为重点,为学院“十一五”期间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要立体构建。本着“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级分类,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注重实效”的原则,抓好培训的“五个衔接”,即校内培训与外派培训的衔接、党性修养与业务能力的衔接、课堂讲座与自主选学的衔接、现任干部培训与后备干部培训的衔接、干部教育培训与干部选拨使用的衔接,使干部培训工作真正形成有机整体、发挥合力优势。
三要激励约束[3]。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将干部培训情况列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干部培训期间的学习成绩、政治表现、品德修养等进行综合评价,并与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相结合。同时,试点开展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工作,逐步建立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体系。通过建立内在与外在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共同作用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机制,既充分调动了干部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入党导向。
[1]李红梅,谭来兴.网络时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的思考[J].学理论,2009(9).
[2]王 立.新时期如何做好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J].中国外资,2008(8).
[3]陈 晖.新时期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新西部,2007(5).
G41
A
1674-5884(2012)02-0151-02
2011-12-26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2011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DB:2011165)
吴立彬(1975-),男,湖南长沙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学德育研究。
(责任编校 许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