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学生职业需求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能力培养

2012-04-02刘永清刘雅慧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2期
关键词:物流专业能力

刘永清,刘雅慧

(1.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 湘潭411201;2.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北京101149)

基于大学生职业需求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能力培养

刘永清1,刘雅慧2

(1.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 湘潭411201;2.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北京101149)

当前各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的不足对高校现有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社会上对物流类专业的需求中,操作类占到六成左右。作为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学历不再是核心竞争力。分析了经管类物流管理本科生针对目前社会的就业格局和职业需求,应该如何进行能力的培养。

职业需求;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能力

一 物流相关职业分类及其岗位要求

目前,物流职业可分为三种类别:操作类,技术类、管理类及其他类型。操作类的主要工作职能是基本的、易上手的普通物流操作型工作;管理类主要是包含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这四大职能的工作,既包括对人的领导,也包括对物的领导;技术类主要是包含的技术含量较高的操作性职能,如需要有报关知识的报关员、需要信息技术知识的ERP实施顾问、需要高级物流知识的物料计划师等等;其他类别中则主要是物流管理人员的助理,兼含物流与行政的工作。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多方调查得知,目前社会上对物流类相关职业需求情况大概如下:操作类占60%,管理类占25%,技术类占10%,其他类型占5%。因此,操作类是目前社会物流职业需求的主流方向。作为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如果毕业后想去从事操作类的工作,在学历上与一个中专生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本科生的学历不可能成为核心竞争力,那么,经管类本科生面对严峻的就业格局该如何进行能力的培养?本文将行文重点探讨。作者认为,关键是培养好专业能力与自身能力。

二 专业能力(硬性条件)

以经济管理为学科背景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需要明确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的核心专业能力要求。本文根据目前企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提出物流人才应具备的核心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核心能力

首先,是物流知识的掌控能力。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物流当然是最重要的知识,除了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课并在课下努力运用外,还需要通过报刊、电视和互联网留意物流发展动态,并熟知物流分支下的各种政策,达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境界。这些都是最基础的要求。其次,是其他专业知识的掌握。物流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与物流相关的工作大多需要其他方面的知识。调查发现,在工作中需要其他专业知识的占全部操作类岗位的41.67%,其中,国际贸易及海关知识占到44%,财务会计知识占20%,网络知识占16%,机械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占12%,统计等方面的知识占8%。

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同学应当选择一个专业作为辅业来学习。但选择不要局限在上面提到的专业,而应该将自己的兴趣作为主要标准。如北京物资学院有一位物流专业的校友十分喜欢法律,于是,她在课余时间参加了法律专业的自考,并在毕业的时候拿到了法律的自考本科文凭。正是因为这个文凭,让她一个本科生在几十个研究生中脱颖而出,被一个效益十分好的国有企业录用。

2.附加能力

首先,是外语能力。物流作为一个服务行业,有很多地方需要和人打交道,而随着中国国际化的进程越来越快,英语作为一个国际用语被广泛地运用到了物流服务环节上来。据调查,仅操作类工作中,需要英语水平的职位就占到40%。而在英语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中,强调得最多的则是口语和文案写作。

因此,我们在大学的英语学习目标不应该仅仅只是通过四级、六级,应该有针对性地、主动地向着口语和写作能力方面突破,作为一个对英语学习颇有心得的人,我们建议在口语方面应当主动地开口说,不管是在大街上碰到一个外国人,还是英语课上的presentation,抑或仿照美剧中滑稽的俚语,或者在家里无聊,自己与自己说英语,这些都是平时锻炼口语的好方法。在写作方面,就是一个字“逼”——逼着自己定期定时写上一段简明扼要的小短文,逼着自己将短文给MSN上的外国好友批评指正,逼着自己通过一次次的练习不断总结提升。此外,我们还建议大家通过考试来巩固英语,适合我们的考试有BEC与TOEIC,前者适合水平普通的考生,而后者则适合英语学习当中的佼佼者。这些考试不仅能够增加就业的砝码,还能有针对性地帮助我们学习商务英语,使我们更加有准备地进入工作岗位。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这次调研中,发现了需要小语种(如德语、日语、韩语、意大利语)的不在少数,如果大家有这方面的兴趣,可以在口语与写作方面培养一下,这对就业的作用有时甚至比英语还要大(因为会小语种的物流专业人士目前还比较少)。

其次,是计算机操作能力。在操作层面的岗位对计算机的专业化要求并不高(只有4%的职业有对SAP系统的专业化要求),但对于办公软件的要求则占到了42%。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在大学的计算机课程中都学过,但据了解,很多同学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匆匆背了几个操作过程,考完后就忘了,所以,这个方面也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口。

如何巩固呢?我们可以在平时积极参与到学院或者班级的工作、活动中。譬如:如果你是班干部——如学习委员,要经常对班里同学的成绩或者参加活动的积分进行统计汇总成表,这些工作,对提高EXCEL水平亦有帮助。又如,在参加校园PPT展示的比赛中,建议同学们对PPT的各种功能进行全面的了解,这在今后的工作中都是可以用得上的。

三 自身能力(软性能力)

自身的能力这方面包括很多,经统计我们发现,物流企业最需要的则是以下几种能力:沟通能力(占72%)、应变能力(占40%)、团队协作能力(占65%)、抗压能力(占54%)和工作认真、负责的能力(占36%),其中,“认真负责”的能力是需要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由于本文的重点在于就业,所以重点阐述前四种能力。

1.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本文不再赘言。这里我们主要谈谈建立有效沟通的几个方面,以此来进一步阐述如何在大学生活中培养这种能力。

第一个方面是清晰流畅地表达。这里“清晰流畅”的标准是能够被人理解。如果你来自南方,说话时带有略微的口音,没关系,只要不影响理解,就没有必要过分地纠缠在标准与否上面。譬如,学院组织辩论赛,最佳辩手来自福建,说话带有一点闽南口音,但是她在辩论时用闽南口音清晰流畅地表达了她的观点,并且抑扬顿挫、气势磅礴、有理有据,因此,她的口音不但没有影响到评委们对她的印象,反而成为了赛场上独特的风景线。如果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就需要加强练习了,跟上面所说的有关英语口语练习的方法一样,这同样也需要大胆地抓住一切机会在公共场合开口练习,并在事后加以总结。

第二个方面是简明扼要地表述。在职场中,时间就是金钱,不论是你的上级、平级抑或下级都没有时间听你长篇大论地发表演说,因此,你必须学会简明扼要地将自己的观点阐述出来。那么如何培养呢?思维决定语言,要养成说话前先捋捋思维的好习惯,形成逻辑后,就不会赘言。

第三个方面是学会倾听。听是说的前提,只有学会了倾听才能抓住对方的中心思想,使沟通变得更加有效。

第四个方面是学会理解。听明白后,我们还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传递出去的信息才是对方所能够接受并且中听的。这点对于服务行业是至关重要的。

在大学四年里,只要按照这四个方面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就能在面试乃至今后的职场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2.应变能力

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了解,物品流通在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偏离预期的方向,如物品在运输过程中因为外力而拖延,在仓储环节因为外界因素而导致物品损坏等等。此时,应当通过物流信息传递,及时作出决断来缓解这些不可抗力对企业带来的损失。

大学生如何培养这种应变能力呢?唯一的途径就是灵活运用课堂上教授的各种技能。下面拟重点阐述培养应变能力为什么需要积累相关知识。

“你只有将历史死死地背下了,才能够做到灵活地用它来指导现势。”只有先全面地建立好一门学科的知识体系,才能在面临实际问题的时候将其从脑海中调出并检验其正确性。因此,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认真对待专业课程的学习,将知识组建成一个系统,以便工作时灵活运用,增强应变能力。

3.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与交流能力一样重要,尤其是在分工细化的当代社会。团队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能够发挥出个体所不能达到的潜能。因此,当代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协作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即从学生工作当中、从活动实践当中、从实习团队当中。

需要注意的是,积累团队协作能力不仅仅限于这三个方面,只要留心,处处都可成为进入社会的演习厅。比如说,当一个宿舍的成员决定在放假期间出去游玩,这就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过程——需要领头人物分配任务,有的人去查线路,有的人准备吃的东西和医药箱,有的人负责与旅行团进行协商等等。等到了出游的时候,性情开朗并富有浪漫主义细胞的人可以在此时负责给大家的旅程增添很多的色彩,而谨慎的人则需要在行程中确保宿舍人员的集体活动,不要出现走散的现象,这便是一个团队协作的例子,不论是领导者还是一般的成员都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4.抗压能力

物流行业是劳动强度非常大的行业之一。曾经有一位有行业经验的物流老师说过:“要想忍受住物流行业的苦,你必须要去当一年兵,再蹲一年监狱。”当然,这位老师的话有一些夸张,但也充分地表明了物流行业的艰苦性。

对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对口工作毕业生的调查表明,76.50%的同学自己的工作十分辛苦,如经常加夜班、搬运货物、出差等等。其实,单看物流国标定义中的7个基本职能(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其中就有3个(运输、装卸、搬运)需要较强的体力劳动,对操作性人员来说更是如此。虽然,现在国际上的大体趋势是机械化、自动化,但就我国国情来看,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对物流的需求又持续增长,因此物流行业内良莠不齐。这种不均衡性导致了我国物流业在较长的时期里仍然会以人工为主。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培养自己的抗压能力呢?

首先,要保持身体健康。我们应当坚持“四性”原则,即起居、饮食要有规律性,学习、运动和娱乐要有结合性,营养注意平衡性,拒烟限酒要有坚定性。其次,要保持心理健康。面对强大的压力,应当找到适合自己、适合群居生活的减压方式,不要郁结于心。再次,要多跟外界接触。生活在象牙塔里面的学子们,如果不主动接触社会,很难对社会现实有所了解,一旦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就踏入社会,很有可能会被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所压垮。所以,在平时应多看看报刊与健康地描述社会现实的书籍,或者可以在课余时间内做一些兼职,深化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并培养良好的承受能力。

[1]潘冬青.现代物流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及其培养[J].柳州师专学报,2006(3):76 -78.

[2]王 亮.财经类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09(36):74 -76.

[3]周 润.我国物流管理人才培训模式建设探讨[J].中国市场,2007(41):126-127.

G642

A

1674-5884(2012)02-0039-03

2011-12-19

刘永清(1963-),男,湖南娄底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逆向物流及闭环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及高等教育等研究。

(责任编校 游星雅)

猜你喜欢

物流专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