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地理拓展课的启示
2012-04-02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200093龚丽云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200093) 龚丽云
一堂地理拓展课的启示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200093) 龚丽云
在今年的某天接到任务,要求在全区上一节展示课,以“漫游星空——名师讲坛”中的某一讲座作为“教材”,以此为基础进行拓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讲座的核心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追求真理、追求知识的使命感、责任感。
当时在“漫游星空”几十个讲座中我们选中了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李志清博士的讲座“应对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任务”。由于该讲座内容与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关联,最终由我这个地理教师承担了公开展示课的任务。
从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讲座,到教案初稿的形成,到第一次试教沉闷的课堂气氛,到最后展示课上学生踊跃的发言,活跃的思维,独到的见解及因时间的关系学生讨论的意犹未尽,整个过程,让我感触良多。为什么展示课与第一次的试教课学生的表现有如此大的差异?细细想来,发现课前“有效准备”对精彩课堂的生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在教学上准备工作不仅仅教师要做,学生也要参与。教师与学生都做到“有效准备”,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提前“预约”精彩。那如何做到“有效准备”呢?
一、课前教师合理分解问题,引导学生走向新知
问题设计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好的问题能给学生一定的提示,传递所学内容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做什么、如何做。如果教师给出的问题过于宽泛,学生往往不知所措,不知从何角度去解决,学生给出的答案就会五花八门,离标准答案相去甚远。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就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现有的知识储备等等,将大问题细化,科学合理地设计问题,利用问题的系统性,由简到繁,有易到难,设置学生搭建解开问题的阶梯,让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一步一步走向新知识。
例如我们这堂拓展课,是围绕李教授讲座的核心思想——“气温是影响气候变化的核心”展开,紧紧围绕“气温”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2.气温为什么会上升?
3.气温上升会产生什么影响?
4.我们应如何应对气温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
很明显第一个问题是解决其他三个问题的基础。在试教课上我直接把第一个问题抛给学生,学生的回答摘录如下:
生甲:我觉得气温变化是不稳定的,有时高,有时低,如2008年雪灾,那一年冬天的气温应该要比往年要低。
生乙:他说的不对,我觉得气温在不断的上升,因为现在夏天持续高温天明显要比以前长。
生丙:他们都说的不对,气温变化应该指的是一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我觉得这需要很多的气温数据来说明而不是凭感觉。
……
应该说每个学生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都没到抓住关键点。这与教师给出的问题过大,过于宽泛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就把第一个问题细化,并在课前把问题给学生,这一问题分解如下:
1. 访问身边的老人,了解他们小时候上海的天气是怎样的?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中国近50年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是怎样的?
3. 回忆李志清教授在讲座中提到的世界气温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这三个小问题从时间及空间上层层递进,为学生找到正确结论指引了方向。其他三个问题我也做了适当分解并把部分问题在课前就交给学生,让他们在问题的指引下去寻找相关资料。
二、多种方式并用,丰富拓展内容
拓展课有别于常规课,需要在现有的教材内容之外进行延伸与扩充大量信息,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这些信息的获得并不是教师直接给学生的,而是学生根据教师课前给予的相关提示或相关问题去寻找的。多样的信息寻找方式可丰富拓展内容。在本次拓展课的准备过程中学生充分利用身边可利用的资源来丰富自己的调查内容,使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例如在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不良行为会增加碳排放?”这一问题时学生并不局限于例举几个简单的生活例子,有学生还通过照相机镜头捕捉自己居住小区的生活瞬间;有的查找“碳足迹”数据来说明私家车出行所增加的碳排放;有的观察记录自己教室内一天产生的垃圾的种类及数量并进行分析,指出个别同学的不良行为;有的……
学生利用自己能找到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归纳,运用照片、数据、身边真实的事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由于他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多样,从而使自己的论点在课堂呈现时往往令人耳目一新,不时地有精彩论点出现。以下是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的教学片段:
学生甲:气温上升使南极北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使地势低的地方面临被淹没的危险,我们所在的城市——上海就有可能被淹没。(来自专家的论文)
学生乙:南极北极冰川融化不仅会使海平面上升,而且可能使封存在冰川下的远古病毒在全球爆发。(来自网络)
学生丙:气温上升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因为高温使细菌、病毒、寄生虫、敏感源等活动更活跃,从而影响到人的免疫力,最终影响到人类健康。(来自健康杂志)
学生丁:气温上升也有好的一面,能促进植物生长,粮食、蔬菜产量就会增加。(来自网络)
……
三、角色扮演,有效准备,收获精彩
“角色扮演”是现在很多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模拟真实的工作或生活环境,由学生扮演情景中的各种角色,以了解社会中的实际问题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找具体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角色扮演能向学生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和更多的表现机会。但要取得好的效果也需要在课前做好分工,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及所处的情景,有的放矢地进行准备,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自己扮演的角色中去,让自己的观点得到他人的认同并能对同学提出的质疑做出应答。由于在课前已经知晓自己的身份并做过相应准备,学生在课堂呈现时就有不一样的表现。
例如在探讨“我们应如何应对气温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时,我就设置了这样几个身份:建筑师、城市规划师、牧场主、汽车生产商和国家元首。这些身份分别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气温上升呢?现把部分学生的应对方案摘录如下:
城市规划师代表:我们城市规划方案从三方面考虑:①交通,我们提倡公共交通出行,比如地铁、公交车等,因此在规划站点的时候,把地铁站点分布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公交车站点分布在小区步行距离600米的范围内,这样减少了私家车的使用。②绿化,新加坡人多地少,但他们的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到了25m2,上海也能做到。还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实行垂直绿化,充分利用房子屋顶空间进行绿化以增加绿化面积。③管道,上海的水电煤管道是铺在路下的,遇到检修更换就要把路挖开,这样浪费了资源,因此我们设计的管道是一个大管子,所有的管线都铺在这根管子内并留下一人维修的空间,这样减少了重复开挖,节省了资源。
此外,我们规划的社区内有商业区、学校、医院、银行、邮局等,减少了人们因购物、就学、就医等的出行,从而减少碳排放。
我们认为我们规划设计的城市能让我们的生活达到更加低碳的水平。
组员补充:我认为城市结构一定要合理,像美国这种私家车出行为主的结构是不可取的,应做到紧凑,使很多事务在社区范围内就可完成。
汽车生产商代表: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低碳”已深入人心。作为汽车生产商,我们考虑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生产节能环保汽车,我们组讨论下来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①减少每辆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刚才已经有同学提到,开1公里汽车排放0.22千克碳,而现在很多汽车是以汽油、柴油为燃料,排放出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等有害物质,因此我们要研制装有新型尾气处理器的汽车,对不符合汽车尾气排放的汽车进行改造或淘汰。②在汽车排气管中装一个收集和转化装置,将汽车尾气中的硝酸、硫酸进行收集,虽然量不多,但做到了减少大气污染的同时又做到对资源的回收利用。③采用新能源,这一点上海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