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首届“2012外交官经济论坛”上的演讲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企业国际化

2012-04-02梅育新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对外经贸实务 2012年3期
关键词:国际化危机经济

■ 梅育新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在首届“2012外交官经济论坛”上的演讲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企业国际化

■ 梅育新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世界经济形势下的两大新威胁

首先来讲世界经济形势。我们要看看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它从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有可能面临着萧条持久的风险。应该说在历史上世界经济危机持久的风险已经是不只一次发生过,特别突出的是1930年的大危机,旷日持久的教训;再看看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后失去的10年,更使我们看到经济危机持久的风险。

应该说二战之后由于广泛应用宏观调控,经济萎缩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但是新世纪以来的这一次从次贷危机到美欧主权债务危机,打破了这一特点。

目前之所以说它有危机持久的风险,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出现了新的潜在危机的策源地。应该说在这一次次贷危机与上次80年代-90年代和本世纪前期的经济危机、国际金融货币危机有所不同,除了90年代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之外,其他的主要危机基本上都是爆发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但这一次次贷危机到美欧主权债务危机与以前不同的就是,它的危机中心策源地是在美欧发达国家,而新兴市场经济体在这次危机中的表现相对优异。2010年按照实际GDP计算,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全球GDP当中所占比重达到了47.7%,接近一半,仅仅中国的实际GDP在2010年就已经占到了全球的13.6%,这与整个欧元区的14.6%相比,只差1个百分点。

新世纪以来,新兴市场经济体总体上讲具有良好表现,特别是次贷危机升级以来,新兴市场经济体表现良好,但我并不以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这种良好表现会永久的延续下去。应该说新兴市场经济体造成新兴市场经济的宏观风险正在积累,首先是因为大众商品牛市它的终结,资本从实际需求、货币政策、政治和灾害中间投机,而牛市推波助澜的一些投机,在不确定环境下它会成为加速市场迅速下跌的力量,也就是投机和定价机制的变动,这是一把双刃剑。

同时,另外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就是整个世界它的战乱风险是我们不能忽视的,而这种战乱风险可能给今年的世界经济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我们常引用小平同志的一句话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是小平同志做出这个判断的时候,是80年代,到现在30年过去了,世界形势已经有了很大变化,而且我们必须明白“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只是我们良好的愿望,我们不能够把愿望当做已经实现的现实,战争和动乱风险是这个世界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消除的现实,特别是战争风险它可能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一方面经济变动正在加大当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战乱风险。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与发达国家相比,它的社会矛盾,比如收入分配的失衡,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斗争,比成熟的发达国家暴露的更加充分,而这种矛盾它在初级产品牛市终结的情况下,它会加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战乱风险。新世纪以来这十年,尽管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它在全球经济当中所占份额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就总体而言,除了中国这个世界工厂之外,其他所有的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它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面仍然是由初级产品产业增长所驱动的。初级产品产业增长所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在熊市到来的情况下,它会面临转折。如果初级产品牛市终结了,经济箫条了,那么社会矛盾社会迅速激化,所以就是说经济变动,正在加大当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战乱风险。

同时,2012年它又是一个超级关键年,有59个国家和地区要在今年里面面临换届,领导权变更的任务,而正是这样一个超级换届年,它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矛盾创造了潜在的引爆点。因为各派势力通常都会力图抓住关键点,来夺取最高权利,发展中国家的选举争议不断,选举常常成为撕裂社会的工具。

我们看一看昔日地中海东岸的民族黎巴嫩,它是如何变成一个疮痍满目的战乱国家,是70年代的选举,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间权益分配不能达成一致,暴发十多年的内乱和以色列的入侵。我们再看看刚果金历次选举的动乱,我们再看看科特迪瓦选举之争变成全面内战的惨烈经历,我们就可以明白这一点,为什么超级换届年会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社会矛盾创造潜在的引爆点。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些引爆点导致其他的大国出面干预,会变成现实的引爆点,比如,去年在利比亚,某些干预最积极、最强烈的西方大国,他们的干预和面临大选政治私利的考虑就可以明白这一点了。

所有这些情况,外部危机一旦变成现实,就有可能通过各种各样的传染渠道,对中国经济产生形形色色的冲击,我们对此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实际上,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外汇占款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统计数据,帐面数据的减少,已经显示出了这种冲击的可能。面临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面临什么样问题?需要首先认清当前世界经济形势。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企业国际化谈了很多,但是企业国际化它的内涵到底什么?我认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内涵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的国际化;(2)资本的国际化;(3)投资场所的国际化。

中国企业国际化必要性,为什么是必要的?不同阶段是随着不同发展阶段而引进的,在初期,中国企业之所以需要国际化,首先是销售市场的国际化,然后是原料的国际化,之所以如此,它首要的目的是需要克服国内市场,赢得规模效益。现代化大生产是一个规模经济效益特别突出的生产,越是资本和要素密集行业,规模经济效益越发突出。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后发展中国家,在很多年里面,在许多现在制成品市场上面,国内市场过于狭小,而完全没有规模经济效益。举一个例子,就举汽车行业,我们大家知道汽车行业,轿车这个行业以单产的经济规模是年产30万量,但是新中国建立了40多年之后,前40多年的时间里面,中国一年汽车总的销量都还达不到30万辆,这就意味着中国所有汽车产品厂商永远达不到经济增长规模。在其他的家电,在其他许多产品上面,都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这意味着中国企业要想赢得规模效应,必须走向销售市场国际化这条道路。

那么在中期,为了克服国内资本外汇缺口的约束,必须实现高增长,也必须实现资本的国际化,利用外部的资本来源。那么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国的许多产品的销售市场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了,中国不需要依赖出口,紧紧依靠国内市场,中国的许多产品即使是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最高的产品,也能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那么在这个情况下,我们要追求企业国际化目标是什么呢?有什么理由呢?

要利用各国经济周期不同步,通过市场多元化布局来平移收入波动,同时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我们知道这30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全世界所有大国当中最高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国国内市场销售永远是两位数增长率,要通过国际化占领不同国家的市场,利用市场对话的布局,对一个企业来说它可以做到东方不亮西方亮,所以我们看到中国许多大型企业集团,到目前为止海外市场收入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比例,在大型的家电集团中,比如TCL集团,最近十年来即使是在比较低的年份,它的海外市场收入占它营业收入总额比重也在40%以上,高的年份可能接近60%。而像华为和中兴这样电信设备巨头,差不多10年左右的时间,海外市场的收入占它营业收入的总额都是在70%以上。正是这样一种市场对外的布局,才能够使得中国国内这样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取得平移收入波动的成就。

着眼于未来,我们更需要推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而且需要把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推进到对外直接投资的地步。因为尽管近30年来中国市场的增长率是全世界最高的,而且渴望在未来20年里面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率,但是我们不能指望这20年之后中国仍然是全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现在成长起来中国的骨干企业,好多是依托最迅速增长的中国国内市场,而跃进到全球产业界。如果我们不能够进行国际化布局,那么20年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率掉下来,不在全世界名列前茅,遥遥领先,那将意味着我们这些企业,这些行业在全球产业同行当中所占地位的大幅度下跌。大幅度下跌,未来带来结果是什么?可能那时候你想要生存都活不下去了,是这样一个缘故。

中国企业国际化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当前,我们企业国际化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第一,需要解决策略与路径选择的问题。应该说至少在中国企业占优势的制造业领域,最稳妥可行的跨国经营发展路径应当是先出口,再投资;在投资当中应当先做绿地投资,积累经验再进行跨国并购。最近几年在中国对外投资的热潮里面,有太多的中国企业热情过度高涨了,甚至连出口都没有,就想一步登天做非常巨额的跨国并购的交易,这怎么可能成功呢?一个、两个成功有可能,那么多的企业这么搞,那是不可能成功的。我们绝不希望有太多的中国企业由于急于求成,从先驱变成先烈。

第二,企业国际化要有一个区位选择。区位选择特别是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从官方统计来看,我们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与贸易区位分布不同,贸易分布中发达国家是我们的主要贸易伙伴,但是我们对外直接投资中,绝大部分到目前为止都是布局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也仍然需要继续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市场给予较多的关注。为什么如此?一是因为全球经济份额的变动,决定了我们必须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给予足够的重视;二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它还是中国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推行更合理的国际经贸规则的突破口。因为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它更能够接受新兴力量树立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规则,这是我们在区位选择方面之所以需要更多关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关键的原因。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错失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上面的机遇。

第三,企业国际化要把握机遇与防范冒进相结合。为什么要这样讲?目前我们面临着对外职业投资发展的机遇,因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它为中国企业带来了门户开放与抄底的机遇。欧洲在很多方面发展程度都比较高,但是说实话,欧洲在国际贸易界很多年来都以欧洲堡垒的名号而著称,一直到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德国总理默克尔女士和法国总理萨科齐先生,都是激烈主张限制中国投资的,迫于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萨科齐和默克尔女士在对待中国投资的态度上面,才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面,债务危机带来门户开放与抄底的机遇,我们中国企业需要把握这样的机遇,但是在把握这样机遇的时候,中国企业又需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犯冒进翻车的风险。在这里我想提醒一句,就是重倒当年韩国大宇公司的覆辙,当年韩国大宇奉行对外投资基金策略,连续几年时间,平均每三天就在海外设立一家海外子公司,但是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是大宇彻底破产,带动整个韩国经济都产生非常剧烈的波动。在这里我们不希望我们中国企业犯过去韩国大宇公司犯的错误。

第四,要防范商业性风险与政治风险。商业性风险对于中国企业主要是信用风险和汇率风险两个方面,这里就不用多说。主要谈一谈最近广泛关注的政治性风险,政治性风险主要表现这么几个方面:一是暴力风险。在苏丹和埃及发生两起中国工人被绑架事件,以及去年利比亚的战乱,它就是突出的表现。而且这种政治暴力风险它并不是仅仅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同样会发生,在几年前西班牙火烧中国企业的事件,以及法国近几年几乎每年都要发生青少年全国骚乱的事件,以及去年伦敦暴乱事件等,这些暴乱发生之后,在欧洲许多国家对暴乱事件表现出来的鸵鸟心态,它都表明在未来即使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上面,这种暴力风险也是我们中国企业绝对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二是征收风险。应该说直接的征收风险是比较少了,但是蚕食式征用风险在上升,这方面典型案例就是平安集团投资富通失守的风险,我认为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企业在海外资产遭受最大的被征收的案件。如果不考虑通胀了因素,相当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候美国冻结中国资产的41倍,这样的一个风险它足以向中国企业敲响警钟。三是政府违约风险。违约风险有两种成因,有可能是因为东道国政府陷入危机无力支付,也有可能是因为东道国政府在中国的收入猛增,之所以违约,是期望获得更有利的条件。这种违约风险对于我们中国企业来说是尤其需要注意。再就第三国干预的风险。这里面特别突出就是来自美国和欧洲的第三国干预风险,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经贸往来,受到美国和欧盟干预,不管是中国当初在苏丹的开发与伊朗的贸易往来如此,还是现在与其他一些国家的贸易往来,都受到了美国和欧盟的干预,尤其是美国的干预最为突出。

(注:本文根据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猜你喜欢

国际化危机经济
聚焦港口国际化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危机”中的自信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