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渗透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2012-04-01倪国强隋岩峰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2年10期
关键词:反渗透膜反渗透废水

倪国强,解 田,胡 宏,朱 静,隋岩峰

(1.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2. 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 福泉 550501)

水资源是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由于水资源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21世纪水资源问题已经不仅仅是资源问题,更成为关系到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稳定的重要战略问题[1]。我国水资源总储量居世界第6位,约为2.81万亿m3。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巨大,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不足2150m3,位列世界110位,是联合国认定的“水资源最为紧缺”的13个国家之一[2]。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开发新型水资源和污水处理回用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近些年,反渗透 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方面,并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

1 原理、工艺及发展

1.1 原理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是利用反渗透膜的选择性,以膜两侧静压差为动力,克服溶剂(通常是水)的渗透压,允许溶剂通过而截留离子物质,对液体混合物进行分离的膜过程。进行反渗透分离过程有2个必要条件[3]:一是外加压力必须大于溶液的渗透压力(操作压力一般为1.5~10.5MPa);二是必须有一种高透水性、高选择性的半透膜。反渗透膜表面微孔孔径一般小于1nm,对绝大部分无机盐、溶解性有机物、溶解性固体、生物和胶体都有很高的去除率。

1.2 技术工艺

反渗透膜自身对进水的pH、温度以及特定的化学物质比较敏感,进水的水质严格要求pH值范围4~10,温度<40℃,淤泥密度指数SDI<5,游离氯< 0.1mg·L-1,浊度< 1,含铁量< 0.1mg·L-1等。为了满足反渗透膜进水要求,原水在进入反渗透膜系统之前首先要进行预处理(沉降、混凝、微滤、超滤、活性炭吸收、pH调节等),然后经加压泵加压进入膜组件,在压力的作用下原水透过反渗透膜成为产水,而无机盐、有机物及微粒等被反渗透膜截留在膜的另一侧形成浓液。根据具体工艺的需求,浓液可被回收利用或者再处理。反渗透可以与超滤、纳滤等膜装置连用,组成集成膜装置。反渗透水处理简易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反渗透水处理工艺流程简图

1.3 发展

反渗透膜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表1)。目前,我国常用的反渗透膜材料主要有醋酸纤维素膜(CA膜)、芳香聚酰胺膜(PA膜)和壳聚糖膜(CS膜)这3类。CA膜是运用最早的膜材料,无臭、无味、无毒,对光稳定,吸湿性强,但是CA膜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压密性较差,而且易降解。PA膜是工业上最常用的反渗透膜,具有物化稳定性,耐强碱、油酯、有机溶剂,机械强度好等优点,但是PA膜具有带电性,水中颗粒易在膜表面沉积,形成膜污染,缩短使用寿命。CS膜是天然高分子膜材料,无毒、无副作用,能抗菌,碱土金属离子的脱除能力强,是更优越的硬水软化的反渗透膜,是一种极有潜力的膜材料,在国际受到极大的关注[9~11]。

表1 反渗透膜发展的3个阶段

反渗透膜的最新发展包括无机膜、杂化膜和新型有机膜[12]。理论上,无机膜离子截留性能很高,但成本高,制备条件苛刻,不利于工业化应用;杂化膜融合了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的优点,在提高膜分离性能及抗污染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新型有机膜的制备还在初级阶段,主要目的是改善膜通量及化学稳定性,目前仍未获得突破性进展。

2 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与其他传统分离工程相比,反渗透分离过程有其独特的优势:(1)压力是反渗透分离过程的主动力,不经过能量密集交换的相变,能耗低;(2)反渗透不需要大量的沉淀剂和吸附剂,运行成本低;(3)反渗透分离工程设计和操作简单,建设周期短;(4)反渗透净化效率高,环境友好。因此,反渗透技术在生活和工业水处理中已有广泛应用,如海水和苦咸水淡化、医用和工业用水的生产、纯水和超纯水的制备、工业废水处理、食品加工浓缩、气体分离等。

2.1 海水和苦咸水淡化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反渗透脱盐已成为一种获取饮用水的重要途径,是解决淡水资源紧缺的一种有效方法[13]。目前,反渗透脱盐技术主要应用在两个方面:海水淡化和苦咸水脱盐。

全世界海水淡化装置中约有30%是利用反渗透技术实现的,通过反渗透膜可除去海水中99%以上的盐离子[14],得到可饮用的淡水。以色列的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比较领先,2005年阿什克伦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产水量为3.3×105m3·d-1,占到以色列全部水需求量的15%,产水成本约为0.53美元·m-3[15]。我国最大的反渗透海水淡化站位于大连市长海县,日产淡水1000m3,淡水成本 6 元·m-3[16]。

苦咸水在我国北方地区分布较为广泛,含盐离子较多,可通过反渗透技术进行除盐淡化处理,达到饮用水标准。马莲河流域示范工程利用马莲河上游环江苦咸水资源,采用反渗透膜技术,建立1000 m3·d-1苦咸水淡化工程,出水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有效解决了环县城区5万居民饮水问题[17]。杭州湾新区水厂[18]采用了超滤及反渗透组合设备处理当地水库的高盐水,投入运行1年多来出水水质稳定,符合国家饮水水质标准。何绪文[19]、姚永毅[20]、孙魏[21]等均对苦咸水进行过反渗透处理的实验研究,系统脱盐率>95%,出水水质优于国家饮用水标准。

海水和苦咸水淡化是反渗透技术的传统应用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仍然是操作压力偏高,能耗较大,另外海水中的Cl-对反渗透膜也有较大的污染,阻碍了反渗透技术在该领域的进一步推广。目前,低压、低能耗、抗污染、抗氧化的反渗透膜正在积极的研发之中,以便从根本上解决现在存在的问题。

2.2 纯水和超纯水的制备

清华紫光古汉集团衡阳制药厂[22]采用反渗透+混床水处理技术改进了原来的全离子交换制水工艺,运行期间,产水增加,水质改善,大幅度降低了制水成本。此外,许多科研人员[23~27]均对反渗透+电去离子法制取纯水进行了实验研究,达到了预期结果,证实了反渗透+电去离子法制取高纯水的可行性。

通过控制反渗透的级数可制取不同纯度脱盐水。随着反渗透级数的增加,脱盐水的纯度提高,但是出水量减少,水利用率降低,因此,反渗透装置连用一般不会超过二级,通常将反渗透与电去离子技术联用,不仅克服了反渗透出水不能彻底除盐的不足,还可以提高电去离子装置的进水水质,防止电去离子设备损坏,提高整体净水效果。

2.3 工业废水处理

工业废水处理是除脱盐和纯水的制备领域外,反渗透技术应用最多的一个领域。工业废水处理具有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实现废水资源化等多重意义。由于反渗透膜对进水要求较高,运用反渗透技术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时,往往还要结合沉降、混凝、微滤、超滤、活性炭吸收、pH调节等预处理工艺。

2.3.1 重金属废水处理

反渗透技术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应用较早,国内外均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早在20世纪70年代,反渗透技术已经在电镀废水处理中有所应用,主要是大规模用于镀镍、铬、锌漂洗水和混合重金属废水的处理。

Mohsen Niaa[28]加入Na2EDTA对Cu2+和Ni2+离子进行螯合作用,然后通过反渗透过滤,对Cu2+和Ni2+的离子截留率可以提高至99.5%。Covarrubias[29]、Bodalo[30]等采用反渗透膜处理制革废水,结果表明,反渗透膜对皮革工业废水中的铬和有机物有很高的去除率。

长沙力元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31]采用膜分离技术浓缩电镀镍漂洗水,镍离子的截留率大于99%,经一级纳滤和两级反渗透浓缩后,浓缩液中镍离子浓度达到50g·L-1,透过液可经处理后再次回用。张连凯[32]对印制电路板加工酸洗车间产生的重金属废水调节pH至中性后采用超滤+反渗透工艺进行中试,反渗透系统对Cu2+和溶解性总固体的去除率分别为99.9%和98.9%。

2.3.2 印染废水处理

印染纺织废水不仅色度高、水量大,而且成分十分复杂,废水中含有染料、浆料、油剂、助剂、酸碱、纤维杂质以及无机盐等,染料结构中还含有很多较大生物毒性的物质,如硝基和胺类化合物以及铜、铬、锌、砷等重金属元素[33],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必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曾杭城[34]应用超滤+反渗透双膜技术处理印染废水,超滤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水中大分子有机物,降低浊度,使进水水质达到反渗透膜的要求,经反渗透处理后,有机物和盐的去除率可分别达99%和93%以上,产水化学需氧量小于10mg·L-1,电导率小于80μS·cm-1,产水满足大部分印染工艺用水标准。钟璟[35]采用中空纤维超滤膜和反渗透技术处理羊毛印染废水,操作压力为0.1MPa,流速为1500L·h-1的条件下,色度、含盐量等指标均有显著的降低,COD值、色度达标排放。

2.3.3 电厂循环废水处理

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对水的消耗量很大,占到纯火力发电厂用水的80%,热电厂用水的50%以上[36],对循环排放水进行回收处理,产水作为循环补充水或锅炉补给水系统的水源,不仅防止了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北京京丰天然气燃机联合循环电厂[37]采用超滤+反渗透技术联合操作对电厂循环排污水进行处理,投运以来,反渗透系统运行良好,产水量68 m3·h-1,电导率小于 35μS·cm-1,脱盐率高于97%。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厂[38]脱盐水站同样采用双膜法水处理工艺,经过超滤+二级反渗透+混床处理后的精脱盐水可供电厂锅炉及干熄焦使用,日产精脱盐水15000t。此外,郭青[39]在临沂发电有限公司,对超滤-反渗透组合工艺处理循环冷却排污水做了现场试验,反渗透系统各段运行压力平稳,产水满足回用的要求。陈颖敏[40]采用连续微滤+反渗透技术对循环排污水进行预除盐,反渗透系统脱盐率达98%以上。

2.3.4 化工废水处理

采用离子交换法生产K2CO3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NH4Cl废水,为了节约用水和彻底解决NH4Cl废水排放问题,张继臻[41]采用选择离子交换、反渗透膜分离和低温多效闪蒸相结合的方法,将低浓度NH4Cl废水进一步浓缩回收,使废水由达标排放转变为全部回收利用,达到零排放。

石油化工废水成分复杂,除含有油、硫、苯、酚、氰、环烷酸等有机物以外,还含有金属盐、反应残渣等,污染物浓度高且难降解,水量及酸碱度波动较大,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很难达到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目的。兰州石化公司[42]于2006年新建的500t·h-1脱盐水装置,5年间运行稳定,脱盐率高,效果良好。李宇航[43]采用超滤+反渗透双膜法进行了石化废水再生利用的中试,超滤系统产水SDI<3,反渗透系统的脱盐率>99%,终端产水达到循环冷却补水水质要求。

反渗透一般作为工业废水终端处理,对水中的无机盐、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都有很高的截留率,出水水质优良,可回用作冷却水或工艺用水循环利用,不仅节约了新鲜水的使用量,节约生产成本,还减少了污水的排放量,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对缺水地区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3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1 操作压力问题

反渗透技术较之传统分离工艺在能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是在反渗透的传统脱盐领域和废水处理领域,降低能耗仍然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尤其是海水淡化中,反渗透所需能耗远大于反渗透膜的成本。为了减小操作压力,提高通量,反渗透材料正在向皮层超薄型和低压型反渗透膜方向发展;对出水要求不是很高的工业废水处理,可选择采用纳滤膜代替反渗透膜,在产水水质满足用水要求的前提下,降低能耗。

3.2 膜污染问题

反渗透膜污染是制约反渗透技术广泛应用的另一重要因素,膜污染不仅影响了膜的稳定运行和出水水质,还缩短了膜的使用寿命。针对膜污染,主要的方法有[44]:(1)完善预处理系统,保证反渗透系统进水水质;(2)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对膜污染物进行化学分析,选择最佳的清洗剂和清洗方法;(3)定期对反渗透膜装置进行停车保养。

3.3 浓水处理问题

反渗透水处理工艺对进水进行分离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浓水,浓水的主要特点是含盐量比较大,由于反渗透进水严格,因此浓水的色度,浊度,以及有机物的含量都比较低。根据反渗透浓水的特点,可加入阻垢剂后回用反渗透系统,调节浓水和进水比例,达到循环利用;如浓水中某贵重离子含量较高,可对该离子进一步浓缩提纯。詹金坤[45]还验证了反渗透浓水作为超滤反洗水的可行性,也是一种反渗透浓水利用的新方法。

4 总结及展望

在人口众多,水资源不断匮乏的今天,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降低水处理成本,对企业而言是关系到企业发展,环境保护以及社会利益的重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水处理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成熟。20世纪60年代迅速崛起的膜分离技术,无论是在产品结构调整、降低能耗及污染防治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反渗透技术的净化效率高,设计和操作简单,切实解决了目前水处理面临的许多难题。

但反渗透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仍将面临两个难题:一是反渗透膜材料的发展,研究开发低压超薄、抗污染、抗氧化、易清洗、高截留和高水通量的新型反渗透膜材料,从根本上解决反渗透水处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反渗透水处理工艺的改进,开发反渗透膜组件与其他分离技术的联用,提高进水质量,降低膜污染,增加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优化浓水处理,提高水利用率,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水处理成本,所有这些都为科研工作者在反渗透技术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广阔天地。

[1] 程国栋.水资源与水安全研究的创新领域[J].科学新闻,2003(15):13.

[2] 沈琳.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生态经济,2009(4):182-185.

[3] 吴昊,张盼月,蒋剑虹,等.反渗透技术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与回用中的应用[J].工业水处理,2007(6):6-9.

[4] 李国东,王薇,李凤娟,等.反渗透膜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0(7):37-41.

[5] LOEB S,SOURIRAJAN S. Cellulose acetate membrane preparations [P]. US 3133132, 1964-05-15.

[6] CADOTTE J E,LLOYD D R. Materials Science of Synthetic Membrane,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M].Washington: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1984.273-294.

[7] PETERSEN R J. Composite reverse osmosis and nanofiltration membranes [J].J Membr Sci.,1993,(83):81-150.

[8] MYSELS K J,WRASIDLO W. Strength of interfacial of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films[J].Langmuir,1991(7):3052-3053.

[9] 陈家岭.我国反渗透膜材料研究现状[J].净水技术,2011,30(3):34-37.

[10] 王晓晖,刘淑萍.高分子反渗透膜材料改性研究进展[J].化工生产与技术,2007,14(3):40-42.

[11] 郎雪梅,侯有军,赵建青.壳聚糖作为分离膜材料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5,24(7):737-742.

[12] 陈欢林,瞿新营,张林,等.新型反渗透膜的研究进展[J].膜科学与技术,2011,31(3):101-107.

[13] GLEICK P H.The world’ s water 2006-2007[R].USA,Chicago:The Biennial Report on Freshwater Re-sources,2006.

[14] 王树勖,王立蓉.反渗透技术研究现状[J].甘肃科技,2005,21(12):166.

[15] SAUVET-GOICHON B.Ashkelon desalination plant:A successful challenge[J]. Desalination,2007,(203):75-81.

[16] 阮国岭,解利昕,吕庆春,等.长海县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J].海洋技术,2002,21(4):13-16.

[17] 焦光联,王庚平,王应平,等.马莲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J].水处理技术,2011,37(10):134-136.

[18] 谢鹏.超滤及反渗透组合工艺处理高盐水[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5(9):27-29.

[19] 何绪文,宋志伟,王殿芳,等.反渗透技术在煤矿苦咸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报,2001,31(6):618-621.

[20] 姚永毅,朱谱新,吴大诚,等.集成化膜法水处理工艺及装置[J].工业水处理,2004,24(2):74-76.

[21] 孙魏,张兴文,罗华霖,等.超滤膜和反渗透膜联用处理苦咸水[J].辽宁化工,2007,36(3):187-190.

[22] 聂艳秋,曹海峰.药厂制水工艺技术改造实例[J].膜科学与技术,2001,22(2):48-50.

[23] 闫博,卢会霞,付林,等.“RO-EDI”集成膜技术制备实验室纯水的研究[J].上海化工,2007,32(6):17-21.

[24] 邹锦元,关天丽,于科若.一级反渗透+二级EDI超纯水系统在广州市药品检验所的应用[J].水处理技术,2008,34(8):85-87.

[25] 王优魁,文一波,李莎.二级RO+EDI组合工艺在药用纯化水制备工艺过程中的应用[J].水处理技术,2011,37(1):133-135.

[26] 张志坤,高学理,高从堦.超纯水制备[J].现代化工,2011,31(4):79-82.

[27] 武立辉,姚亮.RO+EDI集成膜技术在实验室超纯水制备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动态,2009(12):12-13.

[28] MOHSEN NIAA M,MONTAZERIB P,MODARRESSC H.Removal of Cu2+and Ni2+from wastewater with a chelating agent and reverse osmosis processes[J].Desalination,2007,217(5):276-281.

[29] COVARRUBIAS Cristian,GARCIA Rafael,ARRIAGADA Reńan,et al. Removal of trivalent chromium contaminant from aqueous media using FAU-type zeolite membranes[J].J Membr Sci.,2008,(312):163-173.

[30] BODALO A. Viability study of different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s for application in the tertiary treatment of wastes fromthe tanning industry [J]. Desalination,2005,(180):277-284.

[31] 楼永通,陈益棠,王寿根,等.膜分离技术在电镀镍漂洗水回收中的应用[J].膜科学与技术,2002,22(2):43-47.

[32] 张连凯,张尊举,张一婷,等.膜分离技术处理印制电路板重金属废水应用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1,37(7):127-129.

[33] 王佳丽,余建华,吴潇,等.印染行业的节能与减排[J].染整技术,2009(1):25-28.

[34] 曾杭成,张国亮,孟琴,等.超滤/反渗透双膜技术深度处理印染废水[J].环境工程学报,2008(8):1021-1025.

[35] 钟璟,尤晓栋.膜分离技术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J].染料与染色,2003,40(1):49-50.

[36] 李长东.市政废水回用于热电厂工艺探讨与实践[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37] 梁建瑞.超滤-反渗透膜组合工艺处理电厂循环排污水[J].水处理技术,2006,32(6):79-81.

[38] 李宏秀,李庆柱.双膜法在邯钢新区电厂脱盐水站的应用[J].华电技术,2010,32(1):1-3.

[39] 郭青,赵旭涛,朱风芹.F-RO组合工艺处理循环冷却排污水的研究[J].给水排水,2007,33(2):66-69.

[40] 陈颖敏,莫莉萍,苏金坡,等.技术应用于循环冷却排污水的再生回用[J].华东电力,2005,33(1):50-53.

[41] 张继臻,张敬风,许慎勇,等.反渗透膜分离技术在含NH4C1废水回收中的应用[J].中氮肥,2005(2):19-21.

[42] 赵小峰.反渗透技术在兰州石化的应用实践[J].甘肃科技,2011,27(17):38-40.

[43] 李宇航,张英.双膜法应用于石化废水再生利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4,20(4):94-96.

[44] 夏文前,王晓玉,魏云慧.反渗透膜污染分析及对策探讨[J].绿色科技,2011(10):135-136.

[45] 詹金坤.反渗透浓水作为超滤反洗水的探讨[J].电力与电工,2010,30(4):25-27.

猜你喜欢

反渗透膜反渗透废水
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高级氧化技术
等离子体改性制备反渗透膜研究进展
反渗透膜污堵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反渗透系统易被忽略的问题与处理
反渗透系统节能减碳潜力研究
高氯废水COD测定探究
反渗透膜元件失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反渗透技术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超滤、反渗透膜保护液的探索
络合萃取法预处理H酸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