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大学战略规划的认识和思考

2012-04-01张英玉

关键词:战略规划战略规划

张英玉

(福州大学发展规划与“211”办,福建福州350108)

对我国大学战略规划的认识和思考

张英玉

(福州大学发展规划与“211”办,福建福州350108)

大学是组织人才管理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三大基本职能。提升大学的组织能力迫在眉睫。支撑大学组织达成战略绩效目标,就必须制定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大学发展战略规划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包括的专业和研究机构十分复杂。大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加强学校规划,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已经势在必行。

大学战略规划;认识;思考

大学战略规划随经济、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演化。大学战略规划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实现办学功能的首要环节,是学校办学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载体。大学推进战略规划工作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思想萌芽、初步探索与全面铺开三个阶段。国家有关部门每隔五年会制定出一个全国性或行业性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大学也应拟出自己的规划。大学规划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实现大学的自主发展,实现大学内涵与外延的协调发展,实现大学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与创新,增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大学的可持续发展等。大学规划必须以学校的办学定位为基础,应具备良好的使用功能,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打造高品位的校园环境为主旨,体现大学的精神和文化,提升校园的气质与文化品位。

一、大学战略规划内涵及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发展战略就是谋划大学在发展竞争中获得长远的、全局性的胜利或者双赢的策略,是试图解决学校发展中根本性的、深层次的、影响长远的基础性问题,是着眼未来的谋划。大学战略规划就是制定大学的长期发展目标并将其付诸实施。规划作为一种文本,只有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成为学校未来行动的纲领,才能落到实处,使战略目标转化为现实。战略规划是大学每年年度计划教育指南和年终总结的依据,是大学考核评估学校工作质量和绩效的准则。战略规划是大学管理的基础和灵魂,是全面推进教学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求得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编制大学战略规划的经过是集思广益、兼听则明的过程,也是广泛发动和宣传统一全校教职员工思想的过程。大学通过制定战略规划,可以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提升活力和竞争力,促进组织功能的明晰化,有利于组织内部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凝聚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大学发展战略规划有助于学校组织发展方向的明确化和组织内部的交流与沟通。

我国许多大学并没有真正解决好学校的定位问题,而是盲目提高大学的办学层次,从而造成了无序竞争与教育资源的浪费。大学在制定战略规划时,要结合大学实际,根据外部环境的需要,以科学发展观找准定位并各安其位,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明确大学的战略愿景,不盲目求大求全,而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许多大学缺少办学特色定位,没有特色终究会被淘汰。许多大学的战略规划缺少灵活性,缺乏理性思考,基本上是统一化格式,看不到某大学具体的战略规划应具有的特色,更谈不上与时俱进面对社会发展。一些大学很难抵制来自外部的干预制定自己的战略规划,即使制定本学校的战略规划,也很难凸显对社会和学生的需求,而是以牺牲大学的长远利益迎合一时的需要。[1]

一些大学在规划制定中,战略思想极度缺乏,没有清晰的发展战略。在过去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体制下形成的鼓励追求高层次、大规模的机制,仍对大学有比较广泛的影响。学术权力的弱化严重制约了战略规划决策的科学性,使许多大学战略意识淡薄,目标松懈,存在着“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未果”的现象,不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2]

一些大学在规划制定中,缺乏科学制定的依据,战略决策随意性较大。部分大学虽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制定了战略规划,然而规划脱离实际,缺少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不能引领大学发展。部分大学战略规划中存在缺乏竞争性,缺乏可行性,科学依据不足,缺乏民主性等问题。部分大学战略规划缺乏准确定位,沟通和交流不到位。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在实践中,部分大学学术委员会议事规则不规范,相关决议不明确,缺少执行力,大学的功能缺乏准确定位,表现在大学教学目的不明确,研究工作得不到应有的严肃对待,以及开展大量的不该做的服务工作等方面。

二、我国大学战略规划制定的原则方法

大学为了使其战略规划具有实用性,制定时必须统一思想,集思广益,凝聚智慧,与时俱进,遵照“公开性、实用性、包容性和互动性”的原则。战略规划要有可操作性,而年度计划是当期的东西,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因此年度计划和战略规划的结合就显得更为重要。应保证大学战略规划的指导思想以及工作文本的全面及时公开。公开的途径有网站、报纸、开放式论坛等。[3]

(一)必要性和战略性统一

必要性就是要制定大学战略规划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战略规划就是改变大学现状,但又必须在未来可以变成现实的计划。要把工作做好,必须先从思想上解决问题。战略性的本质是抉择、权衡和各适其位。大学战略规划的制定要以战略为导向,遵循发展规律。大学规划的战略重点并非产生于会议和讨论,而是首先产生于学校的高层领导,然后对其评论,以提高学校发展为中心目标,实现规划的必要性和战略性的统一。从战略管理角度及学校发展战略的框架来看,提升我国高等学校的国际性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应对高校间激烈竞争的必由之路。战略目标与目标之间要相互协调。战略管理与操作管理、目标管理等虽有所不同,但又有密切联系。实施提升战略型管理,并不是要取代操作管理或日常管理,而是要在战略管理的框架下,实现多元性和协调性的结合。采用多元并用相互协调的战略目标体系,是制定大学规划时应恪守的重要原则之一。

(二)前瞻性和可行性互动

前瞻性是大学战略规划的发展性或发展观。可行性是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在制定大学发展规划时,应加强大学战略规划和子规划之间的统筹协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最大限度凝聚学校合力。要深入调研论证,集思广益,凝聚广泛共识,既要有国际眼光,又要有本校特色,充分体现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大学在制定规划时,应与各学院负责人和教授代表进行充分交流和有效沟通。为了制定战略规划而进行的沟通,是为了凝聚众智、形成共识而进行的有的放矢的交流。在此,沟通不是单向或一方主导,而是全方位的、深入的交流和互动的过程。沟通有助于实现多方的信息共享,达成多方在认知上的共识。无论是制定规划的学校相关部门还是各学院,都特别期待从对方那里得到回应与认同。通过沟通,战略目标能在各学院得到积极的回应和共鸣,而各学院也都能分别从自身的学科特点和需要出发,对学校规划的制定和完善进一步提出丰实而有益的建议。沟通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各方在价值观、情感认同等多方面全方位的交流和表达。沟通的最终目的是大家共同的目标与愿望的实现。当每个人都不但是自发的,而且是自为地在为自己曾贡献智慧且容纳了自身愿望于其中的规划而努力时,其中蕴含的潜力和动力无疑将是无比巨大的。当然,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学院和各系的战略规划应在校领导确定的方向下来制定修正,并通过相互交流和协商而重构。[4]

(三)建立战略规划决策体系,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科学发展观作为民族复兴的战略思想,本质上在于它从以人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出发,揭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意义和战略价值。高等院校应明确自己的办学目的和发展战略,定期制订修订自己的发展规划,把发展规划的制订和修订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常规工作开展。规划文件是激发自下而上讨论的关键工具。在制定大学规划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在讨论的基础上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沟通,在沟通的基础上协同”的基本原则,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凝聚人心,使规划切实可行。在制定大学规划的过程中,应抓环境建设,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即物质环境,包括新颖别致的教学楼、闭路电视多媒体、图书馆、阅览室、自然仪器室、语音室。这样的环境本身就是学校的招牌,就是学校的形象。这样的环境对于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等,是大有裨益的。软环境即精神环境,即要创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使学生一旦进入校园,便置身于校园的文化氛围之中。

(四)全面分析利益诉求,整合优质教学资源

高校大学生利益诉求机制是大学生作为行为主体通过一定的渠道和途径,将自己的需求和意愿向学校有关部门进行信息表达和反馈的一个过程,是学校与学生双方之间信息传递和反馈的桥梁,对于提高学校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构建和谐平等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实施联合办学,不再是各个学校各自为政,而是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共同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联盟内的高校互认学分和学业成绩,以实现“互认学分,联合培养”的目标。高校应努力创造条件,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课堂,应普遍使用投影、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电子计算机软件、语言实验室等现代化教育媒体,使学生们在领略现代技术的妙趣中摄取知识,寓学于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在自我创造和发明中加强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一个好的战略规划来自于对高校所处内外部环境的科学的全面分析。我国大学战略规划是对大学整体的系统的设计,是基于大学现实状态而进行的面向未来一定时期的发展状态的设想。现在信息越来越发达,预测手段越来越先进,预测和规划能力不断提高,对大学长远的发展状态可以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和设计,因此,战略规划要明确战略选择和定位,要看到长远发展和未来趋势。

(五)坚持校长负责制,在加强交流基础上形成规划文本

要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处理好高校内部各种组织的关系,明确职责范围、工作程序、议事规则,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把学校办好。高校领导班子做任何事,都要从学校实际出发,以事业为重,以学生为本,以学校科学发展为目标。在交流基础上提炼出大学战略规划的精髓,以文献为表现形式的系统的战略构想,是战略规划前期研究的成果和后期实施的依据,是整个战略规划的核心。一个完整的战略规划文本一般包括态势分析、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发展要素和战略措施等五个方面。

战略规划对于我国大学的跨越式发展十分重要。学校战略规划的制定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过程,是一个树立共同愿景,提高认同感、参与感和自信心的过程。实施战略规划是一种执行过程,它注重的是绩效,需要有柔韧性和协调性,而且需要广大师生的鼎力支持。大学战略规划的实施既离不开人、财、物的支持,更离不开和谐的大学文化氛围。和谐的校园文化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战略规划实施的效益和效率,而且直接影响着学校建设和事业发展的全局。资源配置是实现规划目标的最重要的保障。在无战略规划的院校,需要按照新制定规划确定的发展重点和目标配置资源,这需要各个部门的全力协助,因此,应建立一种信息反馈机制,确保战略规划的协调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以保证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4]

总之,要实现现代大学的自主发展、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与创新,要增强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现代大学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实施有效的管理手段,有助于广大师生明确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与意义,并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以保证大学在整体稳定有序的状态下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大学发展战略目标。

[1]高峻,吴雅萍.大学规划即时解读——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设计随笔[J].华中建筑,2006(7).

[2]李传义.广东环保职业技术学院修建性规划与建筑设计[J].南方建筑,2008(4).

[3]喻林.校园总体规划设计新构思[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9(1).

[4]唐诚,王翠.浅析高校校园规划与设计[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7).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book=405,ebook=405

G 649.2

A

1673-1395(2012)09-0140-03

2012-07-10

张英玉(1978-),女,福建闽清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战略规划战略规划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战略
对战略规划评估体系研究的思考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战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论油气田战略规划与投资风险管理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探究
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