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以志愿者工作为例
2012-04-01○梅鲜
○梅 鲜
日常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以志愿者工作为例
○梅 鲜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十分丰富。本文主要集中于对青年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特点的研究。这一社会群体的特征一直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同时也就产生了对青年学生不同评价背后所蕴含的不同方法论、不同认识论、不同社会预期以及不同描述和判断等。
作为一个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笔者认为,无论社会怎样区分现在的年轻人,怎样评价他们,社会的进步只能依靠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的成长,只有对他们抱以最大的期望,给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发展的空间,未来国家的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才能成为可能。当代的青年学生比起他们的父辈有着更优越的生活条件,更开阔的眼界,对于事物有他们自己的选择,也不可能按照我们的既有模式去改变青年人,他们已经具有自己的基本特征,当人们口中的“80后”逐渐走上社会各个舞台,“90后”成为我们的工作对象的时候,以往的纯粹意识形态评价已经不能继续管用,我们需要用类似于“全息照相”的方法论才能全面认识他们。
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分成三方面,即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宣传思想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它们都作为一种教育过程而客观存在,并且在这些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共性和个性。日常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现的是思想政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在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他们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不同的教育手段和形式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世博会作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让所有参与其中的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的过程中感受成长,以最为亲和的平台,在大规模动员中实现意识形态的集中教育,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
一、志愿者工作与日常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
1.目标共性
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志愿者在服务中提升素质、感悟人生。志愿者服务,不仅是作贡献,也能通过这一难得机遇,使自己得到“被需要”的快乐,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为了保护志愿者的奉献精神、服务热情和对自身积极向上的期许,志愿者的使用部门要基于“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始终坚持善用、善管、善待的原则,做到正确使用志愿者,从根本上保证人的发展是第一位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毫无疑问包含了意识形态的教育,在志愿者的使用过程中,组织部门应注重体现党、团组织在志愿者中间的组织形象和思想引领职能,做志愿者思想上的领路人、志愿服务中的贴心人。大力加强志愿者思想引导工作,帮助他们正确看待困难、正确面对委屈,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服务过程中,逐步认识社会、认识国情,学会平衡、理性地看待问题,在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获得人生的启迪、成长的感悟。
2.任务共性
工作对象一致。每一个加入到志愿服务的同学都带着各自不同的人生背景,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而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亦是学生在校学习的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务必渗透到这个环节当中来,可以说,志愿者的工作就是开展思想引领的重要途径。
工作效果一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使得我们的意识形态得到主流社会意识认同,而志愿者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努力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志愿者文化精神在一批批志愿者的不断努力下,在当下的大学生志愿者主体人群中结合了作为“90后”所具有的独特的性格特征、生活环境及自身的特点,呈现出有别于传统志愿者精神的更有针对性、时代性的精神特质。彰显了现代公民的健全人格,作为“90”后群体,志愿者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青年健全的现代公民人格,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吃苦耐劳精神,向人们展现了无私奉献、勇于担当、团结协作的宝贵品质。弘扬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当代世界是一个开放世界,当代青年肩负着在全球视野下振兴中华的重任,为传统的精神财富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
工作延伸预期一致。高校共青团对高校学生思想引领的同时,期望青年学生能够在接收教育的同时走在时代前列,亦是和谐社会构建价值的实现。志愿者的表现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当各类志愿者能够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时,影响的不仅仅是他们服务的对象,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亲人,更改变着他们自己,志愿者的经历让当代的青年人更好的融入社会,让社会更和谐的发展。
3.渠道共性
高校志愿者工作一般都由各高校的团委来承担,高校共青团作为一支重要的思政工作力量在学生的思想引领、主题教育、服务和凝聚青年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用当代青年人喜爱的方式凝聚引领青年人,志愿者工作亦是高校共青团很有效的工作渠道。共青团工作与志愿者工作的有机结合使得志愿者工作成为机制化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载体。这种新媒体时代下的工作平台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挥职能的重要渠道。
志愿者组织化管理已经形成了各种有效的管理体系。不同的志愿者以不同的组织方式有效地组织起来,管理体系在最基层的小组形成交叉重叠,实现了志愿者管理的全方位覆盖。科学有效的组织体系将数万零散的志愿者统一、高效地组织起来,既便于管理,又有利于形成整体工作优势。
二、志愿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做法
1.高校志愿者工作概况
目前,我国大学生参与的所有志愿服务类型主要包括:扶贫开发志愿服务,以西部志愿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此外,社会实践也是高校扶贫开发志愿服务的重要表现形式;社区建设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者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主要从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出发,以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为依托,提供各种志愿服务项目;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已成为全国通行的做法;环境保护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开展以来,围绕植树造林、治沙、治理污染、美化环境等环保领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志愿服务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这些活动对于传播环保理念,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海外志愿服务,目前,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已先后启动了老挝项目、缅甸项目、埃塞俄比亚项目、津巴布韦项目、圭亚那项目等;应急救援志愿服务,志愿者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依然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此外,在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工作中,高校青年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志愿者价值认同路径
目前,大学生志愿者组织有很多方式值得借鉴。
一是激发志愿者服务热情。
在志愿者工作中,可以借鉴的最重要的莫过于情感激励法,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动人心者,莫过于情。”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社会性动物,感情因素对人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大学生志愿者组织也是如此。作为一个组织,不能单纯的认为志愿者就是来奉献的,组织的功能就是为他们提供志愿服务的机会,这样的想法会使整个组织的发展陷于停滞不前的境地。要把大学生志愿者组织作为一个真正的组织来管理,让组织成员也就是大学生志愿者找到组织内部的归属感,使得每一个大学生志愿者都能够在参加志愿服务的同时也能感觉到自己被组织关怀着,从而获得最大的组织向心力。
二是设置共同目标。
目标是一面旗帜,是号召人们前进的力量,能够在理想和信念的层次上激励人,因此组织应该在激励机制上设置科学合理的目标。提升自己,在服务中找到理想的专业技能学习是很多大学生志愿者动机之一,所以在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当中,明确的定位、准确的组织目标可以吸引到固定的志愿者长期的参加志愿服务,保持组织的稳定性,也就是说要求志愿者组织有自己的品牌服务项目,使得志愿者的自我提升目标和组织目标保持一致。
三是展示志愿者精神风貌和独特文化。
志愿者的各类活动被媒体广泛关注,这一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志愿者能够实现很好的朋辈教育,不断在自我激励中成长。当前,不同的志愿者在服务中已形成独有的文化现象,例如徽章文化。各类大型赛会的志愿者在服务其间,徽章的传递提升了志愿服务的热情和品牌知名度。
这一系列的志愿者认同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志愿者工作本身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世博会志愿者们也在各个方面得到锻炼和成长,可以说,志愿者工作是高校日常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次良好的尝试,在工作对象界定、工作内容设定、工作手段创新以及工作效果获得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经验。作为一个成功案例,可以为高校在开展日常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借鉴。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
(责任编辑 张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