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声音
2012-04-01
大众标准化 2012年3期
从2008年“毒奶粉”震惊全国开始,食品安全开始成为新闻热词。2012年,骇人听闻的“瘦肉精”、“地沟油”还未退隐,“塑化剂”、“黄曲霉素”等新鲜词语又露头,公众心理承受力不断受到挑战,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一降再降。“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一次次食品质量安全事件让消费者变成受害者,很多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正遭受着所谓品牌食品的“侵蚀”。 我国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涉及卫生、农业、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这些部门是按照从原材料到产品、市场、餐桌的顺序进行分段监管。从田间地头到餐桌,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监管部门把关,为公众的食品安全构筑屏障。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后,人们都在质问,我们的监管体系存在哪些问题,为何不能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前“未雨绸缪”, 监管软肋缘何频现?
今年“两会”,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热点议题。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表面看是一个经济问题,实质上是涉及管理、监督、服务、保障各环节的系统工程,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已远远超出了经济领域。它既是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关乎市场经济下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重建。“两会”代表委员呼吁,食品安全保卫战是一场关系到每个人、每个家庭甚至子孙后代的全民“战争”,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我们输不起!
恩格斯曾说过:“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今天,当我们面对食品安全治理中的种种缺失、困境和危机时,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应当从付出的代价中更快地成长、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