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的注音及“咸与维新”的释义
2012-04-01雷良启刘松来
雷良启 刘松来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昌 330022)
目前词典对“咸与维新”中“与”的注音(去声yù还是上声yǔ)还未厘清,造成释义的纠结与含混。而无论单注哪个读音,都存在不同情况的扞格不顺。
注为上声 yǔ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与”的音、义和该成语的词性、用法间存在矛盾。如:
1.咸与维新 xián yǔ wéi xīn 咸:都。与:参与。维:语助词。新:革新。指一切受恶劣影响或犯罪的人都可改过自新。也泛指一切都需要改革更新。
《新华成语词典》(缩印本)
2.咸与维新 xián yǔ wéi xīn 咸:皆,都;与:介词;维:语助词;新:革新。原意是沾染旧俗的百姓都给重新做人,概不追究。后来表示一起参加更新旧制。
《实用成语词典》(2003)
按:例1中,“与”音 yǔ,却被释为“参与”,音义间的方枘圆凿不言而喻。而且,“与”的“参与”义并没有在成语的整体释义中体现出来,以致整体释义让人感到窒碍不顺,随意性太大。例2中“与”释为介词,似指“原意……都给重新做人”中的“给”。但这里“给”不是介词,而是表示“容许;致使”,系“用法与‘叫、让’相近”的“动词”(吕叔湘2002)。词性的判定与意义的解释两不相协,此其一。其二,在“后来表示一起参加更新旧制”的释义中,“与”显然又被释作“参加”了。而同“参加”义相对应的本为去声yù,动词,与上文将“与”注为上声和介词不相符。
二是“与”的音、义同引证有矛盾:
咸与维新 (与 yǔ)《书·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维新。”《孔》传:“言其余人,旧染污俗,本无恶心,皆与更新。”后因以“咸与维新”谓对一切受恶习影响或犯罪的人都准予改过自新或革故图新。南朝梁沈约《赦诏》:“隆平之化,庶从兹始,宜播嘉惠,咸与维新,可大赦天下。”《旧唐书·昭宗纪》:“宜覃涣污之恩,俟此雍熙之庆,涤瑕荡垢,咸与维新。”清林则徐《会奏销化烟土已将及半情形折》:“俾中外咸知震詟,从此洗心革面,庶几咸与维新矣。”鲁迅《呐喊·阿Q正传》:“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便谈得很投机。”
《汉语大词典》(1990)
《旧唐书·昭宗纪》一例,揆之全句语脉文意,“宜覃(应当深念)涣污之恩”、“涤瑕荡垢”、“咸与维新”显然指向同一对象,因此,“咸与维新”的“与”当为“参与”义,如释作“准许”,意思就变成需要“涤瑕荡垢”的人,倒去“准许”别人“自新”,对象颠倒、文意错乱。林则徐例与此例类似。其中连词“庶几”表示的是“中外”在“咸知震詟”、“洗心革面”的情况下实现“咸与维新”(即中外都来参与和支持销烟)。“中外”作为“俾(使)”之后的兼语,即为“咸知震詟”、“洗心革面”和“咸与维新”之主语。此例“咸与维新”的“与”如作“准许”解,即为中外都准许销烟,显然会使文意混乱。《阿Q正传》中,“赵秀才消息灵,知道革命党已经在夜间进城,便将辫子盘在头上,一早去拜访那历来也不相能的钱洋鬼子。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谈得很投机,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他们也真的“同到庵里去革命”过。文中“与”并无“准许”的意思,是指赵秀才和钱洋鬼子“彼此彼此”,“肩并肩”地“都参与革命”,“与”当为“参与”义 。
现实语言生活中,“咸与维新”之“与”也多为“参与”义。如:
(1) 足球需要“咸与维新”,它要求这个领域的所有参与者共同探索新的足球联赛制度。 秋风《现在到“咸与维新”的时候了》
(2)师生们卷入新课程的大潮中,只能被动地“咸与维新”,改革也只能落在口头上、文件里、总结中。
戴继华《创新评价走出语文课改的高原期》
上两例中“咸与维新”均指“都参与革新”。此外,还出现了不少“咸与~”结构的词,如“咸与共和”、“咸与改革”、“咸与炒股”、“咸与和谐”等,甚至还有“咸与咸与”。可见“咸与”的“都来参与”义已被普遍接受,形成了固定格式。
而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咸与维新”也被释为“都参与革新”而不是“都准许革新”。这突出地体现在规范性要求很高的语文高考字音、字形、字义的命题中:1987年的全国语文卷要求从四个备选义项“A.交往B.赞许C.参加D.给”中选取“咸与维新”中“与”的正确释义,答案是“C.参加”;无独有偶,2008年江西语文卷将“与”的yǔ音定为错音,天津语文卷以yù音为正确音。三份高考试卷对“与”字音、义的一致处置也正说明了语文教学界约定俗成的选择。
再说单注为去声yù,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音、义之间的杂糅。如:
咸与维新 xián yù wéi xīn 咸:皆。与:参加。维:文言助词。新:革新。准许一切受恶习影响或犯了罪的人改过自新。现在指大家都来参加革新。……△“与”不读yǔ。
《汉语成语词典》(2006)
按:词典将“与”定为yù音,释为“参加”,但在整体释义中又糅进了“与”的“准许”义,还格外注明不读yǔ,似难自圆其说。
二是音、义同其“语本”不符,如:
咸与惟新 xián yù wéi xīn 咸:皆,都。与:参加。惟:语助词,也作“维”。新:更新,革新。大家都来参加革新。常用作号召弃旧图新语。语本《尚书·胤征》“旧染污俗,本无恶心,皆与更新,一无所问。”唐·陆贽《诛李怀光后原宥河中将吏诏》:“究其本末,情有足矜,况能协力同谋,举城归顺,录其成效,咸与惟新。”鲁迅《阿Q正传》:“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便谈得很投机。”
《汉语成语大词典》(2002)
例中“语本”并非原文而是《孔》传对原文的解读。而无论原文还是《孔》传,“与”都应为上声,“准许”义。“语本”之后的二例才与解释中“与”的去声和“参加”义相吻合,如上文所论,这是后世通行的音义。可见,这里是用后世通行的音义覆盖乃至淹没了源出音义。
造成以上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对这条成语不同使用阶段和不同使用环境中客观存在的差别的含混处理。据此,有必要就这个“差别”及其由来做点讨论。
“咸与维新”源出《尚书·胤征》。这是一篇宣示性、号召性和告诫性很强的征伐动员令。出征将领(胤侯)语气凛然地告诫军士对三种对象即“渠魁”(大首领)、“胁从”和“旧染污俗”者要分别待以“歼(灭)”、“不问”和“咸与维新”。根据其语旨、语脉和语气,旧时注家和现代学者(周秉钧先生等)把此处“咸与维新”的“与”释作“允许”,整体释为“都允许更新”,这是正确的。然而细加琢磨可知,此义落在文中实际所指的就是要求染有不良习俗的百姓都脱离“渠魁”的旧营垒,归化到天子这边来。这个“实际所指”,一旦脱离源出的特定语境和语气,也就很可能也很容易被概括为“都来参与革新”的意思。而且这个可能的意义使得它还可“作号召弃旧图新语”(《汉语成语大词典》),别有一种鼓动和感召意味,而这种意味不是置人于被动接受地位的“准许”所能表达得了的。实际上,后世为宣示德(新)政或威权,号召民众归化时,通常是在这个“意义”和这种语用“意味”上套用此语。《汉语大词典》所引《旧唐书》、林则徐几例也正是对这个“意义”和这种“意味”一脉相承的沿用。需要说明的是,从上引当今的用例可知,这个意义的“咸与维新”已不太作“号召弃旧图新语”了,去掉了语用限制,使用范围扩大了。
综上所述,为避免矛盾,应当区别“与”的不同音义并分项释义举例,以准确反映“咸与维新”的源出义和后世通行义,即:
咸与维新 咸:皆,都;维:语助词;新:更新,革新。(1)与:yǔ,允许,准许。本指染有污秽习俗的人都允许更新。(语本《尚书·胤征》)(2)与:yù,参加,参与。后来一般用以指都来参与更新(旧时常用作号召弃旧图新语)。(例略)
1.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
2.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新华成语词典(缩印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4.文一茹主编.实用成语词典.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2003.
5.伍宗文主编.汉语成语词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6.
6.朱祖延主编.汉语成语大词典.北京:中华书局,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