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云南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长效机制的建设

2012-04-01杨允忠杨云君

电视技术 2012年2期
关键词:村村通云南省公共服务

杨允忠,杨云君

(云南省广播电视局 技术管理中心,云南 昆明 650031)

责任编辑:任健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促进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的新形势下,加快构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尤其是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也是云南省广播影视系统的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1 构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当今科学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广播电视以其形象直观、老少皆宜、雅俗共赏、通俗易懂,深受人们的喜爱。其播出的内容涉猎广泛,涵盖科技教育、农村、法律、历史、文学等方方面面,打破了传统教育的界线,跨越了各学科门类,既深入到科学文化知识领域,又触及到思想道德范畴。可以说,广播电视作为最普及的大众传媒,作为大的教育范畴,对国民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构建和完善全省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各级党委、政府都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的重大战略部署上,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全省广播电视“户户通”的目标。

2 云南省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云南省是全国较早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的省份之一,始于1998年,到2006年底,中央、省、州市(县)各级财政共投入经费3.8亿元,先后完成了全省5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32198个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的目标。“十一五”期间,云南省进一步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的推进力度,到2010年底,全省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76780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目标任务,工程总投资9.99亿元,有效解决了边远农村235万农户约850万人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使云南省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5.37%和96.39%,基本实现了全省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目标[1]。目前,覆盖全省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但由于受国家体制机制的限制,加之云南受边疆、多民族、山区、贫困、经济欠发达、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变等省情制约,使得全省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难度大长效运行维护保障困难,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其主要矛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保障经费投入不足[1]。在全省129个县(市)中,有80%的县(102个)需要国家财政给予补贴,有57%的县(73个)属国家级贫困县(占全国贫困县的1/8),地方财力保障困难较大,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6】79号)精神,国家对云南省“村村通”工程建设资金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并对云南省“村村通”工程维护经费给予适当补助,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负责解决其余部分。“十一五”和“十二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规模大、范围广、受益农户大多居住于边远的山区和半山区,使得村村通长效机制的维护成本也相对较高,由于云南省农村自然地理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自我发展的能力弱,经济发展的水平低,地方各级政府因财力有限,造成了前期投入工程建设资金不足,群众对设备的需求矛盾突出,部分地区设备缺口大;后期运行维护管理资金短缺,长效运行保障机制难以开展,成为制约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文化体系发展的“瓶颈”。

2)运行保障机制不完善。一是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由于各州市出台的运行保障长效机制不同,导致管理不规范不统一,管理维护人员素质高低不同。二是管护力量不足。目前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广电等相关文化机构完成了合并,县级广电部门从事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的人员一般为1~2人,而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则大多无专职从事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的人员,由于缺少经费,人员的技术培训也没有保障,加之这些管理人员还担负着乡镇其他工作,不可能对村村通设备设施的管护投入太多精力,县级广电部门对其只能进行业务指导,不能加以有效管理,造成管理上的缺位。

3)长效管理维护机制十分薄弱。一是“十一五”实施的村村通广播电视设备在两年的质量保证期内,设备由厂商提供配件,县、乡广播电视部门进行维修更换,2年内能够基本保证村村通用户正常使用,随着2009年初第一批、2010年第二批采购设备质保期到期,全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售后服务保障将面临严峻的考验,2年质保期过后,全省售后服务网络正常运转经费的投入至今还没有着落。二是由于直播卫星加密设备维修的特殊性及处理流程的复杂性,县级维修中心至今只能处理一般故障,主板的维修还必须返厂,加密卡的故障只能向国家用户管理中心申购,使得维修周期过长,导致群众意见大,广电服务工作难。

4)针对“盲村”和“返盲村”的工程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云南省部分山区、半山区农村还存在广播电视覆盖“盲区”。据统计,“十二五”期间云南省还将有60233个20户以下通电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需要建设,这些“盲村”更加偏远、农户更加贫困、自然环境更加恶劣,建设和维护管理的任务更加艰巨。二是“返盲”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据统计,“十二五”期间云南省还将有11847个“返盲”村需要恢复重建,主要原因是“十五”以前建设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由于受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限制,建设时间长,投入少,节目套数少,覆盖效果差,还有一部分是群众自行购买,由于设备质量差,加之未建立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一些已经实现“村村通”的地方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返盲”现象。

3 加强和完善云南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

1)建议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构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落到实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长效机制的建设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纳入省、州(市)、县(市、区)“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规划,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纳入云南省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安排部署、稳步推进[2]。

2)建议从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入手,建立和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随着全省县级文化机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化、广电等相关文化机构已经完成了合并,文广机构合并后乡镇文化广播电视工作人员可由县级统一分配,并赋予新的职能职责。一是建议县(市、区)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将乡镇广播电视站专职维护管理人员纳入县广电部门统一管理,改变以前乡镇无人主抓广播电视维护工作的被动局面,其工资由财政经费保证,使乡镇广播电视维护专职人员能够安心在本职工作,其次县广电部门要定期对乡镇广播电视维护专职人员组织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以适应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二是建议落实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长效运行保障资金。建立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长效机制的关键是落实好资金问题,做到有钱办事。首先,要把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建设纳入地方各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资金是广播电视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加大资金投入是发展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要条件和前提,云南省要根据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云南“桥头堡”重大战略建设、国家和省对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调整的大好机遇,寻求中央和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建议政府建立“村村通”运行维护经费,合理制订“村村通”工程维护经费缴纳标准,对低收入用户实行减免政策,落实公共财政对广播电视运行经费的转移支付政策。

3)坚持以直播卫星覆盖为主,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水平。由于云南省经济落后,民族众多,边境线长,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农村人口比例大,且大部分广播电视“盲村”多居住在深山峡谷之中,农村广播电视传输及覆盖难度很大。实践证明,直播卫星覆盖不仅技术先进,覆盖效果好,节目套数多;而且投资小、见效快,安装操作简便,加之产权明晰,便于管理维护,群众非常满意。坚持采用直播卫星覆盖方式为主,无线、有线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加强农村广播电视覆盖,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广播电视综合覆盖水平。

4)加强乡镇广播电视站、村级协管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水平。

较大限度地发挥好广播电视文化传播功能是乡镇广播电视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然而云南省大部分乡镇从事广电专职的在编在岗人员少,严重制约了乡镇广播电视宣传、管理的发展。为此,建议省、州(市)、县(区、市)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采取积极有效扶持措施,帮助乡镇广播电视站办好乡镇广播节目、提高技术服务水平,以开展提高乡镇广播电视服务质量为手段,保证让老百姓看得舒心,看得满意。

5)加大建立和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力度,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以使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能有效顺利推进。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是名副其实的公益性事业,需要政府主导、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大力宣传建立和完善农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切身感受广播电视媒体给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好处,调动基层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参与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以使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能顺利推进。

构建全省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长效机制,归根到底,就是要使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做到有人在服务,有钱、有技术为他们服务,有必要的条件更好地服务;使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真正做到户户通、长期通、通得好、通得畅,真正构建起领导放心,群众舒心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1]政协贵州省委员会关于建立全省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长效机制的建议案[EB/OL].[2011-05-15].http://www.gzszx.gov.cn/item/sqmy/CD9WfxPGR12wNZVxzhn8-Q.

[2]何大新.论四川广播电视发展战略[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

猜你喜欢

村村通云南省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温州:聚合力 攻坚客车“村村通”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广播村村通 村民百事通
近31年来云南省潜在蒸散量的时空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