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滩天文台的历史与平移

2012-04-01姜开城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2年3期
关键词:桅杆外滩天文台

上海中山东二路1号外滩信号台俗称外滩天文台,是外滩的经典标志性建筑之一。

坐落于中山东二路和延安东路口的外滩天文台,不要说外地来沪的游客,就是居住多年的地道上海人,参观过的人恐怕为数不多,而知道其身世的恐怕就少之又少。信号台虽然小巧,在外滩区域“万国建筑博览会”群里不起眼,可它却是外滩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属古典装饰主义建筑,为阿托努婆式,在国内仅此一座。“天文台”现作为外滩标志性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建筑。由于国内绝无仅有,故非常珍贵。

1840年英国殖民者发动了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于1842年8月29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使上海成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19世纪50年代,上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港口和对外贸易中心。

上海开埠后,英国和法国传教士先后在上海开展气象观测。1879年7月31日,台风侵袭上海,造成重大损失。徐家汇观象台台长能恩斯对这次台风作了分析研究,并认为只要中国海关、电报公司、法租界公董局等有关当局诚心合作,建立气象警报信号是非常可行的。

法租界公董局第十八届董事会于1883年4月19日改选后,徐家汇观象台台长能恩斯写信给公董局说:“以上海如此重要的商埠,若设置一个气象信号台,并核定时刻的标准,是很有重大利益的”。总董奥里乌在4月30日公董局非常会议上宣读了能恩斯的信。5月29日决定,在外滩洋泾浜桥堍创办气象信号台。出资白银3000两购买仪器,每年补助白银300两作为维持费。外滩信号台于1884年9月1日正式对外服务。这是在中国领土上由外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信号台,也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早建立的信号台之一。

初建时的外滩信号台比较简陋。在一间小屋旁竖立一根木桅杆,悬挂气象警报信号,并有风球指示风向。外滩信号台的木桅杆曾先后于1901年8月3日和1906年7月5日两次被台风和雷雨大风折断,子午球突然坠落,砸破了附近办公室的屋顶。由此促使法租界公董局于1906年7月26日决定,尽快建造新的信号台。当时有两个设计方案,一个是铁路工程师查利格伦提出的,另一个是建筑师马第提出,公董局决定采用马第的设计方案,造价10247美元,于1907年2月6日签订合同,同年3月动工。工程采用木桩,用24捆松树奠基,底座宽11.3米、高4米、塔高36.8米,用钢筋水泥建造。塔顶建竖9米高的报时球桅杆,总高49.8米。工程于1908年7月完工。同时,还添置了气候记录器、风速计、精密时钟等仪器,更换了带有平衡锤的报时球,装置了白色信号灯。新建的信号台于1908年6月23日开始悬挂信号。外滩信号台于1923年又制定了附房扩建计划,1925年与莱蒙德、柯莱签订了建造合同。工程于1926年动工,1927年8月完工。这就是现存的外滩信号台全貌。

1907年以来,该台每天向黄浦江上行驶的船只提供气象报告五次,如遇天气突变,则在台顶桅杆挂上旗或球,以示警报。直到1956年因无线电、电话通讯得到普及应用,该台才予以撤销。

解放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外滩线的不断外移,天文台的功能基本丧失,只是作为一处景观而已。1993年市政府决定外滩再次重新规划,改造后外滩线将向外推出20多米,这样一来信号台便成了拓宽道路的障碍物。经研究准备将这座建筑整体向东移位20米。整座建筑移动,当时在国内还没有先例。

1993年10月,在外滩交通综合改造工程建设期间,施工单位采用最先进的建筑物整体移位的方法,修筑一条坚实平整的顶推滑道,将主塔墙体全断面切开,采用塔壁断面依次逐段对称开挖,以双层夹砂钢板替支,将主塔与塔基切断,用4台油压千斤顶,通过顶推作业,将450吨重的外滩信号台向江边移动了24.5米。之后对附房进行了复建。后一年外滩天文台平移施工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当时“最大的建筑物整体平移工程”铭牌。

现外滩天文台建筑已成为外滩史陈列室,仍然保存着1927年的原貌。信号台是一个三层建筑,顺着盘旋铁制楼梯上去,二楼改建成一个咖啡厅,三层是一个平台,站在平台可观赏整个南外滩和北外滩。如拍照片,这里可是理想的地方,游外滩不去看信号台,是一大遗憾。

随着2010年外滩交通综合改造工程全面建成,外滩天文台作为上海特有的与海事、贸易、气象等相关知识的景观还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这也是上海城市重大工程建设与城市文化保护结合较为突出的典范。

附:上海市市政工程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在1993年实施外滩综合改造工程期间对外滩天文台进行了平移施工。(姜开城)

猜你喜欢

桅杆外滩天文台
生命的桅杆
水中桅杆
天文台就该这么看
新荣记上海BFC外滩店
生命的桅杆
海尔与望远镜和天文台的故事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天文台
致你
上海外滩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