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思考
2012-04-01陕西省蓝田县财政局
陕西省蓝田县财政局 郝 刚
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
(一)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由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一项全新的改革,在全国推行还不到十年,人们已经习惯了几十年的财政资金分散支付方式,部分单位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不理解、不重视,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加之单位负责人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风险意识不强,尤其是对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流程不清楚,对编报用款计划目的不明确,对申请及下达流程不明晰,所以更谈不上形成有效的过程控制,使财务监督与控制形同虚设。
(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受编制、人员等限制,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会计人员配备不合理,部分会计人员无证上岗,加之近几年财政改革频繁,会计业务知识不能及时更新,不能适应财政改革的变化。有的单位形式上建立了岗位负责制,会计人员有所分工,但在实际工作中,职责重复,不相容岗位没有相互分离等现象屡见不鲜,给资金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
(三)授权批准制度不严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参与单位的重要决策及业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但目前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职能难以有效发挥,会计工作很大程度上要服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的主观意志,因此受多种因素制约致使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控制风险高的资产,对其没有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业务办理流程缺少授权方式、权限、程序、责任等相关控制措施,往往经办人一人就能办理全部事项。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加强的建议
(一)严格岗位分工 单位应当建立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经办人、审核人等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做到不混岗、不串岗。不得由一人办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业务的全过程,并根据单位具体情况进行定期岗位轮换。
(二)明确授权批准控制 单位应当对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审核人办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审批人应当根据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审核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业务,经办人、审核人等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不得办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资金业务。
(三)加强票据及有关印章的管理 单位应当加强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相关的票据的管理,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专设登记簿进行记录,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单位应当加强银行、财政预留印鉴的管理。财务专用章应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必须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按规定需要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经济业务,必须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
(四)建立健全对账检查控制《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规定,单位应当指定专人定期核对银行账户,每月至少核对一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使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调节相符。如调节不符,应查明原因,作出处理。一是加强现金的对账。每日终了应计算当日现金的收、支和结余,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账款相符,并编制“库存现金日报表”。二是加强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对账。单位在处理完当月账务后,应就“预算零余额账户”分预算内、外与代理银行核对“财政授权支付用款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用款额度支用数”、“财政授权支付用款额度结余数”。三是支出对账。每月终了,与国库支付中心对账,对账内容为行政事业单位分“类、款、项”的预算内、外支出数,其中包括财政直接支付数、财政授权支付的额度数、支用数、余额。四是年终结账对账。行政事业单位在当年12月31日工作日结束时,在与代理银行对账一致后,凭银行对账单将零余额账户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余额注销,通过账务处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会计科目没有余额。
(五)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制定科学合理内控制监督控制体系,建立对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业务的监督检查机制,设立相应内部检查审计机构,明确机构及人员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做好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检查。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应当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及时加以纠正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