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学习需求评估研究

2012-04-01欧本谷

关键词:差距评估目标

欧本谷

(西南大学培训学院,重庆 400715)

学生学习需求评估研究

欧本谷

(西南大学培训学院,重庆 400715)

开展学生学习需求评估是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落实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现实要求。但由于教育价值取向上的偏差,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足,理论与技术上的不完善,致使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估重视不够,开展不力,为此,有必要提高思想认识,掌握知识技能,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学习;需求;评估

一、提出问题

在实施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化社会的进程中,各级各类成人教育培训活动十分强调以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为主导,把评估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作为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把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作为教学活动的终极追求和质量评价尺度。学术界也就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培训需求评估,提出了比较成熟的模式、路径和操作方法。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提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但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并没有对学生学习需求的评估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于理论研究缺失,思想认识模糊,操作方法欠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落实。

二、基本原因

教师忽视学生学习需求评估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客观上的条件限制,更有主观上的认识误区和专业化水平的短缺,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价值取向偏差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满足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在强势的社会本位教育价值取向的主导下,人们往往看重的是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更多强调教育必须满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于是,出现了统一的课程设置、统一的课程标准、统一的考试要求和大班额等教学策略,学生成了教育加工的原料,学校成了批量生产的工厂,考试成了教育的指挥棒,分数成了教育质量的代名词。尽管教育管理部门也提倡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甚至也强调因材施教,尊重和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但由于观念、资源的限制,人们关注的仅仅是抽象的学生个体所具有的共性学习要求,真正建基于独立生命个体的学生学习需求评估并没有真正受到重视。

(二)教师专业化水平不足

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职业观的主导下,教师教育历来重学科专业知识的训练,轻教师专业理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养成,加之应试教育的功利化和追名逐利的浮躁思想,很多教师安于“教书匠”的角色,固守传统惯例,乐于应试训练,满足于经验教学,事业心、责任感、进取意识和奉献精神明显不足;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评估学生学习需求,满足学生学习愿望的意识、知识和能力明显不足;整合个人、社会和学科发展需求,确定教学目标,筛选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调控教学进程,检验教学效果的知识与能力明显不足。近年来,日益加强的校本研修和教师培训活动,在注重师德修养,拓展学科知识,提升教育、教学、教研能力的同时,对提高教师需求评估的知识与技能仍然重视不足。

(三)理论认识存在误区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大多以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代替学习需要、学习需求的研究。部分教师误把学习需要当作学习动机,或者只看到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而看不到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于是把全部精力放在了互动、参与、幽默、风趣等外部动机的激发上。在教学设计领域,人们普遍把需要等同于需求,把需要误读为差距。认为学生的学习需要,就是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与目标状况之间的差距,或者说是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与被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之间的距离。于是需要分析就成为了一种差距分析,满足需要就成为了一种外部强加。事实上,差距并不必然引起需要,只有当主体意识到差距,并表现出弥补差距的意愿和愿望时,需要才会产生。需要也不等于需求,需求是对需要的理性选择。需求仅仅是指那些有愿望、有能力获得满足的需要。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就是学生有愿望有能力获得满足的学习需要。此处的能力包含了学生满足需要应具备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也包含了满足需要可资利用的外部教育资源,如师资、教材、设施、设备等等。因此,评估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状况与目标状况之间的差距,又要分析学生对自身差距的认识和弥补差距的意愿,还要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条件和可资利用的外部教育资源。唯有如此,需求评估才能真正成为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前提和依据。学习动机作为发动和维持学习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动力,取决于学生内在学习需要满足的愿望和要求,也取决于满足学生内在学习需要的内容、形式、方法的吸引力。课堂教学只有坚守内部和外部动机,才能持续唤发学生学习的活力。

(四)操作方法失范

操作方法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教师用学情分析、需要分析取代需求评估。而学情分析又侧重于对学生学习准备状况或起点能力的学前学情分析,而相对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感、所困等学时学情分析;学情分析的手段比较单一,大多凭过往经验和考试成绩把握学生学习的现状与基础;学情分析的过程比较粗糙,停留于口头表述多,见诸于文字叙述少,下判断作结论多,事实分析少。即便是对基于差距的学习需要分析,也主要以教材教参为参照,关心的只是学生课堂中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需要,大多被排除在需要分析的视野之外,致使需要分析出现结果失真与内容片面。

三、解决问题

解决学习需求评估重视不足与开展不力等问题,需要全社会转变教育观念,完善政策措施,建立监督与激励机制。

(一)提高思想认识

通过专题研讨、行动反思、经验分享等途径,帮助教师提高对学生学习需求评估重要性的认识。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大班额教学,同一个教师面对同一班级的学生,采用同样的教材教法,表面上的教育公平掩盖了事实上的教育机会不等。因为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业成绩中等以上的学生,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愿望,往往关注不够、回应不足。经常性地开展学生学习需求评估,有助于教师了解同一年龄阶段学生所具有的共同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共性学习需求,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同一年龄阶段学生不同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生活经验所造成的知识、技能、兴趣、爱好、气质、性格、智能、特长等方面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为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确保教育机会公平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以避免盲目开展教学活动造成的人、财、物浪费,使师生的时间、精力和其他资源能有效地用于解决教学中真正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经常性地开展学生学习需求评估,也可以引导教师养成随时关注学生、研究学生的意识和习惯,进而强化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提升教师需求评估的知识与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此外,在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学生学习需求评估的资料分析中,还可以揭示社会发展变迁与学生身心发展、学生身心发展与学习需求变化、学习需求变化与教育教学改革相互关联的内在规律,从而不断丰富教育科学的理论宝库,不断拓展教育改革的新视野。

(二)掌握知识技能

通过专题讲座、自主学习、实践探索等方式,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需求评估的知识与技能。史密斯(P.L.Smith)和雷根(T.J.Ragan)把需求评估分为五个阶段,即列出目标、确定达标情况、确定“是什么”和“该是什么”之间的差距、排列差距、确定学习需求。就教师日常教学中的学生学习需求评估而言,应重点掌握三方面的知识技能。

其一,选择和描述目标状况。目标状况或者说期望学生达到的状况,包括学生应该达到的理想、规范、爱好、期望、知识与技能等等,是评估学生学习需求的重要参照系。由于目标内涵的多样性和达标要求的层级性,使得学习需求评估的目的不同,所选择的目标领域也不完全一样。作为鉴别需求标准的教学目标,可以制定一组目标或者从现有的目标陈述中选择目标;也可以常模作参照,如将学生个体测验的成绩与标准化测验中的群体成绩(常模)作比较,或者把相似群体的以前行为,如升学率、及格率等作为常模确定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可以公众或专家们的经验为基础,确定一个最低满意水平作为需求评估的尺度,在这个临界点以下就是目标没有达成或者由教育的缺陷而受到的损害;还可以根据现行的法律、政策和管理规定,确定学生学习的愿望和要求。但不管选择什么样的目标状况作参照,其合理性都要受到检验。而合理性的证明主要基于两种推论——可行性和合乎需要性。可行性证明,一般以来自教学实践活动的证据为依据。赫斯特就认为目标来源于诸如当前的实践活动和众所周知的课程传统。这样,系统表述目标的过程就可能成为从实践和传统中选择目标的过程。合乎需要的证明主要看目标合乎谁的需要,为什么认为合乎需要。判断目标是否符合需要的价值标准是:职业实践活动、社会角色、文化和学术知识以及学习者的兴趣等等。布卢姆也认为教学目标应该来源于学习者、时代生活、专门学科、教育哲学。

就学科教学而言,学生应达到的目标状况主要来源于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专家基于学生发展、社会生活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对学生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够做什么的界定和描述,它反映了国家对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也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命题和教育问责的基本依据。课程标准应包括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有人提出还应包括学习机会标准。内容标准描述的是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应学习的内容。表现标准描述的是学生学习这些内容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好。学习机会标准是对课程与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机会的有关条件或安排所作的规定或陈述。而中国现行的课程标准只有内容标准,没有表现标准和机会标准,就是已有的内容标准也比较概括和笼统,这就需要教师在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教学条件,将课程的总体目标分解细化为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即便是课时目标,也应根据学生的情况设立分层要求,留有弹性,并尽可能根据目标陈述的四个要素——主体、行为、条件、程度——对目标逐一作出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化描述。当然要做到这些,单凭教师的个人努力远远不够,需要管理部门和学科教师团队共同参与。

其二,采集数据,把握现实状况。学生学习的现实状况,涉及学生的身心发展、兴趣爱好、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接受能力、认知风格、学习条件等诸多方面,大多属于精神属性范畴,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就一次特定的学习需求评估而言,教师也不可能完全把握学生学习现状的方方面面,只能以目标状况为参照,采集数据以把握相对于目标状况的学生学习的现实状况。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将目标状况细分为具体的指标,以此确定数据采集的范围、对象、途径与方法。同时,每项指标要选择多样化的数据采集方法,因为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都有它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只有多种方法并用,才能真实地把握相对于目标状况的现实状况。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很多,如通过家访和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条件、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认知风格等情况;通过课堂观察,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技能、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通过考试测验,可以把握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学习成效;通过查阅学生的评语、个人“自传”、成绩记录、奖惩资料,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思想、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通过分析作业与练习,可以感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接受能力和学习效果,等等。

其三,找出差距,确定学习需求。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学习的现实状况与目标状况之间的差距。但差距并不等于需求,从发现差距到确定需求,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论证。首先,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差距”的主次轻重进行排序,确定优先满足的需求。如,根据差距的普遍性程度,区别普遍差距与特殊差距,优先弥补普遍差距;根据差距的重要性程度,区别主要差距和次要差距,优先弥补主要差距;根据差距量的大小,优先关注最大的差距。其次,要分析教学是否是弥补差距的最佳途径。也就是要看现存的“差距”能否通过教学予以解决。如果通过教学不能解决,或者通过其它一些简单的办法就能解决,那就不必纳入教学考虑的范围。第三,要分析现有的人、财、物资源以及政策法规、组织管理、教学形式等约束条件是否可能支持满足需求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从而排除那些现有教学条件无法满足的学习需求。第四,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差距,唤起学生弥补差距的主观意愿,引动合理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需求往往存在于个体内心深处,隐藏在当事人的无意识领域之中;学生的学习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环境的影响相关性极大,与个人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的关系尤为密切,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需求具有内隐性、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差距,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主观愿望与环境条件和社会要求相结合,从而建构出适合自己的合理需求。教师在关注学生共性学习需求的同时,还要注意分析个别差异,特别要注意天才学生、学习困难学生所反馈的信息。

(三)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学习需求评估是随着学习需求的不断变化而动态进行的,作为教育教学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应当加强多方面的基础能力建设。

一是要加强数据库建设。学校应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建立学生数据库,收集、整理和保存基于多途径、多手段获取的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特征的相关资料,如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情感、意志和性格特征,等等。在数据库中既要有年级或班级学生的一般特征资料,又要有每个学生的成绩记载、家庭背景、教育经历资料以及必要的作业、作品、试卷、特长性材料等。尽管建立这样的数据库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它一经建立并不断完善,就能为以后的经常性需求评估提供依据和方便。

二是要加强工具库建设。教师自行设计学习需求评估的方法与工具,在时间精力上不允许,在信度效度上也难以保证。为此,学校有必要建立学生需求评估的方法工具库,编制和收集各类问卷、访谈提纲、测验量表、观察记录表、情况调查表等等,供教师开展学习需求评估时选用。

三是要加强制度建设。有关学生学习需求评估的知识与能力应纳入教师的任职资格要求。开展学生学习需求评估应作为教师的常规工作,纳入教师考核的内容。学校的教研活动、校本研修活动、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项目,都应通过经验介绍、行动反思、专题讲座、实训实作等方式,大面积提高教师开展学生学习需求评估的能力和水平。

[1]郭磊,虞敏.论远程教学设计中的学习需要分析[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64-66.

[2]杨光.从教学设计角度谈学习需要的分析[J].新课程(教研),2010(6):93-96.

[3]田海燕.学校课程开发中的学生学习需求分析[J].中小学管理,2003(12):16-19.

[4]曾庆彪.走出尊重学生需要的认识误区[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8(6):123-124.

[5]沈孝山,杨成.需求分析之学习者分析的探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5(1):137-139.

[6]陈晚慧.教学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Reseach on Students’Learning Needs Assessment

OU Bengu
(College of Training,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P.R.China)

Developing students'learning needs assessment is the to carry out the quality education,deepen curriculum reform,and carry out the idea of developing students.But because of the education value orientation bias, lack of teachers'professional level, the shortage of the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the students'learning evaluation does not attract enough attention.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 master knowledge skills, strengthen the basic ability construction.

learning;needs;assessment

G645

A

1008-5831(2012)05-0159-04

2012-03-11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政府补贴培训项目有效运行的治理策略”(10YJA880104)

欧本谷(1961-),男,四川宣汉人,西南大学培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评价、成人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彭建国)

猜你喜欢

差距评估目标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评估依据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