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企业创业行为与过程研究
——基于PSED项目研究的文献综述

2012-04-01王福民

关键词:初创创业者企业家

王福民,曹 兴

(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

新企业的创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每年无数人投身于创业事业之中,新企业在就业机会创造、生产率增长以及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新企业创建的理论有待于建立,实证方法有待于研究。笔者试图系统梳理和总结已有研究成果[1-2],分析这些研究成果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指出PSED项目研究中存在的研究机会,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创业理论和创业研究方法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一、初创企业家的特征

以前许多研究集中在把初创企业家同别的群体作比较,概括出初创企业家的一些特征。但这种研究无法让人明白究竟是初创企业家的哪些特征使其在创业活动中从事创业、坚持创业和取得创业成功的。笔者在此主要述评初创企业家那些与创业倾向相关的特征。

(一)初创企业家的资源禀赋

尽管并非所有初创企业家的人力资本水平都非常高,但其人力资本水平通常较高,许多研究显示初创企业家平均受教育程度较高以及他们的先前创业经验比别人要多[3-4]。初创企业家具有中高教育水平是最突出代表,这说明教育的影响可能是曲线性的,这种曲线性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管理经验的影响不明显或不确定。除去年龄的负面影响,Davidsson和Honig还发现工作经验具有正面影响[3],但Kim发现剔除去管理工作经验后的工作经验没有影响[4]。

关于社会资本影响的研究较少,结论也不太一致,这主要是因为社会资本的概念和操作差别较大,而且地区的差异也有较大影响。瑞典研究者认为,榜样的存在以及激励的大多数指标对初创企业家创业起积极作用;但美国研究者认为,初创企业家是否有自雇经历父母对其决定从事创业没有影响,这可能是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在起作用,或者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创业如此盛行以至于家族创业不再是先决条件。

研究发现,初创企业家在家庭收入以及资产净值方面与其他人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再加上初创企业家尝试创业时自身投资不多的事实,说明金融资源对决定是否成为初创企业家并不重要,这一结论令人意外。然而,可用资金的多少肯定会影响初创企业家以哪种方式进行创业。许多研究者指出,有更多资金的初创企业家对他们所创办企业的增长期望更高,而且可用资金的多少对少数民族等特殊群体创业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二)创业动机

有关初创企业家创业动机与期望的研究得到了一些有趣但不明显的结论。Schjoedt和Shaver提出工作动机理论不足以成为初创企业家创办企业的强大理由,实质上许多初创企业家表示比其他人更满意以前的工作[5]。Gartner、Shaver和Gatewood 比较了初创企业家与其他人的职业原因,发现并没有明显不同。初创企业家既不受财富驱动,也不受追求创新的驱动,在自我实现和追求独立上也没有明显不同。此外,虽然榜样起了某些重要作用,但事实上初创企业家不太愿意趋附角色,而且也不在乎外界的认可与否[6]。Xu和Ruef构建了风险偏好模型对承受风险的创业企业家概念进行界定,他们通过精辟分析认为,初创企业家比一般人更厌恶风险。为了调和这一发现,他们论证了初创企业家选择创业受自主权和身份证明这种非金钱上的驱动比金钱上的驱动程度更大一些[7]。此外,Schenkel、Matthews和Ford认为初创企业家可能比一般人更要求“封闭”,即更愿意有次序和可预见性[8]。这些结论对经济理论家推算得出的初创企业家创业动机提出了强力质疑,或者这些结论使人不得不重新考虑PSED项目研究真正需要捕捉什么经验现象,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总之,研究表明,有关初创企业家人力资本和初创企业家创业动机与经验现实最相符合。尽管金融实用主义企图塑造创业企业类型,但关于社会资本研究所得出的不同结论使人难以判断社会资本对初创企业家决定是否从事创业的功效。这可能是,社会资本只影响初创企业家对创业的的坚持以及创业能否取得成功,而对其是否从事创业影响不大。

二、新企业创建过程的特征

新企业的创建过程分为发现过程和开发过程,发现过程与新企业创建的构思(商业计划的认识、完善和精细化)相联系,开发过程与新企业创建所需资源的获取、协调和市场决策相联系。

(一)发现过程

PSED项目对于发现过程的研究不多,因为PSED项目关注的是已经处于创建过程中的初创企业家及其创业行为。长期以来,学者们在机会发现是系统搜寻还是偶然发现的结果之间摇摆不定,并没有对“为什么某些人能够发现创业机会而其他人却不能”这个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Honig运用相关性分析发现瑞典样本中只有22%的初创企业家声称对商业计划进行了系统性搜索[9];Tang发现在环境多变情况下系统性搜索共同性更少,有较高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初创企业家在这样的环境下运用系统性搜索的可能性更少[10];Sm ith、Matthews和Schenkel运用知识管理类比发现,搜索类型与所追求的机会类型密切相关,显性机会与搜索类型更多地联系在一起,而隐性机会与初创企业家先前知识更多地联系在一起[11]。总的来说,对机会不进行系统搜索而只是围绕某个想法进行创业是潜规则。

(二)开发过程

关于带时间戳记的“准备活动”(积累资金、与客户谈判、准备商业计划书、获取资源和注册登记等)的排列问题是开发过程研究的最基本问题。最初,PSED项目研究的先驱者仅使用四个“准备活动”来从事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企业创建准备活动的顺序和期限差异很大,准备期限在1个月至10年之间变动,准备活动的顺序缺乏统一性,每种顺序皆有可能。此后的研究者们使用了多达20多个准备活动来进行更全面的分析,结论也是如此。Liao等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得出结论:企业创建准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单一的渐进路径”,“发展阶段是难以识别的”;他们还发现准备时间的中位数是32个月,平均数是76个月,明显呈偏态分布[12]。显然,企业创建过程的巨大差异向研究人员提出了巨大挑战。

(三)开发过程中系统分组差异

企业创建过程的巨大差异表明对开发过程进行更狭小定义的分组来进行分析和比较很有必要。Samuelsson和Davidsson认为新创企业与模仿创建企业的开发过程存在系统性差异。同样,Liao和Welsch比较了技术型和非技术型企业,发现技术型企业在规划、合法性和资源获取方面活动更多,但在市场营销方面活动较少[13]。Alsos和Kolvereid对初次创业者和有创业经历的(连续或并行①连续创业者指接二连三创立新企业的创业者,并行创业者指同时创立多个新企业的创业者。)创业者的开发过程进行比较,发现后者更愿意自己投资创业和雇用员工,并行创业者更可能组建团队,利用政府资金,并进行促销活动,所有这一切都反映出他们对他人和资源的充分利用;虽然活动顺序相似,但连续创业者则更愿意投入全部时间和更早完成大量准备活动[14]。所有研究很少涉及性别差异,这说明影响开发过程的是行业和企业类型而并非“纯粹”性别在起作用。总之,研究表明,创业过程比以前想象的更加复杂多变,然而,系统分组差异有助于理解这种复杂性。

三、新企业创建过程结果解释

在新建小型组织中评估结果比较困难[15],尤其是当创业企业处于起步阶段时,这个任务就更加艰巨。笔者在综述新企业创建过程的结果解释之前,介绍一下研究中富有代表性的绩效指标:(1)到达一个特定的里程碑,比如新企业完成了产品开发[16];(2)两阶段或多阶段准备活动的积累,创业取得进展[3];(3)创业过程是处于终止、仍在努力还是正在运营状态[17];(4)实现了销量第一或第一次盈利[18]。

(一)初创企业家资源禀赋与新企业创建过程结果的关系

通用性人力资本除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对新企业创建过程的结果产生影响,一般来说没什么影响。瑞典研究者认为教育对创新型企业创业取得进展产生积极影响,但美国研究者只把教育的影响作为是否从事创业的几个分类变量,而并非是教育水平或受教育年度的持续指标。尽管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女性创业者,但PSED项目研究认为性别对新企业创建过程的结果没有明显影响,只是在创业过程的细节、创业企业的类型以及服务市场的类型方面体现出性别上的差异。专用性人力资本中只有先前的创业经验对新企业创建过程结果产生积极影响被一致认可。A lsos和Kolvereid认为连续创业者的先前创业经验对新企业创建过程结果产生积极影响,但并行创业者的先前创业经验没有影响[14];Rotefoss和Kolvereid认为是创业者所积累的创业经验产生积极影响,而并非他们的失败经历[19]。有趣的是,van Gelderen、Thurik和Bosma发现先前创业经验仅仅对于那些在其他经验(工作经验、管理经验和行业经验)得分较低的初创企业家产生积极影响[20],这表明初创企业家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来获取创业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和瑞典的研究者都认为先前创业经验产生积极影响是评估整个创业团队的先前创业经验而并非指单个初创企业家的先前创业经验。尽管管理经验没有显示出普遍的积极影响,但有趣的是,Van Gelderen等发现这种经验对初创企业家自信有足够能力到达运营状态产生积极影响,这主要反映在成长愿望、是否全职创业、投入资金量和是否有外部资金投入等变量上[20]。

社会资本对新企业创建过程结果的影响还没有被达成一致意见。Davidsson和Honig[3]发现初创企业家在其企业里有亲戚和朋友将有助其创业取得进展,但对销售和盈利没有影响;他们还认为有自雇经历父母亲的初创企业家对其创业取得成功没有明显影响,但他们会借助其父母亲的知识和网络进行创业。Parker和Belghitar也认同这一观点[17]。瑞典研究结果表明,来自榜样的直接鼓励对于创业取得进展产生积极影响——仅局限于创新型企业——但对创业的坚持、销售或盈利方面没有影响。尽管与咨询机构保持联系对新企业创建过程结果的影响存在争议,但值得注意的是,荷兰研究团队发现同咨询机构保持联系对那些缺乏经验的初创企业家创建过程结果产生积极影响。Davidsson和Honig关于社会资本的论点经常被引用,即社会资本相比人力资本对新企业创建过程结果来说似乎更重要,这种重要性贯穿于整个新企业创建过程[3]。Samuelsson和Davidsson使用结构性社会资本这样一个综合的时间变量指标证实了社会资本对于创业取得进展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关于金融资源禀赋变量的研究少得惊人,研究此类变量对新企业创建过程结果的影响的结论使人印象不深。Parker 等[17]和Reynolds[2]发现家庭财富或收入对创业能否进入运营状态没有影响;Liao和Gartner发现环境中存在金融不确定性对创业结果没有明显影响[21]。

总而言之,除个别社会资本外,资源禀赋对新企业创建过程结果的影响不大。在试图弄清结论之前,有必要把创业动机变量对创业结果的影响考虑进去,这有助于解释资金变量的影响。

(二)初创企业家创业认知和动机对新企业创建过程结果的影响

至于创业的原因,Cassar发现不愿意当雇员是想创业的独立动机,他还发现强调财务成功的初创企业家确实在第一年达到了较高的销售额,但是这种结果不一定在创业中继续保持[22]。Liao和Gartner认为成长愿望与创业持续性之间没有联系[21],同样,van Gelderen等[20]也认为创业失败的初创企业家和创业到达运营状态的初创企业家的愿望没有不同。有些研究人员认为愿望较高的初创企业家更可能创业失败,Diochon等就揭示出愿望越高的初创企业家失败的可能性越大[23];Brush也发现,那些越是渴望前五年达到较高销售水平的初创企业家实现销售第一的可能性越小[24]。把这些关于认知和动机的结论与对资金变量影响认识不足结合起来有助于理解整个创业模式。第一,初创企业家可用资本并不等同于投资在创业企业的资本,他们可以投资他们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在创业企业以外的项目,也可以储存起来,相反,创业企业也可以利用其他团队成员的资源。因此,判断对新企业创建过程结果的影响就应该根据投向创业企业的资源的多少而不是依据初创企业家的资源禀赋来估计。Brush认为组织资源、物质资源和金融资源投入多少对创业企业实现销售第一有很大影响[24],Townsend等也支持这一观点[25]。第二,存在机会成本的问题,每种资本更多的初创企业家通常有更好的备选方案,因此,正如Gimeno等所指出的,那些通用性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初创企业家面临低水平绩效时更倾向选择终止创业[26]。Cassar[22]指出,那些财富和管理经验越多的初创企业家憧憬他们未来企业的规模越大,当似乎不可能满足所期望的标准时,他们可能选择撤退,这样,资金变量产生零或负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愿望与创业结果变量不相关或负相关的原因,所以,有较高愿望的初创企业家在创业结果上并没有收获更多。第三,初创企业家不是要开创同样的企业,开创企业的类型受可用资源的限制,Van Gelderen等[20]指出有些初创企业家在创业上可能更雄心勃勃。荷兰研究还发现,那些意向在初创期投资更多的初创企业家在指定期限内实现运营的概率越低,不难理解,相对简单的企业达到运营状态将更容易和(或)花费的时间更少,由此可以看出,资源对企业绩效存在负面影响是愚昧无知的;最后,资源指标可能无法按照研究人员所设想的方式来衡量。例如,那些拥有较少专业领域人力资本的初创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越可能进修商务课程或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这就产生了潜在的影响因子。

再来考虑人力资本中“最成功”的指标——先前创业经验,之所以有先前创业经验的一个原因是以前创业失败了,而创业企业有时失败是由于那些创始人不适合从事创业,可他们却不吸取教训,那么就不见得再一次创业会比上一次完成得更好,这一切都说明创业经验并不一定反映企业创建能力,连续初创企业家被连续失败者这样的子样本给“玷污”了。挪威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结果非常有启发:是并行初创企业家而不是连续初创企业家创业上优于新手;连续初创企业家从事创业属于次优选择。

(三)初创企业家创业过程的特征与创业结果的关系

发现过程与创业结果之间关系的研究所取得的实质性成果很少。Edelman和Yli-Renko作了一项有趣的尝试,试图用“发现”和“创建”来代表创业过程的两阶段[27],这原本是诞生重要企业理念的一个模式,但由于数据不足而无法对其作用作出直接评价。在创业研究年会上,Honig等指出,随着关于创业进展的系统搜索上时间的推移,其负面影响越来越强。但是,Patel和Fiet使用美国数据库和不同模型却发现系统搜索存在积极影响[28]。

至于开发过程,大量论文论述了单个准备活动的完成与创业结果如何相关,但由于存在理论性不强、多重共线性和反向因果关系的问题,使得这些成果价值有限。Carter等对准备活动进行分块,认为终止创业的和实现运营状态的初创企业家比那些仍在努力的初创企业家经历了更多的准备活动,尤其是经历了更多的具体的、外向型的活动。然而,虽然这种推理有可取之处,但还没有得到后续研究的明确支持。经历了越多的准备活动的初创企业家选择终止创业的可能性越小似乎更普遍。

至于准备活动的排序问题,Delmar和Shane[16]发现较早建立一个合法实体对于创业的持续性有积极影响;Brush等[24]假设那些完成准备活动越迅速的初创企业家越可能坚持创业,可结果恰恰相反;Tornikoski和Newbert认为创业过程持续时间对创业到达特定里程碑有积极影响,但对创业实现运营没有影响[29]。

Townsend研究发现时间滞后(设想与最终状态的时差)与实现运营负相关[25];相反,Parker和Belghitar[17]通过实物期权推理,认为在某些情况下等待可能也是有价值的。究竟是快好还是慢好?PSED项目研究就这个问题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研究人员对取得进展和过程持续时间的不同划分是造成这一局面的部分原因。有些创业者既不能取得进展又不愿承认已经放弃努力,从而很长一段时间保持“仍然努力”,如何看待这类问题尤为重要。数据中这种创业者的比例显然会影响等待究竟是“成本”还是“价值”的结论,对取得进展进行不同划分所得出的结论就不同。

Lichtenstein等对创业过程的特征及其与创业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最合理的分析[30],他们运用复杂性理论,依据完成准备活动的时间比率(设想与结果之间的时间长短)、时间集中度(准备活动聚集在特定时间段的趋势)和时序(平均活动时间,持续时间的归一化),对创业过程变量进行非常有意义的概念化。他们假设,时间比率较高、时间集中度较低和较近的时序将有利于企业创建。抛开“正在努力”类,使用“已运营”和“正现金流”作为创业取得进展的变量,三个假设全部或部分得到支持。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Newbert等[18]发现复杂程度不同的创业企业的解释模式明显不同,对于越复杂的创业企业,解析结果变量时所需用到的理论和变量也越多。总体而言,新企业创建过程的复杂性和异质性难以让研究者们形成创业过程特征和创业结果的强有力的结论,评估和解析创业结果的困难也阻碍了这方面的进步。

四、讨论

本节试图在前面综述的基础上探讨初创企业家和创业过程结果解释的研究机会,为今后的研究指明方向。

(一)初创企业家特征

PSED项目为识别是哪些特征分别使人们从事、坚持并成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虽然有些研究部分解决了这类问题,但将这些特征的差别进行系统的理论上的分析很有意义。此外,初创企业家并没有被视为特殊人类,而只是正处于一个有趣的不同环境中的人群,所以,研究“创业过程中人们做了什么?”而不是“是什么让人们开始创业”是一个有价值的想法。这种观点到目前为止很少应用,这意味着有足够的空间来为此作出有益贡献。

(二)新企业创建过程的特征

至于发现,这种途径使创业理念的改变和阐述或生成贴近现实的企业模型成为可能。研究范围可以进一步扩大,可以对那些第一轮不符合要求的初创企业家进行频繁但又不紧密的跟踪,作为初步发现下一波符合条件的初创企业家的原始依据,尤其是,这可以捕捉到那些“预谋”创业的初创企业家和颇具影响力的发现。关于开发,研究人员对不同的互不相容的创业准备活动进行了分类,即使是对同类准备活动也不是按照同一方式来分配项目类别的,将这一重要议题进行概念的进一步完善将是一个宝贵的贡献;另外,进一步评价这些准备活动的不同作用及其内部关系将是有价值的。未来的研究不应该把准备活动假设为简单的固定二分法,而应该看作为时间变量以进一步观察非线性创业过程。

(三)新企业创建过程的结果解释

有点讽刺的是,在迄今为止的PSED项目研究中,解释占绝大多数的平凡创业结果的理论和数据相对而言却非常少,可这也指出了一个理论拓展的机会,这需要更清楚初创企业家对创业行为、需要和需求等各方面是如何总体定位的。另外,创业企业终止意味着失去了最关键的资源(创业者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但对于创业者来说,作出终止决定并不意味“失败”,相反,相比创业者本人所面临的外部机会而言,终止企业可能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显然,按相关标准既关注对企业的创业结果也关注对创业者的创业结果,可以更好地理解创业行为与过程。

总之,PSED项目研究在进一步认识新企业创业行为与过程方面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但是,由于这种现象的复杂性和研究的困难性,迄今为止所得出的明确结论比所期望的要少得多。未来的PSED项目研究应该进一步完善研究中对创业结果标准的界定,进一步明确对初创企业家或创业企业的分析层次,进一步将资源基础观等理论融入研究中,继续为弄清新企业创业行为与过程作出重要贡献。

[1]REYNOLDSP.Screening item effects in estimating the prevalence of nascent entrepreneurs[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doi:10.1007/s11187-008-9112-3,in press.

[2]REYNOLDSPD.New firm cre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 PSED I overview[J].Foundations and Trends in Entrepreneurship,2007,3(1):1-150.

[3]DAVIDSSON P,HONIG,B.The role of social and human capital among nascent entrepreneur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3,18(3):301-331.

[4]KIM P,ALDRICH H,KEISTER L.Access(not)denied:The impact of financial,human,and cultural capital on entrepreneurial entry in the United States[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6,27(1):5-22.

[5]SCHJOEDT L,SHAVER K G.Deciding on an entrepreneurial career:A testof the pull and push hypotheses using the Panel Study of Entrepreneurial Dynamics data[J].Entrepreneurship:Theory & Practice,2007,31(5):733-752.

[6]GARTNERW B,SHAVER K G,CARTER NM,REYNOLDS P D.Handbook of entrepreneurial dynamics:The process of business creation[M].Thousand Oaks,CA:Sage,2004.

[7]XU H,RUEF M.The myth of the risk-tolerant entrepreneur[J].Strategic Organization,2004,2(4):331-355.

[8]SCHENKEL M T,MATTHEWS C H,FORD M W.Making rational use of‘irrationality’?Exploring the role of need for cognitive closure in nascent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J].Entrepreneurship & Regional Development,2009,21(1):51-76.

[9]HONIG B.Learning strategies and resources for nascent entrepreneurs and intrapreneurs[J].Entrepreneurship:Theory& Practice,2001,26(1):21-35.

[10]TANG J.Environmentalmunificence for entrepreneurs: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 and commit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ur& Research,2008,14(3):128-151.

[11]SMITH B R,MATTHEWS C H,SCHENKEL M T.Differences in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The role of tacitness and codification in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09,47(1):38-57.

[12]LIAO J,WELSCH H.Roles of social capital in venture creation:Key dimensions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05,43(4):345-362.

[13]LIAO J,WELSCH H.Patterns of venture gestation process:Explor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ech and non-tech nascent entrepreneurs[J].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08,19(2):103-113.

[14]ALSOS G A,KOLVEREID L.The business gestation process of novice,serial and parallel business founders[J].Entrepreneurship:Theory& Practice,1998,22(4):101-114.

[15]DAVIDSSON P.Interpreting performance in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C]//Davidsson P.The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challenge.Cheltenham,UK:Elgar,2008.

[16]DELMAR F,SHANE SA.Legitimating first:Organizing activities and the survival of new venture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4,19(3):385-410.

[17]PARKER S C,BELGHITAR Y.What happens to nascent entrepreneurs?An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the PSED[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6,27(1):81-101.

[18]NEWBERT S L.New firm formation:A dynamic capability perspective[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05,43(1):55-77.

[19]ROTEFOSS B,KOLVEREID L.Aspiring,nascent and fledgling entrepreneurs:An investigation of the business start-up process[J].Entrepreneurship & Regional Development,2005,17(2):109-127.

[20]Van GELDEREN M,THURIK R,BOSMA N.Success and risk factors in the pre-startup phase[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5,24(4):365-380.

[21]LIAO J,GARTNERW.The effects of pre-venture plan timing and perceive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on the persistence of emerging firms[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6,27(1):23-40.

[22]CASSAR G.Money,money,money?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of entrepreneur career reasons,growth preferences and achieved growth[J].Entrepreneurship & Regional Development,2007,19(1):89-107.

[23]DIOCHON M,MENZIEST V,GASSE Y.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rt-up activities and new venture emergence:A longitudinal study of Canadian nascent entrepreneu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2005,2(3/4):408-426.

[24]BRUSH CG,MANOLOVA TS,EDELMAN L F.Properties of emerging organizations:An empirical test[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8,23(5):547-566.

[25]TOWNSEND D M,BUSENITZ L W,ARTHURS J D.To start or not to start:Outcome and ability expectations in the decision to starta new venture[J].Journalof Business Venturing.doi:10.1016/j.jbusvent.2008.05.003,in press.

[26]GIMENO J,FOLTA TB,COOPER A C,WOO CY.Survival of the fittest?Entrepreneurial human capital and the persistence of underperforming firm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7,42(4):750-783.

[27]EDELMAN L F,YLI-RENKO H.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 and entrepreneurial perceptions on venture creation efforts:Bridging the discovery and creation views of entrepreneurship[J].Entrepreneurship:Theory & Practice,in press.

[28]PATEL P C,FIET JO.Systematic search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firm founding[J].Entrepreneurship:Theory &Practice,2009,33(2):501-526.

[29]TORNIKOSKIE T,NEWBERT S L.Exploring the determinants of organizational emergence:A legitimacy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7,22(2):311-335.

[30]LICHTENSTEIN B B,CARTER N M,DOOLEY K J,GARTNERW B.Complexity dynamics of nascent entrepreneurship[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7,22(2):236-261.

猜你喜欢

初创创业者企业家
“初创”杯喜剧大赛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如何渡过初创瓶颈期
和初创企业做朋友
初创公司如何捍卫商标权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