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等教育投资结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2-04-01徐昌
徐 昌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0053)
美国高等教育投资结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徐 昌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0053)
美国高等教育投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其融资渠道多样。本文在具体分析美国高等教育投资构成的基础上,对我国高等教育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提出建议。
美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然而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不足和经费来源单一,主要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使得经费短缺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美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健全,学校筹资渠道多样,呈现多元化特点,学习和借鉴美国高等学校的成功筹资经验对于我国建立健全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美国高等教育投资的构成
与我国高等教育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不同,美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比较健全,高校融资渠道非常宽,包括有政府财政拨款、学校学费收入、销售及社会服务收入、科研经费收入及募捐收入等。在美国,公立和私立高校经费来源途径大致相同,只是各种经费来源所占比例不同。
1.1 政府拨款
美国是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分权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因而教育财政投资实行分级筹措的模式。美国高等教育投资实行三级教育经费管理系统,以地方、州政府为主,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三级拨付和管理教育投资[1]。其中,联邦政府通过拨付科研经费及给大学生提供资助来支持高等教育发展,高等学校经费来源绝大部分来自于州政府的投入。
1.2 科学研究和专利收入
在美国,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以及一些大公司、企业会拨给大学一定的科研经费来支持大学的科研活动。大学利用这些经费搞基础研究,并且可以将研究成果转让。因此,努力争取科研经费成为美国大学的一大特点。
1.3 销售和服务收入
销售和服务收入是美国大学利用自身特有的科技、智力、设施及校产优势向社会各界提供服务和销售所获得的收入,包括教育活动收入、辅助商品收入和医院收入三大部分。销售和服务收入在美国高等学校经费中所占比例超过20%。同时大学向社会提供服务及销售一些教学软件、印刷品等,不仅可以增加学校收入,而且还可以使更多的人享受到大学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设施,从而提高当地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体现了大学服务于社会的功能。
1.4 捐赠收入
美国大学有悠久的接受社会各界捐赠的历史。先进的专业化管理及完善的募捐机制使美国高校在竞争激烈的募捐活动中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和源源不断的动力[2]。捐赠内容除现金外还包括增值证券、不动产所有权捐赠等多种形式。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为了鼓励捐赠,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另外,学校还通过为捐赠者设立荣誉称号以及命名捐赠即以捐赠者的名字来为学校、院系、奖学金命名,以鼓励社会各界向大学提供捐赠,例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就是以捐赠者的名字命名的。
美国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对于美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美国高校的这种融资体制也有一些负面效应。它可能造成高等学校商业化。在高等教育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各大高校都努力通过为经济发展服务来筹资教育经费,这不可避免地会加剧高等学校的商业化,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另外,企业也会从自己的经济利益出发来干预学校的科学研究,这直接影响了学术自由。
2 美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对我国的启示
目前,美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普及化阶段,而我国高等教育才刚刚进入大众化,美国高等教育的融资体制对于我国建立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筹资体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同时,由于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借鉴的同时必须和我国国情相结合,即建立以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投资体制。
2.1 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
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是一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集中体现,高等教育财政体制又取决于该国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背景[3]。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经费仍然主要来自于政府投入,而政府投入的不足造成了高等院校办学经费短缺。为了解决高等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首先,应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是世界各国衡量教育投入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而教育投入水平与经济发展速度又呈正相关[4]。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却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4.32%)。因此,解决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的关键在于加大政府投入。第二,制定相关法律,以立法的形式确保各级政府对高等学校的投入责任,保证教育经费及科研经费及时足额发放。第三,确立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功能。改变中央政府仅仅为少数高校提供经费的现状,通过转移支付和建立高等教育学生资助制度,来弥补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经费需求,以均衡教育资源,力求做到公平公正。
2.2 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校办企业
由于高等学校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单纯依靠政府拨款和学杂费收入难以满足经费需求。因此,高等学校面向市场,与企业界联合,多渠道筹措经费是增加收入的必然选择。作为政府,应该采取一些积极措施鼓励高等学校利用自身优势创收。如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对校办企业征收少量税收或免税;提供贷款援助,即对校办企业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同时,高等学校还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通过向社会提供服务来获取办学资金。比如高等学校可以通过开办医院、饭店、旅馆,提供场地出租来获取经费;开办培训班,招收想获得高等学历的社会成员在学校放假期间来校学习,并收取一定的费用;另外还可以发行一些书籍、光盘来增加收入。通过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增加高校办学经费,还可以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促进高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学校发展。
2.3 建立健全的高校募捐机制
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募捐收入占高校经费收入的比重大,公立高校捐赠收入要占到5%,私立高校要占到14%左右。而我国高等院校接受捐赠的比例较低,约为2%。因而,建立高校募捐体制对于增加高校经费具有重大意义。首先,高校要设立专门的筹资机构,制定一系列筹资计划和制度,使筹资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第二,成立校友会,充分利用校友资源。美国高校的捐赠收入大部分来自校友。我国大学应设立专门的校友组织,建立校友档案和跟踪服务制度,及时了解校友的发展状况,加强与校友的联系。第三,建立教育捐赠激励制度。学校对教育捐赠,可给予一定鼓励,如命名捐赠、颁发证书、大力宣传等,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对高等教育事业进行捐赠。
2.4 全面提高高校办学效益
我国高校目前一方面是经费短缺,而另一方面却又存在着教育资源的高浪费现象。高校重复建设,争上形象工程,专业重复设置,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室、实验室利用效率低等现象普遍存在。据世界银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高校的部分实验室、教室利用率仅为60%,另据国家教委统计,我国高校的仪器设备有20%处于闲置状态[4]。以上可以看出,解决我国高校经费短缺问题不仅要多方面筹资,同时还要提高高校资源的利用效率。首先,要合理配置教育经费,不搞重复建设,把经费更多的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上去。第二,改变高校办社会的状况。使高校服务社会化,精简学校行政机构,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第三,加强院系之间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在基本建设方面,避免分散投资,重复建设。这样可以提高高校财力、人力、物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1] 刘天佐.美国与日本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对我国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7,(15).
[2] 蒙有华,徐辉.美国高校教育捐赠制度探析[J].高教探索,2006,(7).
[3] 张安富,黄艾.美国多元化经费投资体制对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5,(7).
[4] 李经天.论主渠道和多渠道并进——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经费筹措问题探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Analysis of the Investment Struc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America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That of China
XU Chang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llege,Chongqing 400053,China)
The investment struc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America is featured by its diversity,in particular its various financing channels.Learning about the investment pattern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vestment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which mainly relies on national finance and is supplemented by funds raised from multiple channel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vestment struc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America,this essay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diverse investment system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merica;higher education;investment system
G467.2
A
1008-8032(2012)02-0013-02
2012-02-28
徐 昌(1984-),助教,主要从事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