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期望理论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

2012-04-01乔艳艳韦承燕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岗位职责师资队伍民办高校

乔艳艳,韦承燕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850)

期望理论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

乔艳艳,韦承燕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850)

阐述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针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期望理论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作用,提出正确处理个人努力与个人绩效、绩效与奖励、奖励与个人需要之间的关系,以“法治”代替人治等建议,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

期望理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启示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要补充,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民办高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的艰难历程,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与困境,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特别是对于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颇有建设性的研究。但是他们大多是从民办高校自身的管理规定、招聘制度以及政府方面的政策扶持等角度展开讨论,而将学术理论用于管理实践的研究似乎不多。本文拟在这方面进行尝试性的探索。

1 期望公式和期望模式

1964年,北美心理学家、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维克托·弗鲁姆在其著作《工作与激励》中提出了著名的激励理论——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此理论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考察人的努力行为与其所获得的最终奖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激励过程,并选择其中合适的行为来争取达到最终的奖酬目标,从而达到激励的目的。它的主要内容通过期望公式和期望模式体现出来。

1.1 期望公式

期望理论用公式表示就是:M=V*E。

在公式中,V(valence)表示目标的价值,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换个角度说,是个人对结果的偏爱程度。E(expectancy)是期望值,是个人根据过去经验判断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大小。

不难理解的是,个人对目标越是偏爱,而且认为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越大,就越会被激发出积极性去实现目标。这种调动个人积极性、激发个人内在潜力的强度,简称动机强度,也就是公式中的M(motivation)。

1.2 期望模式

简单地说,期望理论和期望公式的核心,就是“M”——动机强度。那么如何使动机强度(激发力量)达到最大值,使个人的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呢?针对这一问题,弗鲁姆提出了“期望模式”来阐释自己的看法,即:努力→绩效→组织奖励→个人需要。

在这个模式中,一共有四个要素。不难看出,想要达到激励的目的,四个要素即努力、绩效和奖励及需要之间的关系,需要全面兼顾。

第一,努力和绩效的关系。在期望理论中,努力与绩效的关系,涉及到目标实现的可能性问题,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期望值”。

人总是希望通过努力达到预期的目标,实现绩效。如果主观认为通过努力达到预期目标、实现绩效的可能性高,个人就会很有信心,内在动机就越强,也就会越努力;相反,若是认为基本没有可能实现目标,便会认为徒劳无功而不去努力。

第二,绩效与奖励的关系。人总是期望在达到预期成绩后,能够得到相应合理的奖励,如奖金、晋升、提级、表扬等。如果奖励合理且能兑现,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如果没有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时间一长,积极性就会消失。也就是说,个人积极性强度的高低,取决于奖励是否合理以及能否兑现。

第三,奖励和个人需要的关系。在期望理论中,奖励和个人需要的关系,涉及到奖励的内容,要适合各类人的不同需要,要考虑偏爱性。每个人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人生发展阶段,其需求的东西不同。有的人侧重于生理的需求,有的人侧重于安全的需求,有的人则侧重于爱与归属、受尊重或者个人价值实现的需求。所以,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奖励,有针对性地满足各种需要,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力,才能最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2 目前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2.1 民办高校概述

民办高校,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自主筹办的高等学校。从20世纪80年代初,原九嶷山学院(现为湖南九嶷山职业技术学院)创立算起,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已经走过了31个年头。目前,民办高校的业绩与社会认可度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它的崛起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革命性变革。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必要补充,在满足社会的多元化教育需求、更加高效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增加教育的投入,以及满足广泛的人才需求等方面,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更注重自身办学特色,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在践行自身办学理念与展现自身特色方面,教师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2.2 师资是民办高校的办学之基

教师是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需要过程,成长需要时间,而一支结构合理、稳定性强的师资队伍对民办高校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质量是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良好的教师队伍是支撑学校的脊梁,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实施优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教师,不能成为学校;没有优秀教师,不会有好的教学质量。教师是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教学和科研的主体,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民办高校的生存和发展。

2.3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所面临的现状

值得注意的是,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体制上的差异显而易见。公办高校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建设,其岗位职责和考核体系已比较健全和完善,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较高;民办高校是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兴起的,相对于公办高校来说,可以说还处于幼儿期,在岗位职责的完善、人员的稳定以及考核体系的细化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民办高校在人事组织和教学管理工作上的困境,特别是在师资建设方面尤为突出。

此外,民办高校的师资结构特质及教师的普遍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整体师资力量。民办高校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方面,往往借鉴于企业的管理模式,与高等教育的规律有所差异,这使得教师缺乏主人翁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民办高校以高薪吸引教师,追求高工资就成为部分教师到民办高校工作的内在动机和目的,而对学校的认同意识则显得薄弱。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投入的不断增加,公办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力度的加大,民办高校的这种“高薪”优势也在逐渐削弱。另外,民办高校的教师与校方劳动关系的确立是通过签署劳动合同,不存在事业单位的“编制”,因此,民办高校的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普遍不如公办高校强。

3 期望理论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作用

中国民办高校自成立已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社会各界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程度的肯定并寄予厚望。为更好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加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举足轻重。将维克托·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用于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可以提升教师的归属感和责任心。

期望理论、公式和模式对于调动民办高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具有理论上的指导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正确处理个人努力和个人绩效的关系

上面已经提到,要使教师的动机强度(激发力量)达到最大值,首先要正确处理努力和个人绩效的关系。正确处理这二者的关系,归根到底是要个人主观上认为实现目标的概率高。而要实现高概率,就需要明确岗位职责和明晰考核体系。

第一,明确岗位职责。明确岗位职责可以规范行为操作,这是绩效考核的依据,也是个人工作过程中瞄准的“终点线”。岗位职责应根据不同的岗位来确定,应当因机构不同,因岗位而异。民办高校机构设置与公办高校大同小异,其独有机构的岗位职责也需要明确。有了明确的岗位职责,可以避免因职务交叉而发生工作扯皮的现象,可以避免“漏做”和“错做”,教职工们可以在明确的框架内合理安排时间,集中精力作好工作,进而在绩效考核时,因圆满完成任务而得到合理的奖励,从而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第二,明晰考核体系。参照不同的岗位性质和岗位职责,考核体系具体可分为多种考核体系。每种考核体系根据具体工作内容再细分为几个模块,然后各模块再加以量化。通过考核的分值、级别,以奖罚来兑现考核,以调动教师职工积极性。

3.2 正确处理绩效与奖励的关系

明确了岗位职责和考核体系之后,还需要把考核体系切实落到实处,这样才能调动教职工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职工们在拿到相应奖励或报酬后,就会有积极性去认真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

3.3 正确处理奖励与个人需要的关系

人们希望所获得的奖励能满足个人的需求。比如,对于党政工作人员来说,他们需要的是行政级别的提升等,以获得发展空间,来实现他们的个人价值。而对于专任教师来说,他们更在意的是说课比赛、课件大赛等方面的荣誉或奖励。

民办高校里面也有在科研方面成绩比较突出的教师。做科研是个很辛苦的工作,“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科研工作出成果慢,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部分人员更加需要的是:学校对科研工作量与教学工作量的核算;对配套科研经费的投入;对公开发表论文的版面费支持等等。在他们眼中,这些数字更加贴近实际,更有激励性。

综上所述,奖励要满足个人需要,应当因人而异、因岗位而异,以求达到最大激励效果。

3.4 依法治校,以“法治”代替人治

民办高校的历史不长,家族式经营模式在个别民办高校有所表现。诚然,这种模式有它的优点,如资产安全性、办学理念的延续性等。但另一方面其弊端也很明显,主要就是学校权力高度集中,容易形成家长式作风。这对于激励教职工积极性是很不利的。因此,应当强调依法治校,健全规章制度,以“法治”代替人治,一切按规章制度办事,将管理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以更好地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激励其发挥主观能动性。

4 结语

民办高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是关键。在这项系统工程中,以期望理论为指导,全面兼顾教师个人的绩效、奖励以及需求等要素,使之形成具有互动性的、循环往复的激励效应,配合柔性管理的方式,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单位认同感,从而收到良好成效。

[1] 周运来.高校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J].湖南社会科学,2009,(5):177-179.

[2] 苏科.高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策略分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7):66-67.

[3] 余佳华.高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8):191-192.

[4] 荣震.高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问题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0):18-19.

[5] 杨大光.基于期望理论的高校辅导员激励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0,(8):53-54.

[6] 林杏花.基于双因素理论的高职教师激励机制问题研究[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1-42.

[7] 赵明.论人力资源管理的柔性化:柔性管理模式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36-37.

[8] 盛运华,赵宏中.绩效管理作用及绩效考核体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2).

[9] 张胜.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设计探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10]陈敏,马东晓,易树平,等.基于工作分析的绩效考核体系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5).

[11]王涛,徐绪卿.民办高校家庭式管理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09,(8):55-56.

Enlightenment of the Expectancy Theory for Faculty Construction in Private Colleges

QIAO Yan-yan,WEI Cheng-yan
(Guang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Guangzhou Guangdong 510850,China)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faculty construction in private colleges,this essay expound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expectancy theory and analyzes its guidance on the faculty construction.In detail,this essay suggests appropriately handl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dividual endeavors and individual performance,performance and rewards,rewards and individual needs as well as proposing that the private colleges be governed by the rule of law rather than by the rule of man,to enhance the teachers'initiative and sense of belonging.

expectancy theory;private colleges;faculty construction;enlightenment

G645.12

A

1008-8032(2012)02-0010-03

2012-03-11

乔艳艳(1982-),教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教育科研管理及高等教育的研究。

猜你喜欢

岗位职责师资队伍民办高校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人民银行基层支行岗位职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论收银员的岗位职责及提高方法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河南省本科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研究
高职机械类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