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千年民族血脉与文化自觉自信
——2012年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2-03-31李春龙

关键词:西北大学黄帝中华文化

李春龙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69)

五千年民族血脉与文化自觉自信
——2012年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李春龙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69)

2012年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对黄帝文化的内涵及其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作用给予了解答。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黄帝文化的内涵主要是文明创造,黄帝崇拜体现了人文的、理性的特征;在肯定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祭陵可以振奋民族精神;承认文化自觉是文化强国的巨大动力和核心理念,文化自觉要建立在人的自觉的基础上,德性自觉与理性思潮才能推动文明进程等。

中华民族;黄帝;文化自觉;精神家园

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大学承办的“传承黄帝文化精神激扬文化兴国正声”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4月1日至3日在西安隆重举行。全国各地的七十余名专家学者就黄帝与黄帝文化、文化自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问题进行了研讨。这次研讨会是在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后召开的,有助于我们站在文化自觉自信的角度更深入地研究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问题。本次研讨会是陕西省“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活动”的组成部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文化与黄帝文化

黄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它产生于中华文明起源时期,后来连绵不绝,广泛而深远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历史进程。认清黄帝文化的内涵和特征,无疑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推进民族文化自觉。

张岂之教授对文化进行了新界说。他认为,《决定》从中华文化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提炼出关于“文化”的界说,即民族的血脉,肯定了中华文化连绵不断,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起源是在炎黄时代。西方人类学研究认为,“文化是一种文明所造成的生活方式”,将文明与文化联系起来,是有道理的;但是这个界说没有直接阐述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生衍发展的联系,未能揭示中华文化的特质。

黄帝文化是五千年民族血脉的起点,是中国传统文化主线之一。研讨会着重讨论了黄帝文化的内涵、特征等。祭祀黄帝陵是黄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岂之教授认为,我们今天祭黄帝陵,不是把黄帝当成神灵,而是在肃穆的氛围中,追思中华民族先辈们如何克服艰难险阻、创造文明、造福子孙,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振奋民族精神,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杨东晨研究员认为,广义的黄帝文化是指黄帝以后五千年来的中华文化(物质、精神、制度文化总和),是由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创造的,也是对黄帝本源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宝鸡文理学院高强教授提出了“中义”的黄帝文化概念,包括历代对黄帝的祭祀、研究等。

西北大学张茂泽教授认为,黄帝文化的内涵主要是文明创造,包括重视农业生产、创建统一天下的社会政治制度等内容,而黄帝崇拜体现了古代中国精神家园建设人文的、理性的特征。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何炳武研究员认为,黄帝时代开创的物质文明以农耕为核心。广州大学吴小强教授认为,和平与正义、仁义爱民、创造创新,发展融合是黄帝文化精神的鲜明特征。杨东晨研究员认为,黄帝本源文化的精神最为重要的是开拓创新、族团凝聚2种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志琴研究员认为,兼容与综合是龙文化的主体精神,也是中华文化的元色。

二、传统文化与文化自觉

中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教授较早提出了文化自觉概念。他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和形成过程,在生活各方面所起的作用,也就是它的意义和所受其他文化的影响及发展的方向”。达到文化自觉高度的人,认识和处理不同文化的关系,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使文化自觉上升到国策高度。文化自觉问题也成为研讨会的热点。

关于文化自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张岂之教授认为,文化自觉是文化强国的巨大动力和核心理念。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鲁谆教授认为,文化自觉对创造出现代的中华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扩大它的感召力有重大意义。李鹏飞、张茂泽教授认为,文化自觉有认识论价值,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有指导意义,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俊义教授、陕西省政协原副主席陆栋教授认为,文化自觉论可以推动学术界从学理上对文化自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副主编卫玲认为,企业如果有文化自觉,就应积极承担经济、法规、伦理、自愿性慈善责任。台湾文化大学曾春海教授认为,中国文化中的休闲文化可以以道家的生命情调为代表,对忧郁症疾病者有疗效作用。

关于文化自觉的内容,张岂之教授认为,《决定》中“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包含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创造新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陕西师范大学刘学智教授认为,在历史上儒释道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西北大学龚杰教授强调,秦代制度文化是中国制度文化的先例、范例和通例。河北经贸大学武占江教授认为,儒家化的法律把儒家文化深深嵌入中国人心中。杭州师范大学范立舟教授提出,宋元白莲教由出世向入世转变,以图改造社会秩序。西北大学刘文瑞教授认为,汉以后的历代王朝在统治思想上继承的则是西周礼治,周礼是制度文化的源头。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吴光研究员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本、以德为体,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实事求是、经世致用,其核心理念是“仁”道。苏州科技学院陈建明教授认为,天道理念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张茂泽教授认为,黄帝崇拜是人文精神、理性精神的弘扬。台湾辅仁大学潘小慧教授认为,儒家含有浓厚的宗教情操,奠基于人本性的哲学智慧。中国社会科学院魏道儒研究员认为,以人为本是中华民族精神最显著的特征。清华大学彭林教授认为,祭祀是自我反省、自我提升,是示范于全社会的特殊仪式。山东大学傅有德教授认为,中国历史上个体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和不同宗教之间的兼容或合流是相互联系的。

文化自觉要建立在人的自觉的基础上,而道德自觉是人的自觉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北政法大学赵馥洁教授认为,道德自觉是文化自觉的灵魂,实现文化自觉首先要实现道德自觉。西北大学刘宝才教授认为,有情感才有道德,情感是道德的心理基础。道德必须尊重人的情感,要培养人的情感,当循人的情感而为。台湾济慈大学林安梧教授注意到儒道佛三教体现的中华文化的王道主义。澳门大学邓国光教授认为,道德自觉是先秦学术的根本气脉,德性自觉与理性思潮才能推动文明进程。

三、文化继承与创新

什么是文化的力量?张岂之教授认为,文化的力量在于使民族精神得以传承、凝聚、提升、发展,永不衰竭。研讨会对文化继承与创新做了充分揭示,在若干问题认识上有所突破。

张岂之教授近年来多次强调会通之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的精神源泉。清华大学方朝晖教授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实现从现代化范式到文明范式的重要转轨,文明范式应是中华民族拿出广阔的胸襟和恢弘的气度以实现古今中西之间创造性的融合。暨南大学陈才俊教授认为,大学理念应以中西文化会通为办学宗旨,以培养融会古今、会通中西的新式人才为目的,把培养学生在学习和学术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之本。香港学术交流部邹重华博士强调,大学应该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北京师范大学瞿林东教授认为,史学工作者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中国史学才可能有更辉煌的未来。北京大学龚鹏程教授强调,在当今社会中重建礼乐文化、重振乐教具有积极意义。

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必须处理好中外文化的关系。张岂之教授说得好,“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会推动对外国优秀文化的研究;没有比较,就不能提炼出特点,文化自觉难以牢固地树立。对外国优秀文化了解得越深,对本国文化会更加珍惜,在借鉴和研究上会更有深度,在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将文化精华与糟粕的剥离上更加科学化。”中国艺术研究院任大援教授认为,在晚明“天学”刺激下,明末清初士人从不同角度对儒家命运进行思考,对研究中西文化思想交往有借鉴意义。山东财经大学王继训教授认为,佛教中国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历史借鉴作用。

关于理想的中华文化形态,学者进行了设计。清华大学卢风教授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必由之路,受限制的市场经济与民主法治以及萃取于儒道释三家的生态文化将构成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西北大学谢阳举教授认为,一个理想的未来社会仅有自由是不够的,还需要自由和自然相互协调,文化要从自然中不断汲取活水源头。中国政法大学郭继承教授认为,正确制定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目标是实现文化强国的关键。

东吴大学刘源俊教授强调,发展科学与民主必须以中华固有文化的底蕴为基础。他很重视儒家文化底蕴。比如,孔子是极为理性的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无征不信”一句话就道破了实证精神;孔子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4句话,其实是现代科学态度的极佳诠释;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更提示了学问的人文本质。

瞿林东教授认为,史学是文化的重要部分,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西北大学方光华教授阐发了侯外庐对中国思想出路的认识:发展民主;提倡科学的自然研究和理性精神;发展现代法权观念使人能独立起来。

理论的创造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部分。西安交通大学张再林教授提出,再造“太极图”,重构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体系的设想,发人深思。

(本文的写作受到张茂泽教授的指导,作者在此表示感谢。)

National blood over 5000 years and cultural self-consciousness and self-confidence—summary on Emperor Huang acdemic seminar in 2012

LI Chun-long
(Institute of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710069,Shaanxi,China)

The conference on Emperor Huang in 2012 answered the connotation and showed the role in the modern Chinese culture.At the meeting,experts believed that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culture of Emperor Huang lie in the creation of civilizaton and the worship of Emperor Huang is characterized by humanity and rationality.They also held that on the basis of cultural identity,offering sacrifices to ancestors can vitalize national spirit.Meanwhile,they acknowledged that cultural self-consciousness serves as a huge drive and the core concept,and only when cultural self-consciousness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human self-consciousness,can moral self-consciousness and reasonable thought promote the advancement of civilization.

the Chinese nation;Emperor Huang;cultural self-consciousness;spiritual homeland

K203

A

1671-6248(2012)02-0021-03

2012-04-15

李春龙(1987-),男,山东菏泽人,历史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西北大学黄帝中华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清华简”又爆“猛料”蚩尤竟是黄帝之子
论中医文化的守正与创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帝内针为例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The Analysis of The Bluest Ey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ntz Fanon’s Post-colonialism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我们》、《疑惑》
涿鹿黄帝泉(外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