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敬仰的人迎胡聿贤院士九十寿辰有感*

2012-03-31闫秀杰

地震科学进展 2012年9期
关键词:胡先生二老办公室

闫秀杰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我敬仰的人迎胡聿贤院士九十寿辰有感*

闫秀杰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1991年7月,我从地震学校毕业,经彭克中老师推荐,来到我国地震工程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胡聿贤院士办公室工作,有幸得到了胡聿贤院士和夫人戴月棣先生的教育和培养,使我终生受益。后来,由于我的工作变动,离开了先生的办公室,但先生依然非常关心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每次见面,先生都会十分详细地询问我的工作情况,鼓励我坚持学习,努力工作。在喜迎胡聿贤院士和戴月棣先生九十寿辰之际,回想和先生在一起相处的时光,敬仰之情油然而起,先生工作和生活的场景历历在目。藉此,将对二老的敬仰之情落于纸际,激励自己努力工作,珍惜时间,热爱生活。

1 忘我工作,求知不倦

刚到先生办公室工作的时候,先生已年近七旬,但在大家眼里,他依然是一位体力充沛、学思敏捷的中年人。他早晨准时上班,中午从不休息,下午仍然保持旺盛的工作精力,有时直到戴先生从家里打来电话,提醒他该吃晚饭了,他才开始收拾桌上的材料,并将晚上继续工作需要的材料装进公文包,匆匆离开办公室。

先生的脚步总是匆匆的,在他身边,你总觉得做事效率可以更高些;先生的语速也较常人快,跟他交流,你会时刻提醒自己再专注些;先生的精力非常旺盛,在紧张的差旅途中,年轻人感觉疲倦的时候,他还能在飞机场、火车站这些人声嘈杂的地方,孜孜不倦地工作,你会暗自叮嘱自己一定要再努力些。

整个研究室的人无不折服先生对工作的高度投入和饱满的精力。我想他是把科学研究当作乐趣,把对学生的培养当作使命,才能长此以往,乐此不疲!

先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尤其关注,凡是能用来扩展和深入研究领域或提高工作效率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他都有意识地加以掌握和利用。除了将获得的相关前沿信息提供给学生们参考外,他还会专门派学生去大学、企业,甚至是国外去学习新技能,然后在课题组或者感兴趣的学生范围内普及,以带动学科的发展。个人计算机在我国刚刚开始普及的时候,先生已经七十多岁,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先生开始学习在电脑上撰写论文、发送电子邮件,他利用很短的时间就掌握了制作PPT、软件绘图等功能,真让人钦佩!如果在使用电脑过程中遇到问题,他会立即请教精通计算机的学生,决不含糊!

先生八十多岁还一直坚持上班,他一到办公室就埋头处理各类信件和评审材料,然后阅读科技文献、修改论文,有时他会亲自去找学生了解论文进展情况,有时则与课题组人员交流课题阶段进展。

后来随着先生年事增高,来科研楼办公的次数少了,但他每次来到办公室,都舍不得离开,他愿意更多地了解学生们的工作情况和学科进展情况。办公室的一桌、一椅、一摞摞专业书籍和资料,以及门口不时走动的年轻人们似乎使他回到过去,回到曾经忘我工作、热情演讲、激情辩论的一幕幕场景。他不止一次地对我们说,“年轻真好,要是我还能像你们这样年轻,一定还能做很多工作”。

2 思辨启智,精心育人

先生一直坚持和他的学生在一起办公,20平方米的办公室除了先生的办公桌外,还安排了三个学生座位。他的办公室就是一座营盘,学成的搬走了,入门的紧跟着进来。先生非常注重专业之间的融合与渗透,他的学生们入学时所学专业各不相同,他总会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向他们推荐其他相关领域的经典专业书籍和期刊,使学生们扩充专业知识面,了解更多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待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后再进一步交流。

先生的办公室里一直有着浓郁的学术氛围,他鼓励学生们开诚布公地发表见解,启发他们深入地探讨学术问题。他的办公桌旁有一个小黑板、一盒各色粉笔和一个板擦,这是他和学生们探讨问题的重要工具。学生们经常围着先生讨论问题,土木建筑、结构工程、工程地震、工程抗震、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计算机软件等学科的前沿进展以及学生们论文中的关键问题都是他们讨论的话题。讨论刚开始,先生背对办公桌、面向学生,学生们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有条不紊地阐述各自观点。到讨论环节,大家纷纷站立起来,各个跃跃欲试、声音响亮、语速加快。于是小黑板开始上场,大家围着它,在上面又写又画,不争论个明白不罢休。有时先生会适时中断讨论,给大家布置作业,约定下次继续讨论。就一个学术问题开展几次集中讨论,是常有的事。正是这些由浅及深、由点及面的讨论,使大家对问题形成更深刻的认识,理清了开展下一步研究工作的思路和程序。也正是这些畅所欲言、旁征博引的讨论,摩擦出许多智慧的火花,让学生们的科研之路越走越稳、越走越宽。

3 快乐运动,和谐生活

戴先生七十岁从图书馆正式退休后,将全部精力放在对胡先生事业的支持和丰富的退休生活上。她精心照顾胡先生的饮食起居,坚持上老年大学,布置舒适温馨的家庭环境,使二老的家充满生机和情趣。

胡先生来单位上班,戴先生在家里操持家务,学生们劝她请保姆代劳,她说自己干很好。学生们去家里拜访胡先生,戴先生总会端来精致的小吃和一杯香浓的咖啡。胡先生做事节奏偏快,戴先生总是尽量配合。

先生的家总是整洁温馨,生机盎然。冰箱、写字台、茶几上以及屋角摆设了典雅的绢花,客厅、书房、阳台种植了各类花草。二十多年前书房角落里的那盆挺拔的龟背竹,现已郁郁葱葱,蜿蜒伸展,大有独木成林的气势,这是对主人持之以恒、精心呵护的最好报答。一个初夏的午后,戴先生来研究所办事,说话间,我闻到一股幽幽的清香飘来,这才发现先生的胸前别了两朵白色小花,我和同事争相凑过去闻,先生说家里的茉莉花开了。第二天,戴先生特地送来一小把刚刚摘下的茉莉花,我惊喜地从座位上跳起来,欣赏着分享着这些略带湿气、洁白油润的小花朵。屏住气,凑近它,一股股沁人心脾的香气浸入心底,让人感觉生活是那么美好。

住在研究所的时候,早晨出去跑步,总能遇到二老从紫竹院公园跑步归来,一身运动装、一副羽毛球拍,稳健有力的步伐,春夏秋冬从不间断,直到二老八十多岁。后来,羽毛球拍渐渐退役了,换成先生手里夹着的一本书,二老晨练的脚步仍然那么坚实。现在,二老晨练的装备又多了一把简易折叠椅,晨练路上胡先生一手夹书,一手由戴先生牵着;戴先生一手牵着胡先生,一手持折叠椅。二老慢步走到公园,戴先生将胡先生安顿到大树下的座椅上,然后在附近做操、打太极拳,胡先生时而聚精会神地看书,时而闭目养神。每当在紫竹院公园晨练人群中看到二老的身影,都会从心底里叹服二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相濡以沫的情感。

4 严于律己,宽厚待人

二老从不为琐事与人计较,他们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宽厚地对待他人。

先生下班后或外出开会期间,办公室若收到重要材料需要先生及时处理,我会先往先生家里打电话,以便确认家里有人后再将材料送到先生家里。接电话的不论是胡先生还是戴先生,都尽可能不让我跑腿。于是,我们约定在家属区和办公区的小铁门处接头。而每次我按约定的时间赶到时,先生早已等在那里,还不住地提醒我别跑太快,注意安全。

刚开始做兼职财务工作的时候,有一次,因对同事不理解报账要求,我在办公室抱怨了几句。胡先生听到后,对我进行了批评教育,告诉我一定要尊重别人,没有一个人能够精通所有的事情,要多理解别人,注意学习别人的长处。先生自己也是这么做的,他从来不以自己的学术地位而给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觉,对待研究室的同事、学生、后勤服务人员,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他都一样和蔼地对待。每当回忆在工力所的岁月时,他还总是深情地说当时都是刘恢先所长带着他开展工作。这么谦逊、智慧的长者,怎能不让人敬佩!

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先生和我的一次谈话。因为单位机构调整,他可以推荐一个岗位人选,我和另外一名同事符合岗位工作条件。他说考虑再三,决定推荐另一名同事,原因是那位同事年纪较大,家里也比较困难,希望我能够理解。我非常感激先生的信任,是他的坦诚让我有机会体会一个为别人着想的人是多么值得人敬仰。同时也佩服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注意尽可能多地了解周围同事的困难,并想办法帮助解决。每次,单位组织献爱心活动,无论是捐款,还是捐物,先生捐的总是最多。他的心里充满着仁爱。

为培养我的科研工作能力,先生为我创造了不少学习、锻炼的机会,还时常用周锡元老师和彭克中老师刻苦钻研的事例激励我。但我还是由于能力不足、毅力不够当了科研工作队伍的逃兵。刚开始,我时常为此感到惭愧,先生安慰我说不管在什么岗位,只要踏踏实实工作,和同事友好相处,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好。

在先生身边工作、学习的经历,以及和先生相处的点点滴滴,让我学到如何做人,为我以后做事打下了基础。

(作者电子信箱,闫秀杰:yanxiujie@cea-igp.ac.cn)

P316,I251;

E;

10.3969/j.issn.0235-4975.2012.09.008

2012-08-01。

猜你喜欢

胡先生二老办公室
办公室减肥日常
办公室迷惑日常
办公室搞笑日常
郑性二老阁:尽得南雷烬余,规模仅次天一
胡先生
胡先生
李鼎、张灿玾二老新春贺词手书
花呗明明已还清,芝麻信用却变差?
《二老堂诗话》版本源流考论
香山二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