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治中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肝病学术思想
2012-03-31李景华蔡丽威指导董治中
李景华,蔡丽威,李 想,指导:董治中
(松原市中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0)
董治中主任医师系吉林省名老中医,从医近70年,娴熟经典,善用经方,现就董老治疗慢性肝病的学术思想,介绍如下。
1 娴熟经典,指导临床
董老在治疗慢性肝病时,始终遵循“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一原则,并努力实践之。他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董老受《内经》思想之启发,结合五行理论,发挥了《金匮要略》未雨绸缪思想,他说未病先防就是要根据节令、体质,调整身体状况,不使其发病,是最理想的,是上工。如肝脏已病,就要考虑肝木克脾土,土为木之子,最容易影响脾的运化功能,所以要及早应用健脾益气,防止传变的药物,是治肝实脾思想的具体体现。
2 疏肝健脾,善用逍遥
董老在治疗慢性肝病时,最喜爱用的一首方,是逍遥散,董老以逍遥散加减治疗慢性肝病,取得了较好疗效。董老认为,逍遥散看似平常,药味少,也不贵,但使用起来管用,方中柴胡、薄荷、生姜蕴涵疏肝理气之意;当归、白芍寓意四物汤之意,养血活血;白术、茯苓寓意四君子汤之意,健脾益气;甘草调和气血阴阳,有佐使之意。全方组合起到疏肝和血,健脾益气的作用。如果有肝火,可加牡丹皮、栀子,变为丹栀逍遥散;如果有胁下痞块,可加牡蛎、鳖甲,成为牡鳖逍遥散;如果有善太息等肝郁表现,加上玫瑰花、绿萼梅,变为绿玫逍遥散;如果病毒指数较高加板蓝根、虎杖,变为蓝虎逍遥散;如果面暗舌青,加桃仁、土鳖虫,变为桃鳖逍遥散。平淡之中更显神奇。
3 味少量轻,轻可祛实
董老治病用药以味少量轻著称,用药一般不超过10味,用量一般不超过15 g,但是临床上常可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董老认为,中医治病讲究君臣佐使,《内经》说,“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这是《内经》给出的大、中、小方剂药味的标准,反观现在的医生,开方动辄十四五位,甚至二三十味,还有的医生开完方,得需要用大铁锅熬,董老批评这样的医生是经典不熟,用药不精,仿佛药味越多越好,真可谓“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由于药味太多,方中的君臣佐使不明,甚至碰到反药和畏药。董老常说,金刚钻虽小,但是可以揽瓷器活;千斤顶不大,但可支撑起千斤重量,这是四两拨千斤的道理,临床医生切切为记。特别是患慢性肝病的病人,本来病程就长,用药一大堆,已经伤害了脾胃,这时更不适合用味数太多、药量太大的药物,如果更伤脾胃,反而对肝无益。药量虽轻,但是轻可祛实,发挥慢性的调理作用,使肝气得疏,脾胃得和,升降得运,气化正常,疾病得愈。
4 谨守病机,待体自复
董老认为,治疗慢性肝病就得有信心和耐力,不要着急,特别是年轻医生,三付五付治不好,就怀疑自己的思路是不是错了,这时应该谨守病机,只要病机准确,就不要害怕,我们治的很多病,其实不全是我们治好的,身体是一个具有自稳功能的有机体,具有较强的自我修复功能,比如说得了阑尾炎,大网膜就向炎症局部包裹,防止炎症扩散,这是自我修复能力。医生用药其实就是调动机体的修复功能,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这是医生的作用。
对于慢性肝病,主要掌握2个方面,一是结合现代医学检查,看其肝功变化,病毒的数量,转氨酶的高低,胆碱酯酶的变化,胆红素的变化,如果病毒含量较高,转氨酶较高,就要加大清热解毒、凉血活血药的应用,比如虎杖、垂盆草、茵陈、赤芍等;对于胆碱酯酶较低,转氨酶不甚高的,体质较差的,就要注意健脾理气,慢慢让他能吃东西,待脾气恢复后再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药物。
5 舒理气机,五果为助
慢性肝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得到了充分缓解,两胁发胀减轻,食欲增加,面色转润,有些病人可能以为已经好了,就停止治疗。有些人不注意饮食调节,容易造成复发。董老从中医角度,每每嘱咐病人,要做好善后调理,首先要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要不急不躁,不过喜不过悲,肝病的病人往往脾气暴躁,中医认为肝主怒,怒还伤肝,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教育病人要爱惜身体,调整情绪,做到恬淡虚无,美其服,任其食,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同时嘱托病人家属,要体谅病人,不要让病人生气,多担待一些。还让病人用玫瑰花、橘皮等代茶饮,通过以上措施,病人的情绪得到了缓解,逐渐恢复了健康。
对于水果类的应用,要根据肝病的不同时期,选用不同的水果,做到有一定针对性。比如慢性肝病时,虽然疾病有了一定好转,但是要注意类似“食复”的现象,开始时尽量少吃油脂太高的食物,免得疾病的复发。可以吃一些疏肝理气健脾的水果,如草莓、李子、苹果、葡萄、香蕉等。
综上,可以看出董老在治疗慢性肝病方面有章有法,规矩方圆自有主张,用药看似平淡无奇,实际往往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用药味数不多,好用经典方剂,处处体现仲师的治疗理想,也为后世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在治疗中善于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通过调理脾胃,以养正气来复,尽量少用攻伐太过的药物,使邪祛而正不伤[1]。
[1]梁卫勇.中医思维对辨证的要求[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