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方良种肉羊开发利用的思考
2012-03-31侯广田王建勋
石 刚,侯广田,王建勋,王 勇,郭 鹏
(1.新疆畜牧科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2.新疆乌苏市畜牧局,新疆 乌苏市 833000;3.新疆哈密长河集团长青农牧有限公司,新疆 哈密 839000)
新疆地方良种肉羊开发利用的思考
石 刚1,侯广田1,王建勋1,王 勇2,郭 鹏3
(1.新疆畜牧科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2.新疆乌苏市畜牧局,新疆 乌苏市 833000;3.新疆哈密长河集团长青农牧有限公司,新疆 哈密 839000)
根据对新疆肉羊养殖业现状的调研以及多年的研究,指出了新疆本地肉羊品种及产业化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在牧区局部保种多元选育、农区大力开展杂交改良的新疆地方良种肉羊开发利用的思路和建议。
新疆;肉羊;开发利用
1 新疆肉羊养殖业现状
新疆是一个畜牧大省,也是一个羊肉生产大省。2008年底羊存栏3 025.70万只[1],占家畜总存栏量约82%;其中绵羊存栏2 571.85万只,占羊存栏量的 85%;除去约 700万只的细毛羊,肉羊存栏量约1 871.85占绵羊存栏量的72.78%。2008年,全疆牲畜出栏3 388.09万头(只)[1],其中羊2 842.30只,占总出栏量的83.89%;在所生产的45.40万t的羊肉中[1],地方肉羊仍是羊肉生产的主体品种。
新疆绵羊遗传资源十分丰富,居全国之首。根据最新的家畜遗传资源调查结果,新疆绵羊地方品种已由原来的10个[2]增加到22个(部分待批准)。这些地方肉羊品种均具有耐寒、抗病性强、适应性广,耐粗饲、善行走、放牧性好,囤积脂肪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繁殖力低、季节性集中产羔、胴体含脂率高等缺陷,导致缺乏市场竞争力、养殖生产效益低,直接影响到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及其发展前景。如何开发利用好这一珍贵的遗传资源,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已经摆在了新疆肉羊产业发展议事日程的首位,亟待讨论商榷,提出合理利用方案。
2 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繁殖力低,经济效益低
繁殖力低是几乎所有地方绵羊品种存在的严重缺陷,也是限制其舍饲养殖的第一瓶颈问题。相关资料和调研结果表明[3],以阿勒泰羊、巴什拜羊、哈萨克羊为代表的新疆的地方肉羊品种的产羔率为100%~ 110%,较引进的国外良种肉羊(萨福克、陶赛特)的约低50%~60%;加之饲养管理粗放、饲养设施简陋,羔羊繁殖成活率也只有80%~90%。因此,对于以繁育出售羔羊为收入主体来源的本地肉羊养殖户而言,养一只母羊的年收入不到一只羔羊的价值(500~700元/只),即便是在目前羊肉价格攀升、羔羊销售价格大幅提高的情况下,牧民一年的收入也只能达到维持水平,生活质量无法得到改善提高。显然,如此的低繁殖率和经济收益,不仅影响到上游养殖户养羊积极性,使工厂化舍饲养羊业是入不敷出,而且影响到下游羊肉加工企业的羊源供给与全年均衡生产以及研发新产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新疆肉羊产业化发展首先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
2.2 胴体含脂率高,市场竞争力弱
胴体尾巴大、皮下脂肪厚是新疆地方肉羊品种的普遍特征。有关研究资料表明[4],4~5月龄育肥出栏的阿勒泰羔羊,尾脂重为2.52±0.53 kg约占胴体重的15.5%。依照目前的肉脂价格差(35~8元)计算,仅此一项其收入就减少68元/只。此外,新疆地方肉羊品种皮下脂肪厚(≥0.8mm)、肌间脂肪含量低、肌脂呈分层分布,不能用于高档羊肉生产[5]。随着社会物质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肪肉食品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消费者的要求,随之也就决定了多脂型本地肉羊品种受到排挤,难以进入高端市场,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下降。
2.3 保种与改良矛盾突出,开发力度不大
每一个地方品种的形成都是自然与人工长期选择的结果,都与其原产地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从而形成了其对产地独特气候的高度适应性。大脂尾及肥厚的皮下脂肪,作为动物机体的能量“贮备罐”和“防护层”对羊只抵御寒冷、安全越冬具有不可替代的生理意义;同时,也对“低标准时代”人们的生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遗传资源不可再生,保护地方优良品种毋庸置疑、责任重大。否则,急功近利盲目乱改,使这些宝贵的原始遗传资源毁于一旦。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只看到本地品种的优势而忽略了它的劣势,过多地强调了地方品种的保护重要性而忽视了杂交改良和产业化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在一些地方的同志看来,他们的那个地方品种(如阿勒泰羊、巴什拜羊等)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绝对不能改,甚或拒绝一切外来品种的进入。在新疆,引进国外良种肉羊改良当地低产肉羊的工作已经开展25年了,但在有些地方既没有良种肉羊繁育基地,杂交改良也停步不前,致使加工企业因羊源严重不足而处于“半年生产半年凉”的状态,更谈不上深加工和新产品研发,也使得当地农牧民养羊经济收入难以得到大幅度提高[3]。
3 开发利用途径
3.1 在牧区坚持本品种选育,做好遗传资源保护
动物遗传资源是我们先辈遗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其具有不可复制性,消失了的则无法找回来。坚持本品种选育、提纯复壮是本品保护最基本的工作。但品种保护不是整个品种保护,而是只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一定的数量规模的保护。比如,阿勒泰羊可选其原产地阿勒泰种羊场(齐干吉迭乡)为本品种保护地,以其繁育中心为主体进行本品种提纯复壮,保护规模(可繁母羊)以5 000~10 000只为宜。巴什拜羊、多浪羊和哈萨克羊等本地肉羊品种则分别依托裕民县的吉兰德牧场、麦盖提县种羊场及伊犁州当地的纯种繁育场,进行以提纯复壮为主要内容的本品种选育与遗传资源保护。
在本品种选育过程中,应注意生物多样性选择,以保持种质资源多样性,为将来单项开发和优良基因聚合,培育新品种奠定基础。切忌一刀切走极端!例如阿勒泰羊、巴什拜羊,既可考虑选育小尾型建立“瘦肉型”品系,开发优质绿色羊肉;也可选择被毛中含绒量高的群体建立高产绒品系,以绒代毛,开发羊绒产品,提高经济效益;甚或可建立白毛、厚皮类型及超大尾脂型等等,发展皮革及皮革加工、羊脂油化妆品生产。相信,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些潜在的遗传优势将会迸发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古老的绵羊品种将大放异彩。
3.2 在农区和农牧交错带,大力开展杂交改良与肉羊产业化生产
实践证明,新疆肉羊产业化重点在农区。农区和半农半牧区是发展肉羊产业的中心地带。在气候环境、饲草料资源、交通通讯和商业流通等方面,农区有着比牧区明显的优势;此外,农区养殖户的文化素质、商品经济意识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交通运输、信息交流,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也有着牧区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有试验资料表明,新疆本地肉羊低产羔率和“尾大不掉”自然缺陷均可通过与引进良种肉羊二元或三元经济杂交的途径得到弥补[5]。萨阿杂交一代母羊产羔率可提高到130%左右[6];4~5月龄育肥出栏羔羊胴体重可提高1.88 kg,尾脂占胴体的比重(2.80%)较纯种阿勒泰羊(15.75%)下降约13%,皮下脂肪厚、眼肌面积、肌间脂肪含量及胴体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必需氨基酸含量等质量指标均有明显提高[7]。
杂交羊和杂交羊肉深受消费者普遍青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调查,麦盖提活畜交易市场上,萨福克与多浪羊杂交羊的活重比纯种多浪羊高出1~2元/kg,而且“出手很快”;几乎在全疆零售市场,挂卖销售的羊肉售价35~40元/kg,而且必须去掉尾巴和臀部的脂肪,而加工企业生产的分割杂交羊肉则整箱销售,售价高达50~70元/kg却难以在柜台露面。
因此,在新疆广大的农区、半农半牧区和农牧交错带大力推广以萨福克、道赛特等引进良种肉羊为父本与本地肉羊为母本的二元或三元杂交模式[8],以及母羊营养调控、羔羊早期断奶与直线育肥的两年三产或一年两产高频繁育技术很有必要。对于提高本地肉羊品种的产肉性能和改善羊肉品质及经济价值,增加羊源和羊肉全年均衡生产,为市场提供优质肥羔肉,提高养殖户经济收入和促进肉羊产业化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主要年份牲畜饲养情况,新疆统计年鉴[M].2009,323-329.
[2]《新疆家畜家禽品种志》编写委员会.新疆家畜家禽品种志[M.]1988(第一版),5-53.
[3]刘艳丰,等.新疆肉羊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J].畜牧兽医杂志,2010,(1):53-55.
[4]侯广田,等.不同杂交组合与世代5月龄羔羊产肉性能测定分析[J].中国草食动物,2008,(3):33-36.
[5]郝耿,等.道塞特、萨福克与阿勒泰羊5月龄杂交公羔产肉性能研究[J].中国草食动物,2007,(6):27-29.
[6]侯广田,等.不同杂交组合与世代5月龄羔羊肉品质分析[J].草食家畜,2007,(3).
[7]郝耿,等.道塞特、萨福克与阿勒泰羊5月龄杂交公羔育肥效果对比试验[J].中国畜牧兽医,2007,(3):130-131.
[8]王勇等,新疆乌苏农区肉羊产业发展思路与实施构想[J].食家畜,2010,(2):12-14.
Abstruct:Based on recent survey ofmutton sheep industry and many years'investigation of the industry,the author pointed out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about indigenousmutton sheep breed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proposing extensive diverse breeding and limited breed conservation in pastoral areas,and crossbreeding in agricultural areas.
Consider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igenous M utton Sheep Breeds in Xinjiang
SHIGang1,HOU Guang-tian1,WANG Jian-xun1,WANG Yong2,GUO Peng3
(1.Xinjiang Acdemy of Animal Science,Urumqi830000,China; 2.Wusu Animal Husbandry Bureau,Wusu Xinjiang 833000,China; 3.Changqing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Co.,Ltd Hami Changhe Group,Hami839000,China)
Xinjiang;mutton sheep;development
S813
A
1003-6377(2012)04-0009-03
2012-08-20
石刚(1964-),男,畜牧师,长期从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