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启蒙辩证法》看资本主义个性自由
2012-03-31曾冰
曾 冰
(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科技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从《启蒙辩证法》看资本主义个性自由
曾 冰
(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科技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霍克海默、阿多诺在对理性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指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个人已经完全失去了个性,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系统和市场体系对人的操控。
理性主义;工具理性;个性自由;人类解放
一、工具理性下个性自由的丧失
工具理性只是理性的一部分,但在今天却主导了理性,人们对理性的片面化追求导致其不得不受制于程式化的工具理性。工具理性最大的危害在于使人们的思想程式化。思维本身被降低到一个机器系统的水准,思维只服从于一个精确的计划,思维成为了生产的一个固定的部分。人发明了机器,而发明机器的人又不得不适应更加精确的任务。人变得越来越像机器,人们的思维也越来越习惯于准确无误的程式化和标准化。霍克海默、阿多诺认为,人思维的程式化意味着人自我的丧失,自我的丧失本身就是自由的丧失。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思维的程式化使人失去了自由,人不得不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工作,不得不按照严密的组织管理工作,不得不按标准的程序生活。理性的工具化实际上就是政治的极权主义。
二、实现个性自由化的思考
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霍克海默、阿多诺以悲观的态度结束了对启蒙的分析。在论文化工业的部分中,霍克海默、阿多诺批判了现代资本主义文化,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大众文化堕落成了操纵大众意识、扼杀个性和自由的工具,从而成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极权主义的一种表现。[1]那么,人们该如何摆脱工具理性而实现个性的自由呢?
在《启蒙辩证法》中,霍克海默、阿多诺提到了主观理性和客观理性的关系问题。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理性是主观理性。主观理性以程序化的方式来测量目的,目的对它来说仅仅是主观上的意义,直接地服务于现存的秩序,它强调手段,实际上就成为一种工具理性。按照这样的主观理性的原则,目的本身是否有价值并不重要,以手段本身为目的的行动才是最重要的。客观理性以人的解放和自由为最高目标,对现实采取一种批判和超越的态度。客观理性关注事物自身的价值、目的本身的价值。霍克海默、阿多诺认为,主观理性是客观理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客观理性才是人的行为和事物的根本标准。在《启蒙辩证法》中,霍克海默、阿多诺阐述了主观理性的盛行和个人自由的丧失。个人自由的丧失来源于人对自然的无情操控,而人对自然的无情操控和占有最终附加在了人自身。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实现理性和自然的和解。当然,这种和解并不是回到原始状态,而是要我们承认自然,承认人的内在自然的神圣性和合理性,才能保证现代文明的发展。怎样才能和解呢,霍克海默、阿多诺承认,这是非常困难的。
三、个性自由思想评析
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霍克海默、阿多诺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个人已经完全失去了个性,个性的丧失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系统和市场体系对人的操控。在资本主义市场中,人完全被生存原则的理性所驱使,个性自由完全为资本主义市场效率逻辑所决定。特殊的利益被当作一切人的利益来兜售,社会的政治需要成了个人的需要和渴望,社会变得越来越合理,但是,“它的生产力破坏了人类的需要和能力的自由发展,它的和平是靠连绵不断的战争威胁来维持的,它的增长靠的是压制那些平息生存的斗争——个人的、民族的和国际的——的现实可能性”[2](P2)。社会对个人的统治范围越来越大,人们从政治生活到经济生活,从精神生活到日常生活,无一不在其掌控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资本主义社会垄断趋势不断加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在绝对优势的效率和不断增长的生活标准这双重基础上,依靠技术,而不是依靠恐怖来征服离心的社会力量”[3]。资本主义不是把劳动看作是生存的手段而是生存的目的。生产本身不是为了需要,而是为了取得操控市场的权力。在人的心目中,只有劳动,只有效率,只有财富的增加。所以,人要获得自由,就要成为有个性的人,就要摆脱生存斗争的观念,从工具理性中走出来。但是霍克海默、阿多诺在逻辑上悲观地结束了自己的论述。马克思也关注人的自由问题,但是与霍克海默、阿多诺不同,马克思把人的自由放在社会生产关系中来思考。对马克思而言,人的发展是不能脱离生产关系的。由此,马克思分析分工和分工中的协作问题,指出分工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总是同一定的社会条件相联系的。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和结果。生产力证明了社会的人通过劳动过程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劳动本身和技术的结合,而劳动和技术的结合又决定了劳动和社会的结合。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对个人而言,分工直接造成了个人的片面化发展。这种片面化实际上是个人职业的专门化。人的片面化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人开始从群体中分离,分离的个人又通过分工形成社会协作,与他人建立各种联系。随着分工的发展,产生了个人利益或单个的家庭利益与社会中相互交往的人们的共同利益的矛盾,在现实中,这只能导致私有制,即少数人掌握生产资料参与管理,对没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进行统治。随着劳动过程中协作和分工的发展,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逐步分离。从简单协作开始,资本家作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对工人进行支配,工人的自由意志丧失。工场手工业把生产分成若干道精细的工序,每个工人负责一部分,作为终身的职业。工人终身被束缚于一定的局部操作和一定的工具之上,变成局部劳动的自动工具。工人的发展不仅在脑力劳动上是片面的,在体力劳动上也是片面的。
[1](德)马克斯·霍克海默,特奥多·威·阿多诺.启蒙辩证法[M].洪佩郁,蔺月峰,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2](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张峰,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3]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B516.59
A
1673-1395(2012)01-0119-02
2011 11 20
曾冰(1983-),男,山东潍坊人,助教,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
霍克海默、阿多诺认为,工具理性盛行,使得人的解放变成了不可能的神话。或许他们看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个人遭受压迫,进而整个人类都在遭受压迫,一切自由都只是空谈,人们失去反思和批判的思维,社会只是合理的社会。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进步的,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分工的扩大,扩大的分工使得生产社会化过程加速。分工使人片面化,但是技术的发展也同时使得人在片面中不断前进。整个人类的力量在不断展现,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类的自由提高了,个人的自由也将会是发展的。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生产中看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这恰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人实现自由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