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式现状研究

2012-03-31

关键词:定价利率商业银行

徐 璐

(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式现状研究

徐 璐

(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定价成为决定资金这一稀缺资源配置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贷款定价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更是系于生存的衡量标准。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有三种定价模式:成本加成型、利率加点型和客户盈利性分析型,在我国有管制的浮动利率体系下并不能完全套用外国范式,针对国内商业银行现有的定价模式的不足,应进一步完善。

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利率

自我国国有银行逐渐向股份制银行转换后,商业银行逐渐向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公司制企业发展开来。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转变要求原有的政策效应最大化转为股东权益最大化。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来源,贷款利率的定价方式直接影响到银行的收益水平、资产质量以及市场占有率和客户结构。科学合理的贷款定价模式是决定商业银行未来能否稳定并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一、贷款定价含义及影响因素

贷款定价,简单来说就是对贷款价格的确定。贷款的价格一般被描述成贷款利率,是贷款收入的主要来源。现在来说贷款价格包含更多的内容,如其中包括一部分非资金交易性费用如承诺费,还有资金成本和风险补偿等内容。

贷款定价并不是一个简单过程,而是包含多方面因素。具体来说,影响贷款定价的因素主要有:银行的战略目标,不同的战略目标决定着贷款定价的方向;资金成本和业务费用,银行为获得贷款收入需要借入一部分存款作为负债并支付给存款人一定的利息之外,银行还负担的其他各种费用都应作为成本的一部分由贷款利息进行补偿;贷款违约风险和期限风险,在确定贷款价格时要区分风险类别以便获得相应的补偿;市场竞争和客户因素,作为盈利型的机构商业银行在保证自己的收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同时还要兼顾市场和客户需求。在贷款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的条件下,贷款定价需充分考虑到市场因素。

二、银行贷款定价模式分析

(一)现有定价模式概述

在利率市场化程度高的国外,很早就对利率定价进行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方法:成本加成型(或成本导向型)、基准利率加点型(或市场导向性)和客户盈利性分析模型(或客户导向型)。

成本加成型模式确定的贷款价格是由成本加上目标利润构成。具体来说,该贷款预定价格是筹措贷款的资金成本、贷款业务中发生的非资金性经营成本(费用)、用于补偿违约风险和期限风险的费用、贷款总额和目标利率收益的函数。基准利率加点模式是根据一个基准利率水平进行加点或系数调整。在国际上主要是将资信好的客户的短期贷款的最低利率作为基准利率,贷款根据违约风险和期限风险的情况进行调整[1]。客户盈利型分析模式,充分考虑到客户与银行的关系,通过全面分析银行与客户往来关系中的贷款收益、相关存款收益及中间业务收益,还有贷款的资金成本、经营及风险成本和税务成本,综合权衡两者寻找到合适的价格。

(二)定价模式的比较分析

由于三种模式选取的变量和方法有所不同,因此这几种模式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成本加成型模式是从成本、费用和风险分担的角度进行考虑,有利于实现成本补偿和控制。但这种定价模式过于“内向”,缺少考虑外部市场、客户及利率变化等因素,只适用于垄断地位或寡头地位的银行。基准利率加点模式的注意力集中于市场一般利率水平,侧重于表现市场的变化,与前者相比属于开放式的定价模式,但依旧缺乏对客户与银行关系的考虑。客户盈利型分析模式可以说改变了传统定价模式的理念,它侧重于分析银行与客户间的关系,整合两者来往的全部信息进行定价,充分体现了“客户至上”的经营服务理念[2],但这种模式也有缺点——缺少对市场竞争因素的考虑。

除了各自特点不同,采用这三种模式需要不同的基础条件。成本加成型模式的运用需要对银行内部的各类成本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分配,但是由于银行的产品种类复杂多样、业务繁多成本计算工作将是非常复杂的,这就要求银行内部必须建立设计良好的成本管理方法。而且该模式需要对贷款违约风险和其他风险进行估计,计算过程中涉及到违约率、违约损失率等数据,这要求银行必须具备健全完善的信用评级系统和贮备相关的人才;对利率加点型的定价模式,主要依赖于基准利率的选择[3];客户盈利型分析模式是以客户为导向的,定价方式采取差别式定价,所以采用这种模式进行定价就要求银行能够做到分别核算不同产品和客户的成本,对成本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国内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在利率管理上仍处于有管制的浮动利率体系阶段,没有完全市场化的自由利率体系。在贷款定价上,商业银行根据市场利率资金供给和贷款风险水平等因素在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基础上的一定浮动空间决定贷款价格。因此,贷款定价与贷款风险、银行追求预期利润、机会成本等存在不完全对称,不仅影响了银行追求效益最大化和经营风险的规避,同时也不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存在着诸多问题。

第一,缺乏历史数据支持。目前我国很多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模型,对风险的评估都是基于建立信息系统收集历史数据统计出预期损失的。但是很多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并不完善,缺乏软硬件支持,所以不能有力地支持贷款定价模型的实施。

第二,贷款风险成本的测量手段不完善。贷款风险的测度主要依靠对贷款客户的信用评级,目前的状况是市场缺乏信用评级中介机构,商业银行所采用的评级指标体系不够完善,还有就是信息的流通不畅也使得商业银行对风险成本的测量难度大、准确度低。

第三,成本分摊机制不完善。目前不少商业银行并未实现按产品核算成本和按账户核算成本,定价时对贷款的操作成本只能在全部成本与存贷款余额中平均分摊,由于银行产品种类的多元和不可替代性,平摊成本的方法不能体现不同产品和业务的真实成本,成本易被低估或高估。

三、建立完善贷款定价模式的策略

建立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体系就要综合考虑企业的违约风险和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以及货币市场资金供求和价格水平变化等因素,在吸取外国经验和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逐步地、科学地实施。

第一,建立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参照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方法建立信用风险评级体系,特别是科学合理的评级指标体系的建立,使商业银行能够科学地度量客户的贷款风险、量化体现贷款风险水平、从而支持贷款定价模型的实施。

第二,推行全面成本管理和提高财务会计管理水平。推行全面成本管理合理地将银行营运成本分摊到机构部门、产品及顾客,真实评价客户综合贡献和产品盈利能力,为完善贷款定价体系提供支持。

第三,建立完善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平台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科技还要重视人力的投入。因为贷款定价是需要大量的计算和数学模型的,并且需要丰富的风险管理知识和经验,要能深入研究产品的特性,测算适用于模型中的各项参数,并开发出高效的定价系统,计算违约损失率、分配经济资本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缺乏这种人才,这不仅使得国外商业银行的先进方法进行本土化变得困难,也导致了银行的信贷管理粗放,出现定量不足的问题。

[1]华卫国,刘鹤智,周亮.南京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定价研究[J].现代金融,2009(12).

[2]刘涛.精细化贷款定价体系研究[D].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2006.

[3]乔志强.中小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J].经济管理,2009(12).

F832.33

A

1673-1395(2012)05-0072-02

2012-03-06

徐璐(1986-),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

猜你喜欢

定价利率商业银行
本刊2020年36卷第12期版权页定价勘误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为何会有负利率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基于分层Copula的CDS定价研究
随机利率下变保费的复合二项模型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帮爸爸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