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陈式太极拳教学方法研究
2012-03-31姚彬彬安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安庆246000
姚彬彬 (安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安庆 246000)
高校体育教学中陈式太极拳教学方法研究
姚彬彬 (安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安庆 246000)
在高校体育的陈式太极拳教学中,采用激发学生兴趣、根据教学需要创造改编套路、因材施教、保持课堂活跃度、给学生及时纠错、注意动作细节的讲解、让学生将陈式太极拳融入生活、将教拳与教学生做人融合在一起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陈式太极拳,培养终生体育的观念和能力。
高校体育;陈式太极拳;教学方法
太极拳是深受国人喜爱的武术项目,是目前中国武术向世界传播最为广泛的拳种。陈式太极拳是各派太极拳的始源,几百年来世代沿袭,历久不衰,不断发展,在各式太极拳中独留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蹿蹦跳跃、松活弹抖的特色,并以其卓越的技击、健身和养生的作用,深受人们的喜爱[1]。陈式太极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他流派的太极拳(如杨式、吴式、武式、孙式),都是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的。陈式太极拳在动作上柔化刚发的技击特点保存较多,因此一直被认为不利于广泛推广。笔者常年在高校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所开设的陈式太极拳选项课,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通过讲述和套路示范等激发学生兴趣
在第1次课,花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讲述太极拳的起源、练习太极拳的好处等等,让学生对太极拳的起源、发展概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了解太极拳在锻炼身体方面的独到的作用。同时,做2个套路的示范给学生看:一个是课堂需要考试的套路;另外一个为完整的陈式太极拳的套路表演。通过高质量的演示,激起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
2 根据教学需要创造改编套路
陈式太极拳最适合向大众推广的无疑是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但该套路共74式(一说83式,说法不同,套路一样),因为公共体育课学时有限,肯定是学不完的,因此必须要改编。
2.1改编原则
改编主要依据以下几个原则:①不拘一格,招式之间不一定依原有套路的顺序;②原有套路中最基本、最能反映陈式太极拳特色的招式尽量保留,尽量选取几个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动作,以及尽量选取几个太极套路中与普通拳术套路比较接近的招式,让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同时,也能学到传统拳术套路中常用的动作;③套路的难易要适中,不能让学生觉得太简单学得无味,亦不能让学生觉得太难,失去学习的动力;④套路必须满足武术套路编排的基本原则,如套路尽量各个方位都能照顾到,套路打完后,应该能回到原地等;⑤保证有一定的观赏性:一个武术套路,应该让学生学会后在公共场合进行个人或集体表演,所以一定的观赏性是必要的。
2.2改编套路
依据以上的原则,创编了如下套路:
1)陈式太极拳精选18式(女生用) 第1式:预备式;第2式:太极起式;第3式:野马分鬃;第4式:踢二起;第5式:护心拳;第6式:旋风脚;第7式:玉女穿梭;第8式:云手;第9式:高探马;第10式:懒扎衣;第11式:抱头推山;第12式:六封四闭;第13式:单鞭;第14式:前招;第15式:后招;第16式:掩手肱拳;第17式:金刚捣碓;第18式:收式。
2)陈式太极拳精选二十四式(男生用) 第1式:预备式;第2式:太极起式;第3式:野马分鬃;第4式:踢二起;第5式:护心拳;第6式:旋风脚;第7式:玉女穿梭;第8式:懒扎衣;第9式:六封四闭;第10式:单鞭;第11式:白鹤亮翅;第12式:斜行;第13式:搂膝;第14式:拗步前招;第15式:闪通背;第16式:掩手肱拳;第17式:云手金刚捣碓;第18式:摆脚跌叉;第19式:金鸡独立;第20式:倒卷肱;第21式:转身双摆莲;第22式:当头炮;第23式:金刚捣碓;第24式:收式。
3 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根据男生女生身体特点的不同,分别教授不同的套路。在动作要求上,对男生动作难度要求相对较高,如要求高质量地完成一些跳跃类别的动作,要求打低架等;对女生在动作柔美度上要求高一些,动作难度可以相应降低。这样,保证男同学的体能能充分发挥出来,避免女同学因运动强度过大而难以适应。
4 保持课堂的活跃度
体育课堂上的大学生大多为18~21岁左右,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陈式太极拳对部分同学来说还是略显沉闷。因此,适时活跃课堂的气氛也是很重要的。在课堂上笔者常用的方法有:
1)做游戏 利用课堂前期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开心参与的同时,也做了热身运动。使学生能充分热身,顺利的进行柔韧性练习,从而保证能顺利地练习陈式太极拳的一些跳跃动作,也保证了身体不容易受伤。
2)做一些推手练习 推手作为太极拳中“听劲”的练习法门,在学生眼中却是娱乐的好机会。因为套路练习都是单人练习,推手作为一种两人对练的练习,增加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增加了大家练习陈式太极拳的兴趣。
3)给学生讲太极名家的故事 在学生练习累了休息的时间,会给学生讲一些太极前辈、名家的故事。不拘泥于只讲陈式太极拳前辈的故事,而是所有太极拳名家的故事都讲。所选取的故事或是传奇型的,或是励志型的。如讲民国时期的绝代高手、孙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的故事,告诉大家一个高手到底功夫可以高到什么程度;讲陈式太极拳前辈陈发科的故事,告诉大家陈发科的拳除了天份以外,还是靠苦练出来的,以陈发科的例子告诉大家“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的道理;讲齐公博“入门先站三年桩”的故事,告诉大家基本功的重要性,不只是练拳,做任何事情,把最基本的功夫做扎实了,最后才能取得比别人更高的成就。通过这些故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给学生讲了做人、练功的道理,同时也提升了大家练拳的积极性。
5 给学生及时纠错,注意动作细节的讲解
在教学中,不管学生是多是少,都做到给学生一一纠错。要求学生动作宁可学少一点,一定要把动作学习正确。因为一旦动作错误,以后很难纠正。告诉学生“会一百式错误的动作,不如会一式正确的动作”的道理。在教学中贯穿“宁缺勿滥”的原则,学会一式以后,再学下一式。把一个动作学准确了,打的到位了,学生才能更深的理解这个动作,从而做到一通百通。如果只是一味的赶教学进度,会让学生因跟不上进度而有挫败感,会让学生觉得“什么动作都打的不好看”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学生在学习陈式太极拳中常犯的错误有:
1)身法无法贯彻以腰为主宰的原则,身体乱晃。身法主要指腰带动躯干的运使方法。论拳法不能割裂开手眼步身,实为一体,其总的枢纽在腰身。拳论讲“力由脊发,步随身换”。“身”即为身法,身与腰密不可分,腰法实为身法。“腰为车轴,四肢为轮”。太极拳把自己比作是一个小宇宙,是转动的球体,而且一动无有不动。其动的主体是身法动,也就是腰法动,即以腰脊为中轴的转动,带动四肢绕轴动,做到源动于腰,旋腰转脊,自己就象是个飞转的球,对方的力沿切线飞出。“中正不偏,无过不及”。身法的运动中(除个别姿势外),都要保持腰脊与地面垂直,转动中不倾斜,防止腰故意摆动[2]。
2)身型不能按标准做到位。陈式太极拳的身型可以简单的总结如下:头要虚领、肩要松沉、肘要下垂、腕要塌活、腰要松塌、髋要松缩、膝要裹住、踝要灵活、腿要微屈、胸要内含。身型不到位,则动作不管怎么做都不标准,让人感觉总是差那么一点。很多同学总是问为什么感觉都按动作要求做了,可打的拳看起来就是不美,就是没有太极拳的感觉,身法和身型的不到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3)心里无法真正放松,动作紧张生硬。陈式太极拳讲究“松、静、自然”,只有心里真正的放松下来,动作才能与呼吸配合,最后“合乎理,合于道”。
6 让学生将陈式太极拳融入到生活中去
由于很多影视作品、武侠小说的渲染,很多学生觉得陈式太极拳很玄、很神秘、很深奥,觉得自己肯定学不好陈式太极拳。因此,在教学中,详细给学生讲解陈式太极拳的拳理,讲解“四两拨千斤”的道理。揭开陈式太极拳神秘的面纱,让学生与其亲密接触。告诉大家一些生活中的骗子的伎俩,教大家如何辨别真伪,不要因学拳心切而上当。同时,在不多的课时中,告诉大家利用太极拳养身的简易实用的方法,教大家“调身、调气、调心”。很多同学在课外,因为怕其他同学笑话而不敢在公共场合练习太极拳。因此,教大家一些简易的单式练习,即使在寝室的方寸之地也可以练习。教大家呼吸的法门。告诉大家学习累的时候可以做些简短的调养练习,从而达到放松身体,提高学习效率。最终将太极拳融入到生活中去。
7 利用太极拳拳理教学生做人的道理
现实生活中,因为练习太极拳而使原本暴躁的心理状态变得平和而改变性格的人屡见不鲜。的确,练习太极拳有调节人的心理、使人心平气和的作用。太极拳受传统哲学渗透影响,具有哲理性,充满辩证思想。从哲学角度来看太极拳被誊为“哲拳”,这不仅由于太极拳的称谓带有浓厚的哲学意味,也不仅由于太极拳动作要领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味,而且由于传统哲学思想对太极拳的全面渗透,形成了独特的运动思想,特别的技术要求,突出的价值功能。从太极拳里的确可以参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如太极拳博采众长、海纳百川、包罗万象;如其可刚可柔,不卑不亢;如其强调一切要顺其自然。“未尝不静,极其静也,神明不测,有触即发;未尝无动,于动时存静意,于静中寓动机。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合乎自然。虚心无所不容,静无所不应[3]。”人生之道也莫不如此。
8 结 语
“太极十年不出门”。陈式太极拳博大精深,是人一辈子也研究不完的拳种。因此,体育课上短短的几十个课时里面,想要让学生透彻的理解陈式太极拳是不可能的事情。老师要做的事情就是成为一把为学生开启太极之门的钥匙,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能初步的了解陈式太极拳并喜欢上它,并在以后继续深造陈式太极拳,成为一生的爱好。以上的种种教学方法,也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唯有这样,陈式太极拳才能更好地发扬光大,造福人类。
[1]陈正雷.陈氏太极拳剑刀[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
[2]冯志强.太极拳全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
[3]朱建忠.由太极拳理悟人生道理[J].中华武术,2003(1):40-41.
[编辑] 洪云飞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03.044
G852.1
A
1673-1409(2012)03-N133-03
2011-10-12
姚彬彬(1980-),男,2003年大学毕业,硕士,讲师,现主要从事体育服务与管理、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