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012-03-31吴筱珍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阜阳236041
吴筱珍 (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吴筱珍 (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科学发展观对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必须要对现有体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为我国实现由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变提供支持。以基础理论研究为出发点,在对传统体育管理体制进行深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当前体育管理体制的思路。
科学发展观;体育管理;体质改革
2003年10月,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科学发展观被明确提出,这标志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始以人为本,重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此为契机,党和国家各级政府也逐渐重视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我国体育的科学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怎样才能实现我国体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当前以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对我国传统体育发展方式进行改革已成为共识,所以对传统的体育管理体制进行深层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我国当前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我国传统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分析
1.1我国传统体育管理体制的形成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西方世界的封锁,无法在社会发展上获得更多的经验,借鉴苏联模式成为当时的重要选择。另外建国初期,我国各行各业都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面对国家的生死存亡,“全国一盘棋,一切行动听指挥”成为当时的政治现实,党和国家各级政府必须实行高度集权的发展方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快速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国家的权力得到无限制的放大,政府成为社会建设的绝对垄断力量,在行政体制上形成了以中央政府为核心的官僚体系。今天看来,这种政治体制、政治结构肯定是有它的弊端的,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并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基础。体育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肯定要和当时的政治体制相契合,也逐步形成了体育领域的官僚体系[1]。1952年11月15日国家体委成立,由国务院统一领导,然后各级省体委、县体委相继成立,我国体育管理的行政机构雏形基本建立,我国这一阶段的体育管理也是以政府管理为绝对主导,在具体的体育管理中以行政手段作为主要的管理方式,通过计划经济模式实现体育资源的分配的体育管理体制。
1.2我国传统的体育管理体制的特点
1)层级比较明显 从纵向上来看,国家体委对国务院负责,各省级体委对国家体委要负责,受国家体委领导;各县市体委对省体委负责,受省级体委领导,一般情况下,县级以下不再设立体委部门。从横向来看,各级体委又要对相应的地方政府负责,接受地方的领导。通过这种层级式的管理模式,层层推进我国体育发展。
2)权力划分比较复杂 从横向上来看,我国体育管理权力主要集中于各级政府,国家体委要听从国务院领导,省级体委要听从省级政府领导,县级体委要听从县级政府领导,各级体育管理部门的领导人都要由各行政区划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任免,从纵向上看,各级体育管理部门又是领导被领导的关系,这就形成了我国体育管理体制中的“条块分割”问题,条块分割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国家体委作为我国体育管理的核心部门,无法决定各下级体委在体育发展中的具体事务,地方体育发展主要依托地方政府,这给我国体育发展的监督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3)体育资源无法流动 西方国家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其体育发展主要依托体育消费来实现,体育生产和体育需求相互促进,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体育资源的良性流动,政府一般只有少量的体育资源。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体育资源都由政府所有,体育的发展主要靠政府推动,消费在体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很小的。我国的体育发展中,也不是需求决定供给,而是计划决定生产,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决定消费,各级政府对体育的投资一般也只限于固定的区域,而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又存在明显的条块分割问题,这就造成了我国体育资源无论横向还是纵向的流动都非常困难[2]。
2 我国当前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影响
2.1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发展严重失调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实现了金牌总数第1名的目标,在竞技体育领域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令全世界为之瞩目,但是伴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成功,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却不令人如意。
1)人均体育经费投入不足 截止到2008年,我国人均体育经费投入不到4元,达不到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人均体育设施面积只有1m2左右,远低于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2)竞技体育投入与社会体育投入严重失调 我国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投入的不均衡,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实,但究竟有多么不平衡,虽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但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不是一般失调而是严重失调。以体育彩票收入为例,按规定70%的体彩收入要用于社会体育,但实际上,很多地方80%以上的体彩收入都被用于竞技体育,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各级体育管理部门都把竞技体育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体育只是工作的次要方面。
3)公众的体育意识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社会体育要持续发展,公众的体育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但在这一方面,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各级体育管理部门做的都很不够,在宣传等方面都没有重视,这给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
2.2体育发展非均衡性不断加大
1)城乡发展严重不均衡 在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下,我国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在体育领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以第三次全国体育场馆普查为例,90%以上的场馆集中在各级城市地区,只有8.18%的体育场馆分布在农村。城市居民在体育锻炼方式上非常丰富,既有篮球、乒乓球等普通的锻炼方式,也有网球、健美、瑜伽等比较高档的锻炼方式,而农村地区基本都以跑步、散步为主要锻炼方式。
2)区域差异明显 我国东西部之间,中西部之间,东部与中部之间存在明显差距。2008年广州市一个城市的体育经费投入超过整个青海省的体育经费投入。在所有的体育场馆中,东部地区占到了全部场馆的70%,中部和西部地区加在一起才达到30%,体育人口也是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
3)阶层差异不断加大 阶层差异在前些年不被人关注,但近几年有不断加大的趋势。我国体育场馆大都分布在企事业单位、行政单位,这些单位的人员可以借助单位优势免费享受很多体育资源。而农民、手工业者等都无法利用,随着体育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很多低收入者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参与体育消费,一些高收入阶层利用经济优势占有大部分体育资源,造成了我国体育发展上的阶层差异。总的来看,我国当前体育发展中的非均衡性是非常严重的,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严重不一致,也不利于我国社会体育的和谐发展,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3]。
2.3体育资源的流动与垄断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当前我国体育发展的主要经费依然来源于政府,所以体育经费由政府垄断也是自然而然的,所以在投入上,也是以政府意志为主导,这实际上是造成我国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严重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因为各级政府及体育管理部门都希望通过竞技体育成绩带来政绩。当前的体育管理体制下,运动员等人才管理隶属于国家体育总局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同样省一级的运动员人才管理属于各省市的体育局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为了实现本区域竞技成绩的提高,一般情况下,各地方的体育管理部门都对其人才资源严加控制,不允许其自由流动,由于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举国体制的产物,国家投入在其技能形成中发生了重要作用,所以运动员不是一个独立的技能产权所有者,这给我国体育人才的流动带来了严重的阻碍。另外,政府对体育资源的垄断还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场馆垄断 我国绝大多数体育场馆的所有权都是国家所有,市场参与兴建体育场馆严重不足。
2)大型赛事垄断[4]我国一些大型的体育赛事没有象发达国家一样实现市场化运作,基本仍由政府操办,虽然有企业参与,但参与的程度有限。
3)体育社团独立性不强 我国的体育社团必须挂靠相应的管理部门,所以其开展活动必须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允许,无法独立开展相应的体育竞赛等活动,导致我国体育社团独立性不强。
3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探索
3.1坚持两步走发展战略
一是当前仍然以二元体育管理体制为过渡,在竞技体育领域仍然由政府主导,二是在社会体育领域加快社会化进程,促进我国社会体育的多元化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不断加大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力度,最终实现一元体育管理体制[5]。
3.2加大宣传力度,不断重视社会体育的发展
要通过多方位的宣传,对社会体育的发展意义进行重点宣传,转变政府发展理念,重视社会体育的发展,加大投入,一方面在经费上对社会体育的发展给予必要的保障,另一方面,对社会体育的发展进行必要的监督。各级政府和体育管理部门要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为社会体育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体育场地设施,组织合适的运动竞赛,提供必要的法规保障。
3.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创新管理方式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我国体育管理方式,转变政府职能,切实保证由体育管理向体育服务转变,在体育发展中,要切实做到政企分开、政社分开,不断加大体育社团等体育非营利组织的独立性,不断加大体育利益补偿力度,创新机制,逐步改变体育领域的非均衡发展,并最终实现我国体育的均衡发展,真正发挥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6]。
[1]王忠武.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方法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28.
[2]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317.
[3]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78.
[4]张开云.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现状评价与路径选择[J].学术研究,2009(11):50-55.
[5]刘玉.我国农村体育发展进程中的利益机制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135-138.
[6]威廉·费尔丁·奥格本.社会变迁——关于文化和先天的本质[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220-224.
[编辑] 洪云飞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02.043
G807.4
A
1673-1409(2012)02-N129-03
2011-11-11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638SS11046);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ahsk09-10d123)。
吴筱珍(1978-),女,2000年大学毕业,硕士,讲师,现主要从事体育社会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