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6例恶性青光眼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2012-03-30成升华

当代医学 2012年26期
关键词:虹膜玻璃体晶状体

成升华

36例恶性青光眼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成升华

目的 探讨恶性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9年2月~2011年6月于接受治疗的36例恶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效果良好,未出现并发症,未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现象。结论 利用手术方式联合药物治疗恶性青光眼效果明显,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眼压,较好地恢复了患者的视力。

恶性青光眼;滤过术;药物

恶性青光眼又叫睫状环阻滞性闭角青光眼,常由于缩瞳剂诱发引起。发病机制大概为睫状肌收缩导致发睫状环阻滞,晶体悬韧带松弛,睫状体与晶体赤道部连在一块,并且晶体及虹膜逐渐前移,导致虹膜大幅度膨胀起来,致使前房变浅,从而导致房水不能正常向前排出而向后倒流。迫使玻璃体脱离并且向前方移动,进一步将晶体推向前方,前房进一步变浅,又反过来导致房水倒流,两者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内眼术后出现浅前房、高眼压现象的患者可能患有恶性青光眼[1]。恶性青光眼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一般常出现在眼前段手术,如青光眼、白内障手术之后,或者经缩瞳剂治疗之后,也有自发出现的。恶性青光眼治疗需要很谨慎,若治疗不当很可能导致患者失明。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于2009年2月~2011年6月对36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2月~2011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恶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48眼。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47~77岁,平均年龄(67±4.2)岁。其中双眼6例,左眼14例,右眼22例。患者治疗前眼压32.97~52.87mm H g,平均眼压38.12mm Hg。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2眼,经缩瞳剂治疗之后出现;因眼前段手术而出现者36眼。因小梁切除导致的有26例,瘾虹膜根切除导致的有6例,因白内障手术导致的有4例。

1.2 入组标准 ⑴临床表现为恶性青光眼,即前房变浅或消失,滤过术后10天内眼压升高在10mm Hg以上,中后期升到21mm Hg以上,用缩瞳剂后眼压不降或反而升高,前房进一步变浅;⑵手术过程中能将玻璃体液抽出;⑶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患者晶状体位置前移且睫状环阻滞或睫状体前旋前移。

1.3 方法

1.3.1 药物治疗 利用手术方式治疗前,先进行药物治疗,若效果良好,可以不用做手术。可静滴注甘露醇;口服乙酰唑胺及碳酸氢钠;阿托品眼药水或者眼药膏滴眼;根据病情可结膜下注射混合散瞳剂;可每日6次使用复方托品酰胺滴眼;并局部敷用降眼压及糖皮质激素眼药水,严重者可静脉滴注激素[2]。治疗1~7天若前房变浅现象未见改善,甚至于无前房,眼压超过28mmHg,患者就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1.3.2 手术治疗 本组患者中,单纯玻璃体抽吸加前房注气的患者有4例,白内障摘除术后人工晶状体眼联合抗青光眼术后发生患者有4例,行部分晶状体后囊膜切开、玻璃体前界膜及前部玻璃体切除、小梁切除手术。2例有晶状体眼的患者行晶状体摘除、部分晶状体后囊膜、玻璃体前界膜及前部玻璃体切除、小梁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辅以相应药物治疗。

2 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在通过药物治疗之后的4~7天内,48眼中有42眼前房恢复情况较好,眼压未升高,视力得到恢复和保持。患者出院后需要长期用阿托品眼液点眼。有3眼行晶状体囊外摘除+后囊膜切开+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效果良好,前房轴深恢复正常,眼压得到良好控制,视力恢复,未出现并发症,也无角膜内皮失代偿,整体效果满意。

3 讨论

恶性青光眼又称睫状环阻滞性闭角青光眼[3],通常为其他眼部手术术后并发症,多见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发病率为2%~4%,出现的时间并不统一,有的是术后2天,也有患者在术后几个月甚至1年出现[4]。患者常于停用睫状肌麻痹剂或开始用缩瞳剂时候出现恶性青光眼。目前,医学界对恶性青光眼具体的发病原因仍未完全明了,只能对症治疗。

本研究病例中,在术前缩瞳后出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12眼。本研究结果提示,恶性青光眼首先给予药物治疗,具体包括高渗剂、碳酸酐酶抑制剂及睫状肌麻痹剂并应辅以皮质类固醇药物。本组资料中有约40%的患者通过药物治疗,病情得到一定的控制。药物治疗的机制如下⑴局部点睫状肌麻痹剂,必要时散瞳合剂球结膜下注射,使瞳孔充分散开,增加晶状体悬韧带的张力,促使晶状体虹膜隔后移;⑵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减少房水生成;⑶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以便减轻炎症反应[5]。若在药物治疗期间,患者眼睛在眼压正常的前提下前房加深,可以适当减少药物用量。先要停止使用高渗剂及碳酸酐酶抑制剂,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只能按实际情况局部使用,也可仅凭借阿托品眼液来维持。如果药物治疗超过5天,效果不明显甚至加重患者的病情,要积极手术治疗,以避免贻误病情,导致虹膜周边粘连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保守治疗后,有3眼前房浅、眼压高的情况没有得到改善,我们对其行晶状体囊外摘除+后囊膜切开+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术后效果良好。

总之,医务人员必须充分把握恶性青光眼的特点和发病规律,诊治要准确及时。药物结合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效果明显,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眼压,较好地恢复患者的视力。

[1] 李美玉.青光眼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5-330.

[2] 王宁利,周文炳,欧阳洁,等.恶性青光眼发病机制及临床分型的研究[J].眼科学报,2002(4):238-242.

[3] 谭海龙.小梁切除术后恶性青光眼的联合手术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31):98.

[4] 杨新光,刘钊,郭斌,等.青光眼术后继发恶性青光眼19例手术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9(5):59-61.

[5] 王宁利,魏文斌.眼科专题讲座[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5:101-109.

book=93,ebook=122

10.3969/j.issn.1009-4393.2012.26.065

225800 江苏省宝应县人民医院 (成升华)

猜你喜欢

虹膜玻璃体晶状体
双眼虹膜劈裂症一例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CT 表现
基于轮廓匹配和多项式拟合的虹膜分割算法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刷眼”如何开启孩子回家之门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
有晶状体眼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
基于Hough变换的快速虹膜识别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