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危机之反思

2012-03-29于丽芬

关键词:受教育者道德政治

于丽芬

(大连交通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8)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各种极端事件不时在挑战人们良心的底线,不经意间,愤怒、指责、谩骂、悲观、失望开始侵蚀人们的生活."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种种道德表现昭示着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即一种深刻的道德信仰危机已如星星之火正在蔓延,无论是反道德还是去道德,正在汇集成道德虚无的洪流瓦解着社会道德秩序.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道德虚无现在即使不是社会道德生活的主流,但其已成为时代的突出表征.当今的道德失序已危及中国人的基本人性,已经冲破了道德和伦理的底线."[1]

面对这种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处于何种状况,其能否发挥它该有的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用、有所作为,是否能被认同,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问题.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主体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发展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相接近的关系.目前,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信任、排斥与冷漠,实际上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危机的表征.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危机的表征及其产生的原因,寻求克服危机的合理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确定其应有地位和发挥其独特作用的必然选择,是思想政治活动得以开展的实践依据.

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危机的表征

1.思想政治教育权威的丧失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坚持全面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观就是要克服'道德人'、'经济人'、'工具人'的局限,真正按照人的属性实现人的物质与精神、科技与人文、政治与道德、生理与心理、知识与能力的全面发展,真正成为完整的人."[2]然而,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承担起了这一使命吗?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曾经指出,"感觉到自己正滑入无底深渊的人们认为,一切都取决于从未来一代人中间能产生什么",而"教育将决定未来的人的实存".[3]也就是说,未来人处于何种实存状态取决于当下能够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当前面临的道德危机、信任危机等,虽不能说已入无底深渊,但是国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冷漠与嘲讽,以及人们普遍感受到的世风日下、道德败落已是不争的事实.将当前的人之道德问题归责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危机,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解决一定社会的发展需求同人的实际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承担起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方面的使命,应当有这方面的权威.雅斯贝斯认为:"对权威的信仰首先是教育的唯一来源和教育的实质.没有权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或者说教育是软弱无力的、虚无的."[1]虽然,国家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其结果仍然是收效甚微.不仅成年人群体中存在着道德虚无和虚伪的现象,青少年群体中也存在着此种倾向,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的乏力、信度的丧失以及效度的缺损,说明正在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可能无法赢得受教育者对其内容与价值的真正信奉与躬行,说明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在逐步丧失其应有的权威力量.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生活的脱离

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生活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远离受教育者的真实生活实践,没有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更没有走进他们的心灵.从逻辑上讲,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要保持其生命力就必须在它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生活中找到现实的生长点.社会转型时期,现代的年轻人有了更多的生活选择方式,比如说,"宅男宅女""丁克族""蚁族"等的出现,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得不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教育者"一厢情愿地用理论体系和概念建立起来的理想世界取代了受教育者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不顾受教育者的生活实践而进行圣人化、理想化的教育.受教育者在接触这种教育后必然会发现它不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进而引起受教育者的失望和反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难以顺利进行,更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4].因此,那种封闭的、强制的、理想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生活中是行不通的."它之所以无效是因为过度理想化的道德规则的,至善的人格理想无法实现,人人都可以被逼无奈或出于其他某种原因高喊神圣的口号但却仍然我行我素,按照生活的逻辑和常人的道德行事."[5]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不当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教育者在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尽管研究者们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了许多建议和对策,但是,实践中灌输教育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在灌输教育中,教育者往往居高临下,认定自己所灌输的道德正确无疑,强迫受教育者接受自己的观点,而忽略受教育者的主观道德需要.这在实质上,是把受教育者当成一种不清楚自己需要、没有行动能力的"人",一种被动的、只需要接受先进道德的"容器".

思想政治教育是发生在主体间的活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应当是一种平等、共生的关系,其最终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形成由知、情、意、行等系统所构成的内在道德自律体系.如果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使用灌输的教育方法,就会导致受教者主体性地位丧失,使受教育者在情感与心理上与教育者形成对立与隔阂.受教育者在隔离、冷漠的人际关系中长大,就会以隔膜、冷漠为最正常的人际关系.因此,实践中受教育者对所授道德规范的排斥和抗拒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就必然导致了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一种尴尬境地.

三、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真实之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在现时代维护其合法性,保持其权威性,就必须直面现实,对客观生活变化作出回应.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1.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事实的自觉把握

众所周知,近些年来中国社会的道德问题再次到了崩溃的边缘.社会溃败的迹象已经明显开始出现,其中最核心的是权力的失控.这种溃败还蔓延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潜规则盛行于社会;社会道德底线失守;强势利益集团肆无忌惮;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丧失;整个社会的信息系统高度失真.这种情形与百年前梁启超在《袁政府伪造民意密电书后》一文中写道的情况相类似:"盖四年以来,我国士大夫之道德,实已一落千丈,其良心之麻木者什人而七八."尽管在这一百年中有层出不穷的道德规划、道德驯化和接连不断的社会改造,但中国人的道德素质并未得到实质性提高,甚至在屡次运动后变得更加不堪入目.当一幕幕惨烈的道德崩坏实例摆在人们面前时,不得不反思中国6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之得失.新中国成立后用阶级斗争与政治运动,强行推行"共产主义新道德",造成严重消极影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周期性的激进主义和情绪主义,而最终造成道德文化生长过程的断裂脱臼,使得现时代的中国道德状况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紊乱甚至真空.

可见,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只是某种一般性的、因传统与现代转型或现代与后现代交错所造成的道德困惑或阵痛问题,而且是有关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之合法性基础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也就是说,是关于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义本身抉择的问题.对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向何处去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克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危机的关键,也是如何使思想教育重新获得真实的权威力量的前提.

良好的社会风气需要健全价值导向.思想政治教育的本真意义和使命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自觉为人,唯有此才是一种基于历史性决断的价值真理,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合法性的论证.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价值存在,其意义并非自明的,而是通过人的自觉实践活动实现的,即教育者向受教育者呈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义,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主体肯定性关系的生成,引导受教育者的道德追求,促成道德行为实践.所以,社会道德应当是能被社会每个个体所接受的公共标准.这种"共同的标准"应是社会各个阶层的共有价值观,或者说是社会各阶层共同意志的体现.作为社会的公权力部门或者教育部门,在推广社会道德时,应将这种共有价值观向全社会推广,如此才能得到社会个体的认同,从而避免宣传上的徒劳无功和剧烈反弹.

2.真实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的理论前提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权威的丧失,根本原因是其本真意义被遮蔽或者消解.那么,用什么方法来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的危机,使思想政治教育重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其实,19世纪末来华的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中国人的性格》一书中已经谈到该问题:"让我们再重复一遍,中国需要的东西不多,只是人格和良心."这话说得有些道理.思想政治教育本真意义的回归与实质权威的重建,尽管需要许多因素支撑,但是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自觉为人,则是它本真回归的本体论基础.

但是,这只是为真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回归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条件,或者说,只是从理论上获得了一种如雅斯贝斯所言的正当权威性.辛格在谈到道德的意义时曾指出,道德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指导实践.从这个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与之类似,其全部意义也无非是使人自觉成为有道德的人,从而有效克服道德虚无与虚伪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破坏,不断改善人际关系,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3.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抉择

思想政治教育本真的回归只为思想政治教育权威的重新获得提供了可能性,其是否可以获得现实的权威力量,还取决于贯彻这一理论认定的现实条件.也就是说,没有现实条件支持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难以重获权威的.现实条件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社会培育,二是个人修养.

社会道德出现问题,说明社会不健康,要医治它,不能幻想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因为这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出现了问题,应该从价值观和社会导向上逐渐扭转社会风气.很难想象,一个"结果导向"价值观驱动的社会,一个崇尚"成王败寇"理论的人群,会培养出合理的、拥有社会公共道德的正常社会人群.当全社会因为急功近利而躁动时,社会道德自然而然开始变坏.因此,要医治生病的社会道德,还要改变现在这种全民逐利的价值取向.这就需要国家行为及社会各方力量进入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这并不是说国家和社会要承担具体的教育任务,而只是要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本真意义的最终实现要依赖于学校教育实践.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否在最大可能性上遵循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服从、服务社会发展规律,将最终决定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价值意义存在的独立性,进而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将在何种程度上以真实的权威力量直击人们的心灵.

此外,引导受教育者加强个人修养也很重要.孟子有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心中都有,现时代的人们,为什么没能被调动起来?人人都知道思想政治教育很重要,但是,践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重要.这就涉及修养问题.修养也是个大到治国、小到治家的命题.要保证人们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价值,笔者认为,从个人角度而言,要注重外修行为,内修于心:(1)修养一颗平静和平和心,以自我心理调节和心态平衡来奠定坚实的人生基础.(2)修养爱心、宽容和责任,以美好的行为去改善和净化周围的社会环境.(3)修养积极的心态和明净的心灵.(4)修养自律和克己,以目标吸引于道德约束规范行为.(5)修养平民心态,以正确的社会定位和换位思考来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 (6)修养健全的人格,以独立的思维和公正的处事原则立世.(7)修养远见大气和心胸宽广.(8)修养坚定信仰、高尚情操和文明行为.这些都是解决人性中最深层的、最永恒的东西,而最永恒东西的产生,一定是每一个人从最基本的修养做起的.

[1]刘丙元.当代道德教育价值危机审理---道德教育本真的丧失与回归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6.

[2]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42.

[3]雅斯贝斯.时代的精神状况[M].王德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8.

[4]陈兰荣,张 震.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21):124-125.

[5]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3.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道德政治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