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州市铜山区林地资源红线保护规划构想

2012-03-29蒋婷婷李思刚陈琦齐飞李同立郑刚江苏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0036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林业局

自然保护地 2012年1期
关键词:徐州市红线山区

蒋婷婷李思刚陈琦齐飞李同立郑刚(江苏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0036;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林业局 6)

徐州市铜山区林地资源红线保护规划构想

蒋婷婷1李思刚1陈琦2齐飞2李同立2郑刚1
(1江苏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210036;2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林业局 221116)

以徐州市铜山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为基础,在对全区林地资源分布、特点、存在问题和保护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后,提出林地资源红线保护的指导思想、原则、保护范围、面积和主要保障措施,并首次以 GIS技术构建了铜山区红线保护区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林地资源保护数据管理的自动化和现代化。

铜山区;林地资源;红线保护;规划

徐州市铜山区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境内丘陵岗地众多,有大小山头589座,占全区总面积的30.9%,山区林木覆盖面积16667 hm2,覆盖率达83.58%[1]。近年来,由于个别地方林地保护意识不强,导致非法占用征用山林现象时有发生。为全面保护铜山区境内丰富的林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必须对全区的林地资源进行严格保护。笔者依据《徐州市林地资源保护条例》要求,在对铜山区林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林地资源红线保护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保护类型及保障措施。

1 规划区概况

1.1 林地资源现状

林地资源是指包括山地和丘陵岗地及其范围内的林木、野生动植物和微生物等。铜山区现有林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北片、东片及南片12个镇(场),山林面积16667 hm2,其中有林地13931 hm2(新造林面积3500hm2),山区森林覆盖率达83.58%。有林地中,侧柏纯林占48.8%,经济林果占30.0%,杂阔混交林占21.2%。

1.2 林地资源特点

全区林地资源相对集中、成片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及北部三大区域,大部分是建国初期栽植的侧柏纯林,多年未更新改造,林分结构、树种结构较单一,生物多样性不能充分显现出来。同时,由于树体老化,导致病虫害严重,森林健康状况较差。

1.3 林地资源保护存在问题

多年来,地方部分群众和干部的林地保护意识不强,导致乱征滥占、少批多占等违法现象时有发生。同时,林业主管部门对林地资源的管理也相对落后,不能对林地资源实施科学有效地监测,不能实时掌握资源的动态变化[2]。

2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方法

2.1 指导思想

以《江苏省生态公益林条例》和《徐州市林地资源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认真贯彻“把林地与耕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林地保护”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政策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

2.2 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科学协调好林地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使林地资源的保护利用既能满足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需要。

(2)科学性原则。在科学分析和综合多种利用需求的基础上,根据红线范围内林地资源的现状,合理确定林地资源的利用结构和方向,促进林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3)保护环境、生态优先的原则。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求出发,对红线保护范围内的林地资源实行用地管制,以充分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需要,同时又使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4)与相关规划相协调原则。即与当地的土地利用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等相协调,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的近期与长远发展需要。

2.3 规划过程及方法

2.3.1 规划过程

具体规划流程和内容见图1。

图1 规划流程图

2.3.2 技术手段

规划采用了3S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外业调查与内业整理工作,利用GIS技术构建了全区林地资源红线保护区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每宗林地资源详细的空间信息和矢量信息,实现林地资源保护数据管理的自动化和现代化[3]。

3 规划的核心内容

3.1 规划范围与面积

根据《徐州市林地资源保护条例》规定:森林资源较为丰富的;涵养水源的;生态环境脆弱的;城镇规划区内的;高速公路、铁路、国道、一级公路两侧规划范围内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内的;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林地资源应划为红线保护区。结合铜山区境内林地资源分布情况,共划定3大片区12个镇(场)157宗红线保护区,总面积13760.47 hm2。

3.2 红线保护类型及保护措施

根据地类划分的不同,全区的林地资源红线保护共划分3个不同类型,针对不同类型采取不同保护措施。

3.2.1 有林地类型

有林地类型包括地类为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等4种类型,主要分布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山头,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生态环境影响重大,划定保护面积11024.23 hm2。规划区主要是建国初期形成的侧柏林和2005年以来政府投资的山地工程造林。

规划保护措施为分类管理,公益林实行实施局部封禁管护,鼓励和引导抚育性管理,改善林分质量和森林健康状况,禁止商业性采伐。除必需的工程建设占用外,不得以其他任何方式改变林地用途,禁止建设工程占用林地。对森林类别为商品林的,主要是指单位以公司形式或个人承包集体山林,并按照承包经营合同的要求自行栽植管理的山林(主要是经济林),实行集约经营、定向培育,经营者依法经营,不受他人干涉。

3.2.2 无林地类型

无林地类型包括地类为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等2种类型,划定保护面积1218.89 hm2,主要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及宜林荒山荒地等。这部分林地资源对全区林业建设影响较大,为造林绿化提供充足的后备土地资源。

规划保护措施为实行严格控制征占用林地,适度保障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用地,从严控制商业性经营设施建设用地,限制勘察、采矿、采石和其他项目用地。同时,积极引导政府和社会力量投入资金,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有效开发利用荒山荒地资源,进一步拓展绿色生态空间,增加森林资源总量[4]。

3.2.3 工矿用地类型

工矿用地主要指采矿、采石遗留下的宕口,划定保护面积 1517.35 hm2,采石废弃宕口对生态环境影响重大,也是以后植被覆绿的重点。

规划保护措施为在不破坏整体景观的前提下,发展限制性的矿产开采,公益性工程、旅游开发等建设应当优先利用开山采石留下的宕口。

3.3 构建林地资源保护管理系统

首次采用了GIS技术构建了林地资源红线保护区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林地资源红线保护小班属性、数据处理、空间数据处理三大模块的有机结合,为铜山区林地资源动态监测和保护管理创造了条件,形成了数据更新方便快捷,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同步更新的动态监测体系,为落实林地资源保护条例和执法监督提供了准确依据(见图2)。

图2 林地资源红线保护管理系统示意图

3.4 规划实施保障体系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参与监督意识。利用多种宣传媒体,广泛深入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开展和实施林地资源红线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使人民认识到保护森林和林地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增强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和林地保护意识,树立依法、依规划使用林地的观念,增强公众参与和监督意识。

(2)强化管理职能,实施山林保护责任制。强化区、镇(场)政府对林地资源的管理职能,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及检查考核制度,严格落实山林保护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林地资源保护目标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工作和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重大毁林案件和破坏林地资源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3)提高补偿标准,完善各级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县(区)级生态补偿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本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并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落实政策资金保障。

(4) 健全队伍,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强化林政执法体系建设,规范森林公安体制,加强森林公安队伍建设,改进和加强乡镇林业工作站工作,稳定基层林业推广和服务队伍,提高人员素质,发挥其保护林地资源的职能和作用。加大林地保护管理的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各种毁林和乱占林地的行为。

(5)拓展经费投入渠道,吸引社会资金保护山林。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生态建设方面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省级生态建设项目,并切实增加财政投入,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同时,结合实际运用市场化运作机制,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积极鼓励与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山林植被恢复与资源保护,推动林业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

4 结 语

林地资源是林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态基础,规划将铜山区有重要生态价值的林地资源规划为红线保护区域,确了林地资源红线保护的具体范围及保护措施,有利于严格保护林地资源,对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生态铜山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规划构建的林地资源保护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为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开创了新的思路。但是,作为江苏省县级山林保护的首次尝试,规划在与国土部门等其他部门衔接的问题上还存在不足,也没有明确提出规划期满后的目标,需要在以后的实践和理论中作进一步的完善和探讨。

[1] 朱绍辉,李同立等.江苏省铜山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报告[R] .铜山县林业局,2010.

[2] 王少忠.东山县林地保护与利用的探讨[J].林业勘察设计(福建),2009(2):20-23.

[3] 徐旭平,王亚卿.构建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Web GIS系统[J].华东森林经理,2010,24(3):73-75.

[4] 刘桐安,石长春,李春源等.吉林省德惠市林地保护与利用问题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009,24(6):208~211.

Conception for Protection and Planning for the Red Line of Forest and Mountain Resources in Tongshan District ,Xuzhou

Jiang Tingting1,Li Sigang1,Chen Qi2,Qi Fei2,Li Tongli2,Zheng Gang1

(1.Forest Resources Monitoring Center of Jiangsu Province,Nanjing 210036,Jiangsu,China;2.Forestry Bureau of Tongshan County,Xuzhou 221116,Jiangsu,China)

The planning took the forest management inventory of Tongshan District of Xuzhou as basic data. After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problems and conservation status of forest and mountain resources all over the district,this paper presented the guiding principles,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the main area and the major security measures for the red line to protect forest and mountain resources, built database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red line reserve in Tongshan District with GIS technology for the first time,and achieved the autom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data management.

Tongshan District; Forest and mountain resources; Red line protection; Planning

S750

B

1004-7743(2012)01-0046-04

2011-08-19

猜你喜欢

徐州市红线山区
徐州市深入开展“拆牌、破网、清通道”专项行动
房企“三道红线”的破局探索
细细的红线
徐州市超前研判 做好春节安全防范
《山区修梯田》
一两江湖之红线引[连载一]
山区
邮一堆微笑到山区
徐州市工程咨询中心
不能突破“公平竞争”的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