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语

2012-03-28冯胜利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

当代修辞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语体制约学者

冯胜利(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

刘大为(复旦大学中文系)

随着语体研究渐为学界热点,今年成了语体研究的“大年”:继4月份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了一次“汉语语体研究研讨会”,7月末复旦大学中文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和《当代修辞学》编辑部在复旦大学又联合举办了一次有一百多人参加的“交叉视野中的语体研究学术讨论会”。今年12月初,一年一度的望道修辞学论坛还将与语体风格学学术研讨会一起举办,语体研究也会成为代表们热议的一大主题。

语体研究之所以会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是有其深刻的学术背景的。首先是语法研究向功能解释的转向以及研究视野向篇章的扩展带来的必然结果:功能语法强调功能对形式的解释作用,而一种语言形式的变化受到的功能制约因素一般不会孤立地发生,总是在不同类型的言语交际活动中,在各种因素的共同制约下发生的。这种由一定类型的言语活动所决定的、对语言形式的制约因素的集合就被描述为一种语体的制约。因而要对一种语言现象进行有效而完整的分析、认识,单一的功能因素的解释力是有限的,必须将它放在一定的语体中进行,篇章中的语言现象就更是如此了。也就是说,语法形式不仅具备功能的属性而且受到功能制约,这一研究的角度必然导致语法研究对语体本体的高度关注,引起研究重心向语体的偏移。

语体研究走上学术前台的另一个内在动因来自于修辞学。语体研究是修辞学的学科支柱之一,声望素孚、成果丰硕。但是在当代新的学术背景下如何将语体研究继续引向深入,却遭遇到了理论和方法上的挑战。学者们发现,从不同使用领域的角度将语体笼统地划分为文艺、新闻、法律以及广告、演说等是修辞学中最常见的做法,但是用这样的方法划分出来的语体,对人们何以如此使用语言,语言何以在使用中发生我们观察到的变化,解释力却是极其有限的。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语体无助于相应语言形式的发现,学者们通常的做法是只能用一些主观性极强的词语来描摹一下对语体的语言特征的表层感受。无论是从学术出发还是着眼于应用,这样的研究方法都显现不出应有的价值,转向中的修辞学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来重新审视语体这一重要的修辞现象。

此外,将语言使用中对语体的掌控视为语言能力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使得对外汉语教学和母语教学也对语体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2012年的两次会议虽然还没有直接从教学目的出发研究语体的论文,但从各个方面的情况分析,一语和二语的教学的要求显然已经成了语体研究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这次编在“语体研究专刊”中的论文,大多是在4月、7月两次会议的学术报告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当代修辞学》的篇幅有限,一期专刊无法容纳全部的论文,不得不将部分论文安排在日后的专栏中陆续发表。

纵观这些论文,尽管学者们各擅其长、各尽其奥,有一些可能会影响全局的共同倾向却是不能不关注的。例如在对语体本体的认识路径上,过去那种笼统的观察方法已经被一种更为精准的分析方法所替代。学者们认为找到怎样的“特征视角”(或者称为认识语体的“纬度”、“要素”、“范畴”、“变量”等),就会发现怎样面貌的语体种类,“语体的种类是无穷多的,每一种语体都是多种特征的集束”(张伯江)。有学者更是据此建立了语体要素的交叉组配模式,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我们已经注意到的语体,还能提出“那种组配最自然?数量最多?哪种组配不可能,哪种组配现在还没有被发现,但完全可能存在”等等的问题(冯胜利),研究就已经从事后的解释上升到了规律的提取和据以预测的学术境界。

在研究方法上,基本的取向是借助构成语体的要素(或变量、特征等)与一定特征的语言形式之间的解释关系来展开不同的研究。而在具体的研究案例中,则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研究方向:例如有的是从语言形式到语体——通过一定语言单位在使用方式上变化,来探究某一角度中语体类型划分的可能;有的则是从语体到语言形式——从语体的不同类型出发,来考究某些语言单位何以会出现不同的用法;有的则为了对某一语体的全面认识与描述,着力于发现该语体语言形式在使用过程中的特点。在研究的技术手段上,一个显著的特征则在于语料库的方法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运用,这使得原先仅仅对“自省+搜证”的依赖进一步发展为可以量化分析、描述不同语体间差异的水平,也有利于发现更多原先不易于发现的语言事实(储诚志);语言测试手段的运用,也是这次论文中令人眼睛一亮的新探索,研究者认为“语言社团成员对语体的认知及运用,与对语音、语汇、语法的掌握一样,也是语言能力和语言成熟的一种体现”(吴春相),因而可以利用大脑储存中的语体知识来进行各种测试和实验,以为语体研究的各种目的服务。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大胆尝试。

学科旨趣虽有差异,但是洞悉语体本体的规律以及发现它对各种语言现象的解释力却是学者们共同的愿望。我们欣喜地看到,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终于走在一起,深刻洞明的论证和睿智谨严的分析中,语体研究的理论轮廓渐渐明朗,探究中的研究方法也初露端倪。我们深信不疑,这仅仅还是起于青萍之末的微风,终将迎来浩荡千里、御风而行的新局面。

附:尚待发表的论文篇目(按作者姓名音序排列)

储城志 《语体语法研究的语料库方法和应用》

丁金国 《语体风格的共性与个性——试论“自己的样子”语体风格学》

方 梅 《谈语体特征的句法表现》

黄锦章 《从论坛辩论看即时文字会话语体对语篇结构的制约》

连金发 《明嘉靖本〈荔镜记〉称谓词称代词用法探索:从语体角度入手》

刘大为 《语体变量与语体的结构》

陶红印 《当代多学科发展视野下的语体研究展望》

王 珏、洪 琳 《人际代词与语体关系略说》

徐默凡 《语体是言语行为序列结构的类型》

宗守云 《论语体的制约因素及原型效应》

猜你喜欢

语体制约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学者介绍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