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海权论思想的国家海洋战略

2012-03-28

关键词:主导权海权国民

刘 洋

(大连海事大学 航海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是海权论的奠基人之一,其著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对世人影响深远。可以说美国的国家海洋战略一直是以其海权三环节与三要素为纲。诚然,马汉的思想受时代制约有许多偏颇之处,但其很多核心思想对今天我们制定国家海洋战略仍很有裨益。

一、马汉海权论中的几个值得关注的思想

马汉的海权论有许多核心的思想,笔者认为,以下四个方面是我国制定国家海洋战略应当借鉴的。

1.海权三环节与三要素思想

马汉将国内产品、海洋运输、殖民地这三者归结为海权的三大重要环节,提出海上力量(海军、商船队)、殖民地与海上基地、海上交通线是国家海权的构成要素[1]。此为马汉海权三环节与三要素思想。

虽然由于时代的制约,马汉使用了殖民地的概念,今天可以将其称之为利益攸关区,海权三环节与三要素思想仍然有很现实的意义。从海权三环节思想可以看出,海权的目的是保证商品经济的正常运转;从海权三要素思想可以看出,为了实现海权三环节,需要以海军为脊梁,以海上基地为骨架,以海上交通线为血肉。

2.海军远海锻炼思想

马汉提出,“远洋海军必须经过远洋锤炼,否则,即使舰队出海了也只能用没经过充分锻炼的军官和舰员,去对付那些身经风暴和战争洗礼的老战士”[1]。

从这个思想可以看出,海军是一定要走出浅海、走向远洋的,去接受不同气象条件下的锻炼,去迎接各种敌对势力的挑战,只有这样,海军才能始终保持较强的战斗力。

3.海外基地思想

“英国一国能在这场战争中赢得胜利,是由于在和平时期利用海洋获得财富,战争期间利用它的规模巨大的海军、依靠它的大批的生活在海上或靠海洋生活的臣民,并利用它的众多的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作战基地来控制海洋。然而必须注意,这些作战基地如果其本身的交通线不畅通,那么他们就失去了他们自身的价值……”[1]

从马汉的这段话可以看出,海军远洋一定要有海外基地,而且海上交通线要畅通。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定规模的海外基地,是不能称之为拥有强大海权的。海外基地既是前沿又是后方,是重要的战略节点,对于国家海权来说非常重要。

4.海权发展要深深地扎根于广大民众之中思想

“但是所有这些惊人的发展,是由于政府的作用促成的,这种发展像朝生暮死的植物一样,当失去政府的支持时,也就消衰了。因为这段时间很短,不可能使这种发展深深地扎根于广大民众之中……”[1]

马汉这段话指的是17世纪法王路易十四统治时法国的海权。法王路易执政的前十年,由于卓有成效的体系和良好的政策支持,法国迅速地超过了英国而获得了海权。但随后几十年间,由于深植于法国心中的陆权思维作怪,法王在陆上向荷兰发起了大规模、持久的战争,从而使海军及海外属地的发展大大受到限制并最终丧失,最后法国在陆上与海上皆遭受了失败。

17世纪的法国对当前非常有借鉴意义,从马汉的叙述及那段历史可以看出两个问题。一是一定要让海权思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这样,海权才能强大。二是一定要有几十年甚至百年不变的国家海洋战略。对于一个陆权思维根深蒂固的国家来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海权与陆权的均衡发展,才能使海上利益与陆上利益协调起来。

当前,很多人将强大的武器装备与强大的海军画等号,进而将强大的海军与强大的海权画等号,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国家海洋战略的成功,关键是高效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诚然,强大的海军是海权的重要乃至核心要素,但经济基础、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战略运筹、海洋观念等都是海权背后不可或缺的支撑性要素。[2]尤其是海洋观念、海权思维,可以说,实现海权最重要的就是海权意识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要让国家、国民都关注海洋,让海洋意识、海权思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马汉海权论对中国国家海洋战略的借鉴意义

马汉海权论中的海权三环节与三要素思想、海军远海锻炼思想、海外基地思想、海权发展要深深地扎根于广大民众之中思想,对我国国家海洋战略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笔者认为,我国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海军远海锻炼,建立海外基地

海军一定要经常性地进行远海锻炼,尽可能贴近实战。而从马汉的海权三要素论可以看出,海外基地是海权非常重要的一环。国家一定要有一定数量的海外基地,从而有效地保证国家的海权。若无海外基地,海军的远海锻炼、远洋作战,就如断线的风筝、脱手的利剑,无法有效持久地实施。我国一定要大胆迈出这一步,不要被某些外交说辞抑或外交理念束缚了手脚,国家当按照海权自身的规律来发展海权。

2.让海权思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实现海权最重要的就是海权思维、海洋意识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国家海权的发展不仅仅在于外部力量的限制,更重要的是自身的意识水平。一个没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海权,不会是真正的海权,有的只会是昙花一现,高层领导若不重视就迅速滑落的海权。只有海权深入广大国民心中,才会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海权,才会是其势不可撼动的海权。

要让国家海洋战略与国民的实际利益联系起来,让国民知道从事与海洋相关的行业是有好处的。仅凭爱国热情、不断的说教是不能充分调动国民关注海洋的热情的,国家要让军民都充分认识海洋,认识海洋带给人们的财富和安全。没有海洋主导权,海上贸易线就容易受到干扰甚至被中断,拥有的财富就不会持久。国民只有充分认识到海洋主导权所带来的好处,我国的国家海洋战略才能持久。同时应当看到,欲实现强大的海权,欲让海权思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仅需要一个明确清晰的国家海洋战略,更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国家海洋战略。

3.稳定国家海洋战略

我国欲实现长期强大的海权,必须要有几十年、甚至百年稳定不变的国家海洋战略。我国“韬光养晦”的战略应该适时调整,当今已到了“有所作为”的时代。国策由“韬光养晦”向“有所作为”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值此战略转折的大变革时代,尽快稳定新的国家海洋战略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国家的海权,明确国家的核心利益和发展方向,才有可能达到海权与陆权的均衡发展,才能使海上利益与陆上利益协调起来。

4.宣示国家海洋战略

宣示国家海洋战略,宣示国家的核心利益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战略宣示是强大民族自信心的表现,宣示本身就是对敌对势力极大的震慑。

应当告诉国民国家要做什么,国民如何随国家战略而动,国家海洋战略会给国民带来哪些好处。当前,很多国民不懂得海洋战略,在出现海权争端时,只知道愤怒、宣泄,却不知如何解决,最后就只能埋怨政府。我们不要害怕宣示,要勇于解决问题,中国的问题要依赖自己,不要依靠别人。不让国人及世人知晓,就容易让国人产生误解,反而不利于政府政策的正常解读,也容易让国际社会产生错觉,认为中国的军事外交就是要保持低调,以为中国为了发展本国的经济,可以放弃某些领土和领海权利等。[3]政府要让国民及世人知道我们的国家海洋战略是什么,要勇于宣示海权,宣示我国的核心利益,要勇于维权,要有必胜的信心,从而使国人奋发,敌对势力胆寒。

三、对中国具体海洋战略目标的思考

笔者认为,我国的国家海洋战略从宏观上讲,当以海权三环节与三要素为纲发展海权,海军继续远海锻炼,建设一定数量的海外基地,军民结合,广泛动员群众关注海权,关注海洋权益,让海洋意识深入人心,使海权思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通过政策引导,让国民切实体会到海洋主导权带来的实惠。国策上,结束“韬光养晦”时代,进入“有所作为”时代,并对国内外宣示我国的国家海洋战略,宣示我国的核心利益。

具体的海洋战略目标:我国要谋划中南半岛以及南海绝对的主导权。海军向西发展,经南海,出马六甲海峡,向印度洋、红海、阿拉伯海、非洲海域投射远海力量,以保障中国经中东及非洲向东而来的海上能源通道和海上商贸通道。

解读:海军要随着能源通道而动,我国能源通道为从南海向西,所以海军的战略破局方向当然应从南海向西发展,以保证我国海上能源道路的畅通。

海军欲西出印度洋,首先要获得中南半岛的绝对主导权,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前进基地。欲获得中南半岛的主导权,必先处理好与缅甸的关系。因为中南半岛最好的基地在缅甸,我国西南陆上的油路也通过缅甸,缅甸对我国有巨大的战略价值,我国在缅甸一定要实现驻军。同时,获得中南半岛的主导权还可以有效地威慑越南。因为陆军经老挝、柬埔寨,从西面威慑越南,再加上正面(越南与我国接壤的北面),而海军从东面威慑越南,这样可三方位,甚至四面包围越南,令其不敢妄动。

但一切的根本是先控制住南海,获得南海绝对的主导权。南海问题为我国核心利益,也是海军西出印度洋最大的障碍和顾虑所在,一定要尽快找出方法解决南海问题。同时要切记,中国要的是亚洲的主导权,是海上能源通道的海权,而不是做实际的占领者,要注意相应地区的利益分配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等,对各地反对势力以分化为主,有拉有打,以实现国家的海洋战略目标。

四、结 语

我们要有勇气去解决海上问题,更要有勇气去争夺海上的主导权。有些问题可以用战略战术来解决,有些问题只能用国家强大的力量去解决。我们要有勇气去坚定面对。应当记住一句格言:“贸易不能缔造和平,财富却总是带来战争。”

[1]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M].安常容,成忠勤,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10.

[2]刘中民.仅靠强大海军还不能支撑起海权强国[EB/OL].(2010 -06 -13)[2012 -04 -27].http://news.163.com/10/0603/13/688NDHUG000146BD.html.

[3]乔新生.梁光烈访问新加坡时全面阐述我国核心利益[EB/OL].(2011-06-17)[2012-04-27].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6-17/1122652454.html.

猜你喜欢

主导权海权国民
试论青年婚姻家庭话语主导权
中国民藏北宋宫廷用瓷鉴赏(4)
一直难忘
高地
潮妆在“线”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内围绕东北工作主导权的博弈——以张学良、齐世英为中心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
甲午战争与中国海权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网络信息化条件下巩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