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国际秩序观及对中朝外交政策研究综述
2012-03-28安善花
安善花
(大连大学 历史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近代日本国际秩序观及对中朝外交政策研究综述
安善花
(大连大学 历史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在19世纪后半期东亚国际秩序由前近代向近代过渡的转型时期,日本借助欧洲条约体系对东亚既有秩序的破坏,使中朝两国成为日本近代国际秩序观的实践目标和侵略政策的实施对象。中日之间的强弱态势从此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并由此造成中日朝三国一衰一盛一亡的近代历史命运。
近代日本;国际秩序观;中国;朝鲜;外交政策。
在东亚国际秩序的近代转型过程中,日本对中朝的外交政策以及造成中日朝三国不同近代历史命运的根源问题,长期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本文拟就近代日本的国际秩序观及对中朝外交政策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性论述,探讨学界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出研究上述命题的必要性。
一、近代日本对中朝的外交政策研究综述
国内外学术界至今未见有将近代日本的国际秩序观与日本对中朝的外交政策结合起来研究的专著,其相关的研究,多散见于通史、国别史、外交史的著作中。相比而言,有关近代日本对中朝外交政策的研究,则在国内外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下面按中国、日本、韩国、西方这种区域划分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一)中国
1933年蒋廷黻的论文《清日外交关系(1870-1894年》,是中国学术界对中日关系和日本对华政策的最初性研究。1937年出版王信忠先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之外交背景》,首次比较系统地整理了近代中日朝关系的展开过程。1959年陈伟芳的《朝鲜问题与甲午战争》,在世界近代史和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的大背景下,较深层次地分析了围绕朝鲜问题的中日两国之外交政策和利害冲突。2001年戚其章的《国际法视角下的甲午战争》,探讨了围绕甲午战争的中日关系和朝鲜问题。张声振的《中日关系史》介绍了各个历史时期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和立场。北京大学王晓秋先生的《近代中日启示录》,全面分析了近代中日关系的形成过程以及中日两国在相互认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其另一部著作《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则从近代中日两国的相互认识、相互影响和两国的文化交流进行了论述。2004年刘天纯等著的《日本对华政策与中日关系》是以研究日本对华政策为核心的学术专著,论述了日本对华政策的形成、发展特征。米庆余的《日本近代外交史》是一部研究日本近代外交的专著,对近代日本外交进行了阶段性划分。1999年王如绘的《近代中日关系与朝鲜问题》,把中日朝三国关系纳入到当时远东的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大环境中加以研究和考察,进行了多视角多侧面的分析和论述。1998年王明星的《韩国近代外交与中国》(1861-1910年)是研究近代中韩外交关系的一部重要著作。崔丕的《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研究了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与演变过程中日本外交战略的演变,对我们从宏观上研究和认识东北亚国际关系有很大帮助。延边大学金龟春的《中日朝三国关系史》,则以通史的形式在论述近代中日朝三国关系中体现了日本对中朝的外交政策。台湾林子候的《甲午战争前之中日韩关系》,论述了甲午战前日本对中朝的外交政策以及东亚三国的关系。
近年来,出现了很多相关的研究论文。傅玉能在《论甲午战争前日本对华政策的演变》中,把日本对华政策纳入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大背景中来考察,并具体分析了日本在对中朝外交战略和政策中如何区别使用政治手段和军事手段。杨光《甲午战争前日本近代东亚国际体系观的演变》中认为“到德川幕府晚期,前近代日本东亚国际体系观的发展渐趋完善,并且在“西力东渐”的影响下开始向近代转变[1]。朱宁《甲午战争—日本挑战东亚秩序》从秩序转型的角度分析了日本的对中朝外交政策,认为“日本正是在加入西方秩序之后挑战东亚秩序获得了某种成功。”[2]王屏《论日本人“中国观”的历史变迁》指出日本人的中国观在其变迁的各个阶段表现为“现实主义”的价值取向以及对“国家利益优先”原则的追求[3]。
(二)日本
日本学界有关本文主题的相关研究论著较多,但比较系统全面的论著并不多见。田保桥洁的《近代日支鲜关系之研究》,应该算是开山之作,与作者的另一部著作《近代日鲜关系之研究》至今仍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华裔学者彭泽周所著《明治初期日清韩关系之研究》,论述了期间的中日朝关系以及日本对中朝的外交立场和政策。伊藤之雄的《甲午战前的中国、朝鲜认识的形成与外交论》,揭示了甲午战前日本对中国、朝鲜的认识,并就藩阀政府与日本民间的对华、对朝意识进行了比较。此外还有森山茂德的《近代日韩关系史研究》、奥平武彦的《朝鲜开国交涉始末》、八木升的《日中交涉秘史》、中村孝荣的《日鲜关系史研究》、姜在彦的《朝鲜近代史研究》等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日本著名史学家信夫清三郎的《日本外交史》,论述了日本近代外交的全过程,是近代日本外交史的权威性著作。
相关的研究论文有犬塚孝明的《明治初期外交领导人的对外认识—以副岛种臣和寺岛宗则为中心》等,对研究明治初期日本政府中枢的国际秩序观具有参考价值。但该文与山添博史《江户时代中期孕育的日本型“近代的”国际秩序观》以及水野明《日本侵略中国思想的验证》都未对近代日本的国际秩序观给予概念的界定。森田吉彦《幕末维新期的对清政策和日清修好条規》、大山一男《围绕条约改正问题的对抗与交错》、中塚明《中日甲午战争之开战与“陆奥外交”》也都在国际大背景下分析了日本的对华政策。
(三)韩国
韩国学者从日本变朝鲜为其保护国的角度,对其侵略政策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此外,韩国学者为研究日本对朝鲜的侵略政策,广泛涉猎国内外有关史料,对长期以来未涉及到的重大问题也进行了较细致地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主要有申国柱《近代韩国外交史》、金义焕《朝鲜对日交涉史研究》、全海淙《韩中关系史研究》、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共同研究的《清日战争前后的韩国和日本》、金昌洙《清日战争和韩日关系》、赵恒来主编《日帝对韩侵略政策史研究》、玄明喆《19世纪后半期的对马州和韩日关系》、河英善《国际化和世界化:韩国·中国·日本》等。
相关研究论文有崔文衡《列强在东亚的政策》、《关于列强对韩政策的研究》、《清日战争中日本对韩政策—以井上馨公使企图变朝鲜为保护国为中心》、李正男《中华思想与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的重新整合》等。值得一提的是金胜一在《清日战争前后韩中日三国外交关系——亚细亚传统秩序的解体过程与近代化之矛盾》中,从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分析了日本对外侵略的原因。
(四)西方
美国学者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泰勒·丹涅特《美国人在东亚》等著作对东亚三国关系和日本对中朝的外交政策均有涉及。
二、存在的问题及从近代日本国际秩序观入手研究上述命题的必要性
如上所述,有关日本对中朝的外交政策和19世纪后半期东亚国际秩序转型的研究,是国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课题。且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其论著大多选取这一历史过程的某一阶段或某一方面进行微观研究或宏观的粗线条梳理。现有的研究成果仍不足以形成对近代日本对中朝外交政策形成的全过程及东亚秩序转型的整体认识和全面理解。这主要表现在:
(一)现有的研究多从分析日本的外交政策入手,展现近代中日朝关系发展演变的过程,而对形成和规定近代日本国家使命感乃至战略走向的深层线索之一的日本国际秩序思想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些学者的论著中多少提及了日本的国际秩序思想,但对日本的近代国际秩序观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而从近代日本的国际秩序观入手,全面系统研究19世纪后半期日本对中朝外交政策的研究尚付之阙如。
(二)现有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较多,而对19世纪后半期这一对东亚国家近代历史发展极为重要的秩序转型的研究成果却非常罕见。只对中日甲午一役最后摧毁“华夷秩序”着重论述,而对日本在近代初期为自己和华夷秩序内国家如何定位、如何与欧洲条约体系互动并最终达到上述目的却少有提及。因而研究显得零散,不够深入。
(三)对近代日本对中朝外交政策的研究中,论者多从日本侵华史、日本吞并朝鲜或中朝抵抗日本侵略史的角度研究。关于日本的国际秩序观及其对中朝的外交政策和实践的研究尚属薄弱环节。
本文认为,国际秩序观作为外交战略的核心要素,要求国家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根据对国际社会的认识、判断、评价和定位对国际环境做出判断,从而制定目标,形成外交战略,并通过外交政策具体实施,参与国际政治博弈和国际秩序的构建。有什么样的国际秩序观就会有与之相对应的外交政策,这是国际秩序观与外交政策之间的一般关联。在19世纪后半期近代东亚国际秩序的转型过程中,东亚三国有着各自的国际秩序观。之所以造成近代东亚三国不同的历史命运,正是由于在东亚秩序的近代转型过程中,日本借助欧洲条约体系对东亚既有秩序的破坏,将自己的国际秩序观强加于中国和朝鲜,使中朝两国成为日本近代国际秩序观的实践目标和侵略政策的实施对象。因此,近代东亚国际关系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日本向着有利于实现自己意愿的方向改组东亚原有的国际秩序,从而推动和实施其国际秩序思想的过程。
近代日本的国际秩序观包括:日本对主宰近代国际秩序的欧洲、对原东亚国际秩序中心的中国以及对自国的认识、态度和评价;日本如何以这些认识和评价对自己及其与自己在东亚国际秩序中密切相关的东亚邻国在亚洲及世界的位势进行重新定位,并处理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以顺应由欧洲国际机制维系的国际秩序;日本如何在东亚这一界定的国际空间塑造自己并在未来的国际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从近代日本的国际秩序观入手,将日本的国际秩序观置于日本的历史和文化中来考察,进而从思想史与国际关系史的交叉点出发探讨日本的外交取向,可以揭示在近代东亚国际秩序转型期包括日本的中国观、朝鲜观及自我认识和对中国、朝鲜进行重新定位等要素在内的国际秩序观以及由此而决定的对中国、朝鲜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实践过程。
[1]杨光.甲午战争前日本近代东亚国际秩序观的演变[J].济南大学学报,2001(1):37.
[2]朱宁.甲午战争——日本挑战东亚秩序[N].光明日报.1999.12.11.
[3]王屏.论日本人“中国观”的历史变迁[J].日本学刊.2003(2).33.
Summary of Study on Modern Japan’s Ideology of International Order and Its Foreign Policy toward China and Korea
AN Shan-hua
(Department of History,Dalian University,Dalian 116622,china)
In the latter half of 19th century,the international order of East Asia was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from pre-modern to modern times.Bene fiting from the destruction of precedent west treaty system,Japan targeted China and Korea to implement its ideology of international order and aggressive policy.Since then, the inequality of nation strength between Japan and China became structural and unchangeable.And the modern history finally ended up with the comedown of China,the prosperity of Japan and the perdition of Korea.
Modern Japan;Ideology of International Order;China;Korea;Foreign Policy
K304
A
1008-2395(2012)01-0008-03
2011-12-09
基金课题: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0BGJ005)“当代中国国际秩序观的构建及其实践战略研究”成果;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W2010060)成果;大连市社科院立项重点课题(2011DLSK040)成果
安善花(1964-),女,大连大学历史学院教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近现代日本政治与外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