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药治疗中风应用体会
2012-03-28彭庆祥
彭庆祥
(鹤庆县妇幼保健院,云南鹤庆 671500)
活血化瘀药治疗中风应用体会
彭庆祥
(鹤庆县妇幼保健院,云南鹤庆 671500)
治血化瘀;中风;治疗;体会
脑出血为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本病发病率高,有逐年上升趋势,其特点为:发病突然而急、凶险,死亡率高,幸存者多留有后遗症,并丧失劳动能力。脑出血患者在出血早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救治,渡过危险期后,出血停止,意识基本恢复;在巩固治疗阶段,及早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病人的意识、语言和肢体等功能有改善,能明显缩短疗程。现将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1 典型病例
张某,56岁,农民,入院时患者四肢抽搐,躁扰不宁,继至不省人事。查体血压210/120 mmHg(1 mmHg=0.133 3 kPa,该患者既往高血压史10年)。打鼾,双瞳孔等大,对光反应迟钝。牙关紧闭,颈有抵抗。心肺(一)。肝脾未触及。四肢不能活动,肌力零级,右侧巴氏征阳性。苔黄腻,脉弦滑。眼底动脉血管变细。脑脊液为浅红色,镜检红细胞8.0× 109/L,蛋白(+)。脑CT扫描示:左基底节区顶部脑血肿,大小1.5 cm×2 cm,周围为低密度水肿。
2 治疗
出血早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救治。应用20%甘露醇和高渗糖快速静滴,2次/d,脱水、降颅内压、补充水电解质及热量,吸氧,腋下、颈部冰袋,头部冰帽降温,应用青霉素静滴,一级护理。中药安宫牛黄丸,每服1丸,日服2次,水溶后胃管给药,给丹参30 mL加10%葡萄糖中静滴,1次/d。
恢复期(出血停止)经上述治疗2周后,查体:右上肢肌力II级,右下肢肌力III级。腰穿查脑脊液红细胞0.08×109/L。意识转清,语言不清,血压165/90 mmHg,加服活血化瘀中药。
处方如下:赤芍10 g,川芎10 g,当归10 g,牛膝25 g,天麻15 g,丹参20 g,夏枯草50 g,钩腾25 g,黄芪100 g每日一剂,水煎分早、中、晚3次口服。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健脾。配当归赤芍、川芎、丹参以养血活血,化瘀通络。天麻、夏枯草、钩腾平肝潜阳,疏风清热。服药期间辅以地龙12 g全蝎5 g,蜈蚣2条各等分研细粉,2次/d,每次2 g冲服,以熄风通经活络,防止肝风内动。
5%葡萄糖500 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12 mL,1次/d静滴,同时给5%葡萄糖500 mL加ATP40 mg,肌苷0.4 g,辅酶A100单位,1次/d静滴。治疗33 d后,患者语言渐清,偏瘫肢体肌力恢复至正常,生活起居自理,血压接近正常。复查脑CT扫描,未见异常,病告出院,随访至今无复发。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人体的脏腑经络阴阳失调所致,阳亢风动,血随气逆,并走于上,风火相煽,壅阻脉络,清窍闭塞,神志不清,故表现为中风阳闭之症候〔1-2〕。
中医学认为“凡离经之血,皆为瘀血”,“如瘀血不去,血不能归经”。笔者认为,脑出血急性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控制出血,挽救生命,用安宫牛黄丸镇静安神;出血停止后恢复期的治疗则采用中药治血化瘀,通经活络,以促进瘀血的消散与吸收,改善和调节出血病灶脑组织细胞的血液循环,解除瘀血对脑组织细胞的压迫,使神志语言及肢体功能恢复正常。
〔1〕翟文治.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上)〔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3.
〔2〕岑泽波.中医伤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R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345(2012)03-0074-01
2011-12-21
彭庆祥,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临床研究。
(责任编辑 董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