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胜利油田语言使用状况调查

2012-03-27张晶晶

关键词:胜利油田成因

[摘要] 胜利油田是新中国兴建的大型工业区之一,曾是中国的第二大油田。对胜利油田普通话和方言两种语码的使用情况进行社会语言学调查发现:普通话是胜利油田工业区的通用语言,而方言的功能和语域则十分有限。胜利油田“普通话状态”的形成主要与油田人口构成和流动、油田居民语言态度、城市化建设和经济结构有关。胜利油田工业区形成了以东营区为岛心,以周边东营市、邻近区县为外围,由内向外辐射的环形语言岛。

[关键词] 胜利油田;语言使用;成因;环形语言岛

[中图分类号]H1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5595(2012)01-0033-05

一、引言

语码是指人们用于交际的任何符号系统,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是一种方言或者语体。[1]205语码选择就是谈话人在一次谈话中选择使用何种语码作为交际工具;语码转换是指谈话人在交谈中,从使用一种语码转换到另一种语码。在城市化进程中,伴随人口流动的加快和交往的频繁,必然会出现不同语码的接触,也存在双语、双言人对语码的选择和转换情况。语码选择和语码转换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尤其在新兴工业区。

建国初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政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了一大批新兴工业区。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这些工业区逐步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使用状态:普通话状态、当地方言状态、外地方言状态、混合语状态等。[2]13|16胜利油田工业区也是中国的新兴工业区之一。胜利油田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州、德州、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 8 个城市的 28 个县 (区) 境内,主要工作范围约44万平方公里。胜利油田不仅曾是中国的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而且是一个资源丰富、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大型工业区。①经过初步观察,笔者发现胜利油田工业区的通行语言是普通话,方言只在家庭等少数亲密场合使用。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胜利油田的语言使用状况,笔者进行了社会语言学调查。

二、调查情况

胜利油田主体位于黄河下游的山东省东营市,油田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区主要在东营市东营区。东营区是在油田矿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组团式新兴城区,由东城、西城两大部分组成,东城区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西城区是区委、区政府所在地,也是油田机关主要驻地。笔者主要在东营区展开调查,采用偶遇抽样、判断抽样的方法在油田机关、工厂、科研院所、居民区、休闲场所发放问卷,也运用滚雪球调查的方式在油田中学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75份,回收率为917%,其中有效问卷260份,有效率为945%。笔者还用问路法、访谈法验证了调查结果。此外,笔者对家庭语域中的日常语言交际进行了录音,展现了油田人家庭生活中语言使用的真实情景。调查样本情况如下:

性别:男(113人),女(147人);年龄:≤20岁(86人),21~40岁(69人),41~60岁(50人),≥61岁(56人);文化程度:≤小学(21人),中学(137人),≥大学(102人);职业:学生(70人),教师(33人),公务员(37人),企业管理人员(26人),企业技术工人(30人),服务业人员(42人),其他(22人)。

(一)样本人群的语码选择情况

笔者设计了三个选项“普通话”、“方言”、“普通话和方言”,让被调查者选出自己使用最多的一项。结果显示,语码的选择与样本人群的社会属性有着密切关系。女性比男性更多地使用普通话(7753%~7208%),这个结果符合语言学家提出的女性比男性更偏爱使用较高威望的语言形式[3]的说法。笔者用SPSS150对年龄和普通话使用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相关系数是-0970(*),sig.(1-tailed)是0015,说明年龄与普通话的使用反相关,而且相关系数很高。41~60岁年龄段中兼用“普通话和方言”的比例约占一半(均值为5094%),说明41~60岁是发生语码转换的主要群体。文化程度越高,使用普通话的比率越高(三个学历组分别是6412%、8313%、7841%),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组略低于“中学”组,这是因为样本中“≥大学”组大多是已经参加工作的人,“中学”组主要是在校学生,工作环境对普通话的要求没有学校环境严格。在职业类别中,学生(8927%)和教师(8134%)使用普通话的比率均高于其他的职业,可见油田教育领域的普通话推广工作是做得最好的。另外,“服务业人员”(7339%)使用普通话的比率高于“企业技术工人”(651%),因为从事服务行业的大多是女性,普通话是服务行业的有效工作语言;技术类企业中主要是男性,交往人群相对狭窄、固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2月第28卷第1期张晶晶:中国新兴工业区语言使用个案研究(二)不同场合的语码使用情况

样本人群在“家庭域”、“工作域”、“公共服务域”、“教育域”不同场合对“普通话”、“方言”、“普通话和方言”的使用情况如下:“家庭域”中,谈话对象年龄越大,使用普通话的比率越低,使用方言的比率越高。和祖父母、父母交谈时使用方言的比率最高(7012%、5429%),和同辈亲属交谈时兼用普通话和方言的比率最高(5243%),和配偶、子女交谈时所用普通话比率最高(7046%、7962%)。“工作域”中主要使用普通话,会议中使用普通话的比率高于同事间的交谈(7846%~6865%)。“公共服务域”中,大型企事业单位如银行、邮局、医院等使用普通话的比率高于菜市场、小饭馆等公共场所(7628%~617%)。“教育域”中课堂上使用普通话的比率高于课下交谈(885%~7703%)。

笔者计算出三个选项的平均值,普通话为7751%,方言为802%,兼用“普通话和方言”为1474%,可见普通话在油田工业区占绝对优势。此外,越是正式的场合,使用普通话的比率越高,教育域(863%)>工作域(7912%)>公共服务域(7783%)>家庭域(668%)。方言和兼用语码的使用情况是:家庭域(1313%~2007%)>公共服务域(905%~1512%)>工作域(741%~1347%)>教育域(34%~103%)。可见,家庭域是使用方言和兼用语码最多的场合。

(三)家庭中的语码转换个例

李某的家庭是个典型的油田四代之家,家庭成员语言状况复杂,笔者录取了一家人给祖父祝寿的谈话,真实地展示了油田家庭在日常交际中的语码选择、语码转换情况。按照身份、年龄、祖籍②、职业、代别③、使用语码几个项目将李某的家庭成员情况描述如下:

祖父,78岁,河南,退休,油田一代,河南话;

祖母,74岁,河北,退休,油田一代,河北话;

父亲,53岁,河南,油田机关,油田二代,河南/河北普通话、普通话;

母亲,50岁,湖南,企业员工,油田二代,湖南普通话;

姑姑,49岁,河南,公司职员,油田二代,河南/河北普通话、普通话;

姑父,51岁,东北,公务员,油田一代,东北话、普通话;

李某,28岁,油田,中学教师,油田三代,河南/河北/湖南普通话、普通话;

丈夫,31岁,淄博,企业员工,油田一代,淄博方言、普通话;

豆豆,4岁,淄博,幼儿园学生,油田四代,普通话。

语言交际情景:姑姑、姑父来到祖父家祝寿,其他人出门欢迎。

01 祖父:(河南话)你们终于来了!

02 姑父:(普通话)让大家久等了!(01-02,河南话-普通话)

03 姑姑:(普通话)柳斌单位有事,来晚了!(河南普通话)爸,给您带的好酒。洗手干活去!(02-03,无句间语码转换;03话轮内转换,普通话-河南普通话)

04 祖母:(河北话)啥也不用干了,就等你们了。(03-04,河南普通话-河北话)

05 母亲:(湖南普通话)都准备好了,等你们开饭呢。(04-05,河北话-湖南普通话)

06 姑姑:(普通话)每次都是嫂子忙活,下次一定早点来。(05-06,湖南普通话-普通话)

07 祖母:(河北话)你这磨叽性子,等你来黄花菜都凉了。(06-07,普通话-河北话)

08 父亲:(普通话)现在柳斌工作忙多了,你们能来就行了,只怕以后只能你一个人来。(07-08,河北话-普通话)

09 姑姑:(河北普通话)再忙也得来。(08-09,普通话-河北普通话)

10 李某:(普通话)姑父是人民公仆,应该先大家、后小家呀。(09-10,河北普通话-普通话)

11 姑姑:(河北普通话)你这丫头片子,还不像个妈妈的样。(普通话)豆豆,姑姥姥抱抱。(10-11,普通话-河北普通话;11话轮内转换,河北普通话-普通话)

12豆豆:(普通话)姑姥姥(11-12,无句间语码转换)。

按照陈立平的意见,语码转换分为三类:连续无标记语码转换、无标记语码转换、有标记语码转换。连续无标记语码转换是指说话人随着谈话对象、话题等情景因素的改变而发生的一种连续的无标记性语码转换,Blom和Gumperz称之为“情景型语码转换”;无标记语码转换最大特点是出现在稳定的双语社团,说话人双方是经济地位相当的双语人;有标记语码转换主要是为了协商说话人双方的社会距离,如指示身份的变化、表示某种特定的语气、获得特殊的表达效果等,Blom和Gumperz称之为“喻意型语码转换”[1]61|62。

这段对话中的语码转换非常频繁,12个话轮中共有11次语码转换,其中有2次话轮内语码转换,分别是03话轮内普通话转换为河南普通话和11话轮内河北普通话转换为普通话,其余的9次都是话轮间语码转换。语码转换的动因,或者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别的表达效果而进行的有标记语码转换(08-09,姑姑用河北普通话是照应话轮07,故意说给祖母听,要安抚祖母;09-10,李某故意用普通话,以装腔作势的语调来调侃姑姑和姑父);或者是说话双方都是双语人而随意转换语码的无标记语码转换(10-11),或者是随着谈话对象、话题等情景因素的改变而发生的连续无标记语码转换(其余8次)。这段谈话录音证明了普通话和方言有不同的使用人群和功能,方言的功能主要是维系亲情或顺应不会讲普通话的长辈,如果晚辈的方言和长辈不同也只能使用普通话,如姑父和母亲。

三、讨论

以上的调查再次验证了笔者的观察,即胜利油田新兴工业区的语言使用属于“普通话状态”,方言只有有限的使用场合和功能。油田普通话状态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人口构成和人口流动、心理优越感和身份认同、城市化建设和油田的经济结构等因素。

(一)人口构成和人口流动

胜利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发现于黄河三角洲的东营村,该村的原始村民主体是由明朝洪武、永乐年间(1368—1424年)从山西省洪洞县和直隶省枣强县迁入的大批移民及后裔构成的。20世纪60年代,随着胜利油田大规模开发建设,境内人口开始较快增长。80年代初,从全国各地迁入油田的职工家属有8万多人。建市后,油田先后调入大批干部、职工和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同时外地经商务工者及家属迁入增多。9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外来务工、进城就业、经商人员日趋增多。2000年,东营区实行招商引资优惠落户政策,城市人口增长迅速。据公安部门统计,2009年底,东营区人口总人数为618570人,有少数民族3350人。④东营区人口流动性很大,1998—2005年,年均迁入14241人,迁出8243人,年净迁入5998人。[4]

胜利油田原始居民少,绝大多数是外来人口,外来人口带来了各地的方言,东营当地方言与外地方言相比,在使用人口的数量上毫无竞争力。外来人口中没有集体迁徙来油田的,外地方言也没有哪一支能在众多方言中成为强势方言。杨晋毅研究了中国新兴工业区中原区的语言使用特点,指出:“普通话状态出现的根本原因——初始状态中企业职工的文化素质。”[2]13|16笔者查阅了胜利油田的不同企业的史志,发现不同单位建厂初期,企业员工中的骨干力量都是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文化素质比较高。⑤油田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原则,经过50年的建设,油田“现有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操作人才14万余人”⑥。在高素质人才所代表的强势文化的影响下,油田工业区最终选择了标准语形式——普通话作为通用语,方言则被挤压到家庭、老乡、朋友等私密场合。

张璟玮、徐大明曾经用实证的方式证明“流动人口的增长对普通话使用的增长有显著影响”[5],付义荣进一步补充道:大规模人口流动只有经过“开放性的工作”才会推动普通话的推广。[6]来油田的外来人口分布在科研、管理、生产、服务各个领域,油田产业链又使不同领域紧密相连,因此,油田员工开放性的工作和广泛的社交范围带动了普通话的推广。油田每年也有大批人口不断流出,2008年迁出人口已经达到13万人次,足迹遍及国内28个省市,30个油田行业市场和社会市场,并远涉国外12个国家和地区。[7]油田外派人员的普遍看法是“在外面当然要说普通话,不说的话,一是不方便沟通,二是说家乡话或者家乡话太浓会显得你的专业水平不行”,可见,油田的“走出去”战略也推动了普通话的普及。

(二)心理优越感和身份认同

胜利油田的经济优势使油田员工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笔者对油田员工和在东营区工作的油田系统外的人做过访谈,得到的一致看法是:油田员工不太经常跟油田系统外的人打交道;油田系统外的人也觉得油田员工“有钱”、“高高在上”,不好相处。当谈到语言使用时,即使油田员工说的普通话并不标准,他们一般也会很肯定地认为自己说的就是普通话,而且认为“油田人都说普通话”;油田系统外的人则认为油田员工“素质高,普通话标准”,跟油田员工交谈时要说普通话,否则会被看不起。

为了更详尽地把握油田工业区人们对普通话和方言的语言态度,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7609%的被调查人意识到了生活中存在语码转换,6936%的人认为语码转换是“有必要”的,但是油田人对普通话和方言两种语码的态度不同。笔者设计了两个测量指标“情感认同”(包括亲切、真诚、朴实、幽默)和“地位认同”(包括素质高、能力强、收入高、权威)。被调查者对这8个项目打分,分值范围是0~3分。结果表明,无论油田员工还是油田系统外的人,对方言(730、726、712、708)的“情感认同”高于普通话(518、523、541、552),对普通话(742、723、738、719)的“地位认同”高于方言(468、512、457、451)。问卷调查与笔者访谈的结果是一致的。

普通话是油田员工身份的象征,其社会地位不仅被油田系统内员工所认同,而且被油田系统外的人肯定和推崇。方言与普通话相比,社会影响力要小很多,仅在说话人的内心成了负载真诚、朴实情感的话语媒介。

(三)城市化建设和油田的经济结构

胜利油田主体社区东营区近年来经济增长很快,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40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8%。⑦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化建设,东营区围绕实现“城市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市民化”的目标,走出了“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经营城市”的发展路子。目前,一个“生态良好、环境整洁、设施完善、人民安居”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已显现雏形。⑧普通话是城市文明的通行证,语言状况或多或少显露出这个城市本身的文明程度、市民的文化水准和城市的综合管理能力,普通话的推广有利于东营城市形象的塑造、黄河口文化的传承,可间接地为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环境。⑨城市化建设和普通话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局面,自然加速了普通话的推广。

东营区处于盐碱地带,第一产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第二、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明显高于第一产业,三个产业的发展很不平衡,2010年全区三个产业的比例为607∶5362∶4031。⑩胜利油田以第二、三产业为绝对优势的经济格局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来东营就业,这就为普通话的推广提供了市场。东营劳动力市场对普通话的要求在单位招工中就有直接反映,如很多单位将会说普通话当做录用员工的一个重要标准。

四、余论

胜利油田曾经是中国的第二大油田,是中国最早兴建的大型工业区之一。胜利油田工业区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普通话语言使用状态,方言在普通话的渗透和覆盖下,逐渐萎缩到狭小的使用语域。在调研中,笔者还发现在胜利油田工业区,普通话以其在人口、社会地位等方面的绝对优势,对当地的语言发展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油田工业区(主要指东营区内)“普通话状态”不仅带动了东营市区普通话普及的提高,而且也影响到了邻近区县的语言使用状况,使当地人越来越多地使用普通话。但是,胜利油田工业区、东营市区、邻近区县的普通话普及率是不平衡的,胜利油田的普通话普及水平高于东营市区,东营市区的普通话普及水平又高于邻近区县,从而形成了一个以胜利油田工业区为岛心,以东营市区、邻近区县为外围的,层次显明、环环相扣的“环形语言岛”。杨玉芬也调查发现,胜利油田两所幼儿园的60名家长中,有53名家长平时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东营市区两所幼儿园的60名家长中有39名家长平时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县区两所幼儿园的60名家长中平时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的仅有11名。⑦这项调查表明,不仅青年一代对普通话的认同感和使用率呈环形分布,而且新生代的普通话水平也必将呈环形分布。

一般来说,环形语言岛是由岛心的语言凝聚而成的,该语言形式在岛心的普及率最高,并由内向外辐射,离岛心越远,辐射力度越小,普及率也越低。辐射的力度、范围是由岛心语言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所决定的,而语言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又与该语言所代表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使用该语言的人口有关。以普通话为岛心的环形语言岛,辐射力度大、影响范围广,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引导区域语言发展的趋势,如胜利油田环形语言岛;而一般的方言岛辐射力度相对小,影响范围相对狭窄,除非岛心的方言得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支撑,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萎缩,被周围的方言或普通话融合,如闽侯县青口镇茱萸洋村方言岛[8]和辰州话方言岛[9]等就已经逐步萎缩。

注释:

① 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5797.htm

② 以父辈的出生地为祖籍。

③ 按照徐俊砚《新兴工业区的语言状况——以克拉玛依为个案》中对代别的划分,即:凡父母和本人都出生在内地,且本人15岁之前一直生活在内地的,我们称之为移民第一代;凡父母为移民第一代,而本人出生于当地,或者15岁之前随父母迁入当地的,我们称之为移民第二代;凡父母为移民第二代,而本人出生在当地的,我们称之为移民第三代。以此类推。

④ 数据来源于东营区人民政府网站“区情概况”(http://www.dyq.gov.cn/structure/qqgk/rkzc.htm)

⑤ 具体哪个时间算是工业区的初始状态,杨晋毅文章也没有说清楚,他选择的是以1985年前后的数据为研究对象。由于胜利油田是20世纪60年代中叶才开始兴建的,比中原工业区整体起步晚了十年左右,又由于可查阅的史志材料也大多是90年代之后的,因此我们查阅的数据也大多以90年以后的数据为准。

⑥ 数据来源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网站“队伍建设”(http://www.slof.com/html/slof/rlzy/dwjs/2010/01/3789.htm)

⑦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33289.htm

⑧ 《东营区城市建设管理勇挑重担》(黄三角新闻网.2010年6月17日,http://hsj.sdnews.com.cn/2010/6/17/857694.html)

⑨ 《普通话:城市文明的通行证》(东营网.2010年9月13日,http://view.dongyingnews.cn/system/2010/09/13/010074909-01.shtml)

⑩ 见杨玉芬《浅谈方言在幼儿普通话教育中的影响》(小精灵儿童网站2008年10月20日,http://new.060s.com/article/2008/10/20/113711.htm)

[参考文献]

[1] 陈立平.双语社团语码转换研究——以常州话-普通话语码转换为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 杨晋毅.中国新兴工业区语言状态研究(中原区):上[J].语文研究,2002(1).

[3] 彼得•特鲁杰.性别、潜在声望和诺里奇市英国英语的变化[M]//祝畹瑾.社会语言学译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150|169.

[4] 东营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东营区志(1998—2005)[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8:80|84.

[5] 张璟玮,徐大明.人口流动与普通话普及[J].语言文字应用,2008(3):43|52.

[6] 付义荣.也谈人口流动与普通话普及——以安徽无为县傅村进城农民工为例[J].语言文字应用,2010(2):73|80.

[7] 胜利石油管理局政策研究室. 2009胜利油田年鉴[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9:61|62.

[8] 庄初升.试论汉语方言岛[J].学术研究,1996(3):66|69.

[9] 杨荣华.语言认同与方言濒危:以辰州话方言岛为例[J].语言科学,2010(4):394|401.

[责任编辑:夏畅兰]

A Survey on the Usage of Language in Shengli Oilfield:

a Case Study of Language Usage in China憇 New Industrial Zones

ZHANG Jingjing

(School of Liberal Art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 Shengli Oilfield is one of the large new industrial zones and also the second largest oilfield in China. We conduct a survey on the usage of Putonghua and dialects in Shengli Oilfield. We find that Putonghua is the common language in Shengli Oilfield Industrial Zone, and the dialects is used very limited in function and register. "Putonghua state" in Shengli Oilfield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population composition and population flow, the language attitudes,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structure. Language usage in Shengli Oilfield forms a ring language island, whose heart is Putonghua and surrounding is Dongying District and neighboring counties.

Key words: Shengli Oilfield; language use; cause; ring language island

猜你喜欢

胜利油田成因
胜利油田:“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庆祝胜利油田发现60周年贺信
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以胜利油田为例
谈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一个老油田的自我变革
洛伦兹曲线在胜利油田开发中的运用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