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居民区公安情报信息管理的分类与优化

2012-03-26张晓玮高滢骐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情报信息居民区治安

石 琨,张晓玮,高滢骐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城镇居民区公安情报信息管理的分类与优化

石 琨,张晓玮,高滢骐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城镇居民区公安情报信息管理事关公安工作的基础建设,应当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和系统建设。从管理系统上进行分类与优化,有利于提高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居民素质和居民关系,以及居民区安全管理质量和治安环境是与公安情报信息工作相关性最大的四个因素。对根据四个因素分类的居民区进行组织警力、管理结构、工作考核和警务保障等管理系统的优化,能够明显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居民区;公安情报信息;分类;优化

城镇居民区是城镇居民生活的基本空间,存储着巨量的公安情报信息资源。科学、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对于强化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提升整个公安工作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然而,城镇居民区因不同的类型特点,其治安情况与公安情报信息的获取、传输、研判和利用等管理工作均有一定的差异。研究这种差异及其带来的对公安情报信息管理系统的调整,对于丰富和完善我国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理论,分类指导公安情报信息工作实践,推动警务建设意义重大。

一、公安情报信息管理工作的现实困境与主要原因

震惊全国的洛阳李浩性奴案留给我们许多教训。在一个居民居住密度很高的城镇居民区,案犯在两年时间里挖地窖、运土石,经常带着风尘女子进进出出,都在小区居民和门卫的视线之内,而距离不到百米的辖区公安派出所民警却毫不知情。按照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和公安情报信息管理工作的要求,李浩犯罪过程所暴露出的诸多反常迹象,无论如何都应当在公安机关的掌控之中。据调查,本案“灯下黑”的现象并非特例和偶然,全国许多城镇居民区都存在着巨量的治安情报信息与公安机关获取渠道和方式之间令人匪夷所思的“短路”现象[1]。

“短路”的原因可以描述为“多方面的”、“综合性的”等等,但是从公安机关的角度,特别是从负有获取第一信息责任的辖区公安派出所来讲,主要原因是情报信息工作机制的缺失和失灵。情报信息工作机制是保证该工作系统有效运转的制度和程序。一旦情报信息工作机制缺失或失灵,就会造成工作漏洞和责任人的责任脱离。我国基层公安机关情报信息工作机制建设和发展很不平衡,从管理技术上看,造成情报信息工作机制缺失或失灵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强化了普遍性需求的满足,从而弱化了情报信息管理工作机制的个性需求和分类与优化,致使机制建设和运行难以做到精致细化和有针对性[2]。粗放的规则和程序难以实现精细优化管理的目标,不得不更多地依赖于人的主观态度和个体素质,从而导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影响到公安情报信息管理工作。所以,改进公安情报信息管理工作机制,尤其是分类细化和优化基层公安机关情报信息管理工作机制,对加强和改善公安情报信息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二、影响城镇居民区公安情报信息管理相关因素的分析

城镇居民区存储着巨量的公安情报信息,是公安情报信息工作必须有效掌控的重要信息源。受不同相关因素影响,城镇居民区公安情报信息的具体内容、储量和质量,获取与传递方式、渠道和方法等都存在一定差异。以某市栖霞区仙林大学城区居民住宅小区为例,城区内有住宅小区11个,其中社会管理相对薄弱,治安情况相对复杂,潜在危机相对较大的小区有3个;社会管理相对较严,治安情况相对简单,潜在危机相对较小的小区有3个;介于中间状态的有5个。治安情况最为复杂的A小区与B小区相比较,相同点是社会管理松垮,居民成分复杂,治安隐患较大,可是,其居民的关系构成、素质构成和外部环境等相关因素却相差较大,因而对其治安管理以及情报信息管理的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均会有所区别。据此,我们对南京、北京、洛阳等地城市6个居民住宅小区及其公安情报信息管理工作进行了典型性调研。调研内容之一是了解影响城镇居民区治安状况变化和公安情报信息管理工作的主要因素究竟有哪些,相关性如何。

经过调研,根据治安管理和公安情报信息管理工作的需要,按照相关性排序,我们得出与城镇居民区治安状况变化和公安情报信息管理关系密切的因素如表一所示:

表一

居民区安全管理是指居民区所属公安派出所、街道居委会和驻区物业公司等对居民区安全负有管理责任的单位和企业,履行管理职责和实现管理目标的程度。从调查结果看,居民区安全管理强度对其治安状况的好坏和公安情报信息管理工作的优劣至关重要,管理不严是造成居民区安全隐患和现实问题的最主要原因,也是造成公安情报信息管理工作“短路”的主要原因。

居民关系是指居民区居民相互间存在业缘、亲缘、地缘等密切关系的情况及其密切程度,以及邻里关系习惯及其密切程度。从调查结果看,由于居民区居民关系决定着居民之间相互守望防范的程度,尤其是城市中村民集中居住的“城中村”,有的还保持着过去相互守望的传统习惯,因而居民关系与居民区安全和公安情报信息管理关系紧密。

居民素质是指居民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水平,尤其是高素质居民的比例情况。从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的角度衡量,居民的文化素质、法律素质,特别是遵纪守法的意识与习惯,是居民素质的主要的指标。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民风、民俗和习惯特别重要,一些居民住宅小区居民文化程度虽然普遍较低,由于民风纯朴,民俗善良,居民守法和主动防范、联合防范意识很强,与一些居民文化程度较高的住宅小区形成了鲜明对照。

周边环境是指居民区周边影响居民区安全与秩序的人文环境、商业环境、交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情况。调查表明,城市居民区周边环境,特别是商业环境和文化环境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决定或者改变一个居民区的治安基本状况。

上述因素对城镇居民区治安状况和公安情报信息管理工作的影响和作用是综合性的。一般情况下,安全管理是关键,居民素质和关系是基础,周边环境是条件。现实中确实存在某一方面具有主导性的问题,但相互作用是常态。从管理角度看,不进行综合治理,不进行综合优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教训是沉痛的。

三、根据公安情报信息管理需求对城镇居民区的分类

根据公安情报信息管理工作的需求和上述相关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们按照安全管理、居民素质、居民关系和周边环境把城镇居民区作如下分类:

(一)按照居民素质和居民关系划分

居民素质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就业情况、经济状况、法律意识和职业成分等;人际关系主要包括相互熟悉度(如单位集体分配住宅居民熟悉度高)、关系影响度(如单位集体分配住宅人际关系影响度高)和关系优质度(高雅文化、互助合作、见义勇为等)。按照居民素质与人际关系划分,城镇居民区可分为5种类型:高素质关系紧密型、高素质关系松散型、中间型、低素质关系紧密型、低素质关系松散型。居民素质与人际关系是可比的渐变数值,在所形成的数轴上我们可区分为高、中、低三个区域,理论上可分为9种类型。实际上中间的5个类型具体差别不大,故合并为中间类型一种,即一般素质与一般关系类型(见图一)。

图一 居民素质与关系类型

(二)按照居民区安全管理质量与治安环境划分居民区安全管理质量主要包括安全防范管理制度、保安员人数与素质、技术防范质量、制度执行严格程度等。治安环境主要包括案件与事故发生率、违法违纪率、公共设施人为破坏率、不道德行为发生率、见义勇为率、小区内和周边复杂场所情况等。按照居民区安全管理质量与治安环境划分,城镇居民区可分为5种类型:严密优质型、严密劣质型、中间型、松散优质型、松散劣质型。从逻辑上讲,严密劣质型和松散优质型似乎存在悖论。但是实际调查的结果表明这种情形确实存在(见图二)。

图二 住宅区安全质量类型

根据公安情报信息管理工作需求对城镇居民区分类的意义,在于通过分类能够使我们更清晰、更理性地了解城镇居民区公安情报信息工作的对象特征和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高效优质完成工作任务。

四、公安情报信息管理工作机制的分类与优化

公安情报信息管理工作机制是保证公安情报信息管理工作系统有效运转的制度和程序。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组织警力、管理结构、工作考核和警务保障四个方面。

(一)组织警力的分类与优化

人力资源充足,人员素质优质,组织保障有力是理想的管理基础条件。但实际上,人力资源紧缺、队伍素质不齐、组织管理困难几乎是所有现实管理面临的棘手难题。我国基层公安机关,尤其是公安派出所的警力资源相对紧张,对城镇居民区公安情报信息管理工作的投入普遍不足。因此,基层公安机关,尤其是公安派出所应当根据自身管理队伍实际和居民小区工作实际,按照工作量和难度进行合理的组织警力配置,使有限的警力资源得到最科学合理的使用,发挥更大的作用。据此,我们根据城镇居民区的类型和警力配置的工作需求,按照情况最复杂、管理难度最大居民小区对警力的要求,将警力系数定为10,作为其他居民小区参照的基准系数,则各类型居民小区公安情报信息管理工作所需警力参考系数如表二。

表二

其中,低素质关系紧密型和低素质关系松散型小区管理难度相当,是因为低素质关系紧密型和低素质关系松散型小区情况比较复杂,特别是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主要以地缘、族缘和血缘结合起来的居民小区,公安情报信息管理工作难度非常大。

(二)管理结构的分类与优化

管理结构优化是解决因管理结构性问题所导致管理工作质量较低和下降的主要方法。管理结构性问题涉及的内容较多,一般需要重点优化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渠道的合理选择,即根据小区类型和治安实际,获取情报信息的主要渠道要符合实际,有针对性,保证其高效性和高质量;二是情报信息研判方法的科学组合,即根据小区类型和治安特点,对治安问题和情报信息进行研判的方法要保证重点,兼顾全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根据城镇居民区的类型、治安特点和公安情报信息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我们与公安派出所民警共同调查研究获取情报信息的渠道利用,以及对情报信息研判的方法组合,提出如下居民小区类型与信息渠道和研判方法的选择、组合配置建议(见表三)。

表三

对典型小区进行运行试验,结果显示:辖区民警情报信息管理工作量有所增加,效率和质量有一定改善。其中,对松散劣质型、低素质关系紧密型和低素质关系松散型三类重点小区的公安情报信息工作量比过去至少增加了20%,情报信息工作效率和质量至少提高了30%。

(三)工作考核优化

工作考核不仅仅是得出结果,其本质是过程管理,通过考核控制工作过程的有序性和规范化。城镇居民区公安情报信息管理工作的工作考核决定着信息工作的基本质量。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公安派出所在居民住宅小区公安情报信息管理工作考核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考核目标与岗位职责不对应,如多数派出所把基层民警下管区的次数和时间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而没有与情报信息收集的数量和质量挂钩,对出工不出力现象形不成有效制约;考核目标的弹性定额衰减了工作动力,如多数派出所民警都把下管区次数和时间的最低限(合格)作为工作目标,缺少对积极多做工作的奖励性措施;考核目标与控制重点脱节,有的没有量化考核标准,有的则按项目平均打分,考核过程难以操作,考核结果难分优劣。从技术层面讲,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考核机制和办法。根据不同类型住宅小区的实际情况和公安情报信息管理工作的需求,我们重点研究了以信息增量和质量考核为导向的考核制度,其主要考核项目和指标如表四。

表四

其中“劣迹人员”是指有违法犯罪前科,已超出重点人口管理期限和平时有其他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人员;“关注对象”是指因精神分裂等疾病和其他非主观原因,有危害自己或他人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或者容易成为受侵害对象的人员。五类评价指标分别再进行分解细化,建立二级评价项目和指标,形成完整的指标体系。通过考核,得出民警对三类重点人员各项情报信息工作的分值,作为评价和奖惩的依据。根据对三个派出所民警考核数据进行对应分析,民警和派出所公安情报信息管理工作的量与质都得到了更加客观真实的反映。

(四)警务保障优化

警务保障的优化,主要体现在警务资源配置的优化和职业心理素质的优化。警务资源配置优化,一要按照法定标准和法定程序,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科学统筹,解决好全面保障与重点保障、一般保障与应急保障、常规保障与专项保障的关系,使保障机制的顺畅运行贯穿于整个工作系统中。二要坚持可持续科学发展理念,把为平安“花钱买情报”作为公安机关情报信息工作的建设重点,充分发挥社会和人民群众的作用[3]。职业心理素质的优化方面,要教育民警正确行使人民警察的法定职权做好公安情报信息管理工作。既要避免不分时间、情况履职造成居民反感,也不要因怕居民反感而影响履职质量。另外,在生活保障、社会保障等方面,也要给予民警相应的待遇。只有各项保障配套到位,才能保证公安情报信息管理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城镇居民区公安情报信息管理事关公安工作的基础建设,应当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与规划,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系统运作和建设。管理系统分类与优化的设计与运作,不失为一个值得尝试的工作模式改善。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深入,也需要整合更多的资源联合研究,系统优化。

[1]黄晓明.对公安情报信息信息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情报科学.2002,(8).

[2]林鼎辉,林礼章.加强基层公安机关情报信息研判工作的思考[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3]李明健.试论基层公安机关的警力配置[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

Classific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Urban Neighborhood Public Security Intelligence Management

SHI Kun,ZHANG Xiao-wei,GAO Ying-qi
(Chinese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Beijing,100038)

The urban neighborhoods public security intelligenc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s related to the infrastructure work of public security,and so a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research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should be conducted.Classific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will help improve the focaliz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management.The quality of residents and resident relations,as well as neighborhoods safety management quality and security environment are the four factors related to the work of the public security intelligence.According to the four factors,we can classify the neighborhoods and optimize the organization of police,the management structure,the work assessment and the police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As a result,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work will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neighborhoods;police intelligence;classify;optimize

D631.3

A

2095-1140(2012)06-0064-04

(责任编辑:左小绚)

2012-09-2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城市居民区治安情报信息管理机制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X11043)。

石琨(1987- ),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治安学研究;张晓玮(1985- ),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治安学研究;高滢骐(1987- ),女,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治安学研究。

猜你喜欢

情报信息居民区治安
Me & Miss Bee
推进扫黑除恶 优化治安环境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熊”视眈眈
集萌社
浅谈新时期科技情报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是谁让危险品企业埋伏居民区?
我国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模式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索
基于情报信息的空防安全威胁评估回归模型研究
居民区WCDMA网络深度覆盖解决方案